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农村初中教师教学力的思考*

2017-03-27

中小学校长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校教师教学

◎ 章 明 方 俊

提升农村初中教师教学力的思考*

◎ 章 明 方 俊

“教学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评价能力及反思能力等综合而成的一种教学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养的综合体现。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建立保障机制,是提升教师教学力的有效策略。

农村初中;教学力;策略

“教学力”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评价能力及反思能力等综合而成的一种教学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教学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益和学校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专业素质和团队的整体水平,因此提升教师的教学力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提升教师教学力的背景

南京市溧水区群力中学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民风淳朴,教师工作认真敬业,一直继承和发扬苦干实干的精神。但是,部分教师“埋头拉车”有余,“抬头看路”不足,结果教师苦,学生累,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学生入学高峰期时,为了缓解当时学校教师短缺问题,引进了一批外省市及非师范类大专、本科毕业生,新进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能力高低不一。还有一些教师因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不再主动谋求专业发展。同时,学校原有的“名特优”教师比例较低,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亟需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以提升教学力。

二、提升教师教学力的三大策略

(一)激发教师发展内趋力

学校发现,一些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力的积极性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现了职业倦怠和发展中的高原现象,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需要学校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和关爱活动,引领教师认识到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教师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唤醒他们对职业尊严和幸福的追求,把“他要发展”变为“我要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1. 价值引领

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建设,并将其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激发了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同时,从教师自身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来激发教师主动发展内驱力,使教师明白,社会的发展、家长的期望以及学生素质的提高,都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相匹配。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师荣誉感与成就感的获得密切相关,更关系到教师生命的尊严、职业的幸福和生活的质量。

2. 制定发展规划

“没有方向和目标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定要设计好自己职业生涯的最佳路线,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为此,学校实施青年教师五年发展规划,让年轻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符合本人的发展规划。活动实施后,年轻教师的动力得以激活,更加明确了自己追求的目标,工作热情也更为高涨。

3. 多方激励,给予教师成长动力

学校还采用多方激励的方法,给予教师成长的动力。愿景激励,教师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工作更有动力;精神激励,多表扬多鼓励,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抓住教师感人的言行,不遗余力地表扬,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考核激励,在实行绩效工资背景的新形势下,考核结果继续向肯干、能干、干得好的教师倾斜,激发了各学科教师提升教学力的积极性。

4.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学校发展。学校积极倡导“教师每天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每天最后两节课定为活动时间,鼓励教师走出办公室,到户外锻炼。为年龄稍大的教师和体质较弱的教师减负,给予人文关怀;对一些生病的教师进行精神和物质关怀。学校的这些人文关怀,让教师感受到温暖,继而努力地工作,自觉寻求专业发展。

5.改善条件,给教师创造舒适的环境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千方百计为教师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育人环境。为了解决教师停车难问题,学校修建了停车场,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为使教师吃到热腾腾的早餐,学校购买了微波炉;为了教师能够午休,学校分别提供了男女教师集体宿舍;在每座教学楼另设小办公室,让班主任能得以休息。点滴关怀见精神,舒适、宽松的环境营造出温馨的工作氛围。

(二)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经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过程。一些教师出现懈怠和放松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发展平台与专业引领,需要采用一些有效方式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1. 开展课例研究活动,提升教师教学力

磨课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教导处负责检查督促,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集体备课时,组内围绕教学内容,“一课两磨”,就教材分析、目标设定、教学设计等方面,积极研讨是否合理,是否优化,是否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集体备课更具针对性。开课时往往一人先上,后集中研讨,经过“洗课磨课”,再二轮上课、评课、改教案,提升教学力,力求教学效益最优化。

同题异构。同课异构活动中,确定统一的教学内容,组内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结合个人教学特点,以切合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授课,继而再一起相互切磋,相互研讨。“同课异构”活动是一项多层面、多方位,融合作、交流与分享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它更贴近教师教学实际,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为此,学校组织教师根据“课堂观察表”观摩名特优教师的课堂,进一步了解优质课教学在目标的设置、课堂的导入、学生学习的引领、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的容量与训练、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的反馈等各个方面,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视野。

系列课堂展示。对从事教学或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组织开展系列课堂展示活动。青年教师在大家的帮助指导下,分阶段执教见面课、研究课、过关课、汇报课、优质课,使其教学水平呈阶梯式上升。

2. 开展交流活动,提升教师教学力

教改沙龙。教改沙龙形式多样,方式灵活,既可以是同一学科内教师的交流,也可以是跨学科教师的聚会,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展开探讨。通过研讨,教师的思想得到了碰撞,产生了智慧火花,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

经验交流活动。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让教师们汲取养料,丰富见解。每学期学校都召集教研组组长、备课组长围绕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等进行交流,请优秀学科组介绍经验。围绕课题,利用暑假召开教学工作交流会,并邀请区内外教科研专家进行指导。

