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7-03-27黄美妹
黄美妹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显性的德育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重要的作用。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价值追求的应然性,也是新课改的重要要求。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遵循立德树人第一的原则,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策略与方法,更好地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到“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應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体系”这个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也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育人为目标的学科,更应注重培育初中生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他们今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打好基础。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有别于一般素养,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能力的一种描述,要求学生不仅要做到自主发展、创新实践与合作参与,而且还应具有家国情怀、社会关爱等情操。若从价值取向层面来讲,核心素养主要强调学生在价值观上要与国家、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若从指标层面来讲,核心素养包括学科基础内容、终身发展素养。将核心素养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核心素养对学科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引领作用,并能凸显出学科的育人价值,将知识教学升华到育人层面。将核心素养融入教育领域中必须以学科为载体,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引导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因此,其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四方面内容,包括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理想精神与公共参与。
(一)培育“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是指一个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祖国在情感上与理智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能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团结与核心利益。“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对于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政治上的认同才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具体来讲,作为中国公民,初中生必须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对祖国有较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要站在中国立场,以中国公民的身份自觉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了解我国国情,拥护中国共产党,理解并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主动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责任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培育“法治意识”核心素养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身心特征较为特殊。近年来国内中学生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犯罪低龄化越来越严重。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其法治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培养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就是要让他们成为有自尊、守规则的公民。因此,应加强对初中生的纪律教育与法治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与规则意识。同时,引导他们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动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三)培育“理性精神”核心素养
培育“理性精神”核心素养是让初中生成为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这对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具有“理性精神”的中学生必须在生活中能辨别善恶、是非、美丑,能坚持原则,坚守底线,抵制不良思想与诱惑。对待各种社会现象与政治事件,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实质,分清主次,坚持真理,能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培育“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培养初中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让他们成为有情怀、有担当的中国公民。作为一个公民,不管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世界中,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成果。因此,我们也有着积极参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迫切愿望。培育中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是帮助初中生适应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保证。这需要中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比如,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尊老爱幼、自律自强、富有同情心。同时,具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意识与包容精神,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的社会关系。
三、培育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程核心素养的对策
(一)巧设问题情境,培育学生观察社会问题的能力
观察社会问题的能力是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获取上述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能力,是个人对现实问题的一种感性认识。我们可将其称为“思维的直觉”,这种思维直觉并非天生的,需要老师适当地指导。思维起源于疑惑,这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逐步明朗的过程,一般由主体自问自答。当然,外部提问也能成为启发思维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思品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
比如,在教学九年级《认清基本国情》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观察任务。课前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庭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变迁,讲一讲自己的调查发现与调查心得。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讲一讲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基本国情。有的学生说:贫富差距大、环境污染严重、科技发展迅猛、国家综合实力强等等。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中国梦。有的讲希望老百姓越来越富有,生活越来越好。有的希望环境污染问题被解决,青山绿水常在。有的希望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少一些,到外国旅游时不文明的事儿少一些。然后,笔者总结道:我们大家的中国梦都是相通的,要将祖国建设为一个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现阶段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那么,针对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我们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努力?学生通过激烈讨论后明白了“我”与“祖国”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激起学生的爱国激情。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趣
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色俱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视频资源是多媒体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资源,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受到很多师生的欢迎。因此,思品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并立足于中学生的生活体验,着眼于他们的未来发展需求,合理选择视频素材。要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爱国教育等融入视频素材中,真正使视频资源为教学服务。
比如,在教学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很多名人故事。然后,重点播放了感动中国人物刘伟的事迹。在观看视频时,学生对失去双臂的刘伟不以为然,而画面切换到刘伟用双脚弹奏出优美的钢琴曲时,教室内一下变得非常安静。大家都沉浸在动听的音乐声中,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殿堂。视频快结束时,刘伟说出了他的座右铭:“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句话掷地有声,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个学生,不少学生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此时,笔者适时导出本堂课的主题,要勇于接受挫折,做一个不被挫折打败的人。不少学生直接将刘伟的座右铭写在书本上,以激励自己。还有学生告诉笔者自己要像刘伟学习,面对困难与挫折决不后退,要不屈不挠,永不言败。本堂课通过播放具有正能量的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潜移默化中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初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加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初中生尚未成年,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看待问题有时比较片面,觉得非此即彼,极易走向极端。因此,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是当前思品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辩证思维呢?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我听过的我会忘记,我看过的我会记得,我做过的我才会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体验,通过探究合作、讨论互动来促进问题的生成与解决,促进思维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当前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悟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不仅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主题探究基本步骤为:选定主题—设计探究方案—主体探究—成果展示—评价反思。思品教师可将大主题细化为几个小主题,让学生每4~6人为一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小主题进行探究学习。由学生自主确定探究方法与步骤,利用实地调查、采访调查、查阅资料、实践体验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与探究,从而找到解决方法。
比如,笔者在教学九年级学生时,以《科技技术》为主题,引导学生探讨科技重要吗?很多学生表示科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非常重要。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提出科技带来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高科技诈骗、食品安全等。对此,笔者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收集资料证明到底科技对我们人类有没有用?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辩论,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学生的思考更进一步,更加全面。这有助于加深他们辩证思维的深度,从不同角度来审视问题。
(四)重视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评价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依据。重视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合理评价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过程,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这对培养他们思品课程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来完善初中思品教学评价机制。一是评价内容方面从单纯考查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转为全面评价,即对学生结果与过程都要评价。这种评价机制必须全面细致,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了解他们的道德行为。一般可通过谈话、成长记录档案等方法来掌握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情况,为今后合理评价与针对性辅导都有帮助。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仅要横向评价,也要对学生个体进行纵向发展评价,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给予肯定与鼓励。二是评价方法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转为过程性形成性评价。要了解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对思品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核心素养的养成情况。同时,还更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进步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与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发展他们的核心能力。
总之,关注中学生发展,培育核心素养,是思想品德教师面临的一项重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思品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在不断提高教学实效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核心素养,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顾志芳.培育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品质[J].新课程研究,2016,12(2):55-56.
[2]王伟.借助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6,34(21):46-47.
[3]王庆军.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品德课堂建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5(2):40-41.
[4]陶健.浅议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2016,25(9):412-413.
[5]李建敏.思想品德教育应关注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14(32):36.
[6]戴慧.公民培育视域下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模型構建[J].中小学德育,2016,12(8):46-48.
[7]黎明兴.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能力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2013,15(2):168-169.
[8]祁素倩.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再探究[J].读写算,2015,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