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大学生金钱梦
2017-03-08冯天娇
白 光,冯天娇
(淮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大学生金钱梦
白 光,冯天娇
(淮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大学校园的一些大学生有着金钱梦。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金钱梦的理论基础在于它能够曲折地满足人们的需要。金钱梦在内容上不仅要求有钱,而且要求更快更多地有钱,在实现方法上则倾向于通过别人的劳动获得钱。然而,虽然金钱梦具有可行性,但是金钱梦在本质上却是虚幻的,因为在现实中大多数人只能选择作为劳动者而无法实现其梦。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金钱作为一般等价物只是阶段性的产物,它终究会随着人类的觉醒而丧失其神坛地位。
马克思主义;大学生;金钱梦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努力为一个世纪以来的民族复兴之中国梦而奋斗。大学校园作为一方净土,其重要使命便是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及其未来发展培育出既在专业上过硬又在思想上纯熟的人才,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倡和树立社会主义正确价值观,批判和抵制资本主义错误思想,这些都需要时时刻刻相伴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校园里的一些大学生对金钱的追逐已经成了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当一些同学被问到最想要什么东西时,其答案往往就是最想要金钱。在这些学生看来,只要首先拥有金钱,便会为以后拥有别的东西打下基础,为以后生存乃至发展提供便利。本文即以一些大学生将金钱追求放在首要地位的现象称之为“大学生金钱梦现象”。
一、大学生金钱梦的历史现实原因和理论根据
大学生金钱梦现象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现实原因和理论根据的。
(一)大学生金钱梦的历史现实原因
当今社会,一些大学生拥有金钱梦,想获得很多的金钱,这种现象的出现源自于多方面的社会历史现实。其中首先体现在多种经济发展所伴随的多元文化思潮的繁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市场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货币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使得人们开始重视货币。[1]330一些大学生就逐步涌进了对金钱崇拜的热潮之中。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外的交流与互通,多元社会思潮也涌入中国。一些国外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也随之传入中国。它们都促使人们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甚至转变,尤其是大学生这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受到国外拜金主义的影响相对比较明显,目前在国内的一些大学校园里便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具有金钱梦,梦想得到许多的钱,来满足自己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其次是大众媒体舆论的刺激。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大众媒体、社会舆论、网络舆情作为信息甚至价值宣传的载体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倾向。尤其是这类媒体中的大量关于金钱的报道,它们不断地充斥着人们的大脑。例如,英国路透社报道的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2010年商品交易总额已经达到了3900亿美元,其未来五年内的目标是实现超过1万亿美元的平台成交额。[2]网络上出现这些数字都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内容,大学生作为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时代弄潮儿,在接受这些媒体信息的同时,难免会开始崇拜这样一些拥有财富的企业家,甚至也给自己制定一个类似的金钱愿景。有一些大学生想要获得更多的金钱,就以网络上报道的企业家为榜样,渴望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多的金钱。再次是校园里攀比现象的出现。现今大学校园中出现了一种攀比现象,国外的某些奢侈品牌成为部分大学生追捧的对象,一些大学生想要使用GUCCI、LV的包、BVLGARI、BURBERRY的香水,从而开始跟别人进行攀比。有人这样描写这些现象说:“一群刚从大学校园步入社会的青年,在他们的生活中却充斥着prada、lv、gucci等名牌,他们住最好的房子,开最好的车,不时泡温泉,组织最奢华的生日派对……这仿佛就是作者不断向读者传达的价值观:金钱万岁。”[3]一些学生因此产生了对名牌的追逐与攀比心理,而对于这些物的需求只能够通过金钱合理正当地同这些奢侈品相交换来实现对于名牌的占有,进而获得满足感。
(二)大学生金钱梦的理论根据
大学生一致认为最想获得的东西是金钱,其理论原因何在呢?
