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乔治·克拉姆《大宇宙Ⅲ》音高组织分析

2024-03-13杨晓磊

音乐生活 2024年1期
关键词:半音织体音程

乔治·克拉姆(George Crumb 1929-2022),20世纪美国作曲家。《大宇宙Ⅲ》创作于1974年,题名为《夏夜的音乐》(Music for a Summer Evening)。该作品是乔治·克拉姆受斯沃斯莫尔大学音乐基金会委约,为两架扩声钢琴和打击乐(两位打击乐手)而作的室内乐作品,共包含五个乐章:《夏夜之声》(Nocturnal Sounds)、《流浪者幻想曲》(Wanderer-Fantasy)、《圣灵降临节》(The Advent)、《神秘》(Myth)、《星空下的音乐》(Music of the Starry Night)。本文以《圣灵降临节》(以下简称第三乐章)作为研究对象,对作品的音高材料、结构特征以及创作手法进行详细分析。

一、音高材料

第三乐章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附有副标题“圣灵诞生的赞美诗”(Hymn for The Nativity of The Star-child),除第一部分外,第二、三部分没有小节划分。虽然各部分之间的音高材料在织体、节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呈现出不同的音高节奏特点,但它们的音高结构却存在着内在的统一。下面将根据音高、节奏、织体等方面特点依次对每一部分中的音高材料进行分类并逐一分析,最终根据音高结构对第三乐章整体的音高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发现其内部的统一性。

第一部分共15个小节,主要运用三种音高材料,根据音高材料在使用上的逻辑关系可分为两段。音高材料①共出现两次,是由相距7个半音的两个音构成。在第一段(第1-8小节)中,由[#C,#F]两个音构成。在乐曲开始,钢琴声部采用全音符对音高材料①[#C,#F]进行初次呈现,之后一个从强位开始的八分音符装饰音以ff的力度演奏,接着#C音和#F音以连续八分音符在pp的力度上横向交替进行展开,形成了7个半音和5个半音的交替进行,它们都属于音程i5,为固定音程循环。i5即是这部作品的核心音程,在乐曲的一开始便进行反复呈示。第二段是从第9-15小节,与第一段互为重复关系,即所使用的音高材料完全相同,只是改变了具体的音高位置但不改变原有的音高结构,音高材料①由原来的[#C,#F]

第一部分的音高材料②共出现两次,第一段中出现在第二钢琴的第二行谱表和第二打击乐声部中,以[C,G]两个音构成,共重复五遍,每一遍都将C音和G音运用八度等同理论依次出现在不同的音高位置,并且每一次重复力度都有所加强,由mp-ff,形成一个渐强的效果。与音高材料①相同,音高材料②的C音和G音同样相距7个半音,两个音的横向交替形成了7个半音和5个半音的交替进行,是对核心音程i5的反复呈示。从声部进行空间上看,音高材料②[C,G]是音高材料①[#C,#F]向外扩张一个半音。在第二段中,音高材料②出现在第一钢琴的第二行谱表和第二打击乐声部中。音高位置由[C,G]上移八个半音至[A,E],是音高材料①[#A,#D]音域向内减缩一个半音。

在节奏方面,音高材料②是以三十二分音符的五连音、十六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构成,与音高材料①前后交错进行,形成了时紧时疏的节奏特征。在打击乐声部,C音和G音以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交替的节奏形态与之呼应。

第一部分的音高材料③是由音高材料①和音高材料②叠合而成,换句话说,音高材料①和音高材料②包含于音高材料③,是音高材料③的子集结构。音高材料①[#C,#F]和[#A,#D]与音高材料②[C,G]和[A,E]的叠合构成了音高材料③[C,#C,#F,G]和[#D,E,A,#A],它们都属于4-9(0167)的集合成员。此时力度也达到了fff,为第一段中的高潮点。

