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文学作品翻译中语言与文化对比探析
——以《再见,妈妈》的汉译本为例

2017-03-09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敬语惯用语中韩

刘 军

(池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池州247000)

文学·语言

中韩文学作品翻译中语言与文化对比探析
——以《再见,妈妈》的汉译本为例

刘 军

(池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池州247000)

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语言不仅要受文化的影响,也要受文化的制约。翻译属于一种跨语言交际活动,是世界各国不同地区人民沟通交流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中韩交流合作的日益深化,两国出版界的交流与互动也逐渐增多。因此,中韩两国文学作品互译量也明显增多。文学作品的互译为两国民众了解对方的历史、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搭起了桥梁。能够正确了解中韩两国的语言与文化特征,对两国语言学习者有着重要的意义。以韩国文学作品《再见,妈妈》的汉译本为例,对比分析中韩作品翻译中突显的语言与文化特点,以供中韩两国语言学习者参考。

韩语;汉语;翻译;文化特征

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贸、外交、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加深。中韩两国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诸多共同点,中韩翻译实践也有很多相似的规律与技巧可循。以韩国作家金河仁的作品《再见,妈妈》为例,对比分析中韩两国在称谓语、敬语、惯用语等语言文化方面的相似点与差异点,以此帮助两国语言学习者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以及民族风俗,从而为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中韩作品翻译时需考虑的文化因素

翻译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语言与文字的意义转换为另一个国家的语言与文字的过程,旨在让读者能够准确了解原作品的内涵。翻译讲究的是“信、达、雅”,其中,“达”才是翻译最关键的部分。在翻译中韩作品时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必须忠于原文,具体来讲就是要将原作品中所描述的事物、现象、道理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二是语言要通顺清楚,同时避免生搬硬套的死译,不然会造成译文意思混乱,不通顺;[1]28-33三是要尽量保留原文风格。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除了要了解词汇的字面含义,还要考虑到文字信息所处的文化环境与情景。

(一)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社会遗产而形成的文化。由于中韩两国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各自形成的历史文化也有所不同。比如,韩国惯用语“你有的别人不一定有,可是别人有的你也不一定有”,正是我国“尺短寸长”的意思。若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便容易直译为原意,从而缺乏文字的美感,也让读者难以理解。

(二)地理环境

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以及生活与劳作条件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不同民族语言的独特性。[2]44-46比如,一个民族对某种事物或现象有具体的称呼,而另一民族则没有。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与土的关系更加密切;而韩国三面环海,与水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中文用“挥金如土”,而韩文用均是表达花钱大手大脚的意思。虽然两种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基本意思是一致的。可见,由于地理环境而造成的文化差异在语言这面文化镜子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风俗文化

风俗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中的民众所创造、传承的相关风俗和生活习惯。它具有三大特征,即普遍性、变异性、传承性。比如,从色彩上来看,韩国人喜爱白色,认为它代表纯洁与圣洁,因此他们的衣服多以白色为主;而中国汉族则偏爱红色,认为它代表喜庆吉祥。可见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对同一事物与现象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译者在翻译作品时要尽量保持原作品的风格。具体来说,就是将原文所蕴含的民族性、时代性以及作者个人的艺术风格等融入翻译作品中,最大限度地还原原作者的写作风格。

二、中韩语言与文化对比

(一)称谓语对比

称谓语是语言交流中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称谓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双方沟通是否能顺利进行下去。这不仅是讲话者教养的直接体现,也反映出讲话双方的关系发展程度。因此,选择从称谓语入手对中韩两国语言文化进行对比研究。

韩语呼称语包括称呼语与指称语。呼称语就是面对面讲话时对对方的称呼,而指称语是指对谈话双方外的第三者的称呼。总体的呼称语范围更广,与分类中的呼称语概念有明显的差异。汉语中的谓语与总体呼称语概念比较相似。中文的谓语分为面称与背称两种。面称与韩语中的呼称语相对应,将其统称为面称语;背称与韩语中的指称语相对应,将其统称为背称语。中韩面称语的共同点是在使用时均会考虑到年龄因素。如对于年纪小的听者可直呼其名,对于年纪大的长辈则需使用亲族面称语。另外,很多名词既可作为面称语,也可作为背称语。与中文相比,韩语中敬语的使用频率更高。通常在韩语的面称语与背称语后可加缀词

我:“妈妈,都快晚上了,快回家吧。”[4]68

哥哥:“睡觉之前是看到跟妈妈一起在屋里。”[4]35

上述两个例子中都出现了“妈妈”这个词,例1是讲话者“我”与“妈妈”间的对话,是直接面向听话者“妈妈”所说的话;例2中“妈妈”只是谈话双方提到的特定对象。因此,例1中的“妈妈”属于面称语,例2中的“妈妈”属于背称语。

中韩面称语可分为名词、代词、感叹词三种。名词包括普通名词与职称名词,如爸爸、妈妈、儿子、大婶、叔叔等亲属型名词,医生、老师属于职称型名词。代词有“这家伙”,感叹词有“喂喂”“嘿”等。[5]2-5

工地监工员:“大婶,今天就干到这里吧。”[4]68就是“阿姨”“大婶”的意思。在韩国,这是对母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的妇女的尊称。

