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升级关系探究

2017-03-26吴满芳

职教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产业升级中职教育

摘 要:文章分析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阐述国家产业升级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总结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经验,提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须加强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高新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须加大现代农业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须加大第三产业尤其是社区服务和养老等领域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须补充有地方特色的特点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应该实行细专业、重技能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职教育;专业设置;产业升级;应用技能型人才

作者简介:吴满芳(1968-),女,浙江义乌人,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化工类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5-0092-0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各行业的分工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经过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生活中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开始凸显,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传统的“增长级”战略作用空间越来越小,产业结构也正在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转变,以适应国内外产业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产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摆脱困境、拉动经济增长可持续的动力。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直接关系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在新兴产业领域。当前我国人才市场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紧缺,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的缺口最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技师、高级技师的后备军。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发展迫切需要适应产业升级需求,主动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做产业转型的支持者和推动者[1]。

一、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发展努力适应国家产业升级的需求,然而就人才市场的供求现状而言,供求矛盾依然凸显。中等职业学校有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数量质量不适应产业结构需求。主要表现在:

第一,专业设置与产业不匹配。企业“用工荒”和毕业生对口就业难的矛盾突出。据有关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有的专业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率”占比不高,有的专业仅为三成,这是因为这些专业知识体系僵化陈旧,实习、实训环节简单,部分专业内涵不明确、专业布局与支柱产业分布错位,没有体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培养数量质量不能保证,表现为产业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失业[2]。

第二,老牌专业设置粗放。目前职业教育传统专业课程设置一般以大类模块的形式讲授,专业细化程度不够,其中的原因既有教育经费有限,专业细化后,实训基地不能有效跟进,又有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等原因。例如江西省化工学校为1958年建立,化工工艺专业是该校的主要专业之一,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化工单元操作》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一般都是模块化教学,虽然学生毕业就业率很高,达到99%,专业对口率也很高,达到95%以上,但是经过对该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得知,学生在工作中认为在学校所学的东西,比较粗放,没有细化,必须要在工作岗位中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工作做好。

第三,现有专业设置不科学。定位太低,部分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升级不相匹、专业设置支撑产业结构发展的能力不强。这是因为校企合作方式单一,没有形成政府、企业、职业教育学校间的多层次、多形式交流平台,如果能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和企业深度合作,开出“校中厂”、“厂中校”,共建“教学工厂”,那么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就能与产业对接,顺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做强老专业,开设新专业。

第四,专业设置随意、盲目、雷同。有些中职学校为了争夺生源,穷尽各种办法,不顾学校自身的条件,不进行人才市场的调查研究,不与企业深度合作,盲目开设家长和学生喜爱的专业,哪个专业招生形势好,就随意开设这个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第五,专业设置面窄,新专业开发不够。特别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制造技术、生物技术、轨道交通等新兴学科领域,在今后的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目前相对应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不足和缺失。

二、產业升级对专业人才提出新需求

(一)技能型人才需求仍然非常强劲

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强劲。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低技术含量的岗位转化成高技术含量的岗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将改革“红利”吃尽,虽然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它只是一种追赶式、粗放式、靠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目前中国各行各业的产能过剩,资本回报率下降。传统职业在新的形势下势必发生较大的调整和变化,新型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大大提高。

2.国家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新形势下,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许多变化,2015年我国的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4.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1.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11.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其中,第三产业比重自2012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以后,有了一个飞速的增长,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一、第二产业的比例下降,第三产业的比例明显上升。但是我国第三产业规模仍然比较小,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的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工农业的现代化,一些新兴的服务行业不断加入第三产业的队伍中来,使得第三产业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对提高社会经济生活水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产业中金融、交通、物流、科研、商务、技术服务等可有力的服务于第一、第二产业,该领域的新型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大大提高[3][4][5]。

3.现代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数以万计的高技能人才。目前我国农业基本处于分散、粗放的小农经济模式,农业从事者基本是以文化水平低的中、老年人为主,结果导致农业产业效益低,化肥、农药的不科学、大过量的施放,畜禽过量使用抗生素等和粪便排放,造成的农业源污染已超过工业源污染,也严重影响了食物的卫生安全性。培养大量的现代农业急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十分必要。

(二)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差异不断拉大

根据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试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由19个专业大类,321个中专业组成。笔者对2011-2015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得出:自2010年到2014年5年间,三大产业招生人数逐年下降。但是从总体来看,第一产业招生规模连续5年呈下降趋势,到2014年为7.9727%,第二产业的招生规模大体平稳,在21%~23%之间,2012到2014这三年略有下滑,第三产业招生规模呈上升趋势,大体从60.2%上升到69.8%。从就业结构来看,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从2012年到2014年占直接就业人数的10%~12.47%;在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22%左右;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62%~64%,比例仍在一半以上。从专业大类来看,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数、就业人数、就业率均居首位,就业情况最好,就业率达到97.30%;其次是信息技术类,达到96.85%;交通运输类、教育类、财经商贸类的就业率都在平均就业率96.23%以上。

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为515.47万人。就业人数496.42万,就业率为96.30%,对口就业率为77.60%。

上述数据表明,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发展实体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其专业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同步,同时较好地支撑了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旅游、汽车维修等新型产业的发展。

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其中的一元为职业学校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北美的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模式,是一种按照岗位群的需要,确定从事某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模式,将职业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把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结合起来[6]。这些模式所具有的专业设置可归纳为:

第一,针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设置对应的专业。特点是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国民经济的主要就业领域,如各国设置的专业几乎都涉及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工程技术、机械工程、航空技术、汽车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工程技术、建筑、环境技术、商务管理、营销等。

