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2017-03-18周国敏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周国敏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4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知识,更应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以提高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一些体会。

一、让数学教学实验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从表面上看,数学似乎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问,但如果把它与相关的实验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

数学实验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地学习数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其一是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教学民主,从而使学生能够有信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其二是创设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数学实验室进行教学活动,是一种能够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变化的学习方式。

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改变被动学习方式的关键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数学实验”的活动中,教师设置实验题目,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证明。教师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则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分析、探索、猜想和归纳,从而亲身体验数学、理解数学,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索性学习。

数学实验拓展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空间,使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学习数学。在数学实验室的活动中,学生模拟数学家发现数学的活动,积极观察、比较、分析、猜想、归纳、论证,再现了数学发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例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公理,教师可以这样设计:1. 告诉学生今天要研究三角形全等的一种判定方法(问题);2. 让学生任意画一个△ABC,然后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A=∠A′,AB=A′B′,AC=A′C′,画好后将△A′B′C′剪下,放在△ABC上,使对应点重合;3. 观察二者是否完全重合(全等),并让学生分析全等的条件;4. 学生猜想结论——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 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达成一致意见。学生都会积极地投入到这个实验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收获。

二、联系生活、体现数学使用价值,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对应用练习,往往带有人为编造的痕迹,这种“远离生活”的练习设计截断了学生的数学创造来源。事实上,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产生积极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因而,笔者在设计练习时将更多的视角投向现实生活,努力发掘那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同时又暗含某种数学现象的实际问题。

学习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真正显示出它的工具性。中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有其特殊的运用价值。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新的人才观更要求我们全面、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不以解答数学问题的正确率来衡量学生,而要看他们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重点看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否通过数学学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笔者注意让学生在自然的、真实的生活中“实践”数学,在实践中发现数学,运用已学知识、方法研究、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充分利用探索性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探索式的学科,人们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境,从实际的情境中可以探索出不同的模式。探索模式的过程是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人们深入认识总是很有价值。数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探索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模式。因此,数学绝不等同于数学教科书,我们的数学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打开学生视野、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设计富于探索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这也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求异创新最基础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设计出富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概念,学会知识应用,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找出规律,达到既有利于获得又有助于探索和创新的目的。

探索性数学问题不具有定向的解题思路,解题时总要有合情合理、实事求是的分析,要把归纳与演绎协调配合起来,把直觉发现与逻辑推理相互结合起来,把数学能力和心理能力同时发挥出来。因此,通过探索性数学问题的解题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巩固与掌握,而且更加有利于各方面能力的整体发展和思维品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加强主体精神、探究态度、科学方法、创造才能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应提倡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心理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并结合实際,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只要给以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主探究的种子,就能发掘学生个体的自我潜能,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结论,习得方法,丰富体验,进而在“再创造”的活动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并成为一种习惯。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第十中学 564500)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