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转新媒体 体验趣悦读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管窥

2017-03-13王丽珍

吕梁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安徽师范大学微信图书馆

王丽珍

(安徽师范大学 图书馆,安徽 芜湖 241002)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它的阅读水平”[1]。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明确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倡导全民阅读”也连续四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亦明确提倡“推动全民阅读”,并把全民阅读工程列为“十三五”时期重大文化工程之一,将全民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阵营的图书馆,在信息的载体、传播途径、获取方式,以至信息本身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引导和推广大众阅读,进一步发挥对全民阅读的指导和推介作用,是急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结合“体验经济”理论,利用网站、微信、微博、QQ、Myouth、中文在线、超星学习通等媒介,通过“校园文化节”和“读者服务宣传月”两大活动,组织和开展了各类阅读体验,形成了一个集空间、知识和交流为一体的互动体验平台。以点带面,逐步影响和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悦读”活动。以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品味,进一步提升其信息素养和文化素质,帮助他们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在根本上打造出浓厚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为构建芜湖市和谐校园文化、为建设美好安徽做出应有贡献。

一、玩转新媒体的方式

新兴媒体的产生,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知识载体的多样化,拓展了图书馆馆藏的概念。传统意义上以纸本文献为主的馆藏建设已逐步转变为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并存;图书馆不再过分强调“拥有”,而更多强调对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更加注重电子资源与网上有用信息的收集。这些变化要求图书馆不仅要提供纸质化的阅读服务体验,还要善于利用数字阅读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通过网络资源和电子信息平台,为读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数字化阅读体验。

(一)开辟数字阅读空间,建立多元化信息服务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不再被动地等待读者来寻找资源,而是更加主动地推送资源,更加注重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此,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加强电子资源的采购,并在空间优化、技术支撑、资源保障等基础上,建立了信息共享空间。

1.强化电子资源服务

为方便读者查阅和检索国内外科研成果的最新动态,图书馆加大了中外文资源数据库的引进力度。2016年共完成860余万元数据库的招标采购工作,新增数据库16个,目前共有数据库89个。与此同时,图书馆还升级换代了相关电子设备,添置了电子借阅机,完善了相关的电子阅览室配置,为读者搜索资料和自主获取图书资源提供了充分便利。在电子借阅机上,读者只要下载客户端,扫描电子图书二维码,即可开始阅读图书,十分便利。更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引进了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读者可在没有管理员帮助下,直接获取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且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另外,读者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进一步了解纸质图书的分类方法与排架规则等。

2.自建数据库,加强特色资源的开放和利用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经自主研发,组建了多个特色资源库,如徽州文化特色馆藏数据库、古籍文献目录数字库、“数字敬文”特色视频库等。读者可以随时在“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中查询本馆珍藏的古籍书目信息,在“数字敬文”中观看敬文讲坛相关视频,不受时地限制。目前,本校教师教学素材库、徽州特色数据库和名师数据库也正在建设中。届时,读者可通过图片、视频等观看到许多教学名师的特色课程,徽州特色数据库也将助力于徽州文化的相关研究。

3.新书推荐,加强资源使用和宣传

为了更好地引导读者的阅读倾向,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在信息门户网站上开辟新书推荐和阅读推广栏目,推送馆藏新书情报和名家推荐书目等,及时把高质量、有价值的书籍信息呈现给读者,内容涉及中外各个领域。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推送图书,以“面向用户、强调设计、移动交互、动静结合”为服务理念。目前,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已初步建成了具有超大容量的信息存储与传输优势的网络虚拟服务空间。这种服务突破了物理空间、时间的局限,实现了图书馆全天候服务。这也标志着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全面完成了从固定服务到移动服务、从传统服务到数字化信息服务的转型。

(二)开拓网络互动平台,建立读者虚拟服务社区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6年我国成年公民数字化阅读(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比例达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3]。为适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积极利用社交软件微信、微博、QQ群等,加强图书馆和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这种新型的互动式阅读也成为数字化阅读的有力推手。