校际交流。几年来,学校到数十所学校开展校际交流,学习借鉴周边学校的优秀做法,校际交流活动加强了学校之间的横向交流,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为教师创造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3. 开展专家引领,提升教师教学力

专家讲座。多年来,学校就教师在教学中的难点与困惑,邀请数十位专家作专题讲座,促进了教师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指导教师用新课程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名师课堂。每学期学校中层干部首先开课,要求区名特优教师开设公开课,并要求全校教师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通过观摩,教师们在教学方面获益匪浅,加深了对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视导会诊。每学期学校邀请区教研室教研员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常态。课后各教研员与任课教师面对面交流,提出宝贵意见;全面参与学科组的集体备课、校本研讨;对学科组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集中向学校反馈意见。通过视导会诊,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的“会诊把脉”。

4. 开展帮扶活动,提升教师教学力

青蓝工程。学校十分注重年轻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年轻教师健康成长。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师徒互动,共同提高,努力帮助年轻教师实现“一年胜任、两年成熟、三年骨干”的成长目标,使青年教师得以快速成长。

帮扶工程。针对一些教学成绩不理想的教师,有目的地邀请区教研员听课,指导他们如何处理教材,如何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更好地驾驭课堂。同时,学校分管学科领导每周听课,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5. 开展竞赛活动,提升教师教学力

教材解读评比。开展教材研讨活动。引导教师以“三有”(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三读”(通读、研读、解读)的方式钻研、整合教材资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各教研组积极进行教材研讨活动,力求做到“四个结合”:结合新课标、结合其他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各年级教材,开展跨学段研究,以达到“上下求索,左右勾联”,提高教师处理教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积极组织“我对教材×模块×专题的个性解读”征文评比活动。

好课评比。学校每年要组织为期两周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要求参赛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围绕如何提升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上下功夫,倡导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邀请区教研室专家担任评委。通过活动,一批青年教师得到很好的锻炼。

解题能力大赛。为促使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动态,为教师订购中考试卷汇编习题,督促教师研究考纲、习题。在每年初三毕业年级教师参加的由区教育局组织的中考解题能力大赛中,学校都获得解题大赛团体优胜奖。

优秀教案评比。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全校教师规范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每学年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优秀教案评比活动,并在学校橱窗展示。

论文案例评比。每年组织一次教育论文和案例评比,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微课制作竞赛。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时间短、主题突出、内容较少、容量较小的视频课件,从而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6.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提升教师教学力

二度备课。一节课上完,总有些许让自己惊喜或遗憾的地方,学校要求教师及时总结课堂的亮点,为下一节课教学提供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学科组集体备课的学案上,教师使用时要留有二次备课的痕迹,让教师学会反思教学,进行“二度备课”,并将二度备课情况作为学校每月常规检查的要点,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说课评课。校本研修中,让教师进行反思性的说课,理性地分析教学活动,自己的教学设想是否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分析教学组织与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技巧,对预设与生成的驾驭,反思在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并加以理论分析。教师之间在评课交流时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形成统一的思想,总结和提炼了教学经验。

教学后记。“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将教学反思看成是教师成长的必然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也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学校倡导教师积极撰写教后记,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记录智慧的火花,记录二度设计等。

撰写教育案例和教育论文。鼓励教师反思教学得失,把教学的成功或者失败的课例写成文字,把对教学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从而减少了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7.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提升教师教学力

学校以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通过优化学案问题的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为载体,大力开展研修活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实践反思、交流研讨、成果总结等活动。通过专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研究素养,促进了教师教学力的提升。

(三)组织建设与经费保障

提高教师的教学力,除了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还需要加强有关制度和组织建设,保障经费投入。

1. 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教师教学力的提升

注重教师的发展规划,帮助每位教师建立三年发展规划;注重教师的考核奖励,完善学校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奖惩制度向一线教师倾斜,并先后出台《名特优教师的奖励条例》《教学先进个人评选办法》《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方案》《年度优秀教师考核方案》等条例。这些举措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 加强学科组建设,促进教师教学力的提升

完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教研活动要定计划、定时、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期检查,及时反馈。对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进行学期考核,对教师参加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也进行检查和绩效考核。

3.保证经费,创设平台,提升教师教学力

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想尽办法确保校本研修经费的落实,同时,每学年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尽可能多地为教师争取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机会。近几年,有很多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

经过多年实践,通过采取以上策略,学校教师的教学力得到较大提高,教学质量也获得显著提升。几年来,学校连续获得区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优秀等第。2012年,被评为南京市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作者:章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方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群力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刘斌]

G451

A

1673-9949(2017)02-0007-04

* 立项号:L/2011/194,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高农村中学教师教学力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校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校推介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