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创新路径研究

2017-03-29周树会仲文婷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院校区域高职

周树会,仲文婷,李 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1140)

1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考核其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必须立足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二者是和谐共生的关系。良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人才环境,可以有助于推动区域招商引资工作,在改善区域投资环境的同时,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效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首先,高职院校健康有序的发展,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助于推进徐州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老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其次,高职教育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科学合理设置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社会需求拓宽社会培训平台,及时提供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紧密结合的新型高技术性人才,从而解决行业企业传统劳动型技能员工下岗和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优化区域人力资源结构;最后,高职院校作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2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服务意识不够强,缺乏主动性

目前,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识还不够强,主要体现在不能够主动深入社会市场了解需求,不能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优化。特别是由于近几年生源的紧缺性问题,导致许多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办学目标主要锁定于追求生源率,满足学校的办学规模,而没有科学合理地结合自身特色,规划长远发展格局,没有真正地将服务社会发展放在办学的首位,忘记自身肩负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盲目地追求规模、盲从地设置专业,脱离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从而在影响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也影响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声誉。由于没有解决好影响生源的根本问题即社会服务高质量才能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认可,从而影响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由于顶层设计的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师资队伍服务社会的意识也不佳,只限于教材性的课程教学,做好所谓的“教书育人”工作,不主动去了解社会发展现状,不主动去联系自身专业及所涉及专业的行业企业现状的需求,只是闭门教学,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起到积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2.2 服务机制不完善,缺乏系统性

由于高职院校自身对于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缺乏长远的、整体的科学规划与布局,不能够站在前瞻的角度来审视这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双向的、互赢的工作,导致各所高职院校关于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即使有一些规章制度,主要也还是集中在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顶岗实习及就业出路的考虑阶段,这些管理制度均显得比较散和乱,缺乏系统性。对于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这个问题,高职院校主要还是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利益,没有深入调研区域经济进展现状,没有有效沟通地方政府来设置相关对接服务管理部门,更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进行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的无缝对接。正是由于高职院校没有变被动为主动去深入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联系,从而使得高职院校无法充分获得相关的政策支持。对地方政府的战略布局没有充分的领悟,才导致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规划布局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吻合度不高,从而从实质上阻碍了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1]。

2.3 服务与需求脱节,缺乏成效性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能力较弱主要还有服务与需求脱节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一方面体现在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造成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融合度不高。从2016年徐州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来看,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设置处于饱和状态,尤其是会计与审计两个专业,仅2016年招生人数就达754人,而市场发展亟需的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的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则偏低,仅有191人,对于徐州市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所需的航空服务于管理、铁路运输等方面的特色专业设置则为零,从而导致了人才与岗位的需求脱节;另一方面体现在由于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地方支柱产业及行业企业的深入沟通有限,使得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科研成果与地方经济关联度不高,形成的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科研成果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从而导致技术资源与市场需求脱节等。这些问题长时间存在,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导致许多地方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更愿意曲折地通过各种复杂途径与综合类本科院校进行合作的现状。即使目前愿意与高职院校进行的合作项目,主要也还是集中在生产一线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方面。

3 高职院校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路径

3.1 科学发展,健全服务社会机制

高职院校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一方面要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及办学特色,积极调动校内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科研资源等,对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2],积极出台相关学院的政策制度,成立专门的社会服务管理部门,实现资源利用、管理成效最大化;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推动师资队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工作,制定长效机制,以政策为导向,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并做好社会服务工作。通过建立扶持制度,积极引导教师结合自身业务专长,深入区域行业企业,扶持帮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低的地方行业企业;通过建立考核制度,将高职院校教师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成效纳入到教师绩效考核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服务发展质量考核工作;通过建立奖惩制度,定期对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工作进行总结,并进行绩效奖惩,通过制度落实,有效促进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

3.1.1 深化内涵,提高服务社会质量

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都正处于一个招生难、转型难、发展难等多重难题缠身的发展瓶颈阶段,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现今必须革新办学理念、创新教学理念、提升管理理念等来深化内涵建设,更进一步提高社会声誉与影响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多层面、多渠道地以丰富的内涵和形式多样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

(1)积极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拓宽服务社会人力资源培训途径。高职院校要主动开展行业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社区下岗职工、失业、无业人员、农民工等就业、再就业与创业职业技能培训,主动关注产业发展新战略布局,尤其要对接新农业、现代化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提供适岗和转岗新技能专业能力培训等,在履行地方服务职能的同时,提升社会影响力。

(2)大力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积极对接地方重点产业及行业企业,结合需求,实施战略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及技术研发中心,搭建技术咨询、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3)积极提升师资队伍科研水平,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科技水平。高职院校科研能力本就是其自身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也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科技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高职院校要紧紧抓住这个核心环节,积极创造有利环境,从人、财、物等多方面给予充足保障,不断提高科研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从而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能力。

3.1.2 整合资源,拓宽服务社会路径

高职院校要想自身更好地、科学地可持续性发展,就要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协调好校外各方力量,进行前瞻性顶层设计,拓宽服务社会路径。

(1)主动协调地方政府,建立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理事会。高职院校一定要积极主动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府与地方企业行业的桥梁作用,在政府主导下,以各高职院校领导为主,建立区域志愿性高职教育发展理事会,集合区域高职院校顶尖智囊团的力量,为区域高职院校发展出谋划策,制定区域高职科学发展规划。

(2)主动对接区域支柱产业,建立区域人才发展理事会。高职院校应主动对接地方支柱及特色产业,结合双方需求,与行业企业共同筹建区域经济人才发展理事会,依据科学有效的数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最吻合的人才支撑,也为高职院校自身人才培养提供最有力的动态信息。

(3)主动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区域“校企科研联盟会”。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及行业企业资源,与企业共建“校企科研联盟会”提升服务社会的科研能力,同时,在做好设备资源资产科学合法化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建立校内小微企业,让学生提前进入就业角色转化,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合理整合有效资源,建立区域高职教育师资联合体。以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理事会为主导,积极联系省市高职院校教学名师,建立区域高职教育师资联合体,丰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实现高职教育名师资源共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1]闫艳.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60-63.

[2]张卿,刘增安.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5):16-18.

猜你喜欢

院校区域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分割区域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