1.打造微信平台

我校图书馆搭建了“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官方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各项信息,以方便读者了解图书馆动态。该微信平台设置整合了多个栏目,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通过“服务指南”栏目,读者可以查询到图书馆的资源动态、培训讲座、敬文讲坛等信息,了解馆内近期活动;通过“信息查询”栏目,读者可搜索学术资源、查看文献资料,亦可在线预约座位;在“我的”栏目,读者可以登录云图有声图书馆倾听经典名著的优美朗读,在移动图书馆定制属于自己的个人电子图书馆,在云阅读订阅教育、科技、财经、文史等资讯,还可以进入“学术圈”,了解学术动态、查看新进学术专著。除以上栏目外,图书馆还会定期推送文章,在第一时间将图书馆信息送到用户手中,如信息素养活动、学术讲座信息,以及针对新生的图书馆全攻略,等等。

2.打造微博平台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微博由图书馆下属的学生社团“读者协会”运营。目前学校有“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和“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赭山分会”两个帐号。运营栏目有“经典语录”、“名作赏析”、“节日思语”、“心灵鸡汤”和“讯息快递”等,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布。这两类微博平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读者对博文的转发,加强了相关活动的影响力。其二,通过读者在微博上的评论,图书馆可以直接了解到读者的阅读需求、知晓读者对相关阅读服务的反馈意见,从而更好地完善阅读服务。其三,让读者亲自参与到微博帐号的运营和管理,客观上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3.打造QQ群平台

为满足学校师生在教学和科研中的文献查阅需求、探索面向学者的个性化微服务,图书馆开通了学科文献服务群,为读者提供各类学术文献的咨询和传送服务。本QQ群在节假日也安排专人值班,并定期开展“论文撰写与发表技巧”等主题推送。同时,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还开设了“学子心声”QQ平台,大力征询读者对图书馆相关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服务于读者的阅读需求。

总之,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运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突出在线咨询、移动图书馆、个性化定制、实时交互服务和社交网络等创新性特色服务,通过建立读者虚拟服务社区,形成网上信息共享空间和知识交流平台,实现了图书馆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线上线下互动,为读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

二、实现趣悦读的途径

文化传承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为大力弘扬优秀校园文化,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在2017年开展了“第十一届读者服务宣传月活动”和“书香校园”读书创作(与校团委合办)等活动,将阅读推向纵深层面。馆员们广泛运用新兴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读者的“眼耳手脑口”各项感官,集“视听说想做”于一体,为读者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读书盛宴。

(一)创新阅读方式,让科技助力阅读

1.利用新的阅读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客户端的广泛运用,传统的阅读平台已经发生变化,微信、微博、网站等已经在读者的阅读中占据重要位置。作为大众传播手段,微信、微博、网站具有方便快捷和传播能力强大等优势。本届读书节不仅通过微博、微信及时发布活动信息、更新活动动态,更将它们作为阅读交流的平台。如“手抄笔记30天——读书笔记评选”活动便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在各学院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分享个人读书笔记。“书香伴我成长”微书评大赛也以微博为平台展开相关活动。这一活动中,参与者在关注“新浪微博@安徽师范大学团委”后,围绕“读书引领人生,创作点亮梦想”这一主题,推荐给大家一本对自身影响最大的图书,并写一段书评予以推送。然后图书馆邀请专家对微书评的选题、文笔、思想等内容进行综合审阅,并结合微博转发数、评论数予以评奖。活动设立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奖的优秀书评在网页与微信平台进行展示。自活动开展以来,共有204名同学报名参与,微博话题“读书引领人生,创作点亮梦想”的阅读量高达32 000余次。

此外,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还联合文学院建立了“书香师大”读书节网站,网站内容包括活动介绍、日程安排、活动视频、电子杂志等。通过网站对阅读信息的发布,加大相关阅读活动宣传力度。图书馆还面向校内外读者建立一个网络微沙龙,邀请校内各院系知名教授做客微沙龙,与读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广大阅读爱好者创建了良好的导读平台。

2.挖掘新的阅读资源

基于当下知识传播体系的立体化发展变化,读者的阅读需求也发生相应改变,传统的文字阅读已远远不足以满足其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本届读书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充分挖掘、展示新的阅读资源。这些新的阅读资源或让无声的文字“发声”、或让静止的文字“跃动”、或让黑白的文字“有色”,令读者耳目一新。

以“心影相随·共赏经典”为例,该活动将纸质资源、有声读物和视频材料加以整合利用,充分挖掘出资源的多重价值,并将其最大化。活动中,图书馆以影视为阅读对象,充分利用学校教师在影视方向的天然优势,形成了“影前专家导读——影中互动悦读——影后拉动阅读”的新型阅读模式。