首先,金钱之所以成为一些大学生之梦的对象,是因为它对于他们是有价值的。所谓价值,在根本上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被客体满足这种主客体之间特定关系的范畴。[4]254金钱对于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曲折地满足他们的需要。金钱通过流通可以交换到人们需要的东西,从而使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的需要不仅在数量上是不断增加的,而且在性质上也是自觉能动的。正如马克思所讲的:“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5]159因此人们的这些需要如果想要得到满足,就必须要有金钱,而且要有很多很多的金钱,这样才能通过金钱来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其次,金钱之所以能够换来人们需要的东西,是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可谓是万物之王。贪金念头的发生,大多是在商品当作交换价值以后。[6]73这时,金钱在商品交换世界中是一般等价物,它是商品世界的领导者,其重要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其他所有物的价值需要通过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所以拥有了金钱即相当于变相地或间接地拥有了其他物,拥有了大量的价值。最后,金钱可以作为物质财富的一般代表,是物质财富的象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从质的或形式的方面看,货币因为可以直接和每一种商品交换,所以是无限制的,是物质财富一般的代表。”[6]75金钱作为一般等价形态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固定在了特殊的商品之上而最终成了货币形态。这一货币形态代表了一定的物质财富,而且由于货币在流通中充当可以和每一个商品相交换这一特殊角色,使其特权得以发挥出来,兑现成具体的财富形态以满足大学生各自的物质需求,成为一些大学生所关心与追逐的对象。
总而言之,金钱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学生之梦是因为当前金钱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物的各种需要,加之大学生普遍受到了拜金主义思潮、充斥金钱导向的媒体舆论以及以追逐名牌为内容的校园攀比现象的影响,从而日益产生了以金钱为追求目标的现象。
二、大学生金钱梦的可行性
一些大学生拥有金钱梦,也在为这个梦想而不断地努力。然而,大学生眼中的金钱梦,不仅是简单地拥有金钱,其实是要求金钱数量越多越好,获取速度越快越好。那么,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金钱呢?通过什么样的实践方式获得更多的金钱呢?这些问题都是现实问题,关乎大学生的金钱梦如何实现和能否实现。
(一)大学生金钱梦的理想选择
从近几年的课堂讨论来看,一些大学生对于获得更多金钱的途径有以下几种观点:大多学生说通过给别人打工来赚钱;有学生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脑力和知识来赚钱,有学生认为可以通过继承财产来获得一大笔金钱,有学生认为依靠出卖自己的身体器官来赚钱,有学生说可以通过借贷、乞讨、拾捡甚至造钱等方式来获得钱。一般来说,很少有人想到,但是最终还是会讨论到一种重要的赚钱方式,即让他人来帮助自己赚取更多的金钱,借别人的双手来获得更多的钱。为什么能获得更多呢?其中一个简单的原因便是,一个人只有一双手,当借助别人的双手去赚钱时,当然会比一个人赚钱时得到的更多。
对比这些赚钱的途径,一般都会有这样的共识,即现在社会上最认可两种方式:一种是做一名工人,依靠自己的劳动通过给别人打工来实现金钱梦;另一种是成为一名创业者、企业家,凭借许多人的双手来为自己赚取更多的金钱,通过别人帮自己实现金钱梦。因为雇佣从事合法劳动的劳动者可以为自己又快又多地赚钱,因此拥有金钱梦者最为理性和理想的选择便是成为企业家,这也是拥有金钱梦的大学生的理想选择。
事实上,一些拥有金钱梦的大学生选择做一名企业家,其赚钱多的根源在于这是员工集体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远比自己做一名工人,依靠个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所创造的成果要多的多。同时,这种多数人同时劳动必然带来一定的分工,从而节省了整体的劳动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进而不仅会使赚得的金钱数量多而且会使赚钱的速度快。
(二)大学生金钱梦的现实途径
一些大学生拥有金钱梦,想要做一名企业家来实现金钱梦,进而满足自己的愿望。现实中,大学生的需求是能动的,在不断地更新与突破,对金钱的需求也是无限的。无限需求金钱的人绝不希望手中金钱的数额在某个数字上停滞不前,而是在为获得更多的金钱而不断追逐,企业家更是这样。这就类似于马克思在《资本论》所论述的:“他货币垫支时,本有意要从此,造出更多的货币,到地狱的路,已经用好的意图铺好了;不从事生产,他也可以有赚取货币的意图。”[6]119~120一些怀有金钱梦的大学生也是这样,需要追求更多的金钱。马克思将实现钱生钱的过程称之为资本生产。
假如大学生拥有20万元的资本去做企业家,经过生产经营等一系列运作过程之后,会将自己20万元的成本回收过来,如果这次能够盈利20万元,那么到现在企业家就会拥有40万元的财富了。企业家出于赚更多钱的目的,不可能把赚回来的20万元存入保险柜静等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贬值,而是会把平时足够自己生活的那部分钱扣除,将剩下的钱再次投入企业运作。正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这次与上次上演着同一个节目。[7]44假如这次在20万元原有规模的基础上追加投入10万元,那么30万元的投入,顺利的结果就是产生60万元的财富。经过这样的投资与积累,企业家的资金在原始的20万元的基础上便增加了两倍。假设下一次企业家不再将赚回来的钱另作它用,而是全部投放到市场中去,就会赢得更多,获得更多的利润。作为一名企业家,确实能够又好又快地赚得金钱,一些大学生为了追逐个人的金钱梦,也都怀有一颗做企业家的梦。
总而言之,一些拥有金钱梦的大学生,在实现方式上会将能够赚取很多钱的企业家作为理想选择,因为企业家赚钱依靠的是多数人,是公司员工集体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远比自己单打独斗更能实现金钱梦。在具体的实现途径上,不仅会努力赚取更多金钱,而且会追加投资地更快地去赚取更多。
