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阅读倾向及阅读推广对策研究
2017-03-20黄玲
黄玲
摘 要 论文对南京工业大学读者的阅读倾向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其存在人文经典阅读缺失、馆藏资源利用率低、新媒体阅读兴起等倾向,并从优化馆藏、拓宽服务维度、建立健全阅读推广机制等方面提出阅读推广对策。
关键词 阅读倾向 新媒体 阅读推广 服务对策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2.002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readers reading tendency of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The statistical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humanistic reading, the tendency of low collection utilization and the rise of new media reading.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reading promo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collection, broadening the service dimensions and establishing reading promotion mechanism.
Keywords Reading tendency. New media. Reading promotion. Service countermeasures.
高校閱读现状普遍存在着人文阅读缺失、结构性阅读缺失等不良现象[1],工科院校尤为明显。因此,工科院校如何通过数据资源的整合将读者阅读倾向和阅读推广结合起来,如何通过信息化服务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1 学生读者阅读现状调查
本文用数据统计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南京工业大学2012—2015年的阅读数据为基础,随机发放问卷630份,回收有效问卷624份。问卷共涉及读者的基本情况、读者的阅读现状、读者对馆藏资源的利用情况、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等,调查情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据流通数据统计分析,近年来,各类中文图书借阅率均呈下降趋势,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堪忧。以年平均阅读量作统计,低于4本的占27.4%,5~10本的占40.38%,11~20本之间的占17.31%,20本以上的占14.9%。其中82.69%的读者对自己的阅读量不满意,希望可以改进,阅读更多的书籍;仅15.87%的读者对自己的阅读量感到满意。
(2)在阅读内容上,读者越来越青睐综合素养类读物,且阅读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娱乐性等特征。专业学习类和文学类读物借阅量远远高于其他类型,且存在明显的人文经典阅读缺失。四类文学体裁中,小说最受学生读者喜爱,占67.79%,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选择者不足20%,倾向于图文、武侠、言情等类型小说的读者占80%以上。有51.82%的读者选择观看改编的同名电影、电视剧来了解名著,24.68%的读者选择阅读原著,23.5%的读者选择几乎不阅读。虽然有56.92%的读者意识到人文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表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阅读的人极少;且访谈中在阅读方式上,超70%的读者倾向于泛读。
(3)就阅读载体而言,虽然网络阅读、手机阅读、阅读器阅读及视听阅读等新媒体阅读方式日渐兴起,但不管是本科生读者还是研究生都更倾向于纸质阅读,普遍认为纸质阅读更利于结构性学习。且不同阅读内容影响阅读方式,如阅读专业学习类、文史艺术类和科学技术类图书时,大部分读者倾向于纸质阅读,而当阅读新闻资讯类、娱乐休闲类和热门小说类书籍时,更多读者倾向于电子阅读。
(4)在阅读困难或阅读障碍方面,大学生阅读的内容丰富、需求各异,在阻碍读者阅读的因素中,普遍认为“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其次是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引导和阅读习惯(见表1)。
(5)在阅读目的上,排名前三的依次为:兴趣阅读、开拓视野,完成作业、应试和学术研究、涉猎相关学科(见图1)。大学生读者思维活跃,求知欲和自我意识较强,往往有追求个性化阅读的趋向,同时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阅读中随意性、盲目性大。
(6)在资源利用率方面,一方面,纸质馆藏依然是全馆利用率最高的文献类型,但其利用率持续走低,电子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见图2)。
另一方面,不同层次的读者对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不同,研究生对于电子资源及数据库培训等需求远远大于本科生读者,因为电子资源具有内容丰富、更新快等检索优势,更能满足高层次的学习或科研需求,本科生更关注阅读环境、自助设备等馆藏资源;最后,图书馆入选为读者最爱的阅读空间,其人流量呈上升趋势(见表2)。
(7)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主要受七个方面的影响,依次为:兴趣爱好、学习求职需求、作品本身、作家个人魅力、社会影响、老师同学介绍、图书馆馆藏及书目推介(见图3)。
2 工科院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障碍
2.1 缺乏人文基础和阅读意识
