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微课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7-11-01向体健
向体健
中小学教研教改
技能型微课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向体健
“技能型微课”的主旨是训练学生掌握某种特色技能。所以,开展微课教学可按照七个步骤,应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制作微课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其短板。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学实效。
技能型微课;教学实践;策略;教学短板
微课(Micro learning Resource),指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遵循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的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如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微课”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课件、设计、反思等,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其主要特点是:教学时间短,一般时长为5—8分钟;教学点式化,内容短小精悍,问题聚集,主题突出;资源容量较小,可实现随时学习、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更具视觉效果,使用方便;主题专一,内容突出、具体,一个课程就说一个事;具有普遍性,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吸收快捷;反馈及时,针对性强,效果立现。且由于“微课”具有空间、时间的无限性、无间隔性、快捷、便利等优点,甫一问世,即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目前,“微课”教学非常普遍。
科学研究表明,人脑记忆与肌肉记忆一样,都是通过反复锻炼、累积而形成习惯的,技术与能力就是通过反复练习和模仿而得到不断进步和提高的。因此,所谓“技能型微课”,就是通过演示操作步骤,训练学生掌握某种技能和方法。
应用技能型微课要注意:
一是要“小步快走”。在技能学习时,步骤分解非常重要。适当地分解难度、细化主题,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技能要点。通过一步步地反复练习和积累,不断解决新问题,“积点成线”,最终帮助学生完全掌握该项技能。
二是要强调步骤的循序渐进。要按照各步骤的顺序来操作,才能学会和掌握某项技能。这些步骤既独立,又互相关联,但整体顺序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所以要“循序渐进”。
三是技能要有容易操作的特点。技能型微课重在让学生容易操作,步骤不要太复杂、烦琐,所以不仅要讲清楚步骤,还需要点面清晰、效果明显,让学生“眼见为实”。他们通过反复观看和动手操作来增强认知度,内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开展好“微课”教学的秘籍是:步步为营,环环相扣。
第一步:导,围绕情境需求,引导操作。美术技能型微课常用的导入方法是,以情境重现或者提出应用需求,帮助学生了解技能的应用情境和学习目标,便于他们对技能的应用、迁移和创新。吴思文在创作《同桌的小词典》精微素描时,对书、文字的透视,书角的褶皱和残破地方的光影等把握不准,反复画了几次效果都不理想。笔者让他反复观看微课《成角透视》课件,并详细讲解、示范,指出要点难点。他在理解了成角透视原理的基础上,抓住形体处理明暗色调,用笔皴擦结合,虚实并举,最后画出的《同桌的小词典》(图1)视觉效果特别震撼,得到专家的好评。
图1 《同桌的小词典》作者:吴思文
图 2《YELLOW》作者:黄绮君
第二步:捋,按操作步骤的次序,捋顺和把握技能主纲。在进行美术技能操作前,先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使他们知道流程共有若干点,每一点的关键内容是什么,应抓住哪个重点,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这就是“捋”。即引导学生先了解整体,再关注细节,穷精入微后回到整体。黄绮君在创作《YELLOW》(图2)漫画时,起初把握不准人体比例,图式构成比例失衡,画面怪异,缺乏美感。笔者帮助她调整了图式的大方向,明确了大效果,并结合“微课”《人体基本比例结构》给她讲解了相关细节,特别是对人体结构的剖析、示范,之后的《YELLOW》,动态自然,比例协调,形神兼备,格局大气,细节入微,是一幅很好的美术作品。
第三步:演,按照操作的具体流程进行条分缕析的演示。演示作为美术技能微课的关键步骤,作用不可小觑。特别要关注:其一,每次演示都应针对该步骤操作的重点与难点展开,即抓关键问题,切忌不分轻重胡子眉毛一起抓;其二,讲解与操作可同步进行。由于微课的时长很短,在适当的时候可简化不必要的操作过程,只突出重点、难点,这需要和第二步“捋”配合使用,优化美术技能型微课的设计。卓裕杰的《溺》(图3),难点在神态,而神态的关键是面部五官的表现。“溺”后的神态是绝望的,但绝望中又有一点被救后的幸运。开始,他画出来的人物表情呆板,缺乏感染力。笔者借助“微课”《表情变化下的五官表现》帮他分析重点难点,以及应注意的细节刻画等。最后,他抓住了要点,解决了难点,画出来的《溺》达到了预期效果。
图3 《溺》作者:卓裕杰
图4 《精忠》作者:吴思文