第二部分主要包含两个音高材料,音高材料①是由相距7个半音的两个音构成,属于i5的音程成员,是对核心音程的反复呈示。在钢琴声部中音高材料①为连续三十二分音符的同音反复式音型,力度由最开始的fff渐弱至pp,分别出现在[7,2]、[1,8]、[4,11]、[10,5]、[0,7]、[6,1]、[9,4]、[3,10]、[11,6]、[5,0]的音高位置。这10个音组包含了全部的十二个音高位置,构成了一个十二音全集。另外以上十个音组每两个一组,分别构成[1,2,7,8]、[4,5,10,11]、[0,1,6,7]、[3,4,9,10]、[5,6,11,0]五个四音集合,它们都属于4-9(0167)的集合成员。可见,尽管第二段中的音高材料在节奏、织体等方面与第一段完全不同,但其内部的音高结构完全相同。

在打击乐声部中,音高材料①表现为一个连续的八分附点音符进行,将钢琴声部中音高材料①的每一个音高位置依次进行对应。

第二部分的音高材料②共出現3次,属于装饰性的音高材料,是由[1,3,5,7,9,11]和[0,2,4,6,8,10]两个全音阶构成,它们都是6-35(02468T)的集合成员。集合级6-35(02468T)为自补型集合,即它与它的补集都是同一个集合级的成员。音高材料②中所包含的两个全音阶为T1移位关系,自补构成了一个十二音全集。

第三部分包含两个主要的音高材料。音高材料①与第二部分的音高材料①相同,是由相距7个半音的两个音构成的连续三十二分音符的顿音进行,形成了7个半音的同音反复音型,是对核心音程i5的呈示。不同的是在力度方面第二部分中是由fff渐弱至pp,而第三部分中是由fff渐强至ffff,虽然起点相同,但力度的进行方向不同。音高材料①分别出现在[5,0]、[11,6]、[2,9]、[8,3],根据每个音组出现的先后位置,两两组合构成了[5,6,11,0]、[2,3,8,9]两个四音集合,它们属于4-9(0167)的集合成员。

第三部分中的音高材料②具有宗教色彩,采用了14世纪赞美诗的音高素材。赞美诗是格里高利圣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的圣咏歌唱形式,其音乐特征是旋律进行比较平缓,以二度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早期的赞美诗是无伴奏的单声部音乐形式。直到后来复调音乐的兴起,赞美诗发展为四声部合唱的音乐形式,四个声部之间采用完全协和的音程(八度、五度和四度)。在第三部分中音高材料②是由两个打击乐手用“ah——”音演唱赞美诗的两个声部,用排钟演奏赞美诗的另外两个声部。横向上旋律为二度的级进进行,纵向上四个声部是由两个八度重叠而成,每个声部之间为五个半音和七个半音关系,是对核心音程i5的呈现。还有一部分音高材料②是三个声部的,出现在钢琴声部和第二打击乐声部,以八度做外部框架,内部是由四度和五度构成。

另外,还有一个装饰性的音高材料贯穿于第三乐章始终,在第一部分中这个音高材料共出现16次,每8个为一组,力度由pp逐渐渐强至fff,是由[A,?B,?E]三个音构成,用音级数字表示为[9,10,3],是3-5(016)的集合成员,集合级3-5(016)包含核心音程i5。在第二部分中,这个装饰性音高材料共包含两种织体形态,第一种与第一部分中的相同,固定出现在[9,10,3]的音高位置。第二种是由连续两个三音集合构成,分别在[8,9,3]、[6,5,0]、[4,5,11]、[3,2,9]的音高位置出现,它们都属于3-5(016)的集合成员,与第一种的音高结构相同。在第三部分中,装饰性音高材料由原来的三个固定音高变为两个无固定音高。

