APP下载

基于交往空间的江南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浅析

2017-01-13蒋励马建梅张悦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生活性传统民居江南

蒋励+马建梅+张悦

摘 要:江南传统民居经历历史的发展与时间的洗礼,保存下了各种形态的交往空间,这些空间对于促进人们的交往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研究了江南传统民居中各种形态的交往空间,分析了其在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利用交往空间对江南传统民居进行“生活性”保护的措施,以此聚集人气,吸引原住民留下,达到对生活其中的人的真正关怀,保持民居的原真性与生活性。

关键词:交往空间;传统民居;江南;保护;生活性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1-0088-03

Analysis on the "Living"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on Space

JIANG Li, MA Jian-mei, ZHANG Yue( School of Art & Garments Engineering,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 China )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have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and the baptism of time, and have preserved the communication space of various forms, which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peoples communication behavior. The article studied in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of various forms of communication space, analyzes its role in the "living"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living"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based on communication space, in order to gather popularity, attract aborigines left, and achieve genuine concern to the people, maintain a residence full of authenticity and life.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spac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protection; living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传统民居与文物古迹相比较,与人民的生活最为密切,它是活着的历史,具有丰富平实的生活性,而与战略层面的历史名城相比,又具有保护的可操作性,因此应该是遗产保护中最有意义的环节。江南地区因其气候地理、历史文化等原因,有着大量反映当地人民生活的传统民居,但如今由于生活设施相对落后、缺少聚集人气的空间等原因,很多渐渐被遗弃,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遗憾。

这些年,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古建保护,有成功的例子,但还有更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些地方是被动保护,仅仅对其留存,却任其空关败落;还有一些起步稍早的地区,认识到了历史街区的经济价值,却过度商业化,导致历史街区失去了原真性;还有的地方花大力气修缮,但重新入驻代价大,原住民无力回迁,呈现贵族化,失去了生活性,颠覆了原有的城市肌理。这些都只是保护物质性建成环境,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完整地保护传统民居。

传统民居中最重要的便是生活于其中的居民,不能让居民安心并乐意居住下去,那么这些民居就会失去原真性与生活性,这些地区也就失去了特色与活力。可见,除了保护建筑,还需进行社会人文环境的有效保护,达到对生活其中的人的真正关怀,促使民居“生活性”的回归。因此,在改善生活设施基础之上,如何吸引居民便成为最重要的环节,而聚集人气的交往空间可以发挥重大的作用。

一、江南传统民居交往空间的形态

随着经济、交通与文化发展,江南传统民居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交往空间,具有其合理性和稳定性,呈现出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亲水空间

自古江南的发展离不开水的推动,正因为如此,大量的亲水交往空间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1.桥

在水网密布的江南水乡,桥,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道路连接。江南民居中,桥的形式数不胜数。桥不仅连接了河的两岸,而且桥上的文字、雕刻等遗迹都承载了历史,桥上长条桥栏还提供了过往行人在桥顶上休息、赏景、交流的场所,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使用价值。

2.井台

《易经》记“改邑不改井”。在水井出现之前,人类逐水而居,水井的发明使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人们以井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以井为单位的每日活动场所。妇女们在井台上打水洗衣,孩子们在井边玩耍,渐渐就形成了井台交往空间。

3.码头

码头又称作渡头,供乘客上下、货物装卸。古代江南的繁荣发达主要归功于船运交通。码头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商船来往不断,商人、工人、居民在此大量的聚集,以码头为中心的亲水交往空间就形成了。

(二)节点空间

节点空间往往是作为建筑物的中心交往空间而存在的,其人文意义和精神价值超过了人们对其的生活需求,因此,节点式的交往空间变得尤为重要。

1.祠堂

祠堂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是一个家族、或一个村里最为庄重严肃的场所。同时,祠堂也是家族族长行驶族权,教化族人的场所,还会举行重大的礼仪等活动,因而形成了大型的交往空间。

2.庭院

庭院原属于家庭内较为私密的交往空间,但由于人们经常会邀请邻居或亲朋好友来此,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公共交往空间的性质。江南的庭院将自然元素加入到空间中,使这种交往空间显得尤为自然亲切,不管是天井院落还是私家园林,在考虑其使用价值的同时似乎更加注重它的审美价值,将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融为一体,形成了人们乐于在此交谈、品茗、游玩的交往空间。

3.亭

“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释名·释宫室》。这类较小型的节点空间一般设置在视线的交汇处,如果选址合理,周围的景色就会因此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亭子除了景观需要外,更是人们聚集的场所,避雨、交谈、赏景皆可,因而也是重要的交往空间。

(三)灰空间

“灰空间”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来的,它是一种介于建筑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它在连接各个主要功能空间的同时又确保了各空间的私密性和独立性,因此成为人们常常聚集的交往空间。

1.廊

廊,是由主体建筑通向各处的交通枢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的最多的链接式交往空间。在江南民居中,住宅中的廊基本围绕天井展开,而在私家园林中,廊常常利用曲折的结构来丰富空间感。由于廊有顶,能起到遮阳、避雨、休息的作用,因而常常成为人们的交往空间,在此闲谈赏景,不亦乐乎。

2.檐下空间

檐下空间是指建筑物挑檐以下可供人活动的空间。屋檐在夏季给人们提供了遮阳挡雨的场所,在冬天又提供了晒太阳、劳作的场所,人们愿意在檐下驻足闲聊,家长里短,成为真正富有生活气息的交往空间。在江南,沿河的檐下交往空间因为河运交通的发展而显得更加繁荣。

