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教学例谈
2017-03-27庄增宝
庄增宝
摘 要:新世纪国内外的教育教学理论催生了许多教育思想,这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成为新课改的助推器。重点探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教学实施的主要策略——巧设问题、巧创情境、巧妙开展合作活动,促使学生探究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学习;有效课堂
探究教学是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探究学习不是教师直接呈现知识,而是通过情境、问题、活动等,让学生观察、实验、调查、操作、猜想等,自己探讨知识、自己发现结论的学习方式。
一、巧设问题,促使学生因问而思
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问题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应具备三个条件: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经过努力可以实现、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如,学习“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时,教师创设一个情境:某次的国际乒乓球单打比赛,中国选手甲乙两人同时进入决赛,该项比赛的( )
A.冠军属于中国吗?
B.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
C.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
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乒乓球赛等也是学生熟悉的情境,问题难度不大,只要稍微动脑思考一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玩个抽签的游戏:准备四个签,其中一个上面写“留”,稍微短一点,另外三个形状、大小几乎相同,写好后,将四个签放在一起,打乱顺序,让学生任意抽取一个,抽到“留”的学生留下,另外三个走出教室。待学生抽完后,站在一起,不用打开,让一个学生猜猜谁的手里是“留”,并且,老师可以知道谁手里的是“留”。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抽到“留”签的是随机事件,而老师知道哪个签是“留”是必然事件。这个抽签的游戏活动对学生而言更有生活基础和经验基础,且具有趣味性,易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对于问题的提出,教师还应该注意问题的趣味性,趣味性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学习“角的平分线”时,教师在导入环节提出情境化的问题:不用任何工具,你能将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完全相等的角吗?你有什么办法?对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会感到有学习的压力,并且问题难度也不大,多数学生经过稍微思考,就会想到用透明纸,将这个角对折,展开后,用笔画出折线。教师进而提出:如果是钢板、木板的话,没法对折,我们又怎样找出他们的角平分线呢?类似的问题,趣味性中包含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促使学生探究用尺规作图,为尺规作图奠定基础。
二、巧创情境,促使学生情境中探究
探究活动应有一定的情境,在特殊的情境中,探究活动才得以顺利开展,探究活动才有意义。
例如,学习“正数和负数”时,教师通过身边的生活实例,如:
(1)天气预报中报道,某天的温度是-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2)学校八年级(2)班的学生某次的期末成绩和期中相比,语文成绩提高了2.58%,数学成绩提升了-3.21%,英语成绩提高了4.34%,这里的比期中提高了-3.21%是什么意思?这样的生活化的情境,对学生来说耳熟能详,对这些实例中数据的分析和理解也在具体情境中,易于理解和探究,也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又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教学,教师让学生展示各自画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互相评价谁画得最标准、最漂亮。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证明自己画的平行四边形最标准,如何验证所画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于是,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做图,说一说刚才说的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样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逐步使学生从边、角、对角线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方法的引导和思维的发展。
三、自主、合作学习,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开展探究学习时,促使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更能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仍然以“正数和负数”为例,教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存在的正数和负数的实例,再让其他学生将实例中相关数据的意义加以解释。如,小明向东走50 m,又走了-50 m,那么,-50 m表示小明向西走了50 m;一个物体向左移动了+1 m,又移动了-1 m。让学生说出移动了-1 m,就是又向右移动了1 m,也就是回到了原点;小强本月的体重增加了+2.5 kg,小丽这个月的体重增加了-2.5 kg,让其他学生说出是小丽的体重下降了2.5 kg;小李向东行进了-50 m,则表示向西走50 m……一个学生说生活中的正负数的实例,其他学生诠释这些数字的意义,类似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动起来。
又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活动:请你为李师傅设计一条墨线,将锯下的平行四边形木板平均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你有几种方法?
这个问题,毋庸置疑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讨论,也不难发现,这样的墨线有许多条,但必须经过对角线的交点,也就是说,经过对角线交点的任何一条直线都能实现将木板面积平均分的目的。再让学生试着证明找到的墨线符合条件的原因。
这样,教师由一个生活情境,层层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假设再证明,在探究中,思维也得到发展,数学方法也得到强化。
数学学科以思维、逻辑为主要学科特点,开展探究学习更有必要。教学中,教师应改变灌输模式,巧设问题、巧创情境、巧设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在探究中,提高数学思维品质,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易鑫.基于新课改背景的初中数学合作探究学习研究[J].教育界,2015(4).
[2]张希坤.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的思考[J].小作家選刊,2015(35).
[3]范青花.谈初中数学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