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翻译策略的选择研究
——以《傲慢与偏见》中Cry一词为例
2017-03-08孙佳
孙佳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顺应论视角下翻译策略的选择研究
——以《傲慢与偏见》中Cry一词为例
孙佳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全篇表示“强烈地表达,激烈地陈述”这一含义的英语单词cry出现87次之多。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中cry一词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涉及到顺应论四个研究维度中语境关系的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
顺应论;翻译策略;傲慢与偏见;cry
1987年,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出版著作《作为语言顺应论的语用学》(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并提出“顺应论”(theory of adaptation)这一理论,引起语言界的广泛关注[1]。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一个不断地选择语言的过程。顺应论从以下四个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性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2]。
此文拟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cry一词的翻译策略进行剖析和解读。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的代表作小说《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年以来,至今仍被看作最受欢迎的英语小说之一。《傲慢与偏见》的中译版本层出不穷,不同版本之间各有千秋。翻译一部小说,从源译本的选择,到文本风格的确定、翻译策略的不断变化,再到目的语的推敲把握,翻译的过程无一不体现着对各种选择的确定,可以说选择涉及到翻译的方方面面。据不完全统计,在《傲慢与偏见》中,表示“强烈地表达、激烈地陈述”这一含义的英语单词cry,在小说中出现了87次之多,被翻译成了10种不同的汉语词汇。在长篇小说翻译的过程中,有些人名、地名、称谓、指代关系等表达方式,为了不使读者前后混淆或避免造成指代混乱,是需要保持前后一致的。而像cry这样的词汇,坚决不能在整部小说中只选择一个汉语词汇来进行对等。而要根据交际语境、心理世界的差异,根据人物性格、目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的不同等因素选择不同的翻译目的语。在孙致礼所译版本中,出现最多的是“嚷道”49次,比较多的有 “大声说道”16次,“叫了起来”7次,比较少的有“叫起来了”2次,“大声叫到”4次,“叫道”4次,“大声问道”2次,“大声叫嚷”1次,“喊叫”1次,“惊叫道”1次,等等共 87次。
一、语境关系的顺应之心理语境的顺应
顺应论中的语境关系顺应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包括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3]。
小说中,简·班纳特是班纳特家里的大女儿。简心地纯美性格恬静,言止得体又不失活泼,从来都是三思而后行。小说中简的妹妹伊丽莎白是这样形容简的:“哦!你知道,你通常太容易对人产生好感了。你从来看不出别人的短处。在你眼里,天下人都是好的,都很可爱。我平生从没听见你说过别人的坏话……承认别人的优点,并且加以夸耀,而对其缺点绝口不提……”
