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特殊疑问句的语调标记研究

2017-03-21孔晓霞

吕梁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音高语调例句

孔晓霞

(吕梁学院 外语系,山西 离石 033001)

由布拉格学派提出、由语言类型学家和生成学家等发展的标记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它被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的各个层面甚至跨学科研究中。然而,关于语调的标记研究非常有限。前人的语调研究中虽有提及“有标记项”“无标记项”, 但缺少详细说明论证。本文依据标记相关理论分析英语特殊疑问句中语调各要素的标记性。

一、标记理论概述

布拉格学派的“标记”是二分的,用于描述音位对立[1]67-68。例如,在音位[p]与[b]的对立中,[p]不具有“浊化”的标记,是无标记项;[b]具有“浊化”的标记,是有标记项。经由类型学和生成学发展的“标记”是一个相对概念,可以用“标记性强弱”去描述范畴成员,并可以构建标记连续统。例如,根据“数”这一范畴内成员的标记性强弱,可以构建“单数-复数-双数-三数/少量数”由弱到强的标记连续统[2]17。

关于有无标记或标记强弱的判断,语言学家从音系、形态、句法、语义、语用、语篇、社会、认知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布拉格学派Jakobson的3项标准是分布标准、频率标准、历时标准[3]7-8;类型学家Croft将Greenberg的13条标准整合成4类,包括结构标准、行为标准、频率标准、中合值[4]73-113,[5]91-100。语义学家Lyons在前人的基础上引入了意义标准[6];Givón从语用学角度提出了3条标准,即结构复杂程度、分布频率、认知复杂程度[7]。也有语言学家从语言习得、语言规范等角度界定标记[2]19。考虑到以上标准有重合之处,且语调的物质载体是声音并表达一定意义,本文从分布标准、频率标准、结构标准、意义标准、认知复杂度去考查语调系统中的标记。与无标记项或弱标记项相比,有标记项或强标记项分布较窄,使用频率较低,结构较复杂,意义较具体,所需认知加工时间较长。

二、研究框架

(一)研究对象

疑问句是话语产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基本句法结构之一。疑问句指包含“信息空缺”的句子,用来向听者询问信息[8]97,包括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附加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等形式。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是疑问句最主要的两种形式[9]136。该研究以英语特殊疑问句为对象,分析其语调各要素的标记性。当疑问词“wh-”/“how”类型的词位于句首,其后面的主语与第一个助动词(do、be、will/shall、have等)位置颠倒时,该句式为特殊疑问句[10]91。另外,“wh-”类型的词充当主语的情况也属于特殊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包含who、what、which、when、where、why、how等特殊疑问词,用来询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方式等特定的信息。本研究中特殊疑问句的基本句法结构是:疑问词+助动词+主语+谓语动词(+宾语),或wh-类疑问词+谓语动词(+宾语)。例如,

How should I know his name?

When will you arrive?

Who came here yesterday?

(二)研究维度

语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全面考查语调标记,必须要明确研究的切入点,即语调中处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中的各要素。处于组合关系中的各要素构成了语调结构;处于聚合关系中的各要素构成了语调系统。

语调系统是语调各要素的纵向聚合。系统意味着选择关系,作出的选择不同,表达的意义亦不同[11]8。 在语调层面,存在着三个选择系统:调群的切分、调核位置的选择、调型的选择[12]6,即Halliday的tonality、tonicity、tone。首先,说话者根据信息数量把话语切分成一定数量的调群,一个调群包含一条信息;其次,说话者用调核去突出强调欲表达的信息焦点,调核位置不同,信息焦点不同;最后,说话者选择不同的调型给各调群赋予词汇意义之外的句法、情感、态度等意义。 三部分的工作原理见图1:

图1 Halliday英语语调三重系统运作机制

语调结构是语调各要素的横向组合,是语调各要素的线性排列。一个完整的调群包括调冠(pre-head)、调头(head)、调核(nucleus)、调尾(tail)四部分。各部分的音高模式通过线性组合体现为调群调型。

表1 英语语调结构示例

例句传达了“狗是人类最好的伴侣”一条信息,构成一个调群。在“宽焦点”(即不特别强调某一部分)的情况中,调核落在最后一个是实义词的重读音节上[12]116,即company一词的重读音节上(如-com);调尾包括调核后的所有音节(如-pany);调头包括调群中的第一个重读音节(如dog)到调核前的最后一个音节(如best);调冠包括调群中的第一个重读音节前的所有非重读音节(如A)[13]112。其中,调核的音高特征决定了调尾的音高表现;调尾不贡献语调意义[14]41。因此,说话者针对其余三部分作出选择,选择不同,意义不同。三部分的工作原理见图2:

