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外”的一堂高三数学复习课

2017-03-09苏克义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意外复习课高三

【摘要】由于学生的大胆提问和质疑,打乱了老师预先设计好的课堂教学计划. 但这堂“意外”的复习课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意外;高三;复习课

由于学生的大胆提问和质疑,打乱了老师预先设计好的课堂教学计划. 但这堂“意外”的复习课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在银川市第六中学高三年级“宏志班”的一堂数学复习课上,笔者按照提前预设的复习方案,进行如下习题的讲解:

题目曲线C:[KF(]x[KF)]+[KF(]y[KF)]=1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ZZ(Z][ZZ)].

笔者展示完这道题目以后,很多学生首先想到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求解,这恰好和笔者备课时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就胸有成竹地往下引导学生共同分析. 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时,急需要画出曲线C. 但在画图时遇到了困难,在课堂上笔者对学生做了如下引导.

师从已知的方程中,大家能看出x和y的取值范围吗?

生x,y∈[0,1].

师曲线C好画吗?

生难啊!(这时很多学生立刻自发地议论起来).

过了一会儿,看到很多学生很困惑,为了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笔者又做了如下引导.

师能否将曲线C看成函数的图象!请大家看一下x∈[0,1],对应的y的值唯一吗?

生唯一. 噢!(很多学生眼前一亮,很激动的样子)可以看成函数的图象!所有学生都豁然开朗.

这时很多学生就自觉地动手计算起来(老师并没有进行提醒),最后得到如下函数

生上述函数图象的草图如何画呀?

可能是由于我们刚刚复习完函数的导数,知道利用导数可以分析函数图象的缘故,通过短暂的讨论,绝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达成了如下共识(为了简洁明了,将课堂上达成的共识用“思维流程图”的形式进行表述).

这位同学讲完以后,课堂气氛变得很热烈,老师和学生都非常高兴,笔者趁机表扬并总结:“堪称基本不等式的完美应用!殊途而同归!”,一些同学不言自语道:“原来数学很美呀!”,笔者补充:“数学反映的是和谐之美、是规律之美!我们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参加高考,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为探求未知和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数学之美只有通过深入思考才能体会出来,大家要向这位同学学习!为了高考能考出好的成绩、为了未来的发展,大家努力吧!”.

刚才这位同学的想法也调动了笔者和其他同学思考的积极性,所以笔者继续询问有无其它的解法,但大家思考和讨论中遇到了困难,思考没有取得进展. 为了打破僵局,在上述思路的基础上,笔者马上又想到上述过程还有不同的途径,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对过程①继续讨论,最后得到下面两个正确的方案.

课堂进行到此时,学生开阔了眼界,笔者趁势教育学生学数学要仔细琢磨,不能轻易放过任何细节,一定要勤思,一定要多思,一定要深思,思考之后还要进行讨论,讨论是出真知和不断完善的很好方式,教育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敢于发言,大胆质疑. 这时,很多同学非常激动,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但笔者和学生并没有就此止步,笔者虽然为完不成预设的教学内容而担心, 笔者还是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发现过程②也可以用上述两种方案加以解决. 看到学生热情很高,笔者完全打消了往下继续新的教学内容的想法,顺势利导向学生提问:还有其它方法吗?这时有学生回答说:“出现根号,这样的题目一般可以用换元的方法加以解决, 我们为什么不用换元法求解?”.

师(接着追问):那該怎么换元呢?

此时仅为特殊情况,对x∈(0,1)的一般情形没有进行讨论,这种换元是错误的!笔者趁机教育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克服思维定势的习惯,在用换元法求解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换元之后新未知元的取值范围、旧未知元和新未知元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也是用换元法求解问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那么该怎样换元呢?(笔者接着追问)学生又开始讨论起来,笔者也参与到讨论之中,得到了如下正确的思路.

利用三角换元法将问题进行了有效转化,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但这种思路显得有点繁琐和多此一举, 因为笔者感觉可以用代数换元法解决问题,但笔者没有直接讲述. 这时笔者又故意提问学生,不用三角函数可以换元吗?

生老师,也可以用代数换元法!

笔者让学生说出思路.

这时已经快下课了(师生共同做了简单的小结),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问题,殊途而同归,采用的方法不同,感受自然不同,原本用数形结合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准备进行下面的教学内容时,由于学生的大胆提问和质疑,打乱了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但一堂课下来,放飞了思维,笔者和学生都感觉收获很大. 著名特级教师杨世明老师曾在评课时说过“事实上,学生的发难性、尖锐性、挑战性的问题(甚至怪问题),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教学资源,它往往把笔者们平淡无奇的课堂讨论引向深入,运用及时得体,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见文[1]). 按部就班的教学当然是教师授课的主流,但“意外”的课应当多一些较好.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调动和增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注重过程,要引导学生敢问、善问,这是教书育人赋予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洪双义,杨世明,王光明. 一种新型的数学教育方式:GH——对“MM教育方式”的实验探索[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苏克义(1977—),男,甘肃通渭人,应用数学硕士,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银川市“于全高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曾获“中国中青年初等数学研究奖”、“银川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银川市数学专业竞赛一等奖”.参编多部书籍,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猜你喜欢

意外复习课高三
高三·共鸣篇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我把高三写成诗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