简·班纳特和宾利先生经过了交往初期朦胧的相互爱慕之后,遭到了宾利姐妹的暗中反对。因为简中产家庭的出身、母亲和两个小妹妹举止无状,导致简的身价大打折扣,因此宾利的姐姐们对两人之间的姻缘很不赞同。在当事人还没来得及表白的时候,宾利便被两姐妹哄骗到伦敦,不再返回班纳特一家所在的朗伯恩。宾利一去不返,让简很失望,她母亲却又一再地念叨着宾利,期盼着宾利再次返回内瑟菲尔德庄园居住。母亲聒噪的叨念使简感到更加痛苦,即使这样,在和妹妹伊丽莎白谈起的时候,简仍然忍不住自我安慰,表示会慢慢忘掉宾利:“……不过我不怨天尤人。这种情况是不会长久的。我们会忘掉他,一切都和以前一样。”。这时,伊丽莎白露出“怀疑而关切的神情”,简在娇羞的同时又感到被质疑的委屈。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的:“You doubt me,”cried Jane,slightly coloring……。 根据简的性格特点,作者在小说中使用87次的cry,用在简身上却只有5次;有49次被翻译成了“嚷道”,占总数的56.32%,而用在简的身上只有两次。译者为什么为简选择了和她性格差异如此之大的“嚷”字呢?根据上下文的心理语境,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未婚女性在谈到心仪的结婚对象时,怀着既憧憬又害羞的心情。而此时简以为宾利对自己并没有婚娶的意思,只是自己在单相思而已。所以,当表示自己会慢慢忘掉宾利而遭到妹妹的质疑的时候,性格内敛恬静的简感到既害羞又想为自己申辩。根据顺应论中心理语境的顺应,译者在为温柔恬静的简选词时才一反常态,选择了“嚷道”这个中文表达方式来表达简此时复杂的心情。全句译文如下:“你不相信我的话,”简微微红着脸嚷道。
经过各种波折,宾利又回到了在朗伯恩租住的内瑟菲尔德庄园。宾利和简再次重逢,再一次确认了彼此心底的感情,终于向简求婚。简幸福地接受了,在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妹妹伊丽莎白。简说:“太幸福了!幸福极了。我实在不配。哦!为什么不能人人都这样幸福呢?”然后,简觉得不能辜负了母亲的亲切关怀,向伊丽莎白表示:“I must go instantly to my mother;”she cried. “I would not on any account trifle with her affectionate solicitude;or allow her to hear it from any one but myself.”在经历了种种阻挠和考验、希望和失望之后,简终于又重新获得心上人宾利先生的钟爱,并等到了他的求婚,简此时的幸福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当简告诉妹妹要马上把这个喜讯告诉母亲时,作者用cry一词来描述她讲话时候高涨的情绪和无比激动的心情:“I must go instantly to my mother;”she cried.虽然简平时是个温柔至极、端庄娴雅的姑娘,译者考虑到语境关系的顺应中心理语境的顺应,还是把这里的cry一词翻译成“大声说道”。全句是这样处理的:“我得马上去见妈妈,”她大声说道。“我绝不能辜负了她的亲切关怀,绝不能让他从别人嘴里得知这件事。”
从此,宾利每天都来班纳特家做客。他和简两个人总是黏在一起,只要宾利在的时候,伊丽莎白都没有机会和姐姐说话。一天,宾利走后,简告诉伊丽莎白,今年春天宾利在伦敦的时候压根儿不知道自己也在伦敦,并猜测一定是宾利的姐姐妹妹们干得好事儿,向宾利隐瞒了自己也在伦敦的事实。并告诉伊丽莎白,宾利是听别人说自己并不喜欢他,才放弃了继续追求,而不是因为宾利本人不爱自己。说到这里,简表示:“I am certainly the most fortunate creature that ever existed!”cried Jane.“Oh,Lizzy,why am I thus singled from my family,and blessed above them all!”同样,在这里,作者选择了和简的性格反差很大的cry一词来表达简对自己幸福爱情的感叹。译者顺应了语境关系中的心理语境,同样把这里的cry一词翻译成“大声说道”。全句如下:“我真是有史以来最幸福的一个人!”简大声说道。“哦!莉齐,家里这么多人,怎么偏偏选中了我,偏偏属我最有福气!”
