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歌手苗永须

2017-03-17朱占平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榆林江河本子

朱占平

农历四月初八是家乡过庙会的日子,在外工作的、旅居的、做生意的,都在前一两天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赶回老家。这是故乡的神灵,大家都捧着,敬着,把庙会看作一个盛大的节日。届时归来,既要祈求神灵赐福亲人,也要借机与故乡亲朋好友相聚交流。四月初六,我也回到故乡。晚上已经睡了,突然接到在北京经商的朋友贺江河的电话,说他们村苗永须也从延安赶回来了,现在正在一起喝酒,问我要不要上来听听苗永须的酒曲。

苗永须是重耳川有名的伞头,酒曲、船曲唱得也好,我是早闻其名,但是一直无缘相见。今天有这样的机缘,我当然不会放过。

五公里的路程转眼就到。江河带我去了路边的一家农家餐馆,苗永须早已等在那里,握手寒暄之后,我总觉得这个人好生面熟,但是怎么也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重整杯盘,再开新酒,三巡过后,苗永须开唱,一曲《火烧赤壁》唱毕,已经令我耳目一新。无论是腔调,还是嗓音都是我闻所未闻。他的行腔有京剧小生的激扬,间或还夹杂些许花音高腔的阴柔婉转。作为一个民歌爱好者,我斟起一杯酒表达谢意,他接过酒微笑着说:“本来我平时是滴酒不沾,今儿你这杯酒我挣扎着也要喝了。算起来见罢你有五十年了,你没变,容貌上还和小时候一样,我一见就认出来了。”

他认识我?

望着他虽然青春不再,但依旧浓眉大眼的面容,望着他双手六个指头捏着酒杯,小指和无名指微微翘起的姿态,我眼前突然闪现出了小时候的一幕……

我家与镇中学毗邻,站在我家窑背上,可以将中学一览无余。那时候中学还没修大门,老师、学生出入学校必须从我家门口经过。苗永须读初中是1961年至1964年,那时候我八九岁,上小学二三年级,正是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能够开始记事的阶段。因此,我记住了这个特立独行、性别让我有点困惑的同学。苗永须上初中时候十八九岁,中等身材,白皮净面,一身蓝色男式制服学生装,家做的黑条绒方口鞋,留的却是很标准的妹妹头,长发中分,刘海儿齐眉。这样的男装女发型在当时很少见,我确实迷茫过:这个同学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后来听一些同学叫他“假女子”,我才确切知道他是一名男生。但是他为什么要留这样的发型,在我心里始终是个谜。

我说:“啊呀,是你啊,你那时候留的是女生的发型,对不对?”他略带羞涩地一笑,拍了我肩膀一下说:“死人吔,偏偏就你记性好!”一句话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试探着问:“肯定是从小家里贵器,才故意给你留成女娃头?”他说:“不是。是我自己留的,我十三岁开始闹秧歌,包头、骑竹马、坐水船,老是给我头上拢一块女人围的毛巾,既麻烦,又不好看,我一想,还不如干脆自己把头发留起来,再闹秧歌一梳妆起来就行了,省得麻烦。”

噢,我恍然大悟。原来,他的长发是为艺术而留啊,生生地让我误会了近半个世纪。往事的回顾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们敬酒序齿,他是1942年腊月生人,长我十一岁,自然是大哥了。交流中得知他自幼身体孱弱,十岁才上学,十九岁考入老君殿中学,初中毕业后回到村里当了会计,1965年秋报考了榆林农校,第二年因“文革”而停课,回到家乡,直到1968年复课后才又返校读书。农校毕业后社来社去,苗永须回乡当了一名民请教师,月工资只有十七元。那时候他已经娶妻生子,那点工资根本无法维持家庭生活,所以辞职,回家当了农民。也许正是由于他始终植根于农村,沉淀在底层,才会对故乡的民歌如此的一往情深。

得知我也喜欢民歌,他说:“今晚上你想听什么我唱什么,保证叫你们听够。”于是,他一曲接一曲唱着,我边录音边喝酒,跌歇的时候我敬他一杯,他也略作谦让就喝了。那一晚连喝带唱,直到凌晨两点多。我们坐在温暖的火炕上,他还毫无睡意,他说他有许多师傅,重耳川老一茬的民歌手他几乎都拜访过。我说:“你应该把你会的这些歌都整理出来啊。”他说:“唉,再不能提说了,我整理了四大本子,平时出外,赶个事情,寻个门户我都在包包里装着,防止喝酒会歌的时候有个丢空闪暂,忘了词。结果不知道谁看上我这几个本子了,一摸搂搜,全给我拿跑了。急得我几天不吃不喝,到处打问,哪还能寻上?你要知道那是我几十年的积攒啊!”苗永须说:“有几个月我就和疯了一样,到处寻,到处问,心里恨死这个偷本子的人了,盘算叫我逮住了非日塌了他不可,这等于是要我命么。这几年慢慢想开了,估计那人也和我一样,把咱的民歌当命哩,就便宜了他吧。”

我说:“丢了本子,逼得你用脑子记下这么多的歌词,也算是塞翁失马吧。”他说要是那些本子没丢,他会的民歌才多哩。江河说可惜了,要是有这些资料,整理成一本书那该多好!一听能够出书,苗永须一下来了精神,他说:“那我回延安以后就回忆整理一下。”江河说:“好!你整理出来就交给朱老师,让他把把关。”

中秋节后我出差到延安,给永须打电话,他说歌词已经整理好,让儿子打印出来了。电话里约好晚上他带着歌词到我住的宾馆来。我把这消息告诉了榆林的张胜伟和艾艺,他们很高兴。胜伟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艾艺是职业画家,两人自从听了重耳川的民歌,着了魔一样,出来进去都哼哼呀呀地唱,几乎荒疏了写字作画的正業。现在听说晚上我要和苗永须一起喝酒,当下就开车出发了。五六百里路程,下午六点他们准时赶到宾馆。晚上喝酒,苗永须一开唱,胜伟就震惊了,他说看这气力,哪里像七十多岁的人嘛。艾艺更是一口一个“苗老”,端酒添菜,殷勤有加。他们本来计划连夜还要赶回榆林,不耽误明天上班。现在他们决定继续逗留延安,要把一些重要的歌曲悉数录制下来。

苗永须的歌妖娆艳丽,委婉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可能与他年轻时喜欢包头唱旦的艺术历程有关。可惜我没见过他跑旱船、跳场子时的坤角装扮,我想,那一定会是个身段与音色俱佳、令无数女娃追捧的男旦吧。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榆林江河本子
扔掉的本子
用爱心汇聚江河的“老船长”
江河里的水鸟
丢失的日记
美好教育三秦行
我的新本子
新常态下榆林地区群众监督机制建设分析
草根公民的江河十年行
陕西榆林海关正式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