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建构大学生政治信仰研究
2017-03-09苗雪
苗 雪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山西 运城 044004)
政治·法律
基于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建构大学生政治信仰研究
苗 雪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山西 运城 044004)
生活世界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存续和发展的现实土壤。面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在生活世界中出现的无根化、多元化、世俗化、功利化、冷漠化和投机化的倾向,依托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在现成性生活世界中合理引导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体意识生成,并在生成性生活世界中创设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教育情境,寻得建构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合理路径。
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大学生;政治信仰;建构
信仰源于生活世界,是“现实的人”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内化,属于人类的思想意识范畴。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以“现实的人”所从事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为依托,将生活世界归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抽象统一体。生活世界以实践为出发点,是“现实的人”的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生成过程,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生活世界与人的政治信仰的关联性阐析
政治信仰属于信仰体系的一个分支,是处于一定政治环境的个体在对政治对象深度认知的基础上引发的情感和思想共鸣。人的政治信仰扎根于生活世界,又改造着现有的生活世界,二者相互依存、紧密相连。
(一)生活世界与人的政治信仰是“应然”与“实然”的互动转化
人类有计划、有目的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建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些关系的总和就形成了“实然”的生活世界,这是人类通过思想能动性活动衍生的真实世界,即人类实践活动的外化物。生活世界分为“实然”和“应然”两个层面,“实然”就是指生活世界的外在表象是什么样子;“应然”就是生活世界还可以变成什么样子。人类对未来充满了期许,希望借助实践活动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将“应然”的生活世界变成现实,转化为“实然”。在坚定信仰的支撑下,人类历经数代人不懈努力,不断地将“实然”生活世界转化为内心期许的“应然”世界,同时又滋生出新的理想与追求,把“超验”转化为“经验”,又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将下一个“超验”变为“经验”,在追求和超越的过程中实现了人类的传承和发展。人的政治信仰的发展与生活世界的演进相伴相生。在原始社会,古人将某种自然物或自然现象神化并赋予其不可亵渎的神权,生活世界进入“蒙昧时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政治权利高度集中在统治集团手中,为了巩固政权,统治阶层采用暴力政治方式,生活世界进入“野蛮时代”;现代政治文明始于资本主义时期,“议会制度”“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都是人们在以往经验基础上的超越;社会主义社会的出现将“协商政治”变成现实,将“实然”的生活世界向着人们所期待的“应然”世界发展。
(二)生活世界与人的政治信仰是存在与思维的互动效应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32生活世界属于客观的存在物,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物化。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存在的基础,表征着人类的类本质属性。生活世界是由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的世界,人的政治信仰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其思想内容来源于生活世界,是对生活世界高度抽象、凝练而成的精神价值。生活世界是人类政治信仰存在的现实土壤,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建构的现实生活过程。因此,一方面人是历史的存在,整个生活世界就是“历史的人”不断进行社会实践创造物质生产方式的自然过程。另一方面,人是现实的存在,现实的人通过不断地改变物质生产方式影响“现实的”生活世界,同时接受生活世界的现实反馈并内化于自身的思想体系,改变自身的生存状态,在建构历史的进程中能动地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和整个生活世界的发展。当代人的政治信仰是对“历史的”生活世界的反应,现实的生活世界又会促进当代人政治信仰的不断发展和改变,并在未来的生活世界中展现出来。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并存,全球化带来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复杂化和极端化,在现有生活世界中摆正人的政治信仰位置,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未来生活世界的发展趋势。
二、大学生政治信仰在生活世界中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人们处于大学时期对于某种政治现象、政治制度、政治理论、政治问题的了解与认知,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认同体系。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能够自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满信心,政府公信力显著增强。但是不可否认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出现了偏差,在生活世界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无根化和多元化
大学生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生活实践活动中所获取的信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脱节,缺乏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互动,势必会导致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认同感的弱化甚至缺失,出现无根化的政治信仰倾向。同时,大学校园主要是通过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而教育手段比较贫乏,一般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课堂外的党课、团课学习为主要教育途径,这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世界,容易让大学生产生疏离感,从而丧失对政治信仰的情感需求和生活体验。
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利益的多元化造成价值主体思想意识的多元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大学校园已经可以与社会同步接受外界实时信息。大学生作为年轻群体,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由于其思想价值观念正处于形成时期,极易受外界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虽然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性信念仍然是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但当面对错综复杂的生活世界时,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 出现了困惑和迷茫。当个人理想与现实实际发生冲突时,当个人的人生选择与价值观念与生活世界出现摩擦时,一些大学生或多或少会出现寄希望于某种超自然的宗教崇拜、听天由命的宿命论、金钱至上的拜金论等信仰偏差。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等思想观念正潜移默化地侵蚀着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选择,从而出现大学生政治信仰多元化的格局。
(二)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世俗化和功利化
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然而由于近年来西方国家频繁通过文化商品输出、教育学术交流、现代媒体渲染等“和平演变”的方式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开始在意识形态阵地上发动没有硝烟的战争,让中国人“膜拜”所谓的西方“标准”,并以此来评判中国的现实,动摇中国人的政治信仰、摧毁政治共识、瓦解意志、消磨斗志,达到使共产主义从内部分崩离析的政治目的。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等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冲击和腐蚀下,一些大学生的政治警惕性下降,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降低,政治辨别能力较差,在政治信仰上出现了世俗化和功利化的倾向。社会失范现象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一切向钱看”的实用主义思想,将功名利禄作为人生的唯一价值追求,迷失于权利与金钱的欲望中,在行为选择的动机上不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实现,而是更注重现实物质利益回报。在这种思想动机的驱动下,有些大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更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毕业后能够找一份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他们将奢侈享乐作为人生信仰追求,重利益轻奉献,重等价交换轻无私爱心,缺乏远大的政治抱负,将理想信仰与金钱直接划等号。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负面效应让部分大学生轻视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政治信仰失去了对经济、社会的审视功能,失去了人生导向性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神圣性。