二、语境关系的顺应之时间的顺应
时间的顺应是物理世界顺应的一个重要方面。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共同影响交际语境。而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是顺应论中语境关系顺应的两个组成部分[5]。
威克姆是一个驻扎在朗伯恩附近的军官。他的父亲曾经是达西家的管家,威克姆小时候在达西家长大,深受达西父亲喜爱。因此,达西父亲在遗嘱中承诺,如果威克姆愿意领受圣职,将把达西家族所在教区的牧师职位留给他。老达西先生去世了,长大的威克姆变成一个不务正业、挥霍无度的人。为了缓解自己窘困的经济状况,威克姆向达西提出要放弃自己接受牧师职位的权利,并以此来换取一定的经济补偿,达西给他一笔钱了结了此事。可过了不久,这笔钱被挥霍一空,为了能够得到稳定的收入,威克姆又来找达西要回教区牧师的职位。由于看清了威克姆的为人,达西拒绝了这一非礼要求,从此威克姆对达西恨之入骨。在和朗伯恩的人们交往时,威克姆表现出一副慷慨大度、风流倜傥的样子来,很多姑娘都被威克姆所吸引,其中也包括伊丽莎白。威克姆却绞尽脑汁地在伊丽莎白面前颠倒黑白,说达西傲慢无礼、无情无义、无视父亲的遗愿,把达西诋毁成一无是处的小人。
伊丽莎白和舅父舅母长途旅行归来,威克姆得知此行期间伊丽莎白和达西及其表兄菲茨威廉上校一起相处了近三周时间。伊丽莎白提到菲茨威廉上校和他的表弟达西“确实大不相同。不过我想,达西先生跟人处熟了,举止也就改观了。”因为菲茨威廉上校是“牧师职位事件”的唯一见证人,此时威克姆感到到伊丽莎白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小说中如此描述他的反应:“Indeed!”cried Wickham with a look which did not escape her.威克姆在伊丽莎白面前恶意中伤达西使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更深在前,继而伊丽莎白通过与达西表兄弟相处慢慢消除了偏见,威克姆分析伊丽莎白已经得知真相在后。根据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威克姆此时的感受十分复杂。此处根据顺应论中时间的顺应理论,译者将这里的cry一词翻译成“惊叫道”。全句翻译如下:“真的呀!”威克姆惊叫道,他那副神情没有逃过伊丽莎白的眼睛。
上文中提到,简·班纳特心地纯净、性格甜美、举止温柔、言辞有度,从来都把别人往好处想,即使有证据也会绞尽脑汁地为人家开脱。整部小说出现了87次的cry一词,用在简的身上只有5次。究竟是什么意识使得简说出了cry一词?小说中,简·班纳特的父母养育了简,伊丽莎白、玛丽、凯瑟琳和莉迪亚五个姐妹。两个大女儿性格宜人,贤淑端庄。而两个小女儿凯瑟琳和莉迪亚,小小年纪便行事放荡,举止轻浮。作为父亲的班纳特先生只图自己清静,每天躲在书房不管不问,对两个小女儿放任自流。班纳特一家所在的朗伯恩驻扎的某兵团即将开拔,一向沉迷于追逐“红衣军官”的莉迪亚获兵团中军官福斯特的夫人邀请一起去。伊丽莎白劝父亲说莉迪亚放荡不羁,无法无天,要是不管束一下她那副野态,就变成了个不折不扣的放荡女人。同意她到布莱顿去更加危险,因为那里的诱惑力一定比家里大。可是父亲却说,让她出去丢一丢人也许能让她长长记性,没有劝阻莉迪亚,结果导致只有十六岁的莉迪亚和威克姆私奔了。
得知这一消息后,班纳特先生和女孩儿们的舅舅加德纳先生四处奔波,想尽各种办法寻找莉迪亚和威克姆的踪迹,力图把两人私奔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一天,加德纳先生来信,说刚刚得知威克姆在朗伯恩驻扎期间四处欠账,可能要一千多磅才能还清。而他在临走时还拖欠了一大笔更加可观的赌债。简听到这些,大为惊骇:“A gamester!”she cried.This is wholly unexpected.I had never an idea of it.之前,在伊丽莎白向简揭露威克姆诱拐达西小姐的罪行和他与达西先生之间的过往时,简就不愿相信。那么英俊可爱的人儿,风趣幽默,谈吐优雅,受众人爱戴。像威克姆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出那么龌龊的事来?于是简天真地想出各种理由来为他开脱。因此,可想而知,当这一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威可姆确实是个十恶不赦的恶棍的时候,简是多么地惊讶。而这个恶棍又拐走了自己的妹妹,并从未打算与之结婚,简又是多么地震怒!因此,在这里,作者用了cry一词来形容简说“一个赌棍!”这句话时候的状态。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顺应了语境中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把cry一词翻译成“大声叫道”。整句如下:“一个赌棍!”她大声叫道。“真是出乎意料。我想也没想到。”
