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2017-03-12杨晓光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概论课概论思政

杨晓光

(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鞍山114007)

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杨晓光

(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鞍山11400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概论课教师的专业化建设,多维度、多方面提升教师素质与能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师队伍;素质提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为“概论课”)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唯一一门向大学生广泛宣传和普及国家相关大政方针及其历史沿革的课程”[1],根本目的在于引领大学生感知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辛与不易,领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波澜壮阔与成就,体悟党和政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所具有的战略定力和肩负的重任,见证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的道路上如何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初心,从而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了实现上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概论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多维度提升教师的素养与能力。

一、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

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唯一一门向学生系统阐述国家顶层战略思想和大政方针的党史、国史教育课程。概论课教师肩负着培养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任务,这支队伍是巩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其地位和作用得到党和国家日益重视,但该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给“概论课”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信息化发展导致信息传递的对称性和获取信息的快捷性,给教师授课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状况下,教师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存在着不对称性,即教师掌握参考书,具有话语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媒体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在新媒体中得到很好的诠释和呈现。知识的爆炸性和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为一些对党史和国史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给养,这些学生很难满足于课本上老师的照本宣科,也很少对教师拓展的知识点感到兴奋,因为这些内容已经成为他们熟悉的一部分。例如那些看过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学生对改革开放前后的这段历史已经获得了形象生动的展现,他们希望老师能够有更好的表现。另一方面,手机等移动终端传播形式和内容的日新月异,导致学生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现在大学课堂随处可见,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授,学生在座位上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是关注着手机。“概论课”教师上课再也无法回到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满堂灌的过去,也很少体会全体学生目不转睛看着自己授课的满足感。学生要是有一半听课,并且不逃课、不睡觉,就已经让教师很有成就感了。

教师评聘制度的弊端导致一些“概论课”教师丧失了对课堂阵地的那份执着与热情。一方面,高校教师评聘制度让一些“概论课”教师疲于奔命,为了获得科研上的加分,很多老师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争取科研项目、如何发表高水平论文上,至于课堂上的表现,大多数高校很少将其作为评职称的重要指标,顶多是课时量在数量上要达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要及格。另一方面,在评职称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同台竞技,由于目前为概论课教师提供发表平台的国家级核心刊物数量很少、门槛很高,一些“概论课”老师的成绩无法超越其他专业教师,导致部分“概论课”教师丧失对未来发展的信心,破罐子破摔,敷衍了事,不再认真备课,也不再专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没有创新,讲课没激情,缺乏人格魅力,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研读不深、政治信仰上的不坚定导致正面引导力度不够。为了坚定广大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概论课”教师首先要有自信,这样才能给大学生以正面的启迪和科学的引领。但是,在现实中,一些老师不钻研专业课知识,而乐于看花边新闻和野史故事,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秉持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导致在课堂上无法自信地讲授出来。还有些教师非常关注自身的生活,将授课作为谋生的手段,无法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授课过程中,对授课对象缺乏了解,仅仅为完成课时而讲授。一些教师缺乏应有的政治敏感,对一些时事热点问题存在偏颇认识,加上想当然地向学生阐述,导致正面引导作用弱化。

二、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导致“概论课”教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元的,可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客观层面表现在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学生专业课程至上心理、学校对概论课教师人文情怀和物质奖励的不足等方面;主观层面则体现为教师互助协作精神的消退和职业倦怠感的袭扰。

1.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自从世界历史进入“一球两制”时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的诋毁,在意识形态领域对社会主义的攻击愈演愈烈。从人权到主权,从文化霸权、经济制裁到军事威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所不用其极地来抨击社会主义的不足,尤其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加紧了和平演变攻势。新世纪以来,西方霸权主义国家美国通过网络媒介频频向我国发难,从歪曲我国的革命史到抹黑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形象,从诋毁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成就,到妄评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道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达到否定现实中国政治制度和发展方向的目的,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重新解读,力图抽掉当代中国现实的历史根基”[2],通过唱衰社会主义来宣扬资本主义的民主和价值观,用西式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来瓦解我们的斗志。很多涉世不深、是非不辨的大学生们在这些思想的鼓动下变成愤青,在课堂上公然与老师进行辩论,在网络上发表不端的思想言论。同时,一些老师长期受这种思想影响,在课堂上也变得糊涂不堪,讲授内容与课程内容严重背离。

2.专业至上误区的影响

高校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受家长和高中教师的影响,形成了比较现实的唯分数论思想,有些学生的这种思想延续到大学,认为只要学好本专业课程,其他的都无所谓。同时,一些高校院系专业课教师会以未来就业为说辞,让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并通过有形和无形的影响,让学生对概论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轻视心理。少数学生在课堂上公然问老师:既然这门课不能让他们发家致富,为什么还要学习?有些院系,无论在早自习还是晚自习,都要求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不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复习的空间,有些老师为学生请概论课的假帮系里工作。在这些不良思想行为的影响下,很多学生根本无心听课,利用课堂来看专业课书籍,复习英语单词等。

3.学校激励机制的缺失

一些学校的领导很少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很少为“概论课”专业的发展着想,“概论课”老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鼓励。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一般将资金和设备投向那些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中去,对“概论课”等思政课发展建设投入的资金非常少,有时候“概论课”教师全凭借一己之力推进专业发展。而在奖励评优方面,“概论课”教师同其他思政课教师一样,很少获得关注,而一些中层干部因为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却频频获得嘉奖。