图2 基于语调结构的英语语调模式的系统选择

图中标示的音高模式均是英语中最具典型意义的 “调冠”“调头”“调核”[14]13-25。在纵向语调系统和横向语调结构中存在着多重选择系统,任何一处变动都会导致意义的改变。

(三)标记系统

为方便教与学,需要应用简洁、形象的语调标记系统,比如Palmer的“调核系统”[15]1922以及Armstrong 和 Ward的“分级系统”[16]2。Palmer的“调核系统”清晰地描写了英语语调的内部结构,其中[—][—]分别表示当调冠中首音节是非重读音节时的高调冠和低调冠;[|][|][][]分别表示高调头、低调头、降调头、升调头;[﹨][﹨][][][∨][∧][>]分别表示高降调、低降调、高升调、低升调、降升调、升降调、平调;[o][o]用来标示非调核部分的重读音节,二者音高不同;单竖线|表示句中调群分割线,双竖线‖表示句末调群分割线。在Armstrong 和 Ward的“分级系统”中,两条横线代表一般人的相对音高变化范围,小圆点代表非重读音节,大圆点代表重读音节,大幅度的明显的音高变化(即调核)用曲线来呈现。以特殊疑问句为例:

|Why did youochange your﹨mind? ‖

图3 语调标记系统示例

三、特殊疑问句的语调标记

分析特殊疑问句的语调标记,涉及到纵向的调群切分、调核位置的选择、调型的选择以及横向的调冠、调头、调核三部分音高模式的选择。

(一)调群切分的标记

调群数量与信息数量密切相关,一条信息通常处理成一个调群。调群数量往往与句子(小句)数量一致:一个句子,一个调群,传达一条信息[17]18-19。这是调群切分的无标记用法。相反,如果调群数量与句子数量不对等时(即说话者用一句话表达多条信息,或用两个及以上的句子表达一条信息),这是有标记的调群切分。以特殊疑问句为例:

(1a) What did you do at school yesterday? ‖

(1b) What did you do| at school| yesterday? ‖

句(1a),一句话,一个调群,一条信息“昨天你在学校做了什么?”。在这里,调群、句子、信息三者高度统一,将音系、语法、语义密切联系在一起。从频率标准及认知复杂度标准判断,这类调群切分的处理方式更常见,认知加工时间更短,是无标记的调群切分。句(1b)中,一句话,三个调群,三条信息,突出传达了时间(昨天)、地点(学校)及事件(做了什么)三条信息。这类调群切分出现频率较低,认知加工更复杂,是有标记的调群切分。

(二)调核位置的标记

调核承载着信息焦点,是调群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宽焦点”中,信息焦点域是整个句子,说话者不特别强调对比任何部分,调核自然落在调群中的最后一个实义项上;在“窄焦点”中,说话者要特别突出话语的某一部分,故而改变调核位置,转移信息焦点[12]116-117。以特殊疑问句为例:

(2a)Why does Mary like David’s new books? ‖

(2b)Why does Mary like David’s new books? ‖

(2c)Why does Mary like David’s new books? ‖

(2d)Why does Mary like David’s new books? ‖

(2e)Why does Mary like David’s new books? ‖

(2f)Why does Mary like David’s new books? ‖

(2g)Why does Mary like David’s new books? ‖

第一个例句中的调核位置既可以理解为“宽焦点”中的调核也可以是“窄焦点”中的调核,这取决于具体的语境。如果只是简单地询问“为什么大卫喜欢玛丽的新书?”,说话者没有表达言外之意,这是“宽焦点”。如果说话者暗示“为什么大卫喜欢玛丽的新书?而不是新电脑、新手机等”,这里暗示对比了“书”这一部分,是“窄焦点”。在(2b)-(2e)四个例句中,说话者将调核转移到其他非句末实义词上(如David、like、Mary、new),强调对比了不同的信息。如例句(2d),说话者强调的问题是“为什么大卫喜欢玛丽的新书?而不是玛丽莎、玛丽安娜等其他人的呢?”如果调核落在疑问词上,如例句(2f),说话者就不再是简单地心平气和地表达疑问了,且不同的调核音高模式增加了不同的情感态度意义。如果调核落在助动词上,表明说话者对“大卫喜欢玛丽的新书”这一事实感到惊叹和迷惑[14]50。根据判断标记的标准,“宽焦点”中的调核落在句末实义词上,这种调核出现的语境更多(分布标准),使用频率更高(频率标准),传达的意义更宽泛(意义标准),是无标记的调核位置。其他位置的调核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并传达特定的意义,是有标记的调核位置。

