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例无症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观察分析

2017-03-20戴志刚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8期
关键词:伽玛刀海绵状基底节

戴志刚,国 华⋆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malformations,CMs)是属于先天性隐匿性的血管畸形,通常来说以单发病灶最为常见。所谓无症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就是并未出现颅内病变引发的相关的临床症状。随着MRI发展和应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被发现率及确诊率有了相当大的提高[1]。本人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并确诊了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多位,其中无症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总共有32位,现在通过对所收集32名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2016年门诊及住院患者头颅核磁共振明确诊断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女18例,年龄32~76岁,平均57.5±11.46岁,其中32~39岁4例,40~49岁5例,50~59岁15例,60以上8例。发病部位:病变位于额叶6例,枕叶9例,基底节3例,小脑12例,脑干2例。以上患者均未出现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引发神经症状,由于其他原因行头颅CT无意中发现问题,并进一步行核磁共振检查确诊。

1.2 临床表现

2例基底节区海绵状血管瘤男患,临床症状仅感全身乏力,并未出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无头疼恶心呕吐高颅压症状,其中1例老年男患步行住我院心内科行头颅CT发现异常当时诊断脑出血,转入我科后行核磁共振确诊。另1例中老年患者住蒙医科CT发现异常当时也诊断脑出血,会诊后行核磁共振确诊。4例中老年女患表现为眩晕症状持续时间短,神经转科查体未见异常,明确诊断周围性眩晕住我科治疗,常规头颅CT检查发现异常,进一步行核磁检查,其中3例核磁共振显示小脑脑叶海绵状血管瘤,1例核磁共振显示枕叶海绵状血管瘤。1例中年女性患者感左侧上肢乏力症状就诊,左侧上肢客观查体肌力基本正常,头颅CT无意中发现脑干有高密度影像,进一步头颅增强核磁和磁敏感加权成像确诊此病。其余25例外伤或体检等非神经病状行头颅CT无意中发现,来我院神经科门诊就诊,行核磁共振检查确诊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1.3 影像学检查

关于这32例患者都进行了常规头颅CT 平扫检查。由于头颅CT不能确诊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因此所有32例患者均行头颅MRI 平扫及MRA检查,部分有条件的,进一步行头颅增强核磁和磁敏感加权成像确诊此病。所有图像及结果均由三级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诊断,甚至个别患者通过北京专家诊断。明确诊断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图1 箭头所指基底节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分别MRIT2、MRIT1、CT的图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2例患者均未行手术切除治疗或伽玛刀治疗,采取保守治疗。长期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最长达6年,最短的达5个月,无异常症状。其中有6例定期来我院复诊后进行影像学检查显示瘤体无出血及明显增大。

3 讨 论

目前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认识是生长缓慢的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在人群中此病的发病率统计大概是在0.4%[2],通过流行病调查显示,CM发病率在男女性别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别,从病变部位来看,以额顶颞叶最为常见。其中多数的患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仅通过体检时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的。本组入组病例患者标准均以没有CM导致的任何临床症状。在病例中发病部位以小脑所占比例偏高,男女比例差别不大,本人分析认为可能由于小脑功能代偿较强,不容易出现相应症状。并且入组例数少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

核磁共振作为检查CM的首选,,能够更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机体的病变[3]。通过利用核磁共振对于病灶血管内血流在不同时期其产物的磁敏感性是不一样的特性,能够清楚显示出CM内部病变所产生的信号特点[4]。目前治疗CM有外科手术和伽玛刀。神经外科手术能彻底清除病灶,做到治愈效果。然而,海绵状血管瘤位于颅内重要功能区如靠近中央皮质区域、病灶位置太深如基底节区或者病灶位于脑干,那么伽玛刀就成为了唯一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5]。虽然伽玛刀治疗文献报道年出血率1.6~3.1%[6],但是据研究表明多数海绵状血管瘤对伽玛射线并不敏感,治疗后放射性脑水肿发生率较高[5]。通过对CM外科手术和伽玛刀深入的了解,本人认为在选择治疗上不能过于激进,应该权衡利弊。如果仅仅清除瘤体有可能导致较大的代价,这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CM出血是导致临床症状体征的原因,据文献报道CM年出血率为0.1%~32.38%[7],作为决定是否进行治疗和如何选择治疗方式的重要指征,因此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在研究CM自然病程时,其关注点都集中在出血方面。Flemming等在对每位患者平均7.3年期间跟踪调查研究了292名病例,得到了无任何症状CM的年出血率仅为0.33%的结果,而有过出血病史患者随访调查其病灶年出血率才达到6.19%。通过上述研究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无症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自然病程比较良好有了共识。本人经过长期随访观察后发现,本组患者无CM出血发生。

总之本组患者平均年龄偏大,证明可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长期共存,并且对脑功能无任何影响,如果选择外科手术或伽玛刀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这让我们对无症状CM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指导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1]谭莉平,陆建常.MR磁敏感成像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6):141-142.

[2]Kondziolka D,Monaco EA 3rd,Lunsford LD.Cavernous malformations and hemorrhage Risk[J].Prog Neurel Surg,2013,27(12):141-146.

[3]金 凤,王 凯,刘挨师.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37(6):502-509.

[4]Bulut HT,Sarica MA,Baykan AH.The value of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n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familial cerebral Cavernous angioma[J].Int J Clin Exp Med,2014,7:529-5302.

[5]代自烽,黄其林,张 伟,等.手术与伽玛刀治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出血与癫痫的影响[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14(6):535-538.

[6]Bradley A Gross,Rose Du.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natural history and clinical management[J].Expert Review of neurotherapeutics,2015,15(7):771-777.

[7]Kalani MY,Zabramski JM.Risk for symptomatic hemorrhage of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during pregnancy[J].J Neurosurg,2013,118(1):50-55.

猜你喜欢

伽玛刀海绵状基底节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X刀、伽玛刀一定适合您吗?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果观察
松果体区肿瘤伴脑积水V-P分流后再行伽玛刀治疗效果观察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伽玛刀治疗残留和复发颅底脊索瘤的疗效评估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