“阅读微视角——微视频录制”活动中,学生们结合安徽师范大学的特色,录制了师大读书场所的相关视频。其中有德雅书苑社团的晨读活动、图书馆中学生的阅读、花津河畔晨读晚读等镜头,还有对部分学生的相关采访。

“朗读者——特色微书单美声推送”活动中,各学院学生会联系采访本学院一位名师和一位读书达人或学霸,让他们推荐富有生活气息与专业特色的阅读书单,进行分享。同时各学院推荐1—2名优秀朗读者参与录制微信美声。朗诵的范围为微书单所推荐的经典文章,并通过微信将优秀的朗读作品进行推送展示。

总之,用新平台承载阅读、以新形式活跃阅读,为传统阅读注入了新鲜血液,它充分吸引了读者,并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二)提升阅读兴趣,让阅读变“悦读”

阅读不仅需用眼看,更需调动身体各项感官全程参与。读者在阅读时,大脑、眼睛、嘴巴、耳朵、双手都会参与其中,以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即利用这一阅读特点,加大力度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活动变成一种悦读体验。

1.吟诵与朗读——用声音体悟悦读韵味

随着人们对国学价值认识的提高,“读经典”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读经典”并非简单地阅读,而是要按古人特有的调式承转合阅读。以吟诵《楚辞·离骚》为例,通过吟诵,读者可体会楚语的声律之美、结构之精、情韵之厚。

在图书馆和团委合办的“书香校园”读书节开幕式上,文学院学子朗诵了义理精深的《朱子读书语录》;在图书馆开展的“读者服务宣传月之经典诵读”活动中,读者朗诵了朴茂典雅的《背影》,朗诵者感同身受、声情并茂,用他们真挚的情感演绎出作者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2.展览与解读——用视觉激活悦读感观

信息化时代重新定义了图书馆的使命:其一,媒体层面的数字化;其二,文化层面的弘扬文化、保存文献。就文化层面而言,图书馆所保存的古籍,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录,更承载着民族、国家的文化之魂。

为方便读者接触国学典籍、体悟中华文明。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在本届读者服务宣传月活动中,特举办了一期古籍开放周,向读者展示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包括元大德年间刻本《通志》、乾隆内府稿本《御撰资治通鉴纲目三编》、徽州契约文书和鱼鳞图册,以及明清时代的彩色套印及饾版套印本、活字本等孤本、善本多种。同时,馆员还向来访者具体介绍了馆藏历史,并普及相关古籍知识,如古籍装帧形制、纸张特点、存藏条件、保护措施、修复情况等。通过古籍文物的展览,读者近距离看到了古籍实物,原来存在于文献记载中的那些书中“字眼”一下子活了起来。它们有了温度,使读者产生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另外,图书馆还借“最美阅读”摄影展活动,让图片说话,充分展现读书的乐趣、读书的魅力,使每一个认真读书的人都成为悦读的代言人。

3.手绘与剪纸——用实践固化悦读体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他曾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积极搭建平台,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之美,并积极主动地弘扬传统文化。

在“读者服务宣传月活动”期间,图书馆下设社团读者协会联合德雅书苑,共同举办了手绘汉元素服装设计大赛和剪纸比赛。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4]。汉服的每一个特点都可以在传统经典里找到依据。手绘汉服元素服装设计大赛不仅是对民族服饰之美的展示,更是对礼仪制度、古籍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承。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2003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5]。德雅书苑剪纸班开设剪纸公益课,不仅教授剪纸技艺,同时将剪纸艺术在校内得以广泛传播,让许多优秀的剪纸作品走出校外。一幅幅手绘汉服美轮美奂,一张张剪纸活灵活现。这两场活动将趣味性、艺术性、文化内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获得了良好反响,也践行了图书馆以实践固化悦读体验的理念。通过两次活动,读者中掀起了一股阅读传统绘画、剪纸类图书的热潮。

