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

2017-03-30刘兴顺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初中数学

刘兴顺

【摘 要】初中數学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数学试卷占有极高的比例,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很重视。然而,应用题属于综合类题型,知识点多,难度大,在教学中是有部分困难和问题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应用题教学 有效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68-02

数学应用题作为联系数学理论与实际的桥梁,在数学素质教育实施中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解应用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由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实际问题背景的多样化,数学应用题往往文字叙述长,数据多而不规则,学生往往对题目中所给出的语言环境无法正确理解,理不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有的学生读不懂题目,有的学生看不下去,只好放弃,久而久之,有些学生不喜欢应用题,对应用题产生了胆怯心理,以至于在考试中不知所措,失分较多。针对这个问题,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实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应用题转化训练

1.略读识大意。应用题实际上就是一篇说明文,一般文字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这就需要快速地浏览一遍,了解题目的大意:题目叙述的是什么事,是哪一类问题(函数问题、数列问题、不等式问题、概率问题等)。条件是什么,求解的是什么,涉及哪些基本概念。同时,要求学生手脑结合,一边读,一边记,一边画出相应的示意图,避免信息的遗漏。

2.细读抓关键。题目中关键词语和重要语句往往是重要信息所在,将其辨析出来是实现综合认知的出发点。因此,要求学生在略读识大意的基础上逐字、逐词、逐句进行研读,弄清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比如,“至多”、“至少”、“都是”、“不都是”、“增加了”、“增加到”等词语在解题中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务必抓住、用准。

3.精读勤转换。阅读数学教材重在领会,而领会的关键是“内部转化”。即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内容;把符号、图表转化为文字表述;把文字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或图表等。数学阅读要加强转化训练,使大脑建立起灵活的转化机制。

二、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觉得有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2.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实践是脱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这也是向数学应用迈出的一大步,比如线性规划问题就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应用。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3.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4.鼓励攻克数学,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研究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们学习乐在其中,才能培养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三、提高应用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题应尽可能地体现开放性,一方面为解决某个问题而提供的信息可以不足,也可以有冗余,促使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或补充、筛选,以获得有效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从某些信息所得到的结论要有开放性,只要合理都应得到肯定。开放性应用题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灵活的、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在进行开放性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做到下面两点:(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应该是新奇独特、别出心裁、突破常规或几方面兼而有之。应用题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当然,这就要求给学生的思维以较大的自由空间,给学生以较多地选择余地。(2)允许解答的个性化。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淡化应用题的分类,淡化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过程的标准化要求,引导学生只要思维策略有效就正确,提倡用直接猜测、数形结合、合理想象等非常有特色的解题策略,真正体现解题的个性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宽知识面,积累生活经验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教材中出现了以社会、信息为背景的问题,如市场、营销、计划决策、社会热点(如:网络、环保等等)、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等等)。而解决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广泛丰富的实际知识,而且还需要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必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外多看书、多学习,关心了解社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拓宽视野、增加知识、了解信息),观察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多积累生活经验。这样他们才能对问题中出现的新名词、新规则及各种实际应用语言背景转化为熟悉的情境或模型,更容易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在相关学科、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变“课堂教学”为“实践生活”。

五、通过习题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堂中后半部分教师可以留出几分钟时间专门给学生做题目巩固.在做数学题中,学生对错题的不理解处能及时反馈给老师,不管是通过小组解决还是向老师请教,都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错误的认识,逐渐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巩固知识。同时,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打好基础,而这就要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始,在练习质疑这一环节中,教材中的许多练习就是实际生活情境的再现。学生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他们的视角来解答问题。

综上所述,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初中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也是一样,提高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尝试探索有效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阳 初中生对数学应用题的阅读理解障碍的研究[J].中学数学辅导,2009。

[2]李红英 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J].新课程研,2004。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教学初中数学
等待·自主·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