4.在授课、考核与专业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影响

在授课形式上,很多高校的思政课教学都是大班授课制,一个老师要同时面对3~4个班级的100多名学生,在这样庞大的课堂上,概论课教师要维持课堂秩序,也要完成传授知识的使命,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在实践教学方面,虽然国家一直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由于很多高校重视不足,没有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很多“概论课”教师的好思路只能停留在制定计划层面。

5.教学团队精神的缺失

为了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概论课”教师本应该是团结协作式地进行集体备课,由教研室主任或老教师带头,指出授课方面的注意事项,并在实际教学中给予年轻人以指导。但是,由于评职称存在竞争的原因,很多思政课教师彼此缺少应有的团结,在备课方面,教师都是各自为政,缺少分享经验和彼此观摩课程的机会。加上学校管理上的不到位,很多思政课老师都是有课来没课走,基本上处于零交流的状态。这阻碍了概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也就无法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6.职业精神的缺失

很多“概论课”教师在刚入职时努力工作,有干劲,乐于奉献,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评职称上的焦虑、家庭琐事的缠身,让一些教师对未来发展丧失信心,失去干事业的动力,将授课当成谋生的手段。长期以往,导致职业倦怠,对上课、备课、带领学生实践等都充满厌烦心理,直观表现为一些教师不愿意参加学校集体活动,没有工作激情和热情,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导致自我封闭,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

三、提高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水平的对策

概论课课堂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加强概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才能发挥概论课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作用,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文章。

1.完善思政课教师的评聘机制和奖励办法

在评聘方面,一是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准入条件。不仅在学历上要做出具体要求,还要求聘任的教师有很好的理论素养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二要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教育实践培训。高校要通过入职前一年的专门学习和实践,保证新入职教师的质量。三是加强对概论课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考评,采取学生测评、学术委员会打分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概论课教师成为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四是在评职称方面,要确保思政课教师有一定的比例,解决教师在职称评定问题上的后顾之忧,从而将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钻研教学。奖励方面,要适当提高大班授课教师的课时费,在评优方面要考虑到思政课教师的需要,对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教师要提高奖励标准等。

2.概论课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学习,尤其加强对党史和国史的学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国家安身立命的基础出发,高度重视党史国史教育。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向前推进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4]要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更好地前进。“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要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5],“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4]为此,概论课教师在掌握了基本的党史和国史知识基础上,还要了解我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中的名人轶事、杂谈趣闻,同时,要熟悉毛泽东诗词、红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等,通过这些趣味性的知识引领学生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的理解和感知。此外,概论课教师也要熟悉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科学引导广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增强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3.高校要同省教育厅协同推进,共同打造旨在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的平台

这方面,辽宁省做得非常好,教育厅每年都会举办思政课大赛,让全省的概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和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同台竞技,交流学习,同时对获得一等奖的选手给以物质和精神奖励,推动了我省思政课理论教学水平的发展。除此之外,教育厅通过辽宁省大学生在线联盟每年征集思政教学优秀微课案例、教学改革项目,组织召开不同层次的思政课年会以及各种主题征文活动,组织思政课教师的岗前培训和思政课骨干教师的省委党校学习活动等。与此同时,各校内部的思政课教学比赛、培训、征文等活动却开展得不如省教育厅。这需要各校党委领导高度关注思政课专业建设,关心思政课教师成长,从制度和资金等方面给以一定的倾斜,这样才能在落实省教育厅的各项举措中产生合力作用。

4.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一是严格教学团队制度,选拔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团队负责人,组织教师进行资料收集、课件制作等活动。同时,共同讨论授课技巧,如神态、穿着、语调和动作等内容,并经常组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二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要鼓励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式方面积极引入慕课、反转课堂等新技术新手段。

三是创造条件让概论课教师推进实践教学活动,教师要在学校的协助下积极主动联系工厂、社区、福利院等单位及场所,带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祭扫烈士墓、参观革命纪念馆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开展我爱家乡采风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担任班导师岗位、让教师参与组织理论社团活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6]

[1]胡雪萍,杜海军,徐博文.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5):69-72.

[2]杨军,梅荣政.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理论和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66-72.

[3]新华社.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礼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01).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17.

[5]董瑞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6(2):18-26.

[6]陈爱华.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J].课程与教学,2015(5):78-:81.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于英霞]

Research on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of"Mao Zedong Thought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Xiao-guang
(School of Advanced Vocational Technology,Anshan Normal University,Anshan 114007,China)

Mao Zedong Thought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cor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to build up the belief of Marxism,and to strengthen the college students'confidence i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eachersmuststrengthentheirowninitiativeandcreativity.Itneedstostrengthentheprofessionalism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ers,and improve the teachers'qualities and ability.College students can be armed with the theory achievements in adapting Marxism to Chin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ao Zedong Thought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eaching staff;qualities promotion

G715

A

1009—7600(2017)04—0084—03

2017-02-18

杨晓光(1978—),男,辽宁凤城人,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概论课概论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概论”课教学探讨
论高职概论课教学中的历史共通感培养
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