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信息化教学设计

2017-03-09孙雪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遗传病蓝墨云显性

王 芳,孙雪梅

(1.青岛卫生学校,山东 青岛 266299;2.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信息化教学设计

王 芳1,孙雪梅2

(1.青岛卫生学校,山东 青岛 266299;2.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

通过对护理专业医学生物学课程中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使用信息化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信息化;教学设计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战略部署,要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1],推进信息化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所谓信息化教学,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借助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2]。医学生物学是中职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传统授课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利用信息化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本文以护理专业医学生物学课程中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介绍如下。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1.1 教材分析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生物学》第七章第二节内容。学生在学习了本节内容、掌握了遗传定律的基础上,可进行婚配分析、系谱分析及临床发病风险评估的自主学习,为后续其他遗传病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桥梁。

1.2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为我校“三二连读”护理班学生,学生生活中听说或接触过遗传病,对临床病例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且已具备上网搜索资料、小组合作探究及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设计思路

2.1 教学策略

课前采用任务引领法。通过蓝墨云班课向学生发送导学案,发布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及自学。课堂教学中以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为主,部分内容采用翻转课堂。整个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利用模拟智慧医疗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真实遗传病病例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课后将相关课件、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发布到信息技术平台,并及时与学生交流。

2.2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当前护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制订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特点及临床发病风险评估;熟悉婚配图解分析、系谱分析;了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及常见病例。能力目标:能进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发病风险评估;提升个人信息化综合职业能力。情感目标:认识到优生优育的重要性,并主动进行宣传。

2.3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发病风险评估。难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分析方法及特点。

2.4 信息化教学资源

为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蓝墨云班课、模拟智慧医疗平台、班级微信群等,使用Camtasia Studio软件、Capture Record软件、电子版教材、自制电子预习导学案、微课、多媒体课件、视频、Flash动画、图片等。学生每人配备一部智能手机。

3 教学过程

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笔者将整个教学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巩固拓展3个阶段。

3.1 课前准备阶段

将学生合理分组,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发送预习导学案。导学案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个人任务完成后自主提交信息技术平台,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完成后,以组为单位提交。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便于课堂教学的实施。

3.2 课堂实施阶段

笔者设计了以下4个教学步骤,共计45分钟。

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分钟)。播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手术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对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

步骤二:讲授新课、合作探究(35分钟)。(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定义:结合预习,引导学生使用蓝墨云班课自主完善定义,系统给出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加深印象。(2)婚配分析:展示学生课前通过蓝墨云班课提交的“以一位患者与一位正常人婚配,孩子是否会患病为例进行婚配图解分析”的探究任务结果。学生讲解,教师补充评价。采用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系谱分析:利用图片介绍短指(趾)症,继而利用自制的短指(趾)症家族系谱图动画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归纳总结家族系谱特点。此内容为本节难点,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提高学生合作互助探究能力。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播放微课总结,巩固知识。(4)临床发病风险评估:提出问题:是否可进行个体临床发病风险评估?学生带着疑问主动探究。教师介绍模拟智慧医疗平台,并设定情境及角色:你在医院工作,一对患者夫妻通过模拟智慧医疗平台咨询后代是否会患病。请通过平台接待并给出分析结果。我国正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智慧医疗时代已来临,医疗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都正发生着深刻转变。作为医疗卫生人才,必须提高相关技能,适应变革。引导学生体验并学习信息化诊疗方法,提升信息化综合职业能力,感受帮助患者的成就感。最后教师评价总结。

步骤三:课堂小结、测验巩固(6分钟)。带领学生回顾知识,强调重难点。利用蓝墨云班课进行小测验,依据系统给出的试题分析结果进行针对性讲解。强调优生优育,并号召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宣传。

步骤四:布置作业、拓展应用(2分钟)。病例分析作业:根据给出的并指(趾)症病例及系谱图进行临床发病风险评估。拓展作业:你觉得作为智慧医疗时代的医护工作者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与技能。促使学生思考并查阅资料,应用拓展知识。

3.3 课后巩固拓展阶段

将课前制作的遗传病病例介绍、多媒体课件、微课、作业等发布到蓝墨云班课,师生、生生交流讨论,对知识进行巩固拓展。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的问卷调查功能及时收集学生对本节教学的评价反馈。

4 教学反思

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客观的内容直观化,以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整个教学环节力求以学生为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情境教学及翻转课堂,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测验、作业及学生反馈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以往明显增强,达到了预期效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及素养,才能适应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1]刘建同.职业教育信息化:育人为本,应用驱动[J].中国教育网络,2014(5):29-30.

[2]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龙正武.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1):92-94.■

G420

B

1671-1246(2017)10-0055-02

猜你喜欢

遗传病蓝墨云显性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过程性评价对终结性评价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云教学,让“教”更智慧
新技术可诊断罕见遗传病
蓝墨云班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信息化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家族发作性睡病伴性染色体显性遗传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