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概论”课教学探讨

2016-12-20索冰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概论课核心价值体系教学环节

摘 要为了更好地实现“概论”课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任务,应打造一条完整的融合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课堂教学环节链条。具体而言,集合“理论讲授”、“热点追踪”、“专题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环节链将会有针对性的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培养平台,是开展上述活动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概论课;教学环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简称“概论”课)在价值取向及意识形态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概论”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在帮助高校大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同时,必然承载一个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任。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和实践程度,又直接影响“三个自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实现程度并最终影响该群体步入社会后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热情和信念程度。综上所述,实现概论课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融合是一个重要且紧迫的教学任务,只有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科学有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才能更好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从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角度入手,对该问题进行探讨。课堂教学是"概论"课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主渠道。鉴于课堂教学具有受众面广、内容集中度高、知识体系系统化的优点,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成为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概论课程的第一选择。具体而言,概论课课堂教学可以探索打造一条融合“理论讲授”、“热点追踪”、“专题活动”三位一体的核心价值体系培养环节链。

1 理论讲授传递价值观理念

“概论”课程讲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知识体系时间跨度经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三大历史时期,其理论知识内容涵盖中国社会革命和中国社会建设等方面基本问题。概论课教师在讲授相关部分知识点时,通过内在的理论逻辑阐述旨在帮助学习该课的大学生树立 “三个自信”,延伸而言就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正确认知、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真心认同、对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等基本制度的高度自信。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树立"三个自信"的过程,就是对“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思考、确定立场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建立必然会触及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感知和思考,而对核心价值观念的建立和认同又会加强“三个自信”认同感。所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有机地植入课堂理论讲授成为当前概论课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教学课题。要更好地实现理论讲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融合,需要教师在整体把握和具体传导方式上思考和创新。当前在“概论”课教学中,无论是按章节教学还是按照专题讲座方式教学,如果任课教师不能将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作为整体系统地纳入到理论讲授环节中,就会出现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传递零散化问题。将核心价值体系整体嵌入到课堂理论课教学核心要点是教师要明晰概论课知识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又划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这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贯穿于整个概论课的教材内容,又为教学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教师在课堂理论讲授环节中,应整体把握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并与概论课知识内容对应起来纳入教学设计当中。具体而言,国家层面的基本价值观统领整个核心价值观内容,立足点最高;而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基本价值观内容是国家层面价值观实现的基石,又是国家层面价值观的落脚点和具体体现。三者相对于“概论”课理论知识体系,体现了理论知识的实践主体——党领导人民群众在近代以来革命、社会建设中的行动目标、精神追求、价值取向。简言之,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概论课知识体系的内在灵魂,把握好这一点是任课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传递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关键。在具体的理论讲解过程中,要形成一种线性的核心价值观传导模式,在每一章节或专题的导入、评价和总结的过程中,要体现相应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神和引领作用,使学生持续的感受和认知核心价值观,进而形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理论逻辑阐述与价值观精神引领的“双轨推进”。通过核心价值观与具体理论知识的融合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概论课的视野高度,一方面避免学生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习困境,另一方面更好的实现概论课所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2 “热点追踪”引发价值观关注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热议活动”是实现核心价值观融入的又一重要途径。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过程中,对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热点事件会存在着高度敏感性,在高度关注同时也会引起他们对热点话题背后的价值思考。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诸多热点话题与概论课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相关性,是“概论”课理论知识的社会现实反映。帮助大学生解读社会热点话题进而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对于概论课教师而言责无旁贷。就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热议”活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可行形式。整个活动一要体现“热”,二要借“议”引发学生价值观关注。所谓体现“热”是指针对社会最新发生的热点事件、热点话题反应迅速。现实生活中热点话题分布广泛,既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国家大事,也有普通人生活中的点滴。这些事件或话题是学生了解社会的良好素材,而由于高校概论课教学案例准备具有预案性和教师单向讲解性,使得针对一些突发的引人关注的热点话题与事件,需要一个反应快速的帮助学生了解事件、分享看法进而树立价值观念的平台,“热议”活动的“热”字便应体现反应的及时性。在“热议”活动中,学生当然是“议”的主角,而教师则应扮演事件解读和思维引导的角色。就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学生会从多种视角理解进而进行多方面解读,通过课堂议论可以给同学提供一个发表看法和观点的机会,继而产生一种横向的思维交流。

但是由于大学生在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社会阅读能力以及逻辑思辨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对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难免会产生一些误读或者错位理解,这时便需要教师在“热议活动”中积极引导,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事件来龙去脉、揭示事件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内涵,继而帮助同学印发价值观思考,最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课堂“热议”活动可以为课堂理论教学增添鲜活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帮助同学对社会热点话题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次,可以帮助大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过程中一个有意义的环节。

3 “专项活动”加深价值认知

开展“专项活动”是打造课堂教学传递核心价值观理念的第三条途径。所谓“专项活动”是指围绕重大历史事件周年、重要历史人物诞辰纪念日的历史内涵与现实意义开展“专项活动”。与“热议活动”的时效性相比,专项纪念活动着眼于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内在精神传承性。如果把“热议活动”的内容比喻为“讨论今天”的话,“专项活动”无疑就是“了解昨天”。“专项活动”环节通过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近代以来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而加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精神遗产的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并非当今时代独占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前进主线的精神精髓,近代以来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则正是这些精髓的载体,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有一个了解过去、感受以往的过程,如果缺失这一过程就会使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树立根基不牢。应该看到,大学生群体整体上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囿于先前接触的知识深度、广度和自身思考能力的限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识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种局限性、模糊性必然会弱化同学们对身上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感的认同,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内在精神的历史继承。“专项活动”这一环节的主旨就是针对上述情况,帮助同学更加详细而深刻地了解革命及建设历史的细节,加深其历史使命感。

除上述活动, “概论”课教师应努力打造课后活动与课堂活动的无缝衔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突破课堂教学的藩篱,课前、课中和课后一体化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根本途径。具体到“概论”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除了课堂三部曲之外,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同时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抓手,这就要求应积极地用课后讨论与专题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呼应,形成一个强化的认识和实践链条,这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会更加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郝连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90 后”大学生教育路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2015(07).

[2]孟宪生.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合力机制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5).

[3]邓姗.实践教学环节视角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探析——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1).

作者简介

索冰,现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117

猜你喜欢

概论课核心价值体系教学环节
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思
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论高职概论课教学中的历史共通感培养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及要点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
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