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12-05王清珍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工龄管理法层级

孙 静,王清珍

(1.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山东 淄博 255000;2.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 266500)

分层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孙 静1,王清珍2

(1.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山东 淄博 255000;2.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 266500)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某院工作的6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名护士)和研究组(34名护士)。对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管理,对研究组护士进行分层管理。管理结束后,比较对两组护士进行管理的效果。结果:接受管理后,研究组护士工作技能、职业素养及工作效率的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对本组管理法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层管理法应用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提高 护士工作的质量。

分层管理法;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护士的工作量逐渐增加,这对护理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近年来,我院将分层管理法应用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在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的过程中,我院针对实际情况对护士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其综合能力将其分配到不同的护理岗位,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其护理工作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探讨分层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6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33名护士)和研究组(34名护士)。对照组护士的年龄为21~40岁,平均年龄为(20.06±1.05)岁;其工龄为1~12年,平均工龄为(6.18±1.04)年。其中,文化程度为大专学历的护士有9名,为本科学历的护士有24名。研究组护士的年龄为22~41岁,平均年龄为(20.57±1.86)岁;其工龄为1~13年,平均工龄为(6.47±1.54)年。其中,文化程度为大专学历的护士有8名,为本科学历的护士有26名。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对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管理。具体的管理方法是:护士长根据护士的相关资料、个人需求、所在岗位等情况对其进行常规的资源配置。对研究组护士进行分层管理。具体的管理方法是:1)对护士进行分级。根据护士的年龄、工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将其分为6个层级,即护士长(5级)、责任组长(专科护士,4级)、高级责任护士(工龄在10年以上的主管护师,3级)、中级责任护士(工龄在6~10年之间的护士,2级)、初级责任护士(工龄在3~5年之间的护士,1级)、初级护士(工龄在1~2年之间的护士,0级)。2)确定各层级护士的职责。初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包括:清洁病床、督促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及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体位护理等基础性护理工作。上述护理工作均需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初级责任护士的岗位职责包括:对患者进行相关的临床护理,帮助初级护士提高理论知识的水平,同时训练其急救技巧及相关的护理操作技能(由护士长及中级责任护士在旁进行指导)。中级责任护士的职责岗位是进行专科护理,如书写护理文书、执行医嘱、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患者的病情等。同时,此类护士还需要有较高的工作责任心及爱岗敬业的意识,认真对下级护士进行有效的指导,服从上级护士的工作安排。高级责任护士的岗位职责为指导、监督并安排本科室的护士参与到重症患者的急救中,并指导她们开展日常的护理工作,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组织相关护士进行大查房、病区会诊及病例研讨会等,必要时还需要对进修护士与责任实习护士进行专业的教学指导。3)对各层级护士进行培训及考核。在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期间,医院应根据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能力与个人需求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与严格的考核。其中,培训的内容与流程包括分组教学、专业项目教学、专题讲座、现场示范及自学答疑。4)制定各层级护士的工作权限及待遇。在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期间,明确划分各层级护士的责任范围,相应地提高其待遇、工作权限。同时,在对护士进行培训及在实习护士进行护理实践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其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使其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均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医院应将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责任、绩效作为参考,将其薪资也分为不同的等级。

1.3 观察指标

1)调查两组护士对本组管理法的满意度。护士对本组管理法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两个标准。2)观察两组护士工作技能、职业素养及工作效率的评分。每项内容的满分均为2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士的工作技能、职业素养及工作效率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护士的平均年龄、工龄、工作技能的评分、职业素养的评分、工作效率的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其对本组管理方法的满意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管理后,研究组护士工作技能、职业素养及工作效率的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对本组管理法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x± ) 对本组管理法的满意率(%)研究组(n=34)15.89±2.3318.01±2.3516.55±2.2898对照组(n=33)12.77±1.2815.01±1.0713.05±1.2382 t值2.272.172.604.51 P值 <0.05<0.05<0.05<0.05组别 工作技能评分(分,x± ) 职业素养评分(分,sx± ) 工作效率评分(分,ss

3 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工作量大、任务重、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几率较高,其对自身的职业易产生质疑,从而导致其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效果不高。这会严重影响了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医院应对护士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其护理工作的质量。

本文将在我院工作的6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护士接受了常规管理,研究组护士接受了分层管理。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确定了护士的层级、职责、培训内容、考核内容、工作权限及薪资待遇,有效地减少了其工作的压力,提高了其工作的积极性[3]。另外,通过培训及考核,增加了护士的紧张感,端正了其工作的态度。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将分层管理法应用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提高护士工作的质量。

[1] 熊香玉.护士分层管理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3-4.

[2] 孙燕霞.护士分层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践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83-85.

[3] 占继红,谭娇娣.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1):81-92.

R473

B

2095-7629-(2017)10-0183-02

孙静,女,1978年11月出生,本科学历,主管护师、医教科科长,研究方向为护理学

猜你喜欢

工龄管理法层级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那些和工龄有关的事儿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你的工龄和这些福利有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这七种情况,不在岗也能算工龄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