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绕“课”,“思”犹未尽
2017-03-29李燕葱
李燕葱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结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结课要进行艺术化设计,要使其具有引发数学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作用,从而让数学课堂“余音绕梁久不绝”。
关键词:数学教学;结课;艺术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首乐曲,那么,结课就是乐曲的压轴之音。美妙乐曲的压轴之音总是能够让人回味无穷。因此,一堂好的课也应该给学生留下余音绕梁、意犹未尽之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优秀的结课,既是对课堂教学内容条理化以及系统化的总结,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情感;既是完美的点睛之笔,并且也可以有效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应当加大对结课环节的重视,优化设计,使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引发数学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从而让数学课堂达到余音绕“课”、“思”犹未尽之效。
一、把课结成 “︴”——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当前的教育环境之下,小学数学应当是开放的课堂教学方式,音乐中的“琶音”用来渲染连绵不断,气势宏大的气氛。在结课时要让学生在本堂课习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连绵不断地拓展,给学生留下更为广阔的课后学习空间,创设更加自由的学习氛围。这才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才可以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才能够有效拓展数学思维能力。
1. “扩展式”结课
随着学龄的增长,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在结课设计时,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扩展,以此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生成并实现系统化。
例如,笔者教学《加法交换律》一课,在结课时给学生出示了以下一组习题,并引导学生对其中的规律进行总结。
85+23+15= 12+56+88=
67+48+2= 26+18+24=
等学生完成之后,让他们分别阐述自己练习的过程,同时探讨这一类型的题目运用了怎样的数学性质,好处在哪里。经过简单讨论,学生们纷纷对自己的练习经验进行总结,选择出更快速、更便捷的计算方式。据此,我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加数,根据规律进行类推。
这种形式的结课方式,既可以加深对课堂教学重点的记忆,同时也实现了对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体会到其数学应用价值。这是对学生拓展式思维的有效训练,更是为接下来的课程做下了完美的铺垫。
2. “探究式”结课
在新课标中,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如果是在学习新知识,使用探究式学习比较普遍,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在结课环节也同样可以借助探究式,让学生在回味的过程中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结课环节笔者进行了以下设计:先向学生分别展示三角形、四邊形、五边形以及六边形,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那么其他图形的内角和应该分别为多少度?可能刚开始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之后笔者对其进行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之前我们在对三角形进行内角和的计算时,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方法呢?”此时有的学生立刻想到是借助剪拼的方法。接下来便引导学生试着思考是否同样可以借助剪拼的方式分别得出四边形、五边形以及六边形的内角和。此时,学生们茅塞顿开。有的提出:一个四边形可以分为两个三角形,如此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180×2=360度。还有的学生说:将五边形进行剪拼可以分出三个三角形,所以其内角和应当为540度。甚至有学生还求出了六边形的内角和,因为可以将它分为四个三角形,所以其内角和为720度。
此时,笔者以提问的方式结束了本课时的内容:同学们,按照之前推算的方式,如果是七边形、八边形或者九边形,它们的内角和又分别为多少度呢?其中存在怎样的规律?这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的时间进行探究。
在上述案例中,依托于教学重点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引导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其他多边形内角和的求知欲,既是对课堂内容的有效巩固,同时也是对数学知识广度的拓展,更激发了学生课后的探究式学习。
二、把课结成“枏”——充满激情,激发兴趣
当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学生在经历长时间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之后,已经非常疲乏。音乐中的“高音谱号”展现的是最优美的旋律,给人以震撼之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结课也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才能激发起小学生数学探究的兴趣。
1. “动手式”游戏结课
“手是智慧的创造者”,在结课环节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增加“动手比画式”的游戏活动。既简单又轻松,既可以缓解课堂压力,放松学生心情,操作起来也不会过于复杂,甚至可以达到“一两拨千斤”的教学功效。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在结课环节笔者增加了以下的动手比画游戏。分别为“降龙十八掌”和“食指神功”。前者是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巩固“长方体有三组对面相同的长方形”这一教学重点内容并实现深度内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出长方体,用相对手掌分别表示其三对对立面,教师说一个面,学生就用手掌进行比画,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比谁的速度更快。后者与此雷同,需要两人配合完成,用食指合作比画长方体相对的棱,目的是为了巩固并深化“长方体有12条棱”这一教学重点。
