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 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
2017-03-11李应平
李应平
(秦安县王窑镇老湾小学,甘肃天水 741600)
若想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前提是革新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使其树立生活化教学的意识,而摒除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唯有如此,数学教师才会主动地去寻找创设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的方法,以儿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搭建起学习好数学知识的桥梁,从而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探索、数学应用能力,为孩子们的综合发展保驾护航。
1 革新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驱,要想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的意识,需要结合当前三大主流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其一,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一名出色的人民教育家,具有“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尊称。他的一生都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奋斗、奉献,并且在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教学理念——生活即教育理论。陶先生认为,社会上的这个“教育”现象缘起于生活,所以教育也应当为社会生活而服务,没有生活作为教育基础的教育过程就是“死”的教育。
其二,是需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因此新课程改革中曾经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课程改革中关于倡导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内容。
其三,是学习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的大脑是由不同的智能领域所控制的,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内省智力等,而培养小学生在生活方面应用数学知识的思维能力,也是多元智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教学培训会或者数学教师教研大会等途径学习这些理论和概念,对于强化教师的生活化教学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 结合多元导入、教学方法,有效创设生活化数学课堂
2.1 从生活中的细节,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数感,顾名思义是一种对数学思想、数学符号等的直观感知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数学思维来解决复杂的生活问题,它包括了对数学的认知、理解、体验和应用过程。数感可以使人看到量化之后的世界,这样我们在遇到和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之后,就可以第一时间检索到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儿童的数感。比如,生活中我们家家户户都要用水,并且每个月小区的水费催缴人员都会挨家挨户贴条通知水费的用量和收费标准,结合这一生活现象,教师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启发儿童深入感知数学思想和数学符合。如假设每户每月在保证正常用水的基础上,通过节约用水、循环用水等方式节约水量1t,那么以此展开联想,假设本小区有1000户,那么每月节水多少?再次放大:一个月一户节水1t,那么1000户,一年节水多少号?3年呢?5年呢?……也许单从节水这一个方面还不能为之所动,那么我们还可以配合上教师的讲解,出示全世界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数据,出示水土流失的数据和图片等,以此来培养小学生对数字的感知能力,另外,也可以间接达到些许德育效果。
2.2 重塑生活中的原型,利用原型进行形象、直观教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那么也应当让它在生活的土壤中扎下根,如此它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展示出来,小学生也才能在生活的原型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内容时,我们可以先为小学生讲解清楚立体几何表面积的定义,因为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授业、解惑”,我们只要让他们明白了“表面积”这一概念,他们才会去思考。其次,就是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引导他们通过亲手设计、绘画、剪裁、测量等方式,将实体“长方体”构建出来,以此激发他们计算表面积的学习兴趣,之后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学会利用这一数学思维去求解学校的水池、学校教学楼、学校花坛的表面积,以此强化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2.3 结合生活和数学知识,构建游戏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境,比如能够找到的材料十分有限,但是又需要达到一定的生活应用目的,这便需要一定灵活性的数学思维,即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预定的目标。比如,生活中的称重现象,一般我们都会用到称量器具——电子秤或者天平等,但是没有这些东西呢?请看以下一则例题:有两个水桶,大水桶能盛水5kg,小水桶能盛水3kg。不用秤称,应该怎样使用这两个水桶盛出7kg水来?
其实这一数学“倒水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常见的,它的出现就是为了锻炼儿童的灵活思维能力和快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并且,这一数学问题的动手实践性很强,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为学生们找来了这些物品,并且提供了足够的用水量,鼓励小学生们开动脑筋,尝试性地到讲台上来亲自动手操作一番,获得最深刻的实践体验和感知。当他们自己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依然未能解开其中的奥秘,于是笔者就启发他们:“同学们,你们看一页废纸我们可以轻松地将它撕开,但是如果是一百页废纸呢?”聪明的小学生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最终在小组合作的探索模式下,解开了“倒水问题”的面纱。其正确答案就是:先用大水桶盛满水然后倒到小水桶里面,此时大水桶剩余2kg,小水桶剩余3kg;然后将小水桶倒空后,把大水桶剩余的2kg倒入小水桶中,再将大水桶倒满;那么小水桶里2kg和大水桶里5kg就总共为7kg。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构建出这样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活跃数学教学氛围,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4 寻觅生活中的经验,培养儿童将生活经验转化知识的能力
毋庸置疑,让小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数学推理、论证的规律,并且发现学习的方法,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寻觅儿童生活中的经验,培养其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的能力的方法,让他们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即“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和积累丰富的数学知识,掌握应用的能力。主要采用的教学步骤就是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对生活的感知—积累生活的经验—养成知识应用能力—拓展到更宽广领域。
概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为了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课堂,首先就需要革新教师的教学思想,树立生活化的教学意识,其次,就是积极落实教学思想在实践行动中,改变传统数学教学中单一、机械的教学做法,让更多的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积累学习的自信,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1]谢晓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7(1):52-53.
[2]胡丽娟.生活,回归教学的本质——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9):82-83.
[3]仁青彭措.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6(27):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