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7-11-01贺婷婷
贺婷婷
物流业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贺婷婷
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高职院校的物流英语教学情况,发现师资薄弱、课时安排少、教材实用性不强等突出问题,对物流英语教学改革能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高职院校;物流英语;人才培养
2014年9月12日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极大地提升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也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物流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高职院校是解决物流人才短缺的中坚力量,为物流行业输送大批的人才。市场调查和教学研究结果表明,毕业生需要掌握物流专业英语,才能适应物流行业的国际化发展需求。
一、研究的目的、对象、方法
1.研究目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物流行业也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这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物流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强调学生职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物流行业尤其是国际物流行业,最需要的是既精通物流专业技术,同时又具备较强物流英语应用能力,并且能够灵活处理工作环节中各种问题的高素质人才。虽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相关专业都开设了物流英语课程,但是其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满足毕业生的职业需求却不得而知。因此,需要通过调查来了解目前高职院校物流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目的。
2.研究对象。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系2015级不同班级的120名学生和物流英语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2015级的学生刚刚完成物流英语课程的学习,对教学情况的感知最为清晰,对自身学习情况的感受最为强烈,所以调查结果会更为客观真实。
3.研究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向学生发放问卷,同时与任课教师和其中部分学生进行深入沟通交谈。问卷设置客观题和主观题共12道,涉及学习目标、学习动机、教材难易度、教师教学方式满意度等方面,了解学生的物流英语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率91.7%。根据问卷结果和访谈记录,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物流英语教学问题如下。
1.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问卷中关于学习目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学习物流英语”,有38.2%的同学选择“A.提高英语水平”,20%选择“B.获取学分”,30.9%选择“C.提高职业技能”,还有10.9%选择了“D.为以后找工作加分”。在访谈过程中发现,选择A、B、D选项的学生大部分不知道专业英语的用途是什么,不明确未来在哪些岗位可以应用物流专业英语,因此,并不重视此科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关于英语学习兴趣的问题,3.6%的学生表示对英语完全不感兴趣,40%不怎么感兴趣,45.5%比较感兴趣,只有10.9%特别感兴趣。通过交叉分析(如图1),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学习动机有较大影响,因此,对物流英语缺乏兴趣、不了解课程定位与目标是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的主要原因。
2.师资力量较薄弱。调查显示,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有所加强,专任教师大部分具有硕士或更高的学历,专业素养较高。物流英语的任课教师主要有两类:英语专业教师和物流相关专业教师,其中英语专业教师占多数。英语专业教师语言功底强,在教学过程中偏重语言知识的讲解,有利于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但是物流专业知识较薄弱,往往不会对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作深入讲解,只是简单地翻译其字面含义,因此,其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物流专业教师虽然熟悉本专业的重难点,也知道学生未来就业所需掌握的重点知识,但是他们通常英语教学经验不足,甚至有的教师英语功底不足,导致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忽略英语基本技能的培养,将英语课变成了专业知识讲解课,不利于学生英语技能的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中既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素养又掌握物流学科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英语与物流双重教学能力的教师非常稀缺。当今人才市场中既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又精通英语的高端物流人才本来就较少,高职院校在待遇和发展机会等方面又无法与一些大型物流企业相比,因此,他们通常会选择企业而不是高校作为发展平台。
3.课时安排不合理。大多数高职院校将物流英语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此时学生已完成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但由于第二学年课业繁重,所以通常只能安排一个学期的物流英语课程,很难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语言技能。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由于英语教师较少,学校将学生分成两批安排教学,一部分班级在大二第一学期学习32个学时,另一部分班级在第二学期完成。所用教材《新职业英语行业篇·物流英语》的编写说明中明确提出:每单元计划用8-10个学时,全书计划用64-80个学时完成教学。因此,32个学时根本无法完成教材8个单元的教学,同时,由于一周仅上一次英语课,不利于知识的衔接。
4.教材内容难度不适宜,实用性不强。物流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其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对教材的选取要求比较高。目前高职院校所用物流英语教材内容大多以介绍与物流活动相关理论知识为主,虽然其涉及面较广,但实用性不强。而且其中阅读课文大多数来自于国外一些物流教材或者英文期刊中的相关内容,其语法运用及句子结构较复杂,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例如,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所用教材《新职业英语行业篇·物流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共设置8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别概述了物流行业及岗位、采购、包装、仓储、搬运与装卸、运输、配送及客户服务等内容,涉及面虽广,但主要是对其特点和过程进行介绍,很少涉及实际操作中的英语运用。虽然每个单元都有设置大量听说练习,但缺乏多样性,部分任务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操练会有障碍,而且缺乏隐含的评估机制,因此实用性不大。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图2),36.4%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所用物流英语教材内容太难太枯燥,实用性不强;只有18.2%的学生认为教材重点突出,难度适中;45.5%觉得教材勉强凑合。总体来说,此类教材不太适合英语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
图2 学生对教材评价
5.教学手段单一。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英语课堂依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基本是教师讲解生词、课文、分析语法,学生听讲、回答问题。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物流英语课演变成物流相关文章的翻译课和专业词汇的学习课,学生很少有实践运用的机会,因此参与度和积极性很低。在调查访谈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反映物流英语课堂气氛沉闷,实践机会少,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希望在课堂上能多开展活动,增加互动。
6.考核机制不科学。物流英语课程考评一般都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的形式,甚至有的教师为了省事,直接以期末卷面成绩为参考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是以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为依据来评定,没有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自学能力等因素考虑进来,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切实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也无法获知自己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能否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期末考试内容通常是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或是由课后习题演变而来,学生只需要在考前花上几天时间突击教材就能够得到较高的卷面成绩。所以,此种考核方式根本无法准确地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建议
在物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实现学生“毕业即上岗”的美好愿景,就必须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首先,应该优化课程设置,在市场需求调查基础上,准确定位培养方向,细化培养目标。其次,加强师资力量,不断提高物流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给予在职英语教师更多的企业实践学习机会,让其能够深入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增加实践经验。再次,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最后,改革考核方式,利用参与式教学、案例、企业实践、闭卷考试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从听、说、读、写各方面检测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将其真正培养成既具备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和基本英文信函写作能力,又掌握常用英文物流单据识别与制作技能的国际化物流人才。
[1]陈艳艳,周芸,江晶晶等.物流专业英语的学习需求分析及启示[J].学术探索,2012(4):185-188.
[2]冯娟.物流英语人才需求及培养调查研究[J].物流科技,2015(4):142-144.
[3]罗卫华,何平.物流英语教师用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4]苗红.对高职院校《物流英语》课程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4(1):51-54.
[5]杨洋,刘阳,伍京华,等.关于物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4(40):28-29.
责任编辑:贺春健
G712
A
1671-6531(2017)10-0051-03
贺婷婷/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湖南长沙4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