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点和传承

2017-03-11鲁昆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主音黄梅戏戏剧

鲁昆鹏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提到黄梅戏大家都耳熟能详,据考证,黄梅戏发源于今天的湖北省黄梅县,由于当地采茶歌盛行,所以黄梅戏也被称作采茶歌、黄梅调等,黄梅戏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受众群体,其婉转动听的曲调和优美娴熟的舞蹈使得黄梅戏风靡于湖北、江西等地,并发扬光大在安徽地区。黄梅戏这一民间艺术,来源于皖、鄂、赣三省劳动人民的普通生活,在充分吸收民间小调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演义故事,形成了风靡全国的地方剧种,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可和喜爱。

黄梅戏的舞蹈表演主要以“扭”为特点,演员常用折扇与手帕为道具表达情感。舞蹈的步法有二步半、四方步,快、慢三步,野鸡步、梭步、碎米步、矮桩步、妇田步、快上步等;扇子耍法有小花扇、大花扇、交扇、盖扇、差扇、扑蝶扇等;身段有犀牛望月、膝上栽花、黄龙缠腰、海底捞月、雪花盖顶、岩鹰展翅等。在表现情节刻画人物时,板腔与曲调综合使用,形成了丝弦灯调系,这样的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婉转动人的优美唱腔、浓郁芬芳的乡土气息和独特地方戏曲风格折射出黄梅戏曲的人文风采。

1 黄梅戏艺术的特点

黄梅戏的某些花腔小曲和主腔腔体,在终止时不是倥在意料中的主音上,而是突然改变方向,运动到其他音上结束,这种违背听觉期待的现象叫做偏离。例如“观灯调”,明明是在羽音上绕来绕去,不断加强着羽调式的感觉,却突然在最后一个乐句的后半段径直奔向宫音结束;又如“平词落板”,常常是大段的平词上下句肯定着主音,明确着调式,但一句落板就把唱腔挂在上主音上,给人一神“吊起来”的感觉,这种偏离确有一种独特的表现能力。

从曲体角度看,终止时的主音偏离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技术手段,它造成唱段的不完满终止,使之具有开放性结构的特征从人的欣赏心理来看,无限制地重复那些过于稳定的结构,很容易产生疲劳,而新的终止音正好可以迎合人们的求新欲望,从而避免了欣赏时的麻木或注意力的涣散。

当然,黄梅戏唱腔终止处的主音偏离,毕竟是在五声性调式的总体思维中进行。那些新的调式主音只限于调式的主要音级,并且常常在旋律上有所准备,在节奏上也有合理的调节,因此,这种偏离在听觉效果上总是顺畅而美听的。

2 当代黄梅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途径

一般来说,从事艺术这份工作,天分很重要,熏陶、勤奋、领悟,对于综合性的艺术来说,这些也极其重要。黄梅戏工作者嗓子、武功、形象再好,归到最终都是塑造人物,不是只展现你的这些构成零件如何如何好。观众只会记住你的“人物”。这是戏曲表演艰难的地方,也是演员最“乐”的地方。可惜,这种精专于雕琢“人物”的传承正在流失。笔者认为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但优秀的传统、理念、道德、规矩,还是要传承。当前戏曲界目前有一些倾向,包装过重、人海战术、炒作、网络拉票等,这些操作可以用,过了度就没意思了。时代在变,戏曲和戏曲人也在变,有变化但不要变味,要改革但不要改行。在戏曲界,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夜成名也可能会一夜逝去。

黄梅戏工作者要做到三“敬”:“敬业”“敬畏”和“敬重”,是目前的黄梅戏人甚至是整个戏曲界都缺少的。很多时候,传统不能丢,弘扬传统文化,重点是传统。传承不仅是技艺,还有前辈身上人格的闪光点。过去戏曲界有一句话,“清清白白演戏,认认真真演戏”,演戏要对得起良心和观众,而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这一个意识在渐渐消逝。我们赶不上前辈,后辈赶不上我们。这样的情况则对于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1 改变观念,对黄梅戏进行再认识。

黄梅戏作为传统戏剧种类不能一直拘泥于传统性的传承与发展,要做到创新与传承并重。在我国大力倡导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繁荣传统戏剧文化成为了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黄梅戏这一传统戏剧,也应该适应时代的浪潮与发展,在总结原有戏剧特色与精髓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改革。吸取其他戏剧的精华之处,同时现代艺术的多元表现形式融入于传统黄梅戏之中,即使“老戏新唱”也可使人耳目一新,这是黄梅戏能够变革发展并再创繁荣的途径之一。

2.2 明确黄梅戏市场定位,精准黄梅戏受众群体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从而风靡湖北、江西,并在安徽地区得以精彩绽放,从而传遍全国。其多以展现劳动人民的普通生活并结合历史演义故事,充分吸收民间小调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因此,其戏剧市场主要以华南地区劳动人民为主体,在创作的过程中要以这一区域的历史文化故事及现代发展变革为主要题材,在舞台表演上也要针对这一区域主流的艺术形式进行表现。

戏剧走向滑坡虽然成了普遍性,但戏剧文化毕竟经历了上千年的繁衍,其深厚的根底并没有使它立即消亡,其土壤依然肥沃。很多剧种消沉过后又异军突起,敢于取长补短,兼收并蓄,锐意改革,在文化大潮中破浪前进,在历史舞台中依然异彩纷呈。黄梅戏的发展便是如此。在历经冲击与阵痛后,花鼓艺术人痛定思痛,开始市场调研,勇于面对自己剧种的不足,改变观念,对声腔进行大胆改革,对剧目生产方式进行新的探索,创作生产出紧贴时代、紧贴生活、紧贴艺术的许多新剧目。戏剧现状如此,但我们不能囿于这种表面现象。以黄梅戏而言,尽管它已起死回生,尽管它在市场中大有潜力,但我们依然要到市场中去论证,分析新形势下戏剧的地域性、特征性、观众层面以及观众的审美心理等,分析剧目打造的成本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益阳创作的《接》剧,便是在调研论证后再决策生产的一台剧目。传统的黄梅戏观众老年化严重,舞美传统化,戏剧形式多为古装戏,致使年轻人离黄梅戏越来越远。因此,现代黄梅戏的改变就需要对音乐舞美等进行改革,例如现代黄梅戏《接来乡里爹和娘》,这部戏演出后,既得到中老年观众的喜爱,也得到青年人的青睐。因此,戏剧生产之前开展市场调研是重要的环节。为生存与发展,我们的戏剧就要敢于向市场找答案,把握市场的脉搏,向市场争观众,而不是闭门造车。

2.3 多方位思考与抉择

黄梅戏的发展前景是可以期待的,但是受到新媒体和新兴文艺样式的冲击,黄梅戏想要在新形势下有所作为,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就必须在不改变黄梅戏核心底蕴和艺术风格的前提下,对黄梅戏进行多元性变革。变革的基础在于剧本的更新换代,黄梅戏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重复演绎老剧本老故事的层面上。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期许,适当融入现代元素,争取拿出适应现代大众口味的新戏和新剧本。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化为经营理念,不断探索黄梅戏发展的新路子。

[1]龙飞雅.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安庆市黄梅戏的生存现状及其发展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14.

[2]许杨.数字动画对黄梅戏艺术传承与发扬的方法探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3]尹雪凉.安庆黄梅戏音乐文化流变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5.

猜你喜欢

主音黄梅戏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黄梅戏《中国梦》
和声小调音阶
黄梅戏《祝福》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戏剧类
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一览表
关于拉莫键盘作品中装饰音奏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