第4步:提,教师要“提纲挈领”地强调技能操作的注意事项。美术技能操作通常是由熟练掌握此项技能的教师来演练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丰富的经验,提出该项技能操作的小技巧或者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少犯错,少走弯路,达到“快、准、活”的目的。笔者非常注意操作、设计的训练,用“工匠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自己分析透了,做好、做熟练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吴思文在画《精忠》(图4)素描时,笔者和他一起画,指导他制作“微课”视频,笔者也制作“微课”《头部五官基本比例结构》视频,之后放在一起比较,指出各自的优点和注意事项,然后再拿回去修改。几经反复后,吴思文的《精忠》将岳飞“尽忠报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步:练,快速小结,反复多次练习。重复多次地练习可以达到肌肉与记忆的不断积累、牢固,是熟练掌握美术技能的不二法门,也是应该具备的“工匠精神”。在完成美术技能的整体演示之后,可以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快速小结,并根据临时变化和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的练习任务,周而复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该项技能的掌握程度。当然,也可以针对这项技能进行应用拓展,实现举一反三、迁移应用,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升华。邱德准和李靖对色彩的感悟能力很强,他们创作的水粉画《妆》和《恣意》,就是经过多次反复,教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运用《静物画的构图》和《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微课”辅助教学资源,使其对造型、色彩的把握更准确、更整体,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光与色的变化,在统一中求变化。他们对不同材质的物体及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再结合恣肆的笔触表现风格,创作出了《妆》(图 5)、《恣意》(图 6)这两幅优秀的静物色彩写生作品。
图5 《妆》作者:邱德准
图6 《恣意》作者:李靖
“微课”教学的实践中,需把握好三条策略。
1.掌握好微课演示的节奏。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演示顺序和节奏,适当的时候可以暂停,将实际操作方法演示给学生看。同时也要注意学习进度,若学生跟进有难度,就要进行单独的答疑解惑或微课重看。
2.演示与讲授相结合,使主题更加明晰,学生更易掌握。美术技能操作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因此,在微课教学中要将技能演示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可以在演示之前以提问的形式顺带提出理论知识,也可以在操作过程中穿插讲解必要的理论,使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掌握。
3.师生最好同时动手制作美术技能型微课。微课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快速地掌握该项技能。因此,要想制作一个简洁有效的美术技能型微课,只要在熟练掌握该项技能后录制视频即可。教师应用技能微课的方式之一是鼓励学生学习后,制作一个同类型的技能型微课。这可以结合“练”的任务,以达到个性化追踪、辅导的教学效果。笔者经常采取这一方法,与学生一起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设计制作好微课需要注意:
第一,内容为王。美术微课要传递优质的学习内容,必须遵守学科规律,内容要科学、准确,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要因追求形式美而放弃了内容的科学性。
第二,高度聚焦。即最好坚持“一个微课,只讲透一个点”,要对这个“点”,讲精讲深讲透。只有内容高度聚焦,才能使其更有价值。
第三,掌控好时间。一项基于edx的大数据统计表明:无论视频有多长,观众实观时长的中位数都不超过6分钟,而时长6-9分钟的视频是个拐点,对更长的视频,实际观看的中位数反倒会下降。因此,单节微课的时长最好控制在5-8分钟。
第四,设计导学。这样才能引人入胜、吸引眼球,使学生为学而动。常见的导入方法有问题导入、观点导入、情境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和复习导入。
第五,重点突出。要清晰地呈现关键的内容、观点、概念、步骤、技能等。该简则简,该详则详,讲精讲透关键点。
第六,有始有终。点题与总结要相呼应,教师思路要清晰,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第七,内容增值。做好声、画、字的配合,心情融境,适当加入各种提示性信息等。如,根据学习内容,通过符号、划线、标注、关键词变色或放大等,提醒学生关注重点信息。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优质资源形式,因“短小精悍”的特点,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满足了信息超载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也有着明显的“短板”。
第一,由于时长的限制,一节“微课”只能讲一个问题,并且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既无法深入、全面,也不能实现系统性。
第二,“微课”的快捷,使很多细节、微观部分无法详尽演示,精微部分不够直观。由于无法“穷精微”,所以很难“致广大”。
第三,“微课”的现场画面显示无法做到与传统教学现场显示那么细致、直观、精致,有“隔山观景”之感,虽有感知而依然朦胧。
第四,“微课”是事先制作,对于在教学中临时发生的问题(如学生提问),无法即时作出解答,现场针对性较弱,影响教学效果。“微课”是现场画面显示,学生无法感受与教师面对面授受的亲切感,教师的亲和力、教学魅力、人格魅力无法现场彰显,感染力降低,交流优势缺失。
第五,“微课”是新生事物,还没有成熟的理论作为支撑,其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成效还难以准确评估。
所以,当前美术技能型微课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一种教学上的补充。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处于主导地位,并将长久保持下去。
[1]胡晓勇.设计好微课[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苏 航
G633
A
1671-6531(2017)10-0070-03
向体健/湛江市第二中学一级教师,教研员(广东湛江5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