4.交流与分享——用沟通推进悦读方法

为使读者深化阅读的纵深度,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在这次读书节中还开展了多样的读书报告交流活动,以进一步营造校园读书氛围、培养读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以“手抄笔记30天——读书笔记评选”活动为例。在活动中,图书馆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在各学院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和分享读者的个人读书笔记。活动自开展以来受到了积极关注,具体参与报名人数达783人,读者累计抄录学习笔记23 000余篇,无疑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阅读成果。另外,图书馆与团委联合开展的“书香伴我行”微书评活动也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分享读者的读书感悟,让读者以多种方式体会书籍带来的感官享受。此外,在图书馆举行的“敬文书话”和“网络阅读沙龙”活动中,邀请了校内外众多知名学者全程参与交流。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如演讲稿、诗歌、话剧、小品、辩论赛等,也有学术性较强的PPT汇报形式。通过这种交流,做到了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极大助推了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

5.创作与比赛——用笔触书写悦读心声

阅读与创作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底蕴的储备,写作则是阅读成果的检验。

为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举办了一系列征文创作与知识竞赛活动。如“书焕青春·阅筑梦想”主题征文、“阅读·知识梦·中国梦——我与经典名著之缘”主题征文、“网络书香,你我同行”专题创作大赛、“为你写诗活动”征文、“诵经典,读国学”知识竞赛、史学知识竞赛、“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中华诗词比赛大会、“方块字·书香韵”汉字听写大赛等。诗词大会最吸引读者眼球,本活动由文学院中文专业教授拟题并担任评委,以中国传统诗词为考核范围,在全校读者中选拔诗词达人。“方块字·书香韵”汉字听写大赛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中感受汉字形态之美。这两项活动中读者的参与度很高,中华诗词大会报名人数355人,汉字听写大赛报名人数1 158人。通过这些活动,使读者在认识到中华文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也激励了他们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无形中激发了我校读者自觉阅读国学著作的热情。

总之,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深入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高品味文化活动,有效激发了师生们的阅读和创作兴趣。自“第十一届读者服务宣传月活动”和“校园文化节”开展以来,全校共有3万余名师生参与其中,阅读书籍达8 000余册,创作各类文学作品505篇。网络平台对阅读的助推作用更不可小觑,仅微博话题“读书引领人生,创作点亮梦想”的点读量就达32 000次以上。

三、突破与反思

其一,新媒体之于传统阅读的突破在于扩大阅读范畴、推进阅读层深。一方面,强化电子书库的建设与传统纸质图书购置相比,更节省财力与人力,能更有效地提高读者的阅读范畴。为此,图书馆需购买或研发数据库、类型化特色数据库来实现从固定服务到移动服务、从传统服务到数字化信息服务的转型。另一方面,通过诸多信息平台,可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以推进读者的阅读层深。图书馆当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搭建图书馆与读者间、读者与读者间的互动平台,进一步为推广阅读服务。

其二,趣味悦读的实现途径在于挖掘新的阅读资源、多角度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一方面,通过挖掘视频、微信分享等方式扩大阅读资源,对于传统的文字阅读而言,无疑是有益的补充。高校图书馆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阅读资源,以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图书馆应开展具体的吟诵、展览、手绘、剪纸、创作、比赛、交流等实践型活动,切实激发读者多角度的阅读兴趣。

当然,玩转新媒体故然时尚实用,体验趣悦读亦生动且接地气,但作为图书馆人,我们依然要保持客观理性的认识,不可对这样的尝试过分依赖。因为,图书馆毕竟有相当的图书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的。即便有种种新媒体、阅读兴趣体验多样的激励,最后的目的还要落实到阅读本身上来,而并非弃置对图书(包括纸质书、流媒体书)本身的阅读于罔顾。因此,正确态度是,在维持传统的文字阅读读者数量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新观念激发更多人的阅读兴趣,最终让全民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从根本上提升民族的素质。

[1]朱永新.我的阅读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开展2017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DB/OL].[2017-08-15].http:∥www.lsc.org.cn/c/cn/news/2017-03/14/news_9874.html.

[3]新浪·读书[EB/OL].[2017-08-15].http:∥book.sina.com.cn/news/whxw/2017-04-18/doc-ifyeimqy2574493.html.

[4]中国传统·文化[EB/OL].[2017-08-15].http:∥www.zhwh365.com/article_cate_4.html.

[5]人民网·文化[EB/OL].[2017-08-15].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604/c172318-27103861.html.

猜你喜欢

安徽师范大学微信图书馆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7卷总目次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征稿启事
图书馆
Hemingway’s Marriage in Cat in the Rain
微信
微信
微信
去图书馆
元阳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