三、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
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是语言使用的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它也是顺应论四大研究角度之一。维素尔伦认为,语言顺应意识突显程度取决于意义生成过程中交际者的认知心理状态以及在语言选择过程中做出语言顺应程度。人们使用语言,做出顺应,需要心理上的操作,这种心理操作活动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4]。
小说《傲慢与偏见》中,有两处 cry一词翻译成“叫起来了”,且都和宾利小姐有关。因为哥哥宾利先生和达西是至交,宾利小姐与达西长期接触中对其爱慕已久,期望与之共结连理,于是总是不失时机地在达西面前讨好卖乖。大家刚刚迁到内瑟菲尔德庄园,达西正在忙着给妹妹写信报平安,宾利小姐却赖在达西身边,一会儿夸达西写得快、写得好,一会儿夸奖达西的妹妹怎么优雅能干。当提到哥哥写信风格的时候,宾利小姐反应如下:“Oh!”cried Miss Bingley, “Charles writes in the most careless way imaginable.”宾利小姐对达西类的权贵曲迎奉承、对伊丽莎白等蔑视之人口出恶语。据小说的整体分析,其本人的个人素养也不是很高。此时,顺应宾利小姐的意识程度,译者将这里的cry一词翻译成“叫起来了”。整个句子处理如下:“哦,真吓人!”宾利小姐叫起来了。“查尔斯写信最粗心了……”
在班纳特夫妇的两个小女儿却与姐姐们大相径庭,言辞放浪、举止无度。最小的莉迪亚更是把追求情郎、和俊小伙儿们厮混看做人生唯一的追求。毫无顾忌地大谈特谈那些红衣军官是迪亚日常生活的一大乐事。她一有时间便跑去军队驻扎地,打听哪个军官和哪个姑娘谈恋爱了,又来了哪个英俊的新军官,哪个又要订婚了,哪个又因为有任务不能参加舞会了,等等。慢慢地,莉迪亚和一些部队人员打成一片,经常参加军人们举行的聚餐、舞会。可惜好景不长,部队要开往布莱顿去驻扎。离开这些军官便活不成的莉迪亚在部队临行前收到一个军官夫人的邀请,和她一起到布莱顿去一段时间。结果,在那里,莉迪亚和风流滥情、欠债无数、嗜赌成性的威克姆私奔了。在达西先生匿名的帮助下,莉迪亚和威克姆举行了婚礼,并以夫妻的名义回到朗伯恩。威克姆的无耻劲头就不用说了,仍装作初识时候那般笑容可掬,谈吐自若,对自己拐跑人家女儿的行为没有任何羞愧之感。而莉迪亚不知羞耻至极。年方十六岁,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就和一个年轻男子私自出走,流连于各个大小宾馆旅店,还故意隐瞒自己的行踪,直至家人竭力寻见。发生种种这般之后,她丝毫不以为耻。小说中描述,莉迪亚回到家,兴奋地跑进客厅,和母亲欣喜若狂地拥抱,仍然和以前一样“胆大妄为、没羞没臊、疯疯癫癫、叽叽喳喳”。她从这个姐姐跟前走到那个姐姐跟前,要她们各个恭喜她。然后大谈特谈自己的出走的前后经过,还表示:“Only think of its being three months,”she cried,“since I went away;it seems but a fortnight I declare……”根据小说的情节,这句话之前的内容描述的是莉迪亚各种不知羞耻之状,然后用了cry一词来形容莉迪亚说话时候的状态。cry一词所蕴含的提高嗓门,毫无顾忌,大肆宣扬的意味正符合此时莉迪亚的状态。译者在这里顺应莉迪亚的意识程度,将cry一词翻译成“大声说道”。
[1]Verschueren,J.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 [M].Anterp: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Association,1987.
[2]李美.《傲慢与偏见》人物真实性话语的语境顺应性研究[J].长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
[3][4]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李美.《围城》中人物话语的语境顺应性研究[J].沈阳: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孙佳(1982-),女,吉林大安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