课堂尾声开始的这个游戏,瞬间激活了课堂氛围,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课堂教学重点内容的巩固以及深化,在学生的脑海中既形成了长方体面与棱的完整且清晰的表象,同时也是接下来相关教学内容的有利铺垫。
2. “互动式”游戏结课
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结课环节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将其设计成“互动式”游戏。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结束教学内容,必然会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教学“约数和倍数”一课时,在结课环节笔者增设的互动游戏为“找朋友、出教室”。其规则如下:教师提前制作部分卡片,然后随机向学生出示手中的卡片,如果学生的学号是教师出示的卡片的倍数,那么他们就能够离开这个教室。首先出示的是数字2,此时学号为2以及2的倍数的学生都离开教室,接下来我又分别出示了数字5和3,此时学号为5和3以及它们的倍数的学生也离开了教室;这时,教室内有部分学生被留下,他们的学号为1,7,11,13, 17,19,23,29,31,37,41,43,47。此时,笔者提出问题:“老师现在应该出示数字几才能够让你们都离开?”学生纷纷回答:“1,因为我们的学号都是1的倍数。”于是,我根据学生提示出示了卡片1,剩下的同学全部都开心地离开了教室。
在这一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将与倍数相关的知识进行了有效的总结,使学生能够实现对知识的系统化掌握,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成效。
三、把课结成“(”——存疑启智,链接课外
音乐中的圆滑线音符表示要唱得(奏得)圆润、连贯、流畅。其实,小学数学结课也一样,要把课堂上的知识进行有效拓展。简单地说,就是当教学内容结束以后,教师们应该给学生留下疑问,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意愿,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良好情感。在问号的引导下,使学生在存疑的过程中激发思维、启发智力。
1. “启动思维式”结课
数学是训练思维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着重提出了这一点。对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是其最终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结课环节的设计应当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启动其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在结课环节做出如下设计:
①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如下情境:小明在玩滑梯,滑梯與地面形成45度角。根据图中情境,让学生表述小明在玩怎样的游戏,同时指出滑梯中的角,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②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如下情境:小红在玩滑梯,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为20度,问小红玩滑梯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探讨,并寻求答案:滑梯的速度会非常慢,因为滑梯和地面之间的角度很小。
③同样还是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如下情境:小华在玩滑梯,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为80度。此时让学生陈述小华在滑梯上会有怎样的感受,在经过讨论之后,学生一致认为:速度会很快,很危险,因为角度太大,坡太陡。
④此时教师进行总结以及引导式提问:如此看来滑梯和地面之间的角度不可以太小,太小会滑得非常慢,不好玩;同时又不能过大,太大的角坡度很陡,滑下来的速度太快就会引发危险。那么,这个角度应该多少才合适?需要同学们自己仔细观察。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通过课件展示不仅充分理解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一教学重点,教师设计的结课问题还会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意愿,展开课后的主动学习,并深切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关联。
2. “启发实践式”结课
《数学课程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当下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所以结课环节的设计可以是对课后实践活动的有效引导。
例如,在教学《测量》一课时,在结课环节,笔者提出采用什么样的尺子可以测量一个操场的长与宽?如何才能够实现测量?学生们纷纷提出可以借助米尺、卷尺以及皮尺来测量。笔者并未给定具体测量的“尺”,只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探讨,在经过讨论之后,学生们决定在课后对操场进行测量。接着,为了辅助学生顺利完成测量活动,笔者进行了如下引导式提问:
①哪种尺子才适合测量操场的长和宽?
②如果给你一条绳子,只有五米长,你可以实现这一测量过程吗?如果可以请确定你的方法。
③你能想办法测量篮球架的高度吗?
根据以上结课问题设计,既总结了课堂内容,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参与课后实践的欲望。最后三个引导式问题对学生课后实践也非常有帮助。第一个问题就是帮助其选择更恰当的测量工具,其次就是暗示有效的测量方法,最后一个问题的设计是将实践活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燃起学生更高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在这三个问题的帮助下,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们课后实践的实际成效。
总之,结课环节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以简单地将结课局限在句号的范围内,而应该把结课设定为省略号、感叹号或者问号。这样的结课方式才能够真正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既是完成对课堂内容条理化以及系统化的总结,同时更是完美的点睛之笔;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启发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