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特质:语用训练的理性依凭
2017-03-10张启道
【摘要】文本皆有言语特质,也因此具有独特的价值。但是,现实教学中罔顾文本的言语特质,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语用训练的现象并不鲜见。语用训练要基于文本的言语特质,否则,将会演变成纯工具性的技术操作、机械练习。基于言语特质的语用训练的具体策略为把握表现手法、个性表达、言语品质,实现学生语用能力的拔节;在品味细节描写、文本主旨、布局谋篇中,推进与递升语用训练。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特质;语用训练
【中圖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9-0066-02
【作者简介】张启道,江苏省东海县房山中心小学(江苏东海,222300)副校长,高级教师。
在阅读教学中,文本的言语特质是语用训练的重要资源和依据,建基于言语特质的语用训练才更加有效。所谓文本的言语特质,是指文本在言语表达方面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显著特点。就阅读教学而言,基于文本言语特质的语用训练主要有两条路径。
1.把握言语形式,发挥语用训练的效益。
基于表现手法,在顿悟“秘妙”中习得语言表达。名师们总是依托文本,找准“读”与“写”的契合点,然后进行基于文本独特表现方法的语用训练。薛丽芬老师执教苏教版五下《我和祖父的园子》,“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这段话体现了萧红“整齐中的不整齐”的表现手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就”和“也”的换用就是“整齐中的不整齐”,然后指导学生仿写。
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避而不谈“中心思想”“写作方法”“表现手法”等,片面地将其当作需要避讳的“名词术语”,仿佛谈到这些就是违背新课程理念。富有特色的表现手法为什么不可以“金针度人”?《只拣儿童多处行》中“借花喻人”手法,《天游峰的扫路人》中“侧面描写”的方法,《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的对比手法,都是文本特质之所在,如果不能彰显其价值,那么就是教学失误!
基于个性表达,在读写共生中融入语用推进。请看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三下《荷花》的片段。师:你喜欢描写荷花的哪些词?生:我喜欢“冒”。师:白荷花是怎样冒出来的?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冒出来。”生:努力、运足气力、生机勃勃。出示说话练习:“我冒出来,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我冒出来, 。”生:我冒出来,想看看湛蓝的天空。我冒出来,想和绿叶玩耍……
案例中,教师设计了两处练笔,两处都是旨在焕发文本语言生命力的语用训练。语用训练不能徘徊在同一层面,应采用螺旋上升式的练笔,让学生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读写写,读写共生,在不断生成的语用训练中,提升语用能力。
基于言语品质,在语用训练中涵养语言风格。言语品质能体现言说者的个性和气质,比起言语形式和内容它更为本质,更为内在。言语品质表现为言语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敏捷性。苏教版六下《理想的风筝》一文的言语品质为“扎实而不乏灵动,朴实而不乏睿智”。基于这样的言语品质,教师设计语用训练:用“看到了 ,想到了 ,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想起 , 。”的句式写话。
这样的练习既可以让学生基于文本内容填空,也可以让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段富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文字,养成“扎实而不乏灵动,朴实而不乏睿智”的语言风格。领悟文本的言语品质,只是获取了知识,学生必须在语用训练中进行转化,才能生长语用能力。
2.体悟言语内容,用好教材生长语用能力。
聚焦细节描写,在理解品悟中融入语用生成。《爱如茉莉》一课的特质在于“用细节表现人物”,作者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表现了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教学中,为了将语用训练嵌入词句的品味中,教师让学生细读6至17节,寻找打动自己的细节,并用“爱是 ”的格式说话。
因为把握了作者细节描写的意图,所以学生思路开阔,语言表达也很美。这样,语用训练与文本阅读便实现了自然衔接。
揣摩文本主旨,在拓展延伸中升级语用训练。苏教版四上《诚实与信任》体现了诚实守信、心灵美好的主旨,文章的叙事风格与文本主旨相得益彰。为了更好地彰显文本主旨,教师可以设计拓展延伸式的语用训练。教学此课,教师设计了“我当小记者”环节,要求学生续写一则新闻:一天深夜,有雾,能见度差。一位车主驱车从外地赶回布鲁塞尔,车速较快,另一辆小红车违规停车,无意间发生碰撞,两车反光镜均破损,车主诚实,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留下字条。三天后, 。我觉得 。教师先引导学生将此段与课文进行比较,发现新闻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然后要求学生用第三人称将此则新闻续写完。
这样的语用训练,形式上是对文本内容的改写,内容上是对文本主旨的再次深化。此刻,教师再引领学生转向阅读文中人物的对话,人与人之间的“诚实与信任”之情便更加突出与清晰。
创新语用视角,着力超越文本的语用训练。语用训练倡导有方法、有创意地运用语言文字。因此,语用训练既要基于文本,又要超越文本。特级教师张敬义执教《珍珠鸟》时,设计语用训练:“真好!我成了冯先生家中的鸟。我有一个温暖的家, 。我十分淘气, 。我长得好, 。玩得好, 。睡得好, 。冯先生,你真是一个可以依赖的人!”
教师运用角色转换,变换表达的角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以文中所刻画的形象的身份,进行语用训练。表达的角度就是思维的角度,就是布局谋篇的角度。在这种变换角度、转换角色的语用策略的激发下,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写出了许多有创意的内容。
总之,语用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在于不露声色地引导学生在文本中亲历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从而获得语用营养,积累言语经验,形成言语能力。<\\Ysc02\d\邱\江苏教育\小学版\2017\02\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