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7-03-13倩,乔

临床荟萃 2017年3期
关键词:敌对精神病分值

余 倩,乔 虹

(1.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科,北京102200;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五病区,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肥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余 倩1,乔 虹2

(1.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科,北京102200;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五病区,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目的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和分析,研究肥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高校学生健康的身心活动提供保障。方法调查高校在读学生12 900例,剔除因为主观或客观因素不能完成问卷者,共纳入964例肥胖学生和11 936例非肥胖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人格问卷调查和症状自评量表评估。结果肥胖学生与非肥胖学生相比,敌对因子和偏执因子明显增高;在性别分层分析中,肥胖女生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升高,肥胖男生则表现出精神病型因子升高;肥胖学生按学历分层分析时,不同学历的学生在强迫症和敌对因子上存在差异(P<0.05),其中,与本科生比较,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强迫因子得分明显较高,博士生的强迫因子敌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硕士生和本科生(P<0.05)。肥胖学生中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敌对和精神病型因子分值≥3者明显增多,分层分析中肥胖男生强迫因子分值≥3者较多,肥胖女生则恐怖因子分值≥3者较多。肥胖学生中属于第一类心理类型的数量较非肥胖学生显著增多。结论肥胖影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能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需要家人、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

心理生理学;肥胖;学生

肥胖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质量增加[1],在我国,肥胖发病率也同时迅速增长,在1992~2002年间增加了4倍[2],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3]。不仅影响形体美观、引发多种疾病,而且对心理健康也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年轻人。表现为缺乏团队意识,在社交方面缺少积极性、自信心,性格内向、孤僻、容易情绪化,从而降低肥胖者的学习和工作能力[4]。《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可以从多种角度评估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SCL-90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所涉及,共包括9个因子,反映个体不同方面的症状分布特点,某个因子的分值大于2时,代表该方面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当某一因子的分值超过3分时,即表示个体在该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达到中等以上严重程度,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可将受试者分为3类:第一类为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可能存在各类神经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严重的神经衰弱等),有精神分裂症倾向、悲观厌世、心理矛盾冲突激烈,明显影响生活、学习,应尽快约请进行咨询;第二类为没有严重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可能存在人际关系不协调,新环境不适应等情况,这类学生有种种烦恼,但仍能够维持学习和生活,可作为咨询机构今后关注的对象;第三类为没有任何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两套量表很好地相互补充,更能相互论证,提高结果的可信度。所以,我们对12 900例高校在校学生进行了体格测量、《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调查。分析肥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和愉快的生活提供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2013年所有在校学生12 900例,剔除部分在校生主观或客观不能配合相关调查研究,男8 018例,女4 882例,其中肥胖者964例(7.47%),肥胖中男生633例,女生331例,分别占男女总例数的7.89%和6.78%,肥胖男生多于肥胖女生;博士生的肥胖率最高,为8.92%,硕士生的肥胖率最低为5.71%。非肥胖者11 936例,男7 385例,女4 551例。

1.2 身体指标测量 对纳入研究的所有学生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即BMI=体质量/身高2。按照亚太地区肥胖分级标准:BMI<25 kg/m2为非肥胖,BMI≥25 kg/m2为肥胖。

1.3 问卷调查法 采用瑞格心理测评系统针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纳入学生进行在线调查和研究。由专职人员现场指导,以确保调查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共调查13 000余人,回收12 900份有效调查表,有效率为99%。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有90个项目组成,分9个因子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型。每一个因子反映出测试人某方面症状痛苦情况,通过各因子得分情况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UPI问卷由64个问题构成,涵盖了身体健康状况、情绪反映、自我认识、学习心理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能较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根据UPI的筛选标准筛出第一类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者,第二类可能有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者,第三类为心理健康者,其中第一类为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尽快约请进行咨询。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肥胖与非肥胖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 肥胖学生的敌对因子和偏执因子明显高于非肥胖学生(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肥胖与非肥胖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s,分)

表1 肥胖与非肥胖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s,分)

组别例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型总均分非肥胖组11 936 1.14±0.25 1.59±0.51 1.44±0.48 1.30±0.41 1.30±0.37 1.25±0.36 1.19±0.31 1.32±0.39 1.29±0.35 1.31±0.32肥胖组 964 1.14±0.26 1.59±0.52 1.45±0.50 1.30±0.40 1.30±0.37 1.35±0.42 1.19±0.34 1.45±0.43 1.31±0.39 1.32±0.34 t值0.412 0.215 0.810 0.054 0.116 3.060 0.205 2.422 1.555 0.977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2 不同性别肥胖与非肥胖学生SCL-90各个因子得分 肥胖女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偏执因子分值明显高于非肥胖女生(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男生的敌对因子、偏执因子和精神病型因子分值明显高于非肥胖男生(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2.3 不同学历肥胖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 本科生的敌对因子和偏执因子、硕士生的强迫因子和博士生的焦虑因子和敌对因子的得分较高。此外,不同学历的学生在强迫症和敌对因子上存在差异(P<0.05),其中,与本科生比较,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强迫因子得分明显较高,博士生的强迫因子和敌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硕士生和本科生(P<0.05)。见表4。