三、大学生金钱梦的虚幻性
虽然大学生金钱梦的理想手段和实现途径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大学生金钱梦的真正实现,尤其是从当前现实以及金钱的宿命来观察,这种金钱梦实际上又是渺茫的、虚幻的。
(一)从金钱占有的悬殊看大学生金钱梦的虚幻性
在历史现实社会中,由于企业家不断投资,无限地追逐金钱,最终的获利归为己有,而工人虽然付出大量的劳动帮助了企业家创收,但是由他们创造出来的价值却归企业家所有和支配。相比之下,工人总体付出的多但金钱的占有量少,企业家则付出的少但金钱占有量多。这势必会出现金钱占有量之间的差距乃至悬殊,这不仅会表现在工人与企业家之间,而且还会表现在工人与工人之间,以及企业家之间。其后果便是导致社会成员的收入不平衡,甚至产生两极分化。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状态下,大量人只占有少数钱财,而少数的人却拥有大量的钱财。
拥有金钱梦的大学生想做企业家,用别人的手来帮助自己赚钱,而实际上大多数人没有钱,而只有少数人能成为企业家,而且又只有更少数的企业家可以赚得大量的财富,最终真正能够维持和壮大这种状态的企业家更是少数中的少数,所以多数大学生的金钱梦只能作为幻想而存在。更为吊诡的是,金钱在流通过程的一定期间内,一国流通货币量的平均水准不会时时变动。[6]66~68即在一定时期、一定地点,金钱的社会总量总是一定的,是有上限的,即便是这些少数人获得其中的绝大部分,其得到的也总是有限的,这种现实中的有限金钱与理想中对无限金钱的追求,永远处在一个不可化解的矛盾之中,即便是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其金钱梦也是永远实现不了的,这进一步揭示了大学生金钱梦具有一定的虚幻性。
(二)从金钱地位的暂时性来看金钱梦的虚幻性
金钱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它具有不同寻常的能力,成为人们追捧和崇拜的对象,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从而固定地充当着一般等价物的角色。马克思曾说:“货币不是一种东西,而是一种社会关系。”[8]119被人们所崇拜的金钱实际上并不是单纯的黄金等自然性的存在,而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乃至枢纽。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诸多的社会关系中,起着基础和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受制于生产力,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最终将会影响到作为人们崇拜对象的金钱货币本身的命运,金钱货币并不是终极性的,它的神圣光环并不在于自身,而在于社会现实生活,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人们脱离现实生产劳动而一味地将其衍生物作为崇拜追求的对象,这是本末倒置的,是远离真实的,在根本上是虚幻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马克主义看来,通过无偿占有劳动成果而积聚扩大财富的资本生产模式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趋势,即投资者希望用于其他方面的投资愈来愈多,而用在雇佣工人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少。那么当没有人成为雇佣者时,亦即没有雇佣关系存在时,以钱生钱的资本生产将进入“死寂”状态,这时金钱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隐含着不公平关系的金钱梦的宿命。
总而言之,虽然大学生金钱梦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历史现实原因、理论根据甚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由于金钱梦的本性要求更多更快地获得钱,并且还要使得这些钱能够作为人们承认的一般等价物来换得相应的东西,因此在现实中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实现这种梦,相对来讲,绝大多数的人则只能通过为他们打工来赚钱,因此大学生金钱梦是不现实的;更为重要的是,金钱作为一般等价物,能够有资格换取其他东西,它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并不是金钱本身所至,其蕴含着人与人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大学生金钱梦是把由真实基础而产生的外在事物作为崇拜对象,这是不真实的,其宿命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完善而破灭。
[1]李松林.发展与改革[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330.
[2]马云.阿里未来五年交易额将达1万亿美元[EB/OL].[2015-06-11].http://tech.sina.com.cn/i/2015-06-11/doc-ifxczqap3894558.shtml.
[3]青春文学中的媚俗文化[J/OL].[2011-11-30].http://www.starlunwen. net/wenxuepinglun/133028.html.
[4]杨耕,范燕宁,谭培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4.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9.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13,(73)、(75):119-120、66-68.
[7]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13.44.
[8]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19.
2016-2018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研究项目(Szzgjh1-1-2017-8)
白光(1983-),男,江苏徐州人,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研究;冯天娇(1995-),女,河北沧州人,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