第二,针对各国国民经济优势领域对重点学科专业设置细化,体现专业化职业培养特征。如德国的机械工业在世界有较高的声誉。其职业技术教育机械工程学科就分成了飞机制造、机体制造、飞机动力、计算机系统生产技术、制造工艺、核能技术等13个专业。澳大利亚的农牧业是优势产业,其农牧业领域的职业技术教育细分为奶制品、牛养殖、羊养殖、谷物生产、羊和羊毛等专业。对需求量大的领域,如社区服务,各国专业也细分成老年护理、儿童服务、社区工作、残疾人工作、青年工作、酒精麻醉品工作等。如管理,加拿大细分为办公室管理、医疗办公管理、保健办公管理、土著自治政府管理、本土小企业管理、小商行行政管理、小商务管理、商务行政管理等。

第三,针对当前科学技术交差学科发展迅速的特点,设置相应新专业。如计算机技术已不完全是一门独立学科并且渗透到很多学科领域,各国职业技术教育设置了多个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的双学科领域,德国的机械工程应用信息学、电子工程和信息技术、商务信息学、商务管理和计算机科学、医学文档计算机科学等专业,加拿大的图书馆信息技术专业等就是例子。

第四,針对社会需要的特定技能型职业,设置一些实用技能型的专业。如澳大利亚设置有珠宝和制锁、糖果加工、食品加工、葡萄酒技术、家具技术、保健、瑜伽、指压按摩疗法等,美国在建筑领域设置有建筑质检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

第五,针对区域经济和当地社会服务需要设置相关专业。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设立了与社区服务相关的专业和与旅游和酒店管理有关的专业,如澳大利亚的旅游管理的专业细分为湖心小岛旅游管理、滑雪区域管理、滑雪设备管理、雪上运动管理、高山旅游景地管理、高山经济旅游、高山景地管理、沙漠公园管理、潜水景地管理,加拿大的旅游管理专业细分为自然冒险旅游管理、冒险旅游管理、生态旅游管理、职业高尔夫球管理、保健休闲管理、娱乐休闲管理等。

第六,针对地域特点,设置适应地域特点的专业。如德国西部位于欧洲的中心,与多国毗邻,其职业技术教育设置多个双语教学的专业。

第七,针对各国、各地的独特特点,设置独一无二的专业。如澳大利亚的农业商务管理、农业乡村商务管理、马匹商务管理、音乐商务管理等。加拿大的公园森林娱乐、生态旅游管理、职业高尔夫球管理、保健休闲管理、娱乐休闲管理等。

四、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策略

站在新起点、新高度,如何激发改革的新活力,使中等职业教育顺应产业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呢?笔者认为优化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合理设置专业、构建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调整方向上,前瞻性地适应产业升级趋势

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产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目前我国产业升级趋势一是制造业要改变低技术含量、拼数量的发展模式,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制造业,国家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就是实现该方向的战略,也是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二是农业要改变分散的、粗放的经营模式,建立以集约、市场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模式。三是第一产业在DDP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第二产业在DDP中的比重将稳定或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在DDP中的比重将上升。

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国家和地方产业升级的变化,一是须设置加强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制造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学科专业;二是应该加大现代农业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该方面目前存在较大的不足;三是应该加大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尤其是社区服务和养老等领域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该方面目前几乎空白;四是针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设置有地方特色的特点专业。不同于高等教育本科培养的重基础、轻专业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应该实行细专业、重技能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培养国家产业升级转型所急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二)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

产教融合,政府、企业、学校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度可为中等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产业升级的主体——企业,一方面要借鉴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先进经验,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向学校提出人才定制直接需求,同时在实习设备、实训基地、选派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接受学生实习和教师培训等各方面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企业要为员工提供以技能培训、专业发展为目标的继续教育和以学历提升为目标的学历教育,并在经费、时间、待遇等各方面予以保障。

(三)教学贴近产业实际,建立专业教师终身学习机制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专业设置也不可能多年一直不变,作为教育大厦的基石—教师时刻都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终身学習,努力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质量,既具有理论性知识,又具有实践性知识,是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建立教师定期的培训制度,用法律和规范的保障使培训工作有规律的进行。使教师的个人素质、教育教学技能和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学校动态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教师可弥补实践性教学较弱的短板。

(四)专业对接产业,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其能否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相匹配。为了避免专业设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应当建立健全专业设置的动态管理和调整机制,加大专业设置结构调整力度,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以区域产业为前提,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的支撑体系,加强政府机构对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这一机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二三年至少搞一次专业与市场吻合度的调研,特别是学校为了自身的发展,每年都要做一次市场调查,对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对人才供求状况等因素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以确保所开设的专业满足市场的要求,能紧跟技术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能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创造性应用。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对实用性、技术性的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为重要。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服务,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各行业提供一线高技能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只有专业设置和产业对接,专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或具有前瞻性,才能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我国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是须设置加强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高新学科专业;二是应该加大现代农业的专业设置;三是应该加大第三产业尤其是社区服务和养老等领域的专业设置;四是设置有地方特色的特点专业。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应该实行细专业、重技能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培养国家产业升级转型所急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明.从产业转型升级谈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0(10):81-82.

[2]王贤.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就业结构的适应性问题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09(9):93-96.

[3]刘雅君,张慧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变迁[J].学习与探索,2013(7):111-114.

[4]刘世锦,等.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的的风险和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0(13):42-43.

[5]原毅军,董琨.产业结构的变动与优化:理论解释和定量分析[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6]戴明来,杨丽娜.国外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5):124-125.

责任编辑 秦红梅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产业升级中职教育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