表2 女生肥胖与非肥胖SCL-90各个因子得分比较(±s,分)

表2 女生肥胖与非肥胖SCL-90各个因子得分比较(±s,分)

组别例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型总均分非肥胖组4 551 1.14±0.25 1.57±0.48 1.38±0.44 1.29±0.38 1.30±0.37 1.24±0.34 1.20±0.32 1.28±0.37 1.26±0.33 1.30±0.31肥胖组 331 1.12±0.23 1.52±0.45 1.42±0.49 1.28±0.38 1.32±0.37 1.25±0.39 1.19±0.31 1.32±0.43 1.27±0.36 1.29±0.31 t值-1.059-1.394 2.078-0.335 0.560 0.269-0.408 2.155 0.293-0.265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表3 男生肥胖与非肥胖SCL-90各个因子得分比较(±s,分)

表3 男生肥胖与非肥胖SCL-90各个因子得分比较(±s,分)

组别例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型总均分非肥胖组7 385 1.13±0.24 1.60±0.50 1.46±0.48 1.31±0.39 1.29±0.36 1.27±0.36 1.17±0.28 1.33±0.40 1.28±0.35 1.31±0.31肥胖组 633 1.15±0.27 1.61±0.54 1.46±0.50 1.31±0.41 1.30±0.37 1.30±0.43 1.19±0.34 1.36±0.43 1.32±0.40 1.33±0.34 t值1.878 0.494 0.075-0.320 0.352 2.075 1.822 2.057 2.698 1.352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表4 不同学历肥胖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s,分)

表4 不同学历肥胖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s,分)

注:与本科比较,*P<0.05;与硕士比较,#P<0.05

组别例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型总均分本科706 1.13±0.22 1.51±0.22 1.59±0.42 1.30±0.33 1.31±0.36 1.62±0.33 1.20±0.35 1.68±0.39 1.15±0.31 1.39±0.35硕士218 1.14±0.19 1.61±0.35*1.60±0.41 1.28±0.36 1.32±0.40 1.35±0.40 1.19±0.31 1.34±0.44 1.17±0.36 1.32±0.34博士40 1.14±0.21 1.67±0.45*#1.61±0.47 1.31±0.37 1.68±0.28 1.69±0.49*#1.18±0.50 1.38±0.41 1.18±0.52 1.46±0.43 F值0.781 171.610 0.572 1.689 2.081 53.963 0.643 1.020 0.831 0.622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4 SCL-90因子均分值≥3的学生因子检出情况

以因子均分≥3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865例,分为肥胖与非肥胖,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精神病型3个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男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因子与非肥胖男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女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因子与非肥胖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7。

表5 SCL-90因子均分值≥3分的肥胖与非肥胖学生各因子检出情况[例(%)]

表6 SCL-90因子均分值≥3分肥胖与非肥胖男生各因子检出情况[例(%)]

表7 SCL-90因子均分值≥3分肥胖与非肥胖女生各因子检出情况[例(%)]

2.5 UPI问卷 第一类心理类型中肥胖男生所占比例最大;第二类心理类型中肥胖女生比例最大。见表8~10。

表8 肥胖与非肥胖学生3类心理类型比较[例(%)]

表9 肥胖与非肥胖男生3类心理类型比较[例(%)]

表10 肥胖与非肥胖女生3类心理类型比较[例(%)]

3 讨 论

饮食和运动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肥胖可以导致身体和心理疾病,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两种不同的量表,旨在综合探讨肥胖对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结果显示,肥胖学生的敌对因子和偏执因子明显高于非肥胖学生。肥胖女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偏执因子分值明显高于非肥胖女生;肥胖男生的敌对因子、偏执因子和精神病型因子分值明显高于非肥胖男生。人际关系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偏执是指病态的自我援引性的优势观念或妄想;敌对主要为思想、感情及行为3方面的改变,可表现为厌烦,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暴发等各方面;精神病型可反映各式各样的急性症状和行为,限定不严的精神病型过程的指征,还可反映精神病型行为的继发征兆及分裂性生活方式的指征。本研究结果提示肥胖学生可能常对他人抱有不友好的态度,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孤独和寂寞;肥胖女生可能会更加在意外界的眼光与看法,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会出现自卑感,并且过度的敏感会让她们放大情绪从而不主动参加群体活动,同时表现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甚至心胸狭隘,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而肥胖男生除表现出对他人不友好,固执、多疑外,还可能表现出在病态的心理支配下演变为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5-6]。在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不同学历分层分析中,肥胖学生的强迫和敌对因子均具有明显差异,此外,本科生的敌对因子和偏执因子、硕士生的强迫因子和博士生的焦虑因子和敌对因子得分较高。进一步说明,无论成熟度和学历是否相同,肥胖对在校学生的心理均存在明显影响,但产生的心理问题各不相同[7]。