3.弄堂

弄堂是巷道向街坊内部继续延伸的部分,它作为古镇中一种特殊的“灰空间”形式在古镇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弄堂的灰空间特征是由其尺度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的。宽阔的街道使人缺乏依靠感,而窄窄的弄堂缩小了空间尺度,迎合了人们的安全心理,使得生活在其中的居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地域归属感。弄堂对每户住宅而言在空间上有着强大的向心力,人们在此做家务、聊天,甚至进行打牌、下棋等娱乐活动,孩子们嬉戏玩耍,邻里之间友好交往、相互照应,因此成为了具有浓烈人情味的交往空间。

二、交往空间在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中的作用

(一)江南传统交往空间对现代人际关系的启示

在信息技术日益强大的今天,在钢筋水泥、电子通讯所营建的现代化交往空间下,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越来越少,跟不用说是精神上的沟通了。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冷淡,使公共责任心减少。尤其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交往的缺失导致社会分层隔离现象越来越明显,民众之间的凝聚力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面临了不小的挑战。

人,是社会活动的中心,良好的环境设计要尊重人类的活动规律,满足人的情感需求。传统的井台就是最好的人性化设计作品,它遵循了人们淘米、洗衣的生活规律,促进了人际交往,所以长时间被保留着,就算是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地方依然保存着“井”这一传统的交往空间。一种空间存在的价值意义在于它的合理性和稳定性,江南传统交往空间经历历史的发展与时间的洗礼,将其最朴素最合理的一面呈现出来,将人们对人际交往的精神渴望体现在建筑设计中。

(二)交往空间在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中的作用

传统民居,是宝贵的建筑文物,同样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相对于现代都市,江南传统民居的邻里弄堂、市河街巷等更具人文气息,能带来更多的温情和生机。

如今,对于传统民居,除了保护原有的建筑等物质性建成环境外,更重要的是维护这些民居中人们的生活状态,维持原有的城市肌理,使这些民居成为“活”的民居,而不是只留下空壳。如何吸引人们安居在这里,除了物质层面条件的改善,更需要从精神层面进行探索。江南传统的交往空间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丰富的实践性,同时也是丰富历史经验的累计与沉淀。唯有吸取传统交往空间中的精髓,将其应用于现代的交往空间设计,使之适应传统民居中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才能达到对传统民居的“生活性”保护。

三、利用交往空间对江南传统民居进行“生活性”保护的措施

在保护建筑、改善生活设施的基础上,加强江南传统民居内的交往空间的设计,可以促进人们的交流活动,吸引原住民留下。

(一)原有交往空间的强化

1.充分发挥亲水空间的作用

传统的亲水空间是从方便人们的生活发展而来的,现代,在生活设施完善的前提下,亲水空间更多的是从人们的休闲娱乐出发、从人们的亲水心理出发来设计的。比如可以在沿河岸边增加低矮的石质栏杆,既可起到拦挡的作用,又可作为坐凳,让人们休息闲谈。沿河还可增加廊棚,有顶的廊棚可以遮阳避雨,人们可以边赏景边交流,作为交往空间更为实用。

借助水的灵动,不仅减少了空间的生硬感和紧迫感,还通过水的活泼的动态美使空间更加生动,减少了交往的压力,加强了人们对交往的渴望。

2.加强灰空间的作用

灰空间由于是过渡空间,具有适度的封闭性与适度的公共性,因而促成了人们之间的接近行为和社会向心作用,使人们的交往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在江南传统民居保护中,应加强灰空间的利用。比如可以整理出一块相对开阔的场地,作为健身区域(安放健身设施),区域周边增加一些廊棚,或增加一些檐下空间,健身后可在此休息闲聊,小朋友游玩时家长也可在此边交流边照看小孩,如此动静结合,各取所需。

(二)交通路线的重新设计

特定的交往空间——街道,过于闭塞会存在压抑感,太过宽敞又缺乏安全感,因此适当的尺度非常重要。据此民居内的交通路线需要进行调整:为迎合现代的交通工具,主干道该拓宽的还是要拓宽,另开辟一些停车场以方便居民;次要道路可走非机动车,原有的廊、檐等要保留,适合沿街小生意的买卖活动;深入住宅的弄堂结合建筑的修缮而进行强化,给人以亲切、随和的感觉,以方便居民的交往。

(三)有效利用植物营造交往空间

植物是良好有效的景观工具,在井台、桥头、甚至沿河、屋边等地方栽种高大乔木,可以形成树荫,成为遮阳纳凉的好去处,自然而然促成人们的交往。且植物丰富了民居的景观层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因此可以有效利用。

(四)增加聚集人气的较大型交往空间

较大型的交往空间是一个区域内交往活动发生的中心场所,呈现出辐射状态,成为较多人流的集散中心,就好像祠堂、院落一样。不过对于传统民居来说,在一个区域内,较大型的交往空间不宜多,一至两个即可,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小游园,或一个小广场,或是上文提到的健身区域等。也可利用原有的节点空间,如祠堂,在堂前广场上做文章;或沿河设计滨水景观,包含节点空间,赏景、交往两不误。主次节点空间合理的设计安排可以将人流有效的分配,使交往更加有序。

四、结语

传统民居是遗产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环节,除了保护其物质性建成环境,更要保护其社会人文环境,从现代生活需求出发,有效利用交往空间来促进人们的人际关系,吸引居民安居原址,才能达到对生活其中的人的真正关怀,保持民居的原真性与生活性。

参考文献:

[1] 蒋励,马建梅.江南村镇历史街区的“生活性”保护探索——以沙家浜古镇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695-697.

[2] 傅佩荣.解读易经 [M] .上海:三联书店,2007.

[3] 蒋励.解析江南水乡民居灰空间的生态美[J].现代城市研究,2009(4):77-81.

[4] 段进,季松,王海宁等.城镇空间解析——太湖流域古镇空间结构与形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8-30.

猜你喜欢

生活性传统民居江南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浅谈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策略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技巧
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