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2017-03-25苏昆
苏 昆
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苏 昆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类型、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给药途径、性别、年龄等资料。结果>60岁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10岁;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35例累及皮肤(35.0%),其次为21例呼吸系统、16例循环系统、14例消化系统、10例神经系统、4例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0%、16.0%、14.0%、10.0%、4.0%;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头孢替安;54例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4.0%,其次为20例口服、14例静脉推注、12例肌内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14.0%、12.0%。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多发于老年人与儿童,静脉滴注易出现不良反应,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类型以及患者体质,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3.003
头孢菌素属于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其特点表现为组织体液浓度高、抗菌效果良好以及抗菌谱广,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普遍应用[1-3]。头孢菌素类药物作为青霉素衍生物,已逐渐成为医院控制细菌感染的一线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普遍,可有效控制以及预防疾病,但有时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受到有关专家重视。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会引起不良后果,影响患者病情恢复,所以需及时采取措施,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本研究就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46例,男54例,年龄6~76岁,平均(47±5)岁。
1.2 方法统计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类型、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给药途径,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年龄、性别分析>60岁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10岁;女性与男性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35例累及皮肤(35.0%),其次为21例呼吸系统、16例循环系统、14例消化系统、10例神经系统、4例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0%、16.0%、14.0%、10.0%、4.0%。皮肤临床表现为皮炎、皮肤红肿、皮疹以及瘙痒等症状;呼吸系统临床表现为气促、憋气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循环系统表现为心悸、静脉炎、胸闷等症状;消化系统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恶心等症状;神经系统表现为躁动、麻痹、头晕、头痛等症状;血液系统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紫癜等症状。
2.3 常见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头孢替安,见表2。
表1 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年龄、性别分析
表2 常见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2.4 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给药途径分析54例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0%,其次为20例口服、14例静脉推注、12例肌内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14.0%、12.0%。
3 讨论
3.1 头孢菌素类药物类型与临床表现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能有效控制常见致病菌,且覆盖率较高,且适应证广。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药物种类较多[4-5]。其优点主要有:头孢菌素类药物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类似,能对细菌细胞壁生成产生抑制,实现杀菌功效;与青霉素相比,用药后引发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谱较广,对于厌氧菌较为有效。头孢菌素类药物为繁殖期杀菌药物,由于该药物毒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明显较少,是一类临床应用较多的抗生素。近年来,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上升。按照头孢菌素类药物药物功能与研发时间分为: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第一代头孢菌,主要用于治疗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所引起的皮肤组织感染或呼吸道感染;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等第二代头孢菌,主要用于治疗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所引起的骨关节炎或败血症等;头孢唑肟、头孢噻肟等第三代头孢菌,可有效抑制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具有较高抗菌活性;头孢唑喃等第四代头孢菌,其抗菌谱广,抑菌效果显著。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其次为呼吸系统。
3.2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因素分析本研究发现,>60岁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10岁。提示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多发于老年人与儿童。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对于药物耐受力差,易出现不良反应;儿童身体机制发育不成熟,对于药物抵抗力较差,易引起不良反应。本研究显示,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头孢替安。提示头孢曲松钠易引发不良反应,与刘欣[6]的研究结果相似。头孢菌素类药物给药途径包含口服、静脉推注、肌内注射、静脉滴注,本研究中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口服。提示头孢菌素类药物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最易引起不良反应,这可能是由于药物经血管直接进入体内,会刺激机体,且药物浓度较高,易发生不良反应。此外,也可能是受到渗透压、微粒或pH等因素影响。因此,对于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在采取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时,需要对用药剂量进行严格控制,注意滴注速度,也可通过其他给药方式,避免由于静脉滴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3.3 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安全性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均需行常规皮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需要注意,应采取过敏测试,保证用药安全。药物说明书中显示为药敏不详,此外医疗单位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前无明确规定皮试情况,且无统一标准[7]。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对于患者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若不能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容易导致患者死亡。所以,用药前需要做好皮试,保证用药安全性。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时间、用药剂量、药物类型以及年龄等密切相关。所以,在选取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过敏史、年龄以及体质等情况,合理选取给药途径以及药物种类。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禁忌证、适应证充分了解,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通常情况下,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不仅是由药物用法以及剂量所引起的,也与其他接触性不良反应有关,例如头孢菌素类药物口服后饮酒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相关研究发现,饮酒患者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83%[8-9]。这可能是因为饮酒后,在乙醇分子结构内含有 N-甲基硫四氮唑基团,在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后易产生不良反应,形成戒酒硫样反应。所以,在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过程中,需要禁酒,停止用药3~7 d内,禁止与酒精类食品接触。
相关报道显示,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后,血栓性静脉发生率为2%左右[10]。部分患者在肌内头孢菌素类药物后会发生局部疼痛症状,因此在肌注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可进行反复注射,避免引起局部反应,影响治疗。
综上所述,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多发于老年人与儿童,静脉滴注易出现不良反应,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类型以及患者体质,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1] 彭芳辰,郝杰,李颖.我院93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44)∶4191-4193.
[2] 吕冬莲,龙萍,吴方建.73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4(5)∶209-212.
[3] 范铭.头孢菌素类药物致老年人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12,3(4)∶344-347.
[4] 赵忠林.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6)∶1175-1175.
[5] 马辉,耿凤英,杨月明.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3)∶391-392.
[6] 刘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2)∶110-111.
[7] 屈伟红.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9)∶1047-1048.
[8] 李小圆,王彬,宿润霞.临床应用头孢菌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1)∶72-73.
[9] 孙晓娟.头孢菌素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回顾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6)∶105.
[10] 吕燕妮,温金华,魏筱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机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1)∶1050-1054.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沈阳 110024
苏昆(1981-),本科学历,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