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计算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研究
2017-03-29张尖
张尖
摘 要: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的观察及一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与迷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笔者认为:对于学生来讲,数学的“双基”是不可忽视的,作为一个公民,无论是从现实生活还是后继学习来说,计算都是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计算应该受到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审视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因此计算教学教师应倍加重视。
关键词:计算能力;计算教学;数感
数与计算一直以来都是小学阶段的必学内容,新课改实施以前,我们普遍存在着过度重视计算教学的现象,使学生长期面对机械重复的计算,长此以往,学生感觉计算枯燥乏味,教师教得也是筋疲力尽,教师们的心中充满着困惑与迷惘。因此,研究教师们在计算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对推进新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小学一年级计算教学的困惑
一年级学生由于在学前已经接触过计算,十以内加减法对他们不成问题,但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随着数学知识难度逐渐加大,学生计算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让计算教学取得实效,又能够让学生熟练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数感,那么数感的培养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总之,面对计算教学,教师们有着较多的困惑。
(一)机械重复练习,能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0以内加减法,是学生学习百以内加减法以及四则运算的基础。所以,在一年级时让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的计算非常重要,它是今后学习一切数学知识的前提,离开它,学生将寸步难行。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几乎都是统一的,即第一步,情境激趣,提出问题;第二步,动手操作,探究算法;第三步,练习展评,拓展应用。在学习20以内数的计算时,教师重点强调的是两种算法,即凑十法和破十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图形直观反复地数,反复练习,机械训练后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学生学习计算时的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兴趣很浓,乐此不疲,有的情绪低落,索然无味。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表现的差异竟如此之大。学生通过反复训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就一定会提高吗?如此机械重复的训练是否会降低他们的积极性?如果以扼杀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代价,这种付出又有什么意义呢?
(二)关于数感培养的困惑
在一年级认识100以内的数的教学中,教师是通过让学生数豆子、猜豆子等活动感受数量的多少。这节课的设计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感,但一节课的数豆子、猜豆子活动是不能让学生真正建立起数感的,学生数感的培养是需要长期养成的,而且学生的数感也有自己内在的感悟,如: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在两个量之间进行比较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标准,完全是自己的感悟,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又如何把握这些无形的标准呢?学生数感的培养究竟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三)关于学生计算错误归因的困惑
一年级学生在计算练习中发生的计算错误可以说是千奇百怪,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又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等。不少教师在批改这样的作业时,常常把它归结为学生做题不认真、马虎造成的,可是这样的错误仍旧每天都在重復地发生,什么原因呢?这仅仅是学生粗心的问题?如果是,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好好培养学生的做题态度和书写习惯,如果不是,那还有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发生?
二、小学一年级计算教学的对策分析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是后续学习的保证,计算掌握的牢固程度,直接影响今后的数学学习,因此,在小学入学之初就必须扎扎实实抓好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计算兴趣,让计算快乐起来
计算是一种技能,需要通过长时间、反复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机械重复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无味,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意志品质很薄弱,精力容易分散。如果我们采取灵活多变、有趣新颖的游戏竞赛,使他们处于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而且还可以调节他们的精神,唤起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兴趣,所有的一切都是浮云,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把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摆在首位,让学生的计算好玩有趣,充满竞争,并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是自身学习的一种需要,那么学生面对计算时就不会心生恐惧了。如何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教学时需要创设两种氛围,这两种氛围的创设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创设活动氛围
计算对学生而言,一直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地为了计算而计算,势必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厌烦情绪,渐渐地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让计算教学与游戏紧密结合。
2. 创设质疑的氛围
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的形式。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是动了脑筋的结果。解惑须先有感,能提出所感之出,是有了初步兴趣的表现。有惑有问才有探究,有探究才能解决疑难,疑难不断地获得解决,兴趣才能不断地发展。
(二)加强数的概念教学,提高口算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数感
数感主要表现在:首先是理解数的意义,并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数的大小;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由此,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数的概念教学
数概念包括直观认识数、数的意义、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等,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就要从数的概念入手,注重平时在教学中渗透概念的知识。
还记得以前有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幸运52》,它是以猜商品的价格为主要活动,所有的参与者、观众都乐此不疲,所以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设计猜数游戏,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数字,再请另一名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触猜一猜,其他学生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差不多等语言描述所猜的数与正确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或“>”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直到猜中为止。学生在猜数游戏中慢慢地形成了自己对数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理解和把握该数与其他数的大小关系。
2. 提高口算的能力
口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算,它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口算为个性化、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口算不只是作为笔算的基础和台阶,而是一种不同的训练。口算是数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口算可以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在口算的过程中,有记忆和思维的参与,合理进行口算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记忆力和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就要重视口算的培养。加强口算的训练,不等同于增加机械重复的口算量,而是要做到适量、适度,科学化的训练才能起到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作用。虽然机械重复的口算对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肯定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超过了一个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会有消极作用,会极大地扼杀孩子学习数学的热情。因此,口算训练应该有效地提供训练材料,选择训练时机,注意训练方法,考虑训练周期,这对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能起到促进作用。
3. 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是近似的口算,它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得数的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要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将有关估算的内容,适时、适量地穿插在各个阶段的计算教学中,并与口算和简算有机结合,才能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估算方法进行估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分析错误归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计算是数学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知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却常常在计算上出问题,有些人把这些错误归咎为学生的粗心、马虎。其实并非如此,面对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作为教师,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淡然处理。教师要总结和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帮助学生脱离计算误区。
三、结论与讨论
小学一年级的计算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其他教师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以及学生在计算时经常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今后数学教师的教学有借鉴作用。此外,计算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小学的重点知识,但仍有不少教师对计算教学认识不全面、不透徹,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的计算特点,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但由于笔者水平所限,所研究的内容有许多还浮于表面,显得浅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