(三)调型的标记

调型是一个集合体,一个完整的调群调型是调冠、调头、调核、调尾四部分的音高模式通过横向组合、线性排列的结果表现。其中,调尾的音高曲线是非独立的,依附于调核的音高曲线,不表达意义。同时,由于特殊疑问词是本文特殊疑问句各例句的第一成分并总是承载着重音,所以特殊疑问词只能是调头或调核。因此,这里特殊疑问句的调型标记研究要排除无意义的调尾和无载体的调冠,具体体现为调头、调核两部分的标记。

1.调核音高模式

英语中典型的调核音高模式包括高降调、低降调、高升调、低升调、降升调、升降调和平调7类,可以归纳为降调、升调、复合调、平调四大类。当说话者想单纯询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方式等信息时,默认会选择降调[12]42。降调,相比其他三大类调型,是无标记的调核调型。对比两类降调,高降调是首选[18]396,它表明说话者有兴趣知道话题的相关信息,故而直截了当、坦坦荡荡地表达疑问。例如:

(3a)|When did you ar﹨rive? ‖

(3b)|Where is your﹨mother? ‖

(3c)|Who moved my﹨cheese? ‖

(3d)|What did you﹨purchase? ‖

(3e)|Which do you like﹨best? ‖

(3f)|Why did you leave﹨yesterday? ‖

(3g)|How did you win the compe﹨tition? ‖

以上例句中,说话者只是单纯地想知道“你什么时候到达的?”“你妈妈在哪里?”等等。特殊疑问句中,这种简单直接的高降调被使用的次数更多,可以出现在大多数的不带特殊含义的语境中,不隐含其他更具体的言外之意,认知加工程序简单。根据判断标记的频率标准、分布标准、意义标准、认知复杂度,高降调比低降调标记性弱。如果将例(3)各句中的高降调替换成低降调,音高起点较低、音高变化幅度小的低降调让人觉得提问有点儿“刨根问底”,“咄咄逼人”,“严肃严厉”,可以用来加强说话者“赞同”或“不赞同”的态度[14]50。对比:

(4a)|Why did you﹨judge me? ‖(高降调:标记性弱)

(4b)|Why did you﹨judge me? ‖(低降调:标记性强)

使用高降调的(4a)表达疑问“你为什么对我评头论足?我想知道”;使用低降调的(4b)在特定使用场景中使用,表达特定的具体含义,含有丰富的潜台词“你凭什么对我指手画脚?我必须得知道原因”。想要理解该句,听者需要结合语境,进行相对复杂的认知加工。因此,相比高降调,低降调是标记性较强的调核音高模式。

特殊疑问句中亦可以使用升调。其中,低升调使特殊疑问句让人感觉更加“温和、礼貌、鼓舞人心”,表达说话者的“善意、敬意和同情心”[12]43。对比:

(5a)|Why did youochange your﹨mind? ‖(高降调:标记性弱)

(5b)|Why did youochange yourmind? ‖(低升调:标记性强)

在(5a)中,说话者使用高降调,就事论事表达疑问“你为什么改变主意?”,疑问语气比较重,感情色彩比较弱。在(5b)中,说话者使用低升调表达友好,试图与听者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同时表明说话者不仅对话题本身感兴趣而且对听者也充满好奇心,用温和的语气笑着表达“说一说你为什么改变主意呢?我想知道你的想法”。小孩子经常使用这种处理方式;成人也经常使用低升调的特殊疑问句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提问是出自善意,而不是咄咄逼人地打探别人的隐私。根据判断标记的意义标准和分布标准,低升调传达了更具体的情感意义,并且在特定的人群中使用,是标记性较强的调核音高模式。

与低升调相比,高升调表达更具体的意义,在更有限的语境中使用,是标记性更强的调核音高模式。除了表达以上谈及的语调意义,低升调还可以用来请求某人重复刚才的问题或某些信息。高升调也有这一功能,但疑问语气减少[14]76,更多表达出了“吃惊”、“激动”、“不可思议”等情感意义[18]397。对比:

A:I|chose﹨Thora.

