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2017-03-30邵漫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提高成绩课程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邵漫

【摘 要】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30年来人类所获得的知识信息是过去千年以来所获取知识的总和。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一只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本文结合作者的亲身实践,试图探讨通过先进网络技术的应用,将研究性学习与中学日常英语教学完美整合。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大容量信息 提高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18-02

一、为什么要将中学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本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争抢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力图使本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例如,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的以信息化为重点的经济结构调整,成为20世纪如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印度经过多年努力,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欧盟、日本等国相继提出了发展信息技术的目标,以期在新世纪成为信息技术强国,为新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必须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否则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在过去的十年中,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一个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不仅要看其在世界先进水平上成就,而且要看其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全社会科技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就可以为经济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这是辩证统一的。"

展望新世纪,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今天,全球互联网上网用户人数已达3亿,比l994年的300万人整整扩大了100倍,网页达30亿页,每天还在以300万页的速度增加。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学等应运而生。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人们听取世界高水平教授课程的要求已经或正在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此学习、因材施教才真正成为可能;学术交流空前繁荣,合作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生产、传播和应用日新月异地高速发展;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环境,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形势逼人,没有新的方法就不能突破传统教育的制约,教学水平就不能上档次,不能上档次就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因此,对学习方法进行研究对传统课堂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就成了必然。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应付纷繁复杂的高考题,不至于被稍加变化的题型所迷惑,确保在参加高考时取得好成绩。

2.什么是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课程融合,以增强对某一学习内容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信息技术使得学生能够以过去无法实现的方式进行学习。当学生能够选择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他们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并熟练地表达信息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是有效的。

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体现出来的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等有显著的不同,其注重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研究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借助网络的支持,网络拓展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因此,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制订灵活的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恰当的学习评价,是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

二、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中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 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好与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设计的核心是问题设计,问题也可以说是任务,只有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问题包括两个层面,即: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基本问题(Essential Questions)有以下几个特点:它应该反映基本概念;联系学科单元教学问题的核心;没有一个明显的“正确”答案;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单元问题(Unit Questions)提供引导基本问题的过渡,没有一个明显的“正确”答案;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授Unit8 Saving the earth时,针对前一时期的“非典”问题,绝大多数同学都知道SARS病毒与动物有关,于是,我和同学们讨论、分析之后,将Animals, mans friends or enemies? 作為这一单元的基本问题,而单元问题有两个,它们是:1. Does SARS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animals? 2. Should we protect animals or protect ourselves? 在传统教学当中,即使是设计的再好也难以实现其教学目的,因为一只粉笔一块黑板难以将如此多的信息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展示给学生,只有网络,电脑,投影仪才能做到这一点。

2.利用信息技术 进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是研究性学习中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和工具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方便、快捷、高质量地完成某些具体任务。我通常的做法是,在问题选定之后,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针对某一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搜集、挑选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电子作品的方式(幻灯片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小组内成员之间交流、协作,小组与小组之间以问题的方式进行质疑、辩论,最终达到全班同学都能共享任何一组的学习成果。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搜索资料、挑选资料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实现自我建构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观察、分析、概括、归纳、讲解、提问、辩论、思维等综合能力。尽管学生探究的结果是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再发现,但通过参与这一过程,能使学生掌握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们的目的不是教给学生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不是教给他们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是让他们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学生在明晰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之后,我将他们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各自的问题从网络中搜集材料,然后以幻灯片形式各组之间互相交流;他们的核心内容分别为①SARS ②How people affect the animals life ③How animal affect mans life ④History of animals ⑤Endangered animals ⑥The way of protecting the animals

3.利用信息技术 进行更有效的表达交流

表达交流是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得出科学结论的阶段。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并提高学生表达研究成果的质量。信息技术使交流具有更快速、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之更广泛、更深入、更开放。

① 信息技术是学生表达研究成果的重要工具。例如,使用Word2000或WPS完成文字处理,使用PowerPoint完成幻灯片演示,用flash制作动画语法,把学生自己写的作文或英文诗歌做成幻灯片或动画片,或使用FrontPage完成网页制作并在课内外进行展示。

② 信息技术是师生、生生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 例如,将有关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传给学生。学生如果有较好的内容也可以传给老师,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写的作文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老师除了可以批改以外还可以将学生的作文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其他学生,以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整合的具体事例

1.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进度的实际需要精心制作课件或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Grammar free. com. cn/ 等,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式学习,在这种自主学习模式中,信息技术更多地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学习的辅助者。

2.利应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协作学习,互通有无

这种协作学习模式以学生小组学习为主,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得出学习结果,同时学生合作技能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比如,在讲授Canada时,我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让他们上网搜索关于大山和白求恩的有关信息,激起他们想进一步了解加拿大的好奇心;然后让他们收集有关加拿大的信息,例如,国旗、国歌、面积、地图、自然资源等等;最后形成完整的电子作品集,共同交流,从而加深对加拿大的理解。

3.通过老师的集中指导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考试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以我所教的高三一班为例,三次月考成绩一次一次在提高,一次月考平均分为92,二次月考为97,三次月为99。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高三英语的教学成绩还会有不断地提高。

四、总结反思

网络为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提供了可能,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实际困难,因此,在整合过程中,我们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互联网是一个重要而便捷的接触真实英语材料的途径, 它正在飞速发展, 单是英语学习网站就有成千上万, 要中学生自己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中去寻找难度、内容都适合的英语网站,自然是困难重重,耗时颇多。在这方面,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课堂需要,建立英语教学网站,事先搜寻、下载难易度适中、语言规范的网页、文章、资料挂在自己的网站,并选择优秀英语学习网站链接到所建网站上。

2.自我学习、小组学习成果作品化。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成果,可以以电子作品的形式呈现并在班级交流。因为学生根据选定的主题,在学习中会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和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在头脑中是零散的、无序的,在让其制作成电子作品时,他们会对这些知识、资料进行认真地、细致地梳理,通过组内、组间协作学习的方式,达到使认知系统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3.在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包括确立研究主题、收集并开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互相交流、作品展示,都是由学生自觉规划和自主设计,教师只需适度参与,重点在总体指导、组织、评价等环节上发挥作用。另外由于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应按照“选题——收集资料——归纳总结——汇报成果”的流程进行。

4.有时网络出现技术,如校园网线路中断,网速太慢等。

5.每个班有效利用网络的次数有限,因为大多数学生很长时间才能回家一次。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开发和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崭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我们深信,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一定会有效地解决研究性学习中资源匮乏的问题,也一定会使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整合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风来,计算机辅助教学-flash ,天津师大

[2]中小学教育科研实用读本,天津市中天印刷有限公司 2004-09-28

[3]张华. 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5期

[4]祝智庭 黎加厚, 走向中国教育改革實践的英特尔?未来教育 《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5]王吉庆.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评价与实验研究[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6]张红玲. 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7]马瑞祥 中学生教师意识 ABC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5

[8]王本陆.《关于发展现代教学技术的几个认识问题》,载《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提高成绩课程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有的放矢,决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