虽然三个部分之间所使用的音高材料的节奏、织体等特征各不相同,但通过对每一部分中音高材料的划分以及对其音高结构的分析,可见它们具有相同的音高结构,就这一点来讲属于同一个音高材料。整体来看,第三乐章运用了四种音高材料:1.4-9(0167)的集合成员;2.装饰性音高材料3-5(016)的集合成员;3.由两个全音阶构成的十二音全集作为装饰性音高材料;4.引用“赞美诗”音高素材。其中以集合级4-9(0167)作为主要的音高材料,贯穿于整个第三乐章始终,可见乔治·克拉姆在音高材料的使用方面具有简洁、统一的特点。

二、回文结构

回文结构是《大宇宙Ⅲ》中一个重要的音高组织手法,在第三乐章中,回文结构不仅体现在音高结构上,还体现在其织体形态上。

在音高结构方面上文提到,第三乐章的核心音高材料都是4-9(0167)的集合成员,集合级4-9(0167)的音程连续为ic1、ic5、ic1,形成固定音程的周期性循环,为反演对称集合,其音程连续无论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都是一样的,构成回文结构。见谱例1。

在第二段打击乐声部中的音高材料①是音高结构形成回文结构的另一个例子,四个二音音组[7,2]、[1,8]、[4,11]、[10,5]的进行形成的音程连续为ic6,ic3,ic6,无论从左往右演奏还是从右往左演奏都是一样的,构成回文结构。见谱例2。

在织体形态方面,第三乐章中有时以一个音为对称中心,有时以一个音组为对称中心,左右在音高空间或音型上形成回文结构。第一段中以[C,G]两个音形成连续八分音符进行的音高材料①是以一个单音作为对称中心在音高空间上形成回文结构的例子。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先后分别以C音或G音作为对称中心构成多个小的回文结构。见谱例3

第一段中音高材料②是以一个音组作为对称中心在音高空间和音型上形成回文结构的例子,音高材料②采用固定音型将[C,G]和[A,E]两个音运用八度等同理论进行在不同的音高位置,共重复五遍。以第三遍C3和G2为对称中心,左右两侧在音高空间上形成回文结构,分别进行在C2、G2和C2、G1上。见谱例4

综上所述,《大宇宙Ⅲ》第三乐章在音高组织方面可以总结出如下几个特点:1.以i5作为核心音程,是这部作品音高材料的最小核心細胞,在乐曲一开始便反复出现,并贯穿于乐曲始终。2.以集合级4-9(0167)作为主要音高材料,第三乐章在音高材料的使用上并不像乐谱给我们的直观感受那样复杂,主要的音高材料都是4-9(0167)的集合成员,具有相同的音高结构,体现出乔治·克拉姆在音高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上具有统一性。3.以回文结构为“骨架”,第三乐章无论在音高结构上还是在织体形态上都体现出回文结构的运用。

本文运用音程级、音级集合理论,从核心音程、音高材料以及结构特征三个方面,通过对音高材料的逐一分析并总结相互之间的关联,最终进行了整体的统一和内在逻辑的总结,进而对这部作品的音高组织手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综合以上各个方面,无一不体现出《大宇宙Ⅲ》这部作品严谨的构思。乔治·克拉姆作为20世纪美国先锋派作曲家,对推动现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内森·施特劳斯著,齐研译:《后调性理论导论》(第三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5月版。

[2]彭志敏:《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3]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简史》(第2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4]罗伯特·摩根著,陈鸿铎等译:《二十世纪音乐 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年版。

[5][美] 乔治·克拉姆,蔡良玉译,杨儒怀校:《音乐,它有未来吗?》,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1997年4月版。

杨晓磊 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助教

(责任编辑 )

猜你喜欢

半音织体音程
中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音程听觉训练研究
浅谈半音键竖琴在竖琴启蒙教学与普及推广中的重要地位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明朝琴曲的清商音与含半音五声音阶
作曲技术理论中多声部音乐织体的探讨
昆曲曲学小讲堂之北曲的半音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音乐游戏玩起来
李斯特《但丁奏鸣曲》和声中的半音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