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FDA关于模拟灌装警告信的分析和讨论
2017-03-15周元雳张艺凡龙飞
周元雳,张艺凡,龙飞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2.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美国FDA关于模拟灌装警告信的分析和讨论
周元雳1,张艺凡2,龙飞1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2.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通过对2005年至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官网已公布的关于无菌药品生产模拟灌装的警告信进行归纳和整理,对制药企业在模拟灌装试验中常见的缺陷进行分析和讨论,为将来拟通过美国FDA检查的无菌制药企业在模拟灌装方案设计和执行时提供更多的信息参考。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模拟灌装;警告信
美国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GMP)要求制药企业保证所生产无菌药品必须免受微生物污染,所有的无菌加工工艺和灭菌工艺都需要经过验证程序[1]。美国FDA还发布了一个关于采用无菌工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指南文件,其中第九章的A节专门对无菌工艺模拟灌装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包括方案设计、试验频率和次数、试验批量、灌装速度、环境条件、培养基选择、样品培养条件和结果判断的准则[2]。除了以上的法规要求和指南文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美国FDA官方网站从美国FDA公布的警告信中查询制药企业在设计无菌药品模拟灌装方案和试验执行过程中发现的缺陷项。本文将美国FDA自2005年以来在官网上公布的警告信中关于模拟灌装的观察项进行汇总和分析,希望制药企业能够通过这些汇总的案例汲取经验和教训,完善和提高本企业模拟灌装试验执行水平。现报告如下。
1 案例解析
在美国FDA警告信发布网址(http://www.fda.gov/ ICECI/EnforcementActions/WarningLetters/default.htm)输入关键词“Media Fill”进行搜索[3]。从2005年以来,共计有55个制药企业收到的警告信中涉及模拟灌装的缺陷项,部分企业还涉及多项缺陷项。其中模拟灌装方案设计和标准操作规程(SOP)存在缺陷的有19家制药企业,试验失败但调查不充分的有11家,样品剔废没有正当理由的有6家,培养基相关缺陷项的有4家,存在人员资质问题的有4家,存在文件记录缺陷的有3家,不同工序样品前后数量不平衡的问题有3家,涉及其他缺陷项目的有6家。见图1。
图1 美国FDA警告信中模拟灌装相关缺陷汇总
1.1 方案和SOP设计
涉及模拟灌装方案及相关SOP在设计和起草的缺陷是最多的。从搜索出的案例来看,缺陷主要分为3类:①制药企业为了尽可能顺利通过模拟灌装试验,在试验设计时并没有完全模拟实际生产条件,如试验过程中未模拟最长灌装时间,风险较大的干预操作等“最差条件”;②在模拟灌装过程中,设计不合理的挑战,如在试验过程中使用破损的手套进行无菌操作;③设计的试验条件并不能真正代表整个生产线或者设计本身就不合理,例如有制药企业试验中采用的包装系统并不能涵盖生产线上的所有产品类型、采用不便于观察的内包材、或者设计的培养基灌装量并不合理。
1.2 调查
一旦样品在培养后出现阳性结果,如何调查微生物污染来源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调查不充分或找不到微生物污染来源,特别是此次污染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发生过多次,很容易成为一个缺陷项。根据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主要的缺陷项来源包括:①受污染菌未进行鉴别或鉴别以后仍然未能确定污染物的来源;②没有完成调查前,就继续开始日常生产或未对模拟灌装失败以前受影响的产品批次进行恰当的评估;③根据调查结果,虽然确定了纠正措施,但后来的无菌检验或者模拟灌装试验结果仍然失败,表明先前制定的纠正措施是无效的,产品无菌性仍然得不到保证。
1.3 样品剔除
案例中有6家制药企业在模拟灌装中,在人员干预操作后或在灯检过程中剔除了密封完整的样品,而在试验记录中也不注明样品剔除的任何原因,或者每次操作应该剔除的数量未在任何SOP中进行规定,无法确定是否与实际生产剔除的数量和要求一致。根据美国FDA在警告信中的建议,企业应在书面程序中清楚定义日常生产干预后会剔除的产品数量并要求详细定义灯检中应该剔除样品的类型而不得剔除存在外观缺陷的样品。
1.4 培养基
培养基有关的缺陷主要涉及促生长试验和类型选择问题。例如,有企业未进行促生长试验或者无法提供试验原始数据、促生长试验样品的培养温度与模拟灌装样品培养温度不一致、选择的培养基类型不正确、生产线产品残留或使用的物料对培养基的生长能力有抑制作用。其中有一个特殊的案例,即由于企业没有足够的培养箱,将灌装好的样品放置在培养箱外长达数天并且对放置最长时限的制定没有任何合理的评估数据。
1.5 人员资质
模拟灌装作为无菌生产操作人员资质确认的重要手段,还是有制药企业的无菌操作人员在未成功参与模拟灌装试验前,就直接承担日常生产无菌操作。在另外一个案例中,企业安排质量保证(QA)人员而非质量检验(QC)人员来对培养后的样品进行观察,但美国FDA检查官对于QA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微生物知识以及观察微生物生长的能力产生了质疑并给出了缺陷项。
1.6 批记录
有企业由于批记录不完全、记录填写不完全或提供不出批记录的问题而导致产生缺陷项。
1.7 数量平衡
还有企业在每个生产工序中记录的样品数量前后不一致。例如,操作人员在将样品送交QC人员处进行检查或将样品送入培养箱前并未对收到样品的数量进行确认,待发现样品前后不一致时,已无法进行调查。
1.8 其他缺陷
除了以上的缺陷项,在模拟灌装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违反cGMP或试验方案的情况。例如,有公司从未进行模拟灌装试验、在生产线大型维修后未重新进行模拟灌装试验就直接开始商业化生产、试验相关的设备或系统在未完成确认前就投入到模拟灌装试验、应参与模拟灌装试验监控的人员实际上并未参与而是填写了假记录、或者未对模拟灌装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调查等问题。
2 讨论