上世纪50年代为国家培养建设型人才,高校院系单科化或理工科化发展而成为当今的工科类院校,受传统办学理念和“实用主义”等功利教育思想的影响,工科类院校多重视“数理化”而轻“文史哲”,其生源多为高中的理科生,大多缺乏人文阅读基础,其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此外,高校图书馆普遍认为图书馆应该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馆藏应该与本校的学科发展特色保持高度一致,工科院校往往对自然科学类馆藏需求较高,优先为大学科读者提供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满足广大师生的专业发展需求更为重要,导致阅读推广沦为高校图书馆可有可无的附属活动。
2.2 阅读时间欠缺
首先,工科类院校的学生学习压力大,本身应付专业学习就需要读很多的教辅书刊及专业书籍,导致大学生人文阅读时间被挤压;其次,高校学生往往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占据了其相当一部分的课余生活时间;再次,网络阅读以其多样化、便捷、内容丰富等诸多优点倍受青年读者的青睐,学生专业学习之余更倾向于轻松愉快的网络文学,传统人文经典的研习耗时耗力,不受学生读者待见。
2.3 制度缺失,推广不足
相较于综合型院校,工科类院校往往缺乏阅读教育的相应机制。一方面,图书馆没有阅读推广的常设部门,没有专职人员负责阅读引导,更没有系统规模的宣传推广。另一方面,虽然活动形式丰富,但往往流于形式,缺乏阅读教育的长久目标规划,忽视阅读的长远效应,仍然将阅读看成一项具体的服务工作,不能从阅读推广的高度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具体见图4。
3 新媒体时代工科院校阅读推广对策分析
3.1 优化馆藏,加强空间整合
3.1.1 优化典藏结构
图书馆典藏应该同时具备多元性、时代性和专业性特征。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一般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均秉持着着重保障优势学科发展的思路,工科类院校图书馆在建筑、化工等方面馆藏最多、借阅量最高,这也是造成当前工科院校阅读现状的原因之一。图书馆采访过程中,一方面在加强建设专科性图书馆的同时,需要兼顾新兴专业和边缘学科的典藏建设;另一方面考虑到大学生日趋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在引入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的同时,能兼顾电子信息源(网络资源、多媒体视听材料等)的建设。
3.1.2 加强空间整合
调查中,80.77%的读者最關心空间利用率及设备更新,44.71%的读者认为阅读环境是影响其阅读的主要因素。空间影响人、塑造人的理念在国外早已普遍应用。图书馆的空间可以简单的分为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研究表明:在网络成为主导空间的新时代,图书馆的建筑空间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实体空间和信息空间的统一体[2]。空间整合即为广大读者提供多元化的空间,包括科研空间、学习空间、研讨空间、community及一体化学科服务平台等(见图5)。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与教学事务部协同创新,为读者提供一站式创客实践服务,建设大学生创客活动中心、制定规范并为其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此举不仅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热情,还对其阅读活动进行了有效引导,帮助其找到了创新的切入点,不断提高实践创新水平。此外,还可以在图书馆内部引入类似于星巴克community理念,打破常规,满足读者对休闲、讨论等共享空间或阅读环境的需求,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
3.1.3 建设图书馆文化
图书馆文化包括物质文化、服务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调查中有78.84%的读者认为有必要创建图书馆特色品牌文化。人文阅读缺失是工科类院校一直以来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应该充分重视并发挥文化氛围对读者的熏染、引导作用。
3.2 馆员导读
3.2.1 宣传推广
在新媒体时代,青年读者们不习惯于被动阅读的方式,而是期待更多地参与信息的创造、传播和分享。新媒体阅读因其丰富性、互动性、移动性等特征广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随着数字化、新媒体的普及,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形式不再局限为实物宣传或口头宣讲的形式,高校图书馆应该顺应“碎片化阅读”“微阅读”趋势,结合新媒体手段加强对电子资源等内容的推广。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变化中求发展,建设“一站式”发现和获取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开发图书馆APP、微博、微信等网络途径及微电影、MOOC、创客等新颖的理念吸引读者,激发其阅读兴趣。
南工大“本科生经典名著研读计划”中所荐书单全部实现电子化,读者可扫描超星电子二维码签到、下载阅读。系统与教务网络平台的对接,这是一个类似于Library Cube(图书馆数据库系统和校内其他部门系统的连接)的整合,一方面,可以方便读者随时随地分享阅读体会,发表书评等,加强读者之间的粘合;另一方面,通过对接,可以发现读者图书馆资源使用与学习、科研行为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引导其使用图书馆资源。
3.2.2 引导阅读
“碎片化阅读”“浅阅读”都是阅读的方式,本身无好坏之分,使其产生差别的是对阅读内容的系统化、结构化思考程度,因此图书馆有必要开展导读工作。首先,要充分研究不同时期、不同读者的阅读倾向,开展个性化的导读服务,通过微博、微信、APP等社交工具,提高实时互动的满意度,激发阅读兴趣;其次,兼顾导读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避免盲目性。
