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北小麦主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2017-03-18王雪云王银霞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8期
关键词:三唑酮抗病品种乳油

王雪云 王银霞

(1.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河南濮阳 457100;2.河南省濮阳县农业局,河南濮阳 457100)

豫北小麦主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王雪云1王银霞2

(1.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河南濮阳 457100;2.河南省濮阳县农业局,河南濮阳 457100)

濮阳县小麦的病害主要有小麦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等,现将表现症状及防治方法逐一说明。

1 小麦锈病

1.1 症状:锈病又称“黄疸”,有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在濮阳县均有发生。小麦这三种病的共同特征是病部产生绣色的夏孢子堆和黑褐色的冬孢子堆。其症状主要区别为:条纹病主要危害叶片,在成株叶片上鲜黄色夏孢子堆沿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叶锈病也是主要危害叶片,叶片上产生圆形到长椭形圆形的褐红色夏孢子堆呈现不规则散乱排列。秆锈病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夏孢子堆长椭圆形,黄褐色,不规则散生,合成大斑。

1.2 防治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和品种合理布局,如:新麦18、豫麦34、豫麦49等。(2)农业防治;适期播种,避免早播。合理施肥浇水,氮磷钾肥合理使用。C、药剂防治:可用三唑酮,速保利拌种。生长期叶面喷洒,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40—50毫升或12.5%戊唑醇水乳剂17克,25%丙环唑乳油30—35毫升,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兑水喷雾。

2 小麦白粉病

2.1 症状:病斑多发生于叶背面,下部叶较上部叶重,病部产生初期为黄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上面生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以后,霉层变为灰白色或浅褐色,并生有许多小黑点,病斑多时可愈合成片,导致叶片发黄枯死。雨水多且分布均匀,日照少的条件下发病较重。麦田肥过大,植株茂密也有利于发病。

2.2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豫麦34、豫麦18、周麦16、周麦19等。(2)农业防治:适期适量播种,控制田间群体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增强植株抗病力,合理施肥浇水。(3)药剂防治:用种子重量0.08%—0.1%的20%三唑酮乳油或2%戊唑醇湿拌剂1:1000拌种可有效抑制苗期白粉病的发生。春季病叶率达10%,每亩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40—5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25%丙环唑乳油30—35毫升,兑水喷雾。

3 小麦叶枯病

3.1 症状:各产麦区的叶枯病类型较多,主要危害叶片,可单独形成黄斑,叶片感染初期产生黄褐色斑点,后扩展为椭圆形到纺锤形大斑,后期病斑融合,导致叶片变黄干枯。潮湿多雨和冰凉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叶枯病发生,氮肥过量,冬麦播种早或播量偏大,也易发病。

3.2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选用健康种子,适时适量播种,平衡使用氮磷钾肥,合理浇水。(2)药剂防治,种子处理,可选用33%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可选用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4 小麦赤霉病

4.1 症状,小麦赤霉病又叫烂麦头,红麦头,麦穗枯。主要发生在湿润多雨的地区。小麦受害可在生育期的许多部位,主要引起苗腐、茎腐、杆腐和穗腐,根冠也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穗腐发病初期先在壳基部出现水渍状浅褐色斑。

4.2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温麦6号,周麦9号等。(2)农业防治,收货后及时深耕灭茬,减少菌源,合理浇水,搞好田间管理。(3)药剂防治。种子处理是防治芽腐和苗枯的有效措施,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亩100千克用药100—200克湿拌,或2%戊唑醇湿拌剂1:1000拌种。

5 小麦全蚀病

5.1 症状:小麦全蚀病是小麦毁灭性病害,在我省发生较重,是一种根部病害,主要症状是茎秆基部及叶鞘变为黑脚状。抽穗前后发病,根部变黑霉烂。到抽穗灌浆期,茎基部明显变黑腐烂,土壤潮湿有利发病。

5.2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豫麦49等。(2)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可与棉花、花生、大豆等轮作,增施有机肥,平衡使用氮磷钾肥。(3)药剂防治,种子处理,可用12.5%硅噻菌胺悬浮液剂按1:(300—500)或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1:500包衣处理,在小麦返青期到拔节期,每亩可用30%苯醚环唑·丙环唑乳油20—30毫升,12.5%硅噻菌悬浮剂20—30毫升,2.5%咯菌腈悬浮液剂20—40毫升,兑水80—100千克,淋浇于小麦基部。

6 小麦根腐病

6.1 症状:小麦幼苗发病后在芽鞘上产生黄褐色至黑褐色梭形斑,扩展后引起茎部、根间、分蘖节和茎基部褐变,组织坏死,根系朽腐,麦苗平铺在地面上,下部叶片变黄死亡。成株期病叶上出现梭形小褐斑,后成长方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表面灰黑色,然后枯死。小穗发病出现褐斑和白穗。土壤湿度和温度过高过低都易发病,土壤瘠薄也易发病。

6.2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农业防治,使用有机肥,轮作倒茬,适时早播、浅播。(3)药剂防治,可选用23%戊唑醇·福美双悬浮种衣剂1:(400—500)拌种,也可用15%多菌灵·福美双悬浮220—300克或50&三唑酮· 福美双悬浮种衣剂100—125克拌种100千克。还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60—100克或25%丙环咗乳油20—40毫升,25%丙环咗乳油40毫升加20%三唑酮乳油60毫升兑水喷雾。

7 小麦纹枯病

7.1 症状:小麦不同生育期发病,分别造成烂枯死、病苗、死苗、花杆烂茎、枯孕穗及白穗等症状。拔节后叶鞘上出现典型症状是中部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扩大相连后造成“花杆”。小麦和玉米轮作发病重,播种早、密度大、氮肥多、湿度高利于发病。

7.2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新麦18、豫麦34、豫麦57等。(2)农业防治,实行与非本科作物轮作。如:小麦—甘薯、小麦—花生两熟制。冬麦适期晚,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平衡使用氮磷钾。(3)药剂防治:可选用咯菌腈、戊唑醇拌种,返青拔节期病株达10%—15%时,可用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每亩300—500克,兑水喷洒茎部,孕穗期,用20%三唑酮乳油,每亩50—60克兑水喷雾。

S512

A

1003-1650(2017)04-0106-01

猜你喜欢

三唑酮抗病品种乳油
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对水体三唑酮的去除作用
三唑酮降解菌SM3的降解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利用室内微宇宙系统研究三唑酮对淡水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研究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三)三七新品种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一):三七抗病品种选育研究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
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