中韩背称语分为亲属型名词、普通名词、专有名词、代词等几大类。由于篇幅有限,主要论述背称语中的代词。

我:“那样的话,还不如干脆给我煮方便面呢。”[4]35

妈妈:“我马上给你端好吃的饭来,等一小会儿啊。”[4]35

我:“妈妈,我来了。很疼吗?”[4]35

妈妈:“我来学一学这活儿,行不行啊?”[4]35

(二)中韩敬语分析

敬语是指对听者表示尊敬的一类语言。中韩两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礼仪文化十分发达,敬语也非常多。汉语中的敬语很多,对对方的敬语就有“令”“惠”“赐”“请”“高”“奉”等。其中,“令”是对别人亲属的尊敬,如令堂、令兄、令郎等;“惠”是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惠顾、惠临;“赐”是敬辞,指所受礼物,如赐教、赐膳等。韩语敬语在语法结构上有显著的特征,一般有三种语法敬语结构。

妈妈那时用干毛巾一边擦着我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说。[4]104

此时是作者成年后从自我角度来描述当时的情况,因此使用了敬语后紧跟主格助词并且在句末也应用了原形动词的敬语形式

那孩子从口袋里拿出两个大大的葡萄糖,突然伸到我面前,雪白雪白的,像四角的橡皮擦。[4]18

此处讲述两个孩子间的事情,因此未使用敬语,而应用副词格助词和谓语

当主体是讲话者的长辈或前辈时,应采用主体敬语法,添加先语末词尾以示尊敬。在《再见,妈妈》原作中共出现了123次

我提出一起去澡堂,妈妈这才没有二话地答应了。[4]56

3.总结词尾表示敬语

此类敬语主要包括“格式体”与“非格式体”两类,主要是为了向听者表示敬意。在韩语中总结词尾常见于陈述句、命令句、祈使句、疑问句中。[6]100-103

(三)中韩惯用语分析

韩语中对惯用语的定义是:(1)人们习惯使用的词语;(2)尽管与语法规则不符,但已习惯性使用多年,且使用范围较广。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构成惯用语。[7]25-34韩国惯用语与韩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语言单位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它能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因此,人们对此并不反感,反而更习惯用这些惯用语。目前,韩国惯用语包括惯用单词、惯用短语、惯用文三种。根据使用范围来分,惯用语包括广义与狭义两类,其中广义惯用语有俗语、歇后语、隐语、合成词、多义词、比喻语等。关于韩语惯用语的范围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一些专家认为成语与俗语属于惯用语范围,而有的学者则反对这一观点。虽然专家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惯用语若涵盖了成语、俗语等范畴,那么惯用语的定义便有点模糊。另外,惯用语与成语、俗语等的特征不同,因此不应将其放在同一范围内。

中文惯用语可追溯至唐朝,那时并不叫惯用语,而是在今日才被称为惯用语。由于历史悠久,我国对惯用语的研究也更加详细、深入一些,将其作为熟语的一部分。中文熟语是由惯用语、谚语、成语、歇后语组成,它们具有平等的地位,关系紧密。[6]比如部分词语可作为俗语、谚语,也可作为惯用语。因此,在重复范围内使用极易与其他词汇混淆。

综上可知,中韩惯用语有不少相似之处。在概念与特征方面二者基本一致,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口语性极强的固定词组,很多带有比喻性,还有不少带有贬义色彩。但在惯用语的定义范围方面,中韩两国的看法并不一致。中文惯用语属于熟语中的一种,与成语、俗语、歇后语等熟语拥有平等的地位。韩语惯用语是指人们习惯使用的一种语言,歇后语、俗语、成语也常常作为惯用语。

你这乳臭未干的家伙,现在就开始跟你爸说谎啊?[4]33的字面意思是头上的血还没有干,说明年纪轻,表达了对年轻人的蔑视。这与中文“乳臭未干”的意思一致,因此可翻译为“乳臭未干”。此外,中文译本中出现的四字成语在韩文原版中是以句子形式出现的,但根据句子意思在韩语中对应的成语有24处。如汉语为半途而废,韩语则为;汉语为死灰复燃,韩语则为[8]77-78

参考文献:

[1]崔海满.对中国学习者的韩语惯用语、俗语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2]白恩民.韩汉翻译作品中语言及文化对比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4.

[4]金河仁.再见,妈妈[M].申涛,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5]都载淑.韩语惯用语和与其对应的韩语熟语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6]王敏,张宗琴.中韩文化传播中韩汉翻译技巧分析及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7).

[7]李艳红.中韩两国惯用语对比与翻译[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

[8]金玉兰.中韩语言对比性关系及其汉韩翻译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12).

责任编辑:吴 夜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mparison in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Korean Novels ——A Case Study of Goodbye,My Love

Liu Jun
(School of Foreing Languages,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247000,China)

As a product of social development,language is both influenced and confined by culture. Translation,as a cross-cultural activity,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of communication for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epening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Korea,their exchange and interaction in publishing industry has also been on the increase. Therefore,inter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Korean literary works has obviously increased accordingly, which acts as a bridge for people in the two countries to learn about each other’s history,politics, ideology and culture.It’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inese and Korean learners to gain a better insight into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the two countries.By a case study of Goodbye,My Love,this article is aimed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Korean and Chinese cultures in terms of linguistic features during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language learners.

Korean;Chinese;translation;cultural feature

H55/I046

A

1672-447X(2017)01-0066-04

2016-10-15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SK2013B335)

刘 军(1980—),安徽和县人,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亚非语言对比。

猜你喜欢

敬语惯用语中韩
中韩30年 新挑战与新机遇——第十届中国论坛侧记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大学日语专业精读教材中惯用语的使用现状及教学思考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郑东燕(韩国)作品选登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宁钢(中国)作品选登
韩国语中的敬语表达方式总结
关于日语敬语中“敬意敬语论”和“关系认识敬语论”相对立的研究
敬语所描绘的人际关系图
——“内”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