2.1 完善的模拟灌装SOP是成功起草一个方案的前提。企业首先应根据cGMP法规、指南文件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详尽的SOP。在规程中将本企业进行模拟灌装的方案起草、试验频率、试验次数、试验批量、试验时长、灌装的速度、干预操作类型、选择培养基原则、培养条件、人员要求、结果判断以及调查方法等原则性的要求进行规定。特别强调,应详尽地描述实际生产中常规干预和非常规干预,包括操作名称、具体动作描述以及此干预涉及的剔除数量(完整的和非完整样品),并将这些内容作为模拟灌装方案起草和执行过程中人员操作和剔除数量的依据,避免美国FDA检查官质疑模拟灌装过程中干预导致剔除数量多于日常生产。还应该定期回顾上次成功模拟灌装以来的批记录,实际生产中如果出现了新的干预操作,应及时更新SOP,在下次模拟灌装操作中进行合理的模拟。
2.2 企业在起草模拟灌装方案时,不应是对以前方案简单的复制粘贴操作,而应根据上次模拟灌装以来的实际生产情况的回顾进行适当的修订,参数的设定都应列出合理的理由或体现合理评估过程。制药企业可以多参考美国注射剂协会(PDA)第22号技术报告《无菌灌装药品工艺模拟》(2011版)中方案的必要组成部分以及针对法规要求的具体理解和建议策略[3]。
2.3 模拟灌装的批记录应尽可能和日常生产记录一致,每个工序的样品数量应点清并形成书面记录;在样品完整性检查的过程中,一定要培训灯检人员,明确只能将存在完整缺陷的样品剔除,其他存在外观缺陷而不影响完整性的样品绝对不能被错误剔除,并且这些要求应在模拟灌装批记录中体现。
2.4 一旦出现染菌的阳性样品,企业都应进行充分调查。首先应进行微生物鉴别,根据鉴别结果确认污染来源。如果不清楚企业洁净区环境、水系统、操作人员或设备等所带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会很难完全确定污染菌的来源,更谈不上找到根本原因。因此,企业应建立本工厂的微生物数据库,以便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调查。
2.5 法规中已建议模拟灌装所使用的两种培养基,一种是常用的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一种是针对厌氧环境的巯基乙酸钠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促生长试验一般是在14天培养期结束后进行。美国FDA建议除《美国药典》中要求的指示菌,还建议加入环境监控中发现的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此外,不可将产品的灌装量等同于模拟灌装中培养基灌装量。确定培养基灌装量的原则是培养基在倒立或旋转过程中能够足够接触到内包材所有内表面并且数量足够支持观察培养结果。为了证明灌装量是足够的,建议采用录像或图片记录并附在方案后。
2.6 所有在生产过程中进入无菌灌装区域的人员都需要定期参加模拟灌装试验,并且其在模拟灌装中担任的岗位应该与实际生产一致。质量部门人员应全程监督整个模拟灌装过程,严格程度应与日常生产一致。而QA人员并非是任何工作都可以参与,例如微生物生长结果的判断,应当由具备微生物背景知识且经过适当培训的QC微生物人员执行。
3 结论
3.1 模拟灌装试验应尽可能模拟整个生产工艺,因此试验过程应与实际生产条件尽可能保持一致,并且工艺条件应该选择合理的“最差条件”。试验方案以及记录都应该详尽并反映实际生产条件,记录的设计应方便试验人员填写和记录,并且应定期根据实际生产变化进行动态修订。
3.2 为了能够充分地调查阳性样品的污染来源,应建立整个工厂的微生物数据库,对微生物污染来源做到心里有数,否则无法顺利地调查出染菌的根本原因,难以已销售的批次产品进行影响评估,企业也无继续产品生产。
3.3 企业应详细反复研究美国FDA法规、指南文件以及美国FDA官网公布的警告信中的典型案例,在实际运用中也应多借鉴美国PDA的第22号技术报告《无菌灌装药品工艺模拟》(2011版),以便将来顺利通过美国FDA对模拟灌装试验的检查。
[1] Federal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21 CFR 211.113(b)[EB/OL].(2016-04-01)[2016-07-21].https:// 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rh/cfdocs/cfCFR/ CFRSearch.cfm?fr=211.113.
[2]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 et al.Guidance for Industry Sterile Drug Products Produced by Aseptic Processing -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EB/OL].[2016-07-21].http://www. fda.gov/downloads/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 Information/Guidances/UCM070342.pdf.
[3] Agalloco J,Baseman HS, Akers JE,et al. Technical Report No.22 Process Simulation for Aseptic Filled Products[M]. Revised 2011.Parenteral Drug Association.
本文编辑:马宏宇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Warning Letters on Mock Filling by US FDA
Zhou Yuan-li1, Zhang Yi-fan2, Long Fei1
(1.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chuan Chengdu 611137, China;
2.West China Medicine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 Sichuan Chengdu 610041, China)
The warning letters on mock flling in sterile drug production from FDA website since 2005 were summarized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ommon defects in mock flling test and provide more references for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tocol for mock flling in the manufacturers passing the inspection by FDA.
FDA; Mock Filling ; Warning Letter
R97
A
10.3969/j.issn.2096-3327.2017.01.019
2016 - 07 - 22
周元雳,女,硕士。研究方向:药品生产质量管理。E-mail:47133511@qq.com
龙飞,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学。E-mail:lf_tc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