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2017-03-25黄明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阅读语文教学

黄明霞

摘 要:这是一个崇尚个性、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语文教学已不可抗拒地面临这个时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极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小语阅读教学中发展个性呢?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 发展个性

一、营造氛围、发展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的个体差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从这里,我们不难理解,为了能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小语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的观点,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精神、个性丰富的人。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把自己视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和领路人,而不是把自己作为一个“命令者”“操纵者”,这样才能创设一个合适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经常和学生对话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沟通发展师生的友好感情。课间跟学生一块儿活动、游戏;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比如,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我们可以抓住“转败为胜”这一重点语句设疑: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田忌的马赢了?2.田忌是怎样转败为胜的?3.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就一定能胜吗?如果齐威王也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呢?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排疑解难。又如,《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在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试着提出几个问题。学生循着教师的引导,分别提出了“课题中的‘亲人指谁?”“为什么要跟亲人再见?”“课题中为什么要把‘亲人放在前面?”这些颇有思考性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另外,还要重视平等对话,尊重、理解学生,始终如一地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探索者。

二、激发兴趣,发展个性

兴趣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动力源和营养剂。要发现、尊重学生的兴趣,引导发展各自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上人的一种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它与情感有着密切联系。当你对某种事物有兴趣时,他总是觉得称心如意,伴随着愉快的情感。爱因斯坦说过:“只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深厚的兴趣如磁石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他们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兴趣不断强化,成为爱好,有助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如果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有坚强的意志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独立而认真地完成作业,不半途而废,有耐心,有“韧”劲,表现出专心治学的个性特点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一个孩子根本不爱音乐,却对美术有极深厚的兴趣,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帮助他发展对美术的兴趣,对音乐就作一般的要求。当学生的兴趣得到尊重,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推动学生进行活动并希望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因,成为未知的内动力,在学习活动中,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深刻思维,积极探索。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兴趣就没有发现的乐趣,就没有才能和爱好,就没有活的灵魂,没有人的个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努力的探索和尝试,如除了采取传统的讲述法,还适当地结合教材采用课堂讨论、小组交流、辩论、表演等形式。如在教学《麻雀》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有关猎狗、老麻雀与小麻雀之间的关系后,还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结果,然后把同学分成三组,一组代表老麻雀,一组代表小麻雀,另一组代表猎狗,进行阐述、表演。这种形式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同时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关注差异、发展个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产生感悟,必然会带着浓重的个性化倾向。这是因为,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学习《落花生》一文,有的学生认为花生的品质值得学习。但也有学生认为一个人要有竞争的意识,要善于展示自己,如果都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恐怕连一份合适的工作都找不到。所以,在当今社会里,桃子、石榴、苹果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既有用,又好看。又如学习《小猴子下山》一课,小猴子下山掰玉米,见到桃子,便丢了玉米摘桃子;見了西瓜,又丢了桃子抱西瓜;见了野兔,再丢了西瓜追野兔。结果,兔子没抓着,只好空着手回山上去了。课文的主旨是说明三心二意什么事也办不成。但有的小朋友的感受却不一样,他们认为:“小猴子拣好的东西拿,这也没有错呀!”还有的说:“我也想像小猴子那样,丢掉小的去捡大的。”

四、尊重选择,发展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选择,自我表现,主动发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将来才会有选择地学习,才能在自主学习中体现创造性。可以选择内容,可以选择学法,可以选择理解,可以选择练习,可以选择伙伴。就学习方法而言,它是因人而异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当规定学生用什么方法,而是要给学生自主选择学法的自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选择,鼓励他们运用自己觉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以不断优化学法,提高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比如,同样是学习课文,有的学生习惯圈圈画画点点,边读边点评;有的同学习惯边读边想边和同学讨论交流;有的同学喜欢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开来;有的同学可以用图画来说明课文的意思;有的同学可以用要点归纳的方法来理清课文的脉络……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应允许并给予适当指导,让学生真正读书、思考、创造。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学会选择”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注重选择”已成为时代之精神。既然选择能力已成为人的重要的现代因素质之一,就应当从小得到精心的培养,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活动。从学习目标到学习方式,无一不是选择的结果,从“学什么”到“怎么学”,也无一不是选择的过程。因此,学习活动要多元化、自动化。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由的选择。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看书,发展个性是时代的要求。

猜你喜欢

阅读语文教学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