(三)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冷漠化和投机化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民主法治程度显著提高,在社会民主政治进程中对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的要求逐渐上升。然而部分大学生却出现了政治冷漠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对当前政治体制缺乏政治认同感,缺乏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主动回避或放弃政治投票等政治选举活动中的个人权利,甚至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以此来表明个人的政治倾向。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冷漠化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社会上的道德失范现象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各种外界考验和诱惑,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违法乱纪,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威严,伤害了人民对国家的感情,这也使大学生对政治信仰产生质疑和动摇,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灌输的理想信念产生困惑和迷茫,出现厌恶政治和玩世不恭的心态。同时,西方国家大肆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资本主义普世价值观,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信仰产生怀疑,在思想上出现政治信仰危机,部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具有明显的投机倾向,甚至将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作为谋取某种实际利益的手段。部分大学生将入党与在未来找一份好工作或当官发财划等号,在申请入党的时候有很强的积极主动性,一旦加入党组织就开始出现懈怠情绪,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自觉性,消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从而不利于大学生政治观的形成和个体的健康成长。
三、在生活世界建构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路径选择
陶行知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2]150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将实践作为现实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在生活世界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真实存续需要以生活世界为根基,与生活世界紧密接触,寻得一个“实有”的社会存在基础。
(一)契合于现成性生活世界,合理引导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体意识生成
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体是人,是人的主观意识在政治层面的精神追求。生活世界是属人的世界,即人化世界。现成性生活世界是“实然”的生活世界,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是各领域社会生活要素的既定生活世界模式。现成性生活世界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在短期内无法迅速改变的客观存在,需要教育者建构多维教育渠道模式,实现大学生的自身发展。
教育者要提高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提升自身的政治涵养。教师具有榜样示范作用,是学生的指明灯和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知识储备和政治导向对学生的成长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首先,教育者应该坚定自身的政治理想信念,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政治理念感染和激励大学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各类生活世界的信息资源加大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引导、教育力度。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全国掀起了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学国学的新风尚,爱国主义教育、八荣八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代表了“实然”生活世界的政治信仰方向。教育者应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融入到社会的主流思想文化之中,帮助大学生摆正政治信仰方向,纠正信仰偏差,形成符合“实然”生活世界的政治价值观,与现成性生活世界生成情感呼应。
多元化教育渠道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充分发挥课堂在政治信仰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政治理论课中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符合我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政治需求。通过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正面课堂思想灌输,将政治信仰教育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将国家发展与大学生的个人需求紧密关联,理性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不光是国家发展的选择,更是个人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以贴近大学生现成性生活世界的典型案例为政治素材,深入浅出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增强政治敏感度,提高政治关注度和政治活动的参与意识。其次,善于利用网络媒体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现成性生活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接收外界信息的窗口和平台。占领网络新兴媒体,开辟网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宣传网站,加大网络主流政治信仰的宣传力度,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意识形态在网络世界的斗争,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同时,充分利用手机智能化、网络化、快捷化的优势,以手机短信、微信为平台扩大政治信仰教育的影响力和受众范围。
(二)依托生成性生活世界,创设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教育情境
生成性生活世界即“应然”生活世界,是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对“实然”生活世界加以改造而生成的世界。依托生成性生活世界,教育者可以通过情境创设设计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环境,与此同时大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自我价值。
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增强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教育情境创设和氛围渲染,从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文化活动两个层面巧妙地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在校园物质文化方面,校训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精神文化底蕴的集中展现,是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的凝结,是大学生最初的信仰洗礼,也是大学文化的灵魂。除此之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校园橱窗、板报、宣传栏、宣传标语加大政治理想信念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对政治事件的关注度,促使其政治信仰的养成。教育者要善于整合一切校园文化资源,如创立政治理论学习型社团,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演讲、朗诵、征文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等,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体验、感受并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大学生作为政治信仰教育的主体,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现成性生活世界。通过主体的自觉能动行为,在微观方面改造现成性生活世界,从而逐渐形成“应然”的生成性生活世界。首先,大学生应该加强政治信仰学习的自觉性,主动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书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论认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以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为思想指导,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学雷锋服务队等公益性组织,将个人的正能量传递给社会。同时,充分利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将专业技术技能付诸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从中感受国家、社会、民族发展与个人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交融性,做到知行合一。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吴 夜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Political Beliefs Based on the Marx’s Theory of the Life World
Miao Xue
(Department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Shanxi Conservanc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uncheng044004,China)
The life world is the real soil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o sustain and develop their political beliefs.University students'political beliefs in the life world are facing some problems such as no root, diversification,secularization,utilitarianism,indifference and speculation.We can rely on the Marx’s theory of the life world to guide students,generating subject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ng educational situations in order to find a reasonable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university students’political beliefs.
Marx’s theory of the life world;university students;political beliefs;construction
G641
A
1672-447X(2017)01-0055-04
2016-10-18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GH-16214)
苗 雪(1984—),河北阜平人,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