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措施
2017-03-09石兴贤
【摘要】在我国经济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中小企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中小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发展,必须要从银行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这也给商业银行中小企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结合小微企业信贷现状,分析了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最后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小微企业 贷款信用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小微企业大量出现,遍地开花。小微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所以经常会遇到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等问题,于是,向商业银行贷款就成为小微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方式。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向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虽然能获得较高的回报率,但是小微企业的信贷金额一般都不大,并且信贷周期短,信贷业务频繁。这些,都增大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难度,也成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信贷现状及特点
小微企业是我国企业组织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关于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工信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是以营业收入来划分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微企业就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如今,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户,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面对发展潜力巨大的小微企业,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了中小企业税收优惠财政政策。金融监管部门也多次提出了改善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的要求和建议,要求商业银行根据小微企业“增长速度较快”的特点,为其提供高于信贷整体同比的金融服务,要求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需求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和方法。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传统大型企业信贷业务日渐萎缩的情况下,创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就成为其战略选择的必然。小微企业在信贷方面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信贷收益率高,如商业银行发放小微企业信贷的利率大都保持在基准利率上浮40%以上。其次,小微企业信贷频率高,贷款金额少,贷款周期短,监控困难。加上小微企业处于产业链末端,抗风险能力差,征信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所以,对小微企业贷款进行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意味着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方面要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
二、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贷前风险防范意识差
许多小微企业在信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起步晚,资本匮乏,固定资产少,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缺少抵押担保资产,贷款困难;在短期收益驱使下,个别小微企业管理者缺乏诚信意识,经常用虚假财务报表骗取贷款;资金链脆弱,还贷能力不足,无法按照合约规定及时、足额还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想防范小微企业存在的虚假借贷、信用风险等问题,商业银行必须做好企业贷前调查工作,就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进行独立核算和专项考核,做好贷前风险控制工作。但是,由于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加上企业管理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沟通存在较大难度,所以,为了节约人工成本,许多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前调查中,对信息不对称、核算控制不理等问题等见怪不怪,他们对企业经营者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也缺少关注。风险防范意识差,小微企业贷前调查不实,必然会增加银行的贷款风险。
(二)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风险控制机制缺乏,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控制,指商业银行通过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金融管理方法。在国家宏观调控过于侧重实体经济、大型企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在微观审慎方面也不够认真,如尚未建立科学的中小企业监管框架,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预防、规避、补偿、分散机制建设也因此而受到影响。由于缺少合理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所以,在企业财务状况判断方面,商业银行只能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单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财务能力,对企业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等却缺乏了解,这就使得银行很难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不仅使那些具有贷款资质的小微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还加大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三)贷后指标跟踪监控不力
受传统信贷思想影响,贷后管理始终是商业银行管理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虽然《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明确强调了授信后管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许多商业银行根本没有成立贷后跟踪管理部门,银行贷后跟踪工作仍由信贷业务部门负责。但是,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对称,企业财务管理不透明,所以许多企业都很少向银行反馈有效的财务信息。加上银行信贷人员急于拓展新业务、完成业务指标,根本不会在贷后跟踪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他们在贷后信用跟踪工作上都是敷衍了事,银行根本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实际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措施与建议
(一)建立贷前风险预警体系
贷前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起点,也是解决信贷风险的重点。因此,针对贷前调查环节存在的问题,商業银行要提高全面风险意识,健全贷前风险预警体系。确切来说,商业银行要以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为依托,在精神层面上,定期开展针对全体员工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职业管理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分析、应对能力,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打好基础。与此同时,从制度层面,建立贷前调查制度和风险预警体系,要求银行工作人员尤其是业务人员在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中,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交易状况、财务状况,借助各种信贷管理系统、专业统计报表获取风险信息和数据,建立科学的监控指标体系,确保贷前调查的真实性、严肃性。在此基础上,强化小微企业贷前评估,要求企业必须向银行提交银行认可的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及其他有用的资料,并对借款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企业财务指标间的勾稽关系,就企业借款用途和还款来源进行调查分析,然后综合企业的偿债能力、运用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决定企业贷款额度。务必在企业经营者有明确的还款意愿、足够的还款能力的情况下,再向企业提供贷款。目的是通过规范贷前工作流程,从源头上减少银行信贷风险。
(二)强化贷中风险控制和贷后跟踪
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主要责任是风险识别、计量、分析和监控。在贷款审批前,银行要立足于内部信贷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内部交流,加快信贷调整,加强风险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审贷分离和内部控制机制,严格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贷后检查岗位要求和权限,由各部门负责人信贷业务合规性把关,确保各岗位职务独立而又相互制约,禁止向不符合借款条件或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客户发放贷款。与此同时,努力前移风险关口,完善信贷信息反馈机制,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记录企业贷款使用、经营状况,通过相關数据分析确定企业信贷风险,然后采取有效果措施来化解风险,如安排专人负责企业贷后指标跟踪调查工作,将贷后环节的岗位职责具体化,要求工作人员对企业贷款用途、收益进行跟踪、记录,一旦发现危险信号及时将信息上报给银行管理部门,然后由管理部门提出补救建议,并根据企业类别采取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减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贷后风险。
(三)完善内部约束激励机制
开拓市场与信贷风险监督,是商业银行业务人员面临的两个颇具针对性的问题。过去,许多银行业务人员在激烈的业务竞争面前,经常会置管理规则于不顾,违反贷款规则给没有贷款资质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内将这种由员工行为引发的风险称为内部员工行为风险,这种风险会直接加大银行信贷风险。要想解决因内部管理而导致的风险问题,商业银行必须在信贷管理中引入约束和激励机制,完善客户经理制度,赋予客户经理相应的决策权,同时依据严格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激励信贷人员大力开拓客户市场,奖励那些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风险、归避风险的员工,对那些违规操作、制造贷款风险的员工进行严厉惩处,对那些利用职务侵占银行资金、串通他人搞内部欺诈的员工进行警戒,强化信贷人员优选和淘汰制度,在内部形成“兼顾效益与原则”的工作氛围。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要以银行制度文化、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流程规范操作的标准化程度,牢筑风险防范制度和流程防线,并在基础管理中建立多层次的培训系统,重点进行小微企业信贷产品、融资能力和法律法规培训,狠抓风险内控教育,以提高银行信贷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法律意识。在日常管理中,对业务人员相互提示、主动发现、自我纠错行为进行表扬,及时了解业务人员的思想动态,适当减低业务指标,为基层员工减压,使业务人员从根本上摈弃短期行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小微企业的数量将越来越多,商业银行给予小微企业的贷款优惠也会越来越多,而小微企业在信贷方面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中对其区别对待,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以减少小微企业贷款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姚铮,胡梦婕,叶敏.社会网络增进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作用机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3,04:135-149.
[2]施刚.国外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模式比较与启示[J].金融论坛,2016,01:40-49+71.
[3]霍源源,冯宗宪,柳春. 抵押担保条件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影响效应分析——基于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5,09:112-127.
作者简介:石兴贤(1982-),男,汉族,福建省武平县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6级在职研究生,现供职于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