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改革背景下创新素养培育的途径

2017-03-27于东航

中小学校长 2017年2期
关键词:徐汇区素养课程

◎ 于东航

高考改革背景下创新素养培育的途径

◎ 于东航

高考改革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变革并非全盘否定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操练,而是变唯一向综合、变被动向主动、变接受向探究、变封闭向开放的一场变革。创新素养是人才早期培养的重要目标,是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教育使命。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途径关乎学生能否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学校能否具备领先未来身位的问题。作为上海传统的教育优势区,徐汇区以“双高两全”(义务教育建高原、特色发展攀高峰;打造覆盖全员、关注全程的优质均衡教育)为目标,正在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一、值得关注的教育新闻

一是PI SA测试。2 0 0 9年与2012年,上海连续两次参加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进行的PISA测试,数学、阅读、科学三门蝉联全球第一。测试结果显示:一直饱受诟病的我国基础教育在耗时费工的同时,并不如我们自忖的那么“差”。那么,面对举世公认的“好”成绩,如何变革基础教育创新素养教育呢?存与废、承与创理应慎重。

二是TALIS调查。2015 年 1 月 9日,上海各区县 199 所初中学校(初中、九年一贯制和完中初中部分,覆盖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城区学校和郊区学校)共 3925 名初中教师参加了 TALIS 调查。当权威分析数据出炉的一刻,上海初中教师与校长荣获盛赞,专业素养、平均年龄、敬业精神、工作合作、职后培训等数据均高于所有参评国家与地区。高位如何自省,参照对象的选择挑战着智慧与人格;高位更谋上位,校长的管理变革与教师的职业转型也同样面临巨大压力。

三是英国教育部长的来访。PISA测试后,海外政要、学界、媒体对上海基础教育的热情陡增,英国堪称其代表。继教育大臣访沪走进课堂、对话名家之后,上海小学数学教师惊艳英伦,2016 年 3 月29 — 30 两日,英国教育部学生事务部部长访问上海徐汇区,走进上海小学、上海实验附小、南模中学,在随堂观摩数学课并与学生、教师、校长交流后,发出感叹:“英国就应该像上海这样教数学!”其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数学“一课一练”练习册,在遭到我们从上而下的集体封杀后,近期已全本翻成英文版,登堂入室,担负起“拯救”英国“熊孩子”的光荣使命。至少,上海基础教育质量与师资水平被OECD组织的大数据“正了回名”,被老牌的英国教育“致了次敬”。

知足与不足,才能将下一步的创新素养培养布好局、走对路。徐汇教育创新素养培养的基础是:优势的学科教育质量、优秀的校长与师资团队、悠久的现代学校品牌、多元的国际课程探索、丰富的高校院所资源;不足的方面包括:课程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以及与高校专业的衔接性;特色实验性建设与校本课程建设以及特色师资储备的一致性;把握学科学习的独立性与学科融合的相关性;质疑精神与申辩性思维培养的开拓性;校内课程学习与校外社会实践的关联性;课程变革与评价升级的协调性;创新人格塑造、担当精神养成的长期性与有效性,等等。需要明确的是,条分缕析罗列的问题,需要在整体性上获得系统优化的有效途径。

二、值得探讨的几个意识

第一,“普教”是至关重要的前提。对普教系统而言,创新素养的培养问题,核心价值应落在“普”上,普教的宗旨首先在“普”。体现育人的普惠性即公正性,体现中小学阶段教育的基础性,这关乎将来每一位公民基本素养与国力发展的根本底蕴。高考新政,将学术人才与应用人才均提到着力培养的议事日程上,这需要所有中小学在创新基础素养培养上面对全体学生下足功夫,对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都要关注其创新素养的培养。否则,创新人才在整体上将缺少高低搭配、相辅相成的对应结构。

同时,普,并不局限于“普通”公民,也非“普通”素养。“普”要容“尖”,“普”要育“尖”,从具有特殊潜质的好苗,到善于学习的“资优生”,进而将其培育成国家乃至人类的精英。“资优生”培育虽仅占十分有限的比例,但确为国策大计。

第二,“关系”需智慧平衡。首先是点与面。点是指少数“资优生”,面是指全体学生。面上的普惠一定是中小学段最为根本的核心。当下教育,掐尖蜂拥,但面向所有学生创新素养的教育却不够有力,有时还存在对创新素养培养的窄化定义。同时,简单机械地诠释教育的规范公正,忽略“资优生”创新培养国家战略的教育担当,也屡见不鲜。少数“资优生”的培养关乎国家尖端人才梯队建设,绝不能在普教阶段缺位。如在以色列与俄罗斯都有每届仅招少量学生、某一学科教学力量与成就都特别拔尖的学校。至少,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建树尖端人才早期培养的必然优势。当然,对少数精英学苗的特殊打造也须强调适切,绝不可全民皆兵地加难度、搞竞赛。打造点面结合的多层面、多选择课程是解决点与面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尊重差异,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区域协调统筹是保证,放权基层、保底促优是正道;允许探索、包容失败是更理想的氛围。万不可忽东忽西,干涉频频,致使教育缺少必要的基层思考与坚持的韧劲。

其次是术与道。第一层面,要关注学能与品格的平衡发展,当下社会,创新素养培养与其抱怨缺少学术与创新的高度,莫如直面缺乏定力、忠诚、信仰等精神的悲哀。教育就是要赋予创新人才以德行与灵魂。第二层面,要探寻纷繁知识技能背后的规律,习术而悟道。不能老是限于驴打滚似的低效重复。