B:(6a)Who did youochoose? ‖(低升调:标记性弱)

(6b)Who did youochoose? ‖(高升调:标记性强)

在没有任何前后文语境的情况下,说话者可以使用(6a)来礼貌地提出疑问。在具体的语境中,如果说话者使用(6a),表明他没有听清楚A的陈述,用句子(6a)表达疑问,请求A重复信息;如果说话者使用(6b),他并非没有听清楚,而是感到不可思议“你居然选择Thora!”。根据意义标准、分布标准和认知标准,高升调比低升调的标记性更强。

除升调和降调这样的简单调型以外,特殊疑问句还可以使用复合调来呈现。复合调包括降升调和升降调两类。单从结构标准看,复合调的组成成分更为复杂,由升和降两部分构成,是有标记的调核音高模式。下面从分布、意义、认知等方面考察两类复合调的标记。例如:

(7)|What’s your∨name? ‖

(8)﹨Why won’t youolet melook at it? ‖

例句(7)-(8)都应用了降升调,前句是普通的降升调,后句使用了分裂式的降升调。这两种降升调在陈述句中有明显的意义区别,前者表示含有转折意义的“未完待续”,后者表示有两处信息焦点[18]333。这种区别在疑问语气中被稀释,两类降升调表达相似的情感态度意义。例句(7)中,说话者使用降升调“礼貌”、“尊敬”地询问对方的姓名,鼓励对方继续对话。这点与低升调发挥的功能相同,但降升调显得“夸大其词”、“装腔作势”[18]397。例句(8)中,说话者使用降升调表达了复杂的强烈的情感,如愤恨、哀伤、困惑、震惊等,“你为什么不让我看一看呢?”

使用升降调的特殊疑问句带有“质询”“反驳”“推卸责任”的意思,通常等同于在问句前加“but”或在问句后加“though”[14]80。例如:

(9)A:You could surely find some money somewhere.

B:(But)∧where could Iofind theomoney? ‖

(10)A:I’ve had this pain for days.

B:|Why don't you∧do something aobout it? ‖

对话(9)中,说话者B用升降调反驳A的风凉话“既然你说我肯定能在某处找到一些钱的,但问题是我在哪里能找到钱”。对话(10)中,说话者B用升降调质询A并与A撇清关系,“既然你已经疼了好几天了,你为什么不采取点措施?你跟我说有什么用呢?”。

通过以上针对降升调和升降调的使用场景和意义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特殊疑问句中,两者的使用场景非常有限,传达非常具体的语调意义,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根据结构标准、分布标准、意义标准和认知标准,与升调和降调相比,两类复合调的标记性更强。而两者在结构、分布、意义、认知等方面没有明显的不同,因此,不再做进一步的标记对比,在表2中用虚线划分。

最后,特殊疑问句中也可以使用平调。平调在任何句型中表达的意义都类似且单一。在非句末位置,任何句型都可以使用平调表示“未完待续”,但缺少升调表达的期待感以及降升调暗含的言外之意,如例句(11)。在句末位置,通常在陈述句和感叹句中使用平调[14]88-89。由此看来,特殊疑问句中,除了在句中表示未完结的意义外,几乎不会用到平调。根据分布标准和意义标准,平调在四大调中是标记性最强的调核音高模式。

(11)|Why did you >act| so|very im﹨pulsively? ‖

根据以上关于特殊疑问句的调核音高模式的标记讨论,可以构建如下的双向标记连续统。

表2特殊疑问句调核音高模式的标记

2.调头音高模式

在本文的特殊疑问句中,当调核落在句首疑问词上时,特殊疑问句最多包含调核和调尾两部分;当调核落在非句首疑问词上时,特殊疑问句最多包含调头、调核、调尾三部分。其中调头从调群中的第一个重读音节(即疑问词)开始计算一直延续到调核前的最后一个音节。这里讨论第二种常见情况,即特殊疑问句有调头且疑问词是调头的起始。

在四类典型的调头中,高调头最常见,可以搭配任何调核音高模式[19]273、308。高调头是无标记语境中的默认调头,不改变语调意义;调群的整体意义由调核决定。在特殊疑问句中,高调头可以出现在高降调、低降调、低升调、高升调、降升调、升降调、平调的前面,表现调核原本的意义,如例句(12)-(18)。其中,高调头与高降调搭配是特殊疑问句最典型的调型。

(12)|Why did you﹨judge me? ‖ (高降调:疑问)

(13)|Why did you﹨judge me? ‖(低降调:严厉、刨根问底)

(14)|What’s thetime? ‖(低升调:温和、礼貌、鼓舞人心)

(15)|What’s thetime?? ‖(高升调:重复、吃惊、不可思议)

(16)|What’s your∨name? ‖ (降升调:浮夸的礼貌)

(17)|Why don’t、 you∧do something aobout it? ‖(升降调:反驳、质询)

(18)|Why did you >act| so|very im﹨pulsively? ‖(平调:未完结)

根据频率标准、分布标准、意义标准、认知标准,高调头使用频率高、使用场景多,意义宽泛不具体且容易理解,是四类调头中标记性最弱的调头。其他三类调头通常与特定的调核音高模式搭配,分布十分有限,表达明确的意义,是标记性较强的调头。例如:

(19)低调头+低升调:

A:You shouldn’t have done it.

