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气候变化与帝国兴衰关联

2017-03-11王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农耕气候变化气候

王楠

(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山东淄博 256400)

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人类的活动不断影响着气候。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也波及每个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在人类发展的许多时刻,尤以农耕社会时期,气候变化是影响王朝兴衰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

1 温暖期及寒冷期与农耕王朝兴衰

气候温暖时期就容易形成繁盛的历史朝代。这主要是因为生产力极为原始的自然经济条件下,温暖的气候带来了农业的丰收,造就了王朝的国力昌盛和一系列的辉煌对外成绩。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生产力低下,几乎都是“靠天吃饭”,而建立在农耕文明之上的各个历史朝代也直接受到气候的影响。可以说,“农业收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国家的经济状况,而城市建设、商贸流通、文化和工艺的发展,以及战争能力、政权巩固等都取决于相应的经济基础。”

成文于秦汉时期的《吕氏春秋·十二纪》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气候:“二月仲春,雨水之日。桃始华……五月仲夏,蝉始鸣”。这类物候都比现代提前一个月左右,天气较为温暖,而在同时期的历史,中国正处于战乱到统一的进程。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同样处于温暖期内。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当时小麦、谷子的收获时间均晚于现代,腊梅、柑橘等植物分布都比较偏北。”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中国历史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种文化与经济繁荣的历史时期,并且延续百年。此时的都城长安气候温暖甚至冬天不下雪,在唐开元19年,扬州甚至出现双季稻的记载。

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温暖期出现在公元600年到公元1100年。史料记载当时的唐朝都城长安,气候温暖湿润,冬季没有冰雪天气,种出的水果味道与南方无异。这种气候条件下对于农业的发展尤为有利,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进而形成了唐朝的盛世。历史兴亡与冰期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竺可桢先生曾在1972年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将过去5000年的气候变化大致划分为4个温暖期和4个寒冷期。巧合的是,不同冷暖期所相对应的朝代,也正是王朝兴衰更替的关键时期。严寒时期几乎是历史进程最为激烈的一个时期,战争和王朝的更迭都发生在这个时期。从竺可桢写的中国气象史的资料中,四次小冰河期正对应着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社会动荡,两者有着密切关系。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第四次小冰河期出现在明末清初。

在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因气温骤降导致的大规模连年灾害。例如明朝的小冰河时期,气温寒冷导致粮食产量骤减,因北方气温降低也促使南方大规模降雨,进而引发全国性的灾害。当时的平均气温远低于现今,夏季出现的旱涝灾害相继发生,冬季严寒霜冻天气影响到整个北方地区甚至波及到东部沿海和福建、广东地区。这对当时本就低下的生产力造成不可估量的灾难。粮食大量减产,社会剧烈动荡,间接加速了明王朝的衰落。

这种现象可以用粮食作物的生长环境来解释。当气候适宜,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耕地面积也在扩大,此时粮食产量增高,人民的物资生活得到保障“仓禀实而知礼节”。但是,当气候转到寒冷时期,粮食得不到满足,饥荒和社会动乱随之而来,很容易引起政权的更迭、战争灾害也使大量人口锐减,造成社会的停滞不前。

2 气候变化下游牧与农耕文明的碰撞

气候寒冷期和温暖适宜期这两种气候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彼此交替。而历史资料记载,在这两种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小规模的进犯和大规模的南下侵略中原的交替。

在温暖期,农耕文明下的王朝整个社会比较繁荣稳定,整体国力相对较强。北方游牧民族因牧草生长较好及生活环境较为稳定,对南侵的需求相对较少。而在气候寒冷期,牧草的生长环境大为改变,生长不断南移。北方游牧民族为了生存,必然随草原的南移而大规模南下。同时,干冷的气候也使汉族的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常常是“赤野千里,颗粒无收”。人民生活困难,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大大降低了抗御游牧民族南下的能力,使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文明不可避免地爆发战争与冲突,影响着帝国历史发展进程。

3 气候变化的非决定性影响

各个朝代的变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是气候也是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而已,这其中包含着各种社会因素,气候因素和社会因素相加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气候面前,人们应该做的是如何去应对。

例如,资料显示,“19世纪50年代末我国连续多年的大范围气候灾害导致农业歉收。1846—1850年黄河流域直隶、山东、河北等6省有500多个州县受灾;同期,两广地区和湖南、江西等省的许多县份水旱蝗灾不断,瘟疫蔓延,农产品价格暴涨,民生难以为继。农业受挫,社会矛盾尖锐,成为引发金田起义的导火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广西。

不过,虽然从某种角度看,气候变化是太平天国起义从酝酿到爆发并席卷南中国的重要因素,但太平军之所以能短短数载时间席卷大半中国,与道光年间吏治腐败,统治阶层自下而上碌碌无为有很大关联。而在初唐华北的干旱期中,各统治者做出相应措施以求减轻旱情,并积极开展赈灾,不仅缓解了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更加强了帝国的统治,推动唐朝前期走向繁荣。因此,气候变化不可被当作是影响帝国兴衰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当然,这影响不是绝对的,就如张全明先生说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其中联系实在复杂,当然,这结论放在中国也是适用的。在诸多地理环境因素中,笔者想重点讨论气候变迁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古人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是取胜的关键。

4 结语

(1)气候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兴衰。气候变化虽不是影响一个帝国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但却在王朝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在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古代社会,气候通过影响农耕与游牧两大文明间的生产与物质生活保障,间接造成文明间的碰撞和冲突,推动着历史轨迹的不断延续。

(2)面对当前的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可从历史中获取应对的经验和教训。从某种意义上看,利用自然证据和人文资料研究气候变化,各有所长,并可相互对照,提供研究历史的新视角。

[1]柯济.气候的历史与历史的气候[N].光明日报,2011-05-17.

[2]陈莎,刘倩,贾玉连,等.气候环境驱动下的中国北方早期社会历史时空演进及其机制[J].地理学报,2017,72(9):1580-1593.

[3]方修琦,萧凌波,苏筠,等.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古地理学报,2017,19(4):729-736.

[4]裴卿.历史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实证研究评述[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7,13(4):375-382.

[5]訾威,杜正乾.气象科技史视野下的社会变迁——《中国历朝气候变化》评介[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4,33(3):365-373.

[6]范庆斌,叶玮.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中国古代人口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9):2833-2836.

[7]葛全胜,方修琦,郑景云.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影响及其应对的启示[J].地球科学进展,2014,29(1):23-29.

猜你喜欢

农耕气候变化气候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