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镜检查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3-16杨志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皮化生腺体萎缩性

杨志敏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胃镜检查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杨志敏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将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观察用胃镜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率。结果:与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相比较,用胃镜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率为77.78%(70/90)。其中,用胃镜检查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准确率为79.17%(38/48),用胃镜检查诊断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准确率为76.19%(32/42)。结论:用胃镜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率较高,临床上可将其作为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辅助检查手段。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病理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病。此病以胃黏膜的固有腺体出现萎缩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罹患胃癌的几率更大。因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及时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胃镜检查诊断此病。为了进一步探讨胃镜检查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31例;其年龄在25~85岁之间。这些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嗳气、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1]。本次研究排除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这90例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将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观察用胃镜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率。

1.3 检查方法

用Olympus-V型电子内窥镜对这些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在进行检查前6 h,告知患者禁食、禁饮。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让其保持屈膝的姿势。将口垫放入患者的口中,并指导其将口垫咬住。指导患者放松身体,沿着口垫将胃镜置入其胃内后,观察其胃黏膜的情况。取2~5块病变组织进行活检,使用甲醛溶液对获取的病变组织进行固定后,对其进行HE染色处理。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患者的病变组织[2]。

1.4 诊断标准

1)用胃镜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标准是:胃黏膜的颜色变淡,黏膜下的血管显露,黏膜的皱襞细小甚至消失,萎缩黏膜的脆性增加。用胃镜检查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标准是:胃黏膜粗糙,多发疣状隆起,隆起处的顶端出现糜烂,其蠕动性好,色泽红白相间,以红色为主。用胃镜检查诊断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标准是:胃黏膜表面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有假息肉形成。2)用病理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标准是:(1)胃黏膜内固有的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2)胃黏膜内固有的腺体变成小肠腺体(胃黏膜肠上皮化生)。(3)胃黏膜内腺体的颈部出现增生,增生组织呈灶性分布,与周围腺体的分界清晰。(4)腺体之间的纤维组织增生,其间质增宽,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胃黏膜不典型增生)[3-4]。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患者的平均年龄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用胃镜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准确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胃镜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90例患者中,有70例患者被确诊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余20例患者被确诊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在这70例被确诊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中,有38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32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显示,这90例患者均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有48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42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与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相比较,用胃镜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率为77.78%(70/90)。其中,用胃镜检查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准确率为79.17%(38/48),用胃镜检查诊断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准确率为76.19%(32/42)。

3 讨论

本次研究探讨了胃镜检查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用此方法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率较高,但也存在漏诊的情况。原因在于:1)临床医生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制定注气的标准,当为患者的胃部注入的气体较多时,其胃内的压力会随之升高,使胃黏膜变薄,从而使胃黏膜上的血管网暴露而引起漏诊。2)检查医生仅凭借自身的经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3)发生在胃窦部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呈灶性分布,但进行胃镜检查只可以取到极少量的病变组织,难以获得病变部位足够的腺体组织。

目前,胃镜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胃黏膜病变的常用方法。此方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5]。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用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并非100%。为此,临床上应不断完善进行胃镜检查的流程,及时解决检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切实提高用胃镜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率。同时,临床医生还应熟练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多发部位,同时在结合病因学、组织学的基础上对此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临床医生应在其病变部位进行多点取样(取3~5个点为宜),以确保获得足够的活检组织数量。在使用石蜡对组织切片进行包埋处理时,也应把握好组织包埋深浅的一致性。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胃镜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率较高,临床上可将其作为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辅助检查手段。

[1] 刘丽娜,狄建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分析[J].甘肃医药,2013(10):774-775.

[2] 张峰,王卫国,谢燕,等.中老年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的相关性[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2):529-530.

[3] 胡静,刘润,张莉,等.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4(7):2145-2146.

[4] 曾国明,欧淑萍,戴家强,等.萎缩性胃炎应用胃镜诊断的临床影响因素[J].实用临床医学,2016(6):12-13.

[5] 周海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25):155.

R573

B

2095-7629-(2017)10-0136-02

猜你喜欢

皮化生腺体萎缩性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治疗少腺体型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