B:|What’s itogot toodo withyou,may Ioask?

(20)升调头+高降调:

A:I told David about it.

(21)降调头+升降调:

A:What’s the matter?

特殊疑问句中,说话者使用低调头加上低升调,听起来很“冷静”,但带有强烈的“不屑与愤恨”[14]59。如例句(19),面对A的指责,B表面平静,淡淡地回击道“跟你有什么关系”,无声胜有声。在例句(20)中,说话者在特殊疑问句中使用升调头搭配高降调来询问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效果等同于陈述句,但往往带有“抗议”的意思[14]73。这里说话者B的潜台词是“你没有必要告诉他”。降调头和升降调通常在回声问句表达“惊讶”或用于修正问句中的部分信息[14]71-72。例句(21)中,说话者B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A居然问出那样的问题,通过回声问句,表达言外之意“Everything’s matter!”。

根据判断标记的频率标准、分布标准、意义标准、认知标准,强标记项使用次数较少,分布语境较窄,意义较明确,理解较难。与高调头相比,其他三类调头属于强标记项。同时,三者在结构、频率、分布、意义、认知等方面没有明显的统计性差异,因此它们被置于标记轴的同一水平位置,且用虚线隔开。

表3特殊疑问句调头音高模式的标记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特殊疑问句语调标记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调群与句法结构相吻合,是无标记调群;否则,是有标记调群。②无标记语境中,调核通常落在调群的最后一个实义词上,这是无标记调核;其他位置的的调核是有标记调核。③降调(通常是高降调)是特殊疑问句的首选调型。它结构简单、应用环境广、出现频率多、认识加工简单、标记性最弱;其他调型如升调、复合调、平调的标记程度依次增加。④四类调头中,高调头最常见,可以与任何调核调型搭配,分布最广,意义最简单,最容易理解,标记性最弱。

教学者可以结合标记理论和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来改善语调教学,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和重难点。首先,学习者会先习得无标记项或弱标记项。因此,教学者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就特殊疑问句语调而言,先安排纵向系统和横向结构中的无标记项或弱标记项,即无标记的调群切分、无标记的调核位置、无标记的调核音高模式、无标记的调头音高模式。其次,学习者在学习有标记项或强标记项时的难度更大。因此,教学者要将有标记项或强标记项列为教学难点,精讲多练。最后,对比母语与目的语的标记情况,关注母语中无标记或标记弱但目的语中有标记或标记强的语言成分,他们更容易受母语影响,发生负迁移。语言的使用环境在变,语调使用情况也在变,标记情况也在变。因此,标记强弱是相对的,可逆转的。语言学习者只有积极构建情景语境,培养语调意识,掌握变化规律,才能较好地习得语调。

[1]Trubetzkoy N S.Principles of Phonology[M].Christiana A.M.,Trans.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

[2]唐承贤.标记理论探析[J].外语学刊,2003(4).

[3]蔡金亭.Jakobson的语言标记理论—成就与不足[J].外语学刊,2001(1).

[4]Greenberg J H.“Some Universals of Grammar with ParticularRefer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ful Elements.” Universals of Language[M].Ed.Joseph H.Greenberg.Cambridge,Mass:MIT Press,1963.

[5]Croft W.Typology and Universals.2nd ed[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6]Lyons J.Semantics,Vol.1[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7]Givón T.Functionalism and Grammar[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5.

[8]Leech G A Glossary of English Grammar[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

[9]Greenbaum S and G Nelson.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Grammar[M].London and Edinburgh:Pearson Education,2001.

[10]陈桦,毕冉.中国英语语调音系结构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11]Tench P.The IntonationSystem of English[M].London:CASSELL,1996.

[12]Wells J C.English Intonation: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13]Bolinger D.Intonation[M].Harmondsworth,Middlesex:Penguin Books,1972.

[14]O’Connor J D and G F Arnold.Intonation of Colloquial English[M].London:Longmans,1973.

[15]Palmer H.English Intonation,with Systematic Exercises[M].Cambridge:Heffer,1922.

[16]Armstrong,Lilias E and Ida C.Ward.A Handbook of English Intonation.2nd ed[M].Cambridge:Heffer,1931.

[17]Halliday M A K Intonation and Grammar in British English[M].The Hague:Mouton,1967.

[18]张凤桐.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19]Cruttenden,A.Intonation.2nd e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1.

猜你喜欢

音高语调例句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谈谈诗歌的语调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