最后是期与待。期是目标,往往志存高远,又巴不得今天规划、明天达标、后天授奖,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高考变革本是一场时代的宏业,是一场教育系统关乎社会方方面面的持久战,在此背景下,创新素养的培养必须忌讳短视,要耐得住等待的寂寞,守得住心焦的磨折。否则,我们只会创新了形式,模糊了人才。

三、创新培养的徐汇途径

一是打造扎实的学科类课程。课程是创新素养培养的根本载体。徐汇教育的传统优势即在于形成了优质的中小学现代课程,无论是面向全体的基础性课程,还是培育“资优生”的创新性课程,均较为扎实。从高考改革方向看,当下高中课程除传承高容量、高互动、高思辨既往优势外,正着手满足个性化学习的分层次、多选择的“走班”实践。初中小学也在加强课程的多样性与选择性,甚至借鉴较为成熟的国际课程理念与实践经验。课程要充分关注创新素养培养所必需的品德修为与心理韧劲,关注面向社会的志愿服务与实践资源建设。

二是创新素养培养的平台。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早已通过少年科学院与“光启”创新基地的建设,有序发现、培育区域内具有创新兴趣及潜质的中小学生,使之在校外、课余得到兴趣与学习的延展、专家的指导、研究的深化、团队的磨合。在高考新政下,现正谋划升级“光启”基地,对区域内学科学习优秀而研究创新不足的学生群体,增加专家个性化的课题研究指导,并落实高中阶段的研究项目,使创新素养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以磨砺与长进。

高中阶段学习,创新素养的培育主阵地还在学校。徐汇区拟规定各校推出高中课题研究的限定选修任务,即在高一高二两年内,分别从事一次文科课题和理科课题(其中一个可以是微课题)的研究,成文后进行校内公开答辩。目的在于由浅入深,逐步通过课题研究体验,使高中生初步掌握课题定位、研究方法、文献检索、行文规范等课题研究的ABC,并分别在文、理两个具体的研究项目中学习实务、实践总结。

三是素养的综合性提升。第一是创新试验室建设。在市教委、区教育局支持下,各类创新试验室得以普及性、特色化建设。各中小学结合学校发展特色,普遍建成(或正在建设)特色实验室。眼下重点是逐步完善与高校课程对接的配套校本教材、优化三类课程体系、建设胜任指导的师资队伍。下一步结合学区化与集团化建设,更好地发挥骨干实验室的辐射功能。从高中看,立足点更重在对接研究型高校或应用型高校专业的校本先修课程,而非凭着教师的兴趣及特长,随意开设缺少科学性与系统性的课外活动。

第二是 STEM+ 项目推进。全区 10 余所中小学参与几乎与美国同步的 STEM+ 课程实践,且项目校至少有一个年级全员参与。意在弥补上海学生以分科知识学习为主,缺少融合学习、系统思维与动手创新的短板。在首轮以翻译项目为蓝本的学习之后,参与校将逐步探索 STEM+ 的校本项目,逐步丰富完善课程的学校特色、研究水准与评价策略。

第三是大学院所的参与。徐汇教育正在积极与区域内大学和科研院所洽谈合作,以区域内大学优势专业、科研院所的强势项目,助推徐汇各类学校(先聚焦高中)特色实验室的专业建设。其中的关键是:上接学科发展前沿、下融课程学段知能、中间提供学生动手创新、课题研究的平台。大学与院所的专业人士,放低身量到中学指导,深入宣传优势学科、深度体验研究过程,激发学科兴趣、培育研究能力与科学精神、播种学科的专业素养。同时,打造教师专业进修的有效渠道,使主持创新实验室的教师队伍拥有扎实而胜任的学科素养。

第四是开辟创业创新大讲堂。在区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享有大院大所高新企业集聚之利,目前已邀请著名学者、企业家亲临多所高中,与学生面对面开设创新创业大讲堂,开启学生看行业、看世界、看创业的阔达视野,启迪学生思考兴趣选择、规划职业生涯。所有讲座均编辑成录像,将以慕课形式挂网,供全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第五是综合素养建平台。其一是体艺素养平台。早些年,徐汇区就在小学 4 年级全面普及了游泳训练,深受家长与社会好评。2015 年10 月,在上海交响乐团的大力支持下,徐汇区在初中 7 年级正式开设交响乐欣赏的普及课程,上海交响乐团的音乐家走进学校,向学生普及交响乐欣赏的知识技能,并分批请学生走进交响音乐厅,欣赏大师指挥演奏的世界名曲。这是继小学 4 年级体教结合普及游泳后,徐汇区艺教结合的又一创新机制。其二是社会实践平台。徐汇教育根植区域优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丰富的社区文化资源,为高考改革后高中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诸多实践平台与锻炼岗位。其中,借助衡复历史保护区、徐家汇源、滨江艺术展馆、龙华烈士陵园、华泾传统文化、京剧院、朵云轩、钱学森图书馆等享有盛誉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岗位,可谓炙手可热、公益满满。

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与延伸校外的实践基地丰厚了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生长土壤,形成了徐汇区教育热带雨林式的教育生态:差异化、特色化;多样性、选择性;系统性、可持续。

(作者: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刘斌]

G40-012

B

1673-9949(2017)02-0015-03

猜你喜欢

徐汇区素养课程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做好“加减乘除”法持续开展文明提升巩固行动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第四小学四(2)海燕中队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在客厅享受史诗级大片 上海徐汇区高档住宅的客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