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状态,需要不同的处置办法。参加调查的全体学生中,肥胖学生中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精神病型方面具有差异;肥胖男生中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因子差异明显;肥胖女生中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因子具有显著差异。提示,虽然肥胖对学生心理均具有明显影响,但是影响方面各不相同;无论肥胖男生还是肥胖女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男女生间心理问题存在性别差异。第一类心理类型中,肥胖男生所占比例最大,说明肥胖的男生更容易出现第一类的心理类型,需要进行洗礼治疗;第二类型中,肥胖女生比例最大,说明肥胖的女生更容易产生第二类的心理类型,是心理咨询机构今后关注的对象[8-9]。

肥胖学生产生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可能原因如下:首先,由于体质量的困扰,在日常生活会出现诸多的不便,在人际交往中会出现自卑、敌对、焦虑等情绪[10]。其次,学生的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外界的不良情绪更加重对肥胖学生的心理负担。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身子女,从小到大在父母的保护下长大,社会阅历较少、理想色彩浓重然而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同时不少学生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求学,精神上没有安定感,处于孤立的环境中,遇到困难就容易烦恼苦闷,无法得到有效宣泄和解脱,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压力[11]。因此,建议学生加强运动,改变饮食习惯,控制体质量[12-13];其次学校、社会各方面也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干预工作,减少肥胖学生的心理问题,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保证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

大多数高校学生毕业后会考虑直接参加工作,且多数高校学生己经成人,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较强,正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也有较中小学时期更多的自由时间;走入工作岗位后他们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琐事也许会让他们的生活方式更趋于不合理,也可能导致他们更加忽视自己或家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所以,高校时期是最佳的对肥胖大学生心理进行教育和指导的时机,研究他们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找出引起他们肥胖的主要原因,并给出切实可行的、高效的解决肥胖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对他们的不良的心理状态加以干预,这对于肥胖大学生成功减重并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有极佳的指导意义[14]。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06-813.

[2]Collaboration APCS.The burden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the Asia-Pacific reaion[J].Obes Rev,2007,8(3):191-196.

[3]Haidar YM,Cosman BC.Obesity epidemiology[J].Clin Colon Rectal Surg,2011,24(4):205-210.

[4]包雪鸣,季成叶,尹小俭.1985-2005年中国人学生体质变化趋势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364-3376.

[5]宁光.内分泌学(高级教程)[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08-522.

[6]Couzin J.Public health.A heavyweight battle obesity over CDC's obesity forecasts[J].Science,2005,308(5723):770-771.

[7]乔来明.对肥胖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2912-2914.

[8]鲁威,赵敏.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对比及启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0):1382-1386.

[9]李琦,潘芳,江虹,等.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中影响其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4,13(2):217-218.

[10]崔红月.海淀区居民超重、肥胖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5):529-530.

[11]刘洋.关于大学生肥胖问题的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2.

[12]郭吟,陈佩杰,陈文鹤.4周有氧运动对肥胖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血脂和血胰岛素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5):426-431.

[13]汪军.慢跑和游泳对人体食欲和摄食量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2009.

[14]谢雪玲,闫小良,毛进红.高校女生减肥非理性心理分析及心理减肥若干思路[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4):118-119.

Effects of obesity on mentaI heaIth of coIIege students

Yu Qian1,Qiao Hong2
1.Department of Health Check,Changp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 d Prevention,Beijing 102200,China;2.Fifth Ward,the Secon 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Qiao Hong,Email:qiaoh0823@sina.com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obesity on mental health through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or providing physical and mental protec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MethodsA total of 12 900 college students underwent medical examination,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s and SCL assessment,excluding those who did not complete the questionnaire due to subjective or objective factors and finally a total of 964 obese students and 11 936 non-obese students were enrolled.ResuItsCompared with non-obese students,obese students scored higher in hostility and bigotry significantly.Stratified analysis showed that overweight girls showed the increased score i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d overweight boys showed the increased score in psychotic factor.Stratified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overweight undergraduates had significant change i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hostility and bigotry;overweight masters had significant change i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d obsession;doctoral students had significant change i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hostility and anxiety(P<0.05).The number of overweight students with the scores equal or greater than three i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d hostil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Stratifie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overweight boys with the scores equal or greater than three in obsession was more than that of normal boys,and the number of overweight girls with the scores equal or greater than three in terror was more than that of normal girls.Besides,the number of overweight students belonging to the first category of psychological type was more than that of normal students.ConcIusionObesity has effects on mental health for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study and life,which needs common concern of family,school and society.

psychophysiology;obesity;students

R395.9

:A

:1004-583X(2017)03-0241-05

10.3969/j.issn.1004-583X.2017.03.015

2015-09-02 编辑:王秋红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4010896)

乔红,Email:qiaoh0823@sina.com

猜你喜欢

敌对精神病分值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完形填空专练(五)
《铁路信号联锁表》敌对信号的编制方法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对古巴态度转变研究
有过一场雨
都有精神病
体育考核新方案出炉 项目分值变化大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