“本科生经典名著研读计划”推荐书目清单包括了“大学之门”“思想之魂”和“学术之旅”三个层次。“大学之门”书目旨在帮助低年级读者了解大学的内涵,以及将要面临的学习、生活问题,并给予及时必要的指导,使其尽快适应和融入大学生活,不虚度光阴。“思想之魂”书目旨在指导读者阅读有思想内涵和有深度的经典著作,以帮助广大同学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树立高尚的三观,培养社会责任感,鉴定使命感,探索人生的价值。“学术之旅”书目旨在帮助广大同学通过跨专业阅读,以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博学以启智,形成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为同学们的知识整合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2.3 读者书评
“书目推荐”是高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有的名著过于晦涩难懂,读者不愿意阅读或有阅读障碍,尤其对于工科类学生而言,除了缺乏阅读时间,最主要的是缺乏阅读兴趣。好书评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具有指导阅读、启发思考的作用。图书馆可以组织人员从专业角度撰写书评,对一本书作出客观、专业的评价。另外,“微书评”具有开门见山、言简意赅、篇幅短小等特征,符合数字阅读的时代性和思想性。工科院校可通过引导读者自身发表“微书评”来激发更广泛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吸收在学生读者中有广泛影响力的个体或群体,发挥其“领袖”影响作用。
3.3 阅读疗法
此次调查中有77.88%的受访读者认为图书馆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阅读疗法相较于传统的外显性、外压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偏向内隐性、诱发式,易于被大学生接受,不仅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且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读者的自我教育职能。
阅读不仅仅是纸本阅读,更有视频和音频阅读及互动阅读等不同的方式。Human Library是互动阅读的一种新模式,国外有很多图书馆将阅读疗法与之相结合的案例,通过真人图书诉说亲身经历或经验体会,交流、聆听、分享彼此的类似经历,更能有效排解读者的心理困扰,对之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方式比直接阅读更加有效果[3]。为此高校图书馆应该配备具有专业心理学知识的专业馆员,并开设阅读治疗阅览室,或与专业的心理机构合作,开展系列阅读活动,并建设相关的网络交流平台。
3.4 建立健全阅读推广机制
3.4.1 建立阅读教育机制
针对工科类院校长期以来人文阅读的缺失,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将人文经典阅读教育理论嵌入到学科教学中去,开设人文经典阅读课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个体是受益无穷的。目前,已经有少数高校建立了讀书学分制,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也提供了一个衡量读者阅读水平的标尺。
3.4.2 设立阅读推广机构
设立阅读推广常设机构不仅有利于积累经验、提高效率和效果、培养阅读推广的专业人才,而且能保证阅读活动的长期性和可持续发展。因为缺乏常设阅读推广机构和专职人员,难以形成科学的活动效果评估机制,读者的阅读倾向普遍被忽视,通过“读书节”或“读书月”展开的阅读活动只能短时间、小范围内激发读者的阅读激情,无法保证活动的持久性,无法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给读者以感染和熏陶。常设机构的设立有利于整合各方面的信息,适时地建立多功能服务平台,系统规范地开设各类阅读活动,真正为读者提供其所需的服务。
3.4.3 建立阅读推广联合机制
阅读活动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化活动,高校图书馆之间应该建立联盟,实现多馆协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指导阅读推广活动,如此,对于集中资源、统一规划、扩大影响范围等有极大裨益。此外,要积极争取与出版机构、媒体等其他社会力量的合作,在发展和壮大阅读推广队伍的同时,不断扩大阅读推广的影响范围,逐渐建立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坚实基础,使这项活动保持勃勃的生命力[4]。通过馆际合作或校际合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最后,高校图书馆应该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职责,拓宽服务维度,走向社会,融入社区和家庭。
3.4.4 建立阅读效果评估机制
目前,国内还缺乏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及权威的评价准则,各个高校可以依据本校的阅读现状,以阅读活动的目标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为引导、调整读者的阅读行为及衡量阅读推广的广度和深度等提供依据。首先,应该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高校阅读活动的开展应该将学生、教师、职工三个主体的评价进行整合,避免过于片面。其次,应该注意评价的全面性,综合多种评价方式,注重推广或阅读的效果,避免形式化。最后,要注重评价的连续性,每一次阅读活动的开展都会为下一次活动积累经验、提供借鉴,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阅读活动长期深入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 1 ] 徐雁.秋禾话书.2011“华夏阅读论坛”第二场:“校园阅读与学习型图书馆研讨会”在中原工学院图书馆举行[EB/OL].[2016-05-12].http://www.wxphp.com/wxd_8y0so31j9y0zn001pb7x_1.html.
[ 2 ] 黄东翔.复合型大学图书馆读者空间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2.
[ 3 ] 张燕,黄晓鹂,王景文.基于Human Library的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服务创新[J].科技信息,2012(24):49-52.
[ 4 ] 黄丹俞.阅读的未来:西方的阅读新理念[J].图书与情报,2010(2):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