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

2017-03-08姜秀芳袁兆红尤玉慧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危儿脑部脑损伤

姜秀芳,袁兆红,尤玉慧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山东 济宁 272029)

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

姜秀芳,袁兆红,尤玉慧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山东 济宁 272029)

目的 分析在高危儿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中,早期干预的相关方法及具体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4例脑部损伤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随机均分作常规组与干预组,常规组患儿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干预组患儿则接受早期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接受组间比对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高危儿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中,早期干预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高危儿;脑损伤;早期干预;方法;效果;研究

在临床中,高危儿主要是指在分娩期及新生儿期内生长发育特别是脑部的发育存在危险因素的患儿,神经功能的永久损伤是高危儿最为主要的潜在危害,也是导致高危儿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诱因之一[1]。在临床脑损伤高危儿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脑瘫患儿、精神发育障碍患儿、感知行为障碍及异常患儿等,如果此类患儿无法得到科学的治疗,患儿的病症就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患儿很容易出现死亡,这不仅无法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还会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院在高危儿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早期干预方法,收到较好效果,现做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患儿中挑选44例脑损伤高危儿开展本次研究,所有患儿的高危因素均与《儿科学》的诊断标准相吻合,本次研究需要排除以下类型患儿:先天性畸形患儿、患有先天性遗传类疾病患儿、家属不愿接受本次研究的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作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各22例。常规组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10例,年龄3~11个月;干预组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9例,年龄2~12个月,两组患儿资料比对未见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儿单纯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定期体检、主动及被动体操、抚触、视觉与听觉训练等,干预组患儿则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接受早期干预,方法如下: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儿的视觉、抚触、触觉等进行刺激,引导患儿对相关事情产生兴趣。医护人员可以将患儿的双手摆放为平行形状,这样可以提高患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并且还要帮助患儿翻身,并进行抬头及双手支撑等方面的训练。若患儿存在肌张力异常等,医生可以给予患儿脑活速药物治疗等,并且为脑瘫患儿选择科学的理疗训练,智商发育异常的患儿则需要接受智力训练。患儿连续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需要接受3个疗程治疗[2]。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利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主要考察内容包括患儿的运动能力、精神动作情况、适应能力、语言及社交行为等,并且根据相应的内容计算患儿的DQ值。患儿的DQ值越高,表示其功能区发育情况越好,也说明患儿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需要接受SPSS 21.0软件包分析处理,将文中的计量资料表示为(±s),并让其接受t值检验。若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接受组间比对后P<0.05,则提示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2 结 果

常规组患儿治疗后的DQ值为(51.2±4.3)分,干预组患儿治疗后的DQ值则为(80.7±1.9)分,两组患儿的这一数据接受比对后t值为29.433,P=0.000<0.05,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3 讨 论

在临床治疗中,高危儿是在分娩期、胎儿期及新生儿期内均存在发育高危因素的患儿,且约有5%的高危儿会出现脑损伤症状,部分患儿甚至会出现脑瘫[3]。只有对高危儿脑损伤进行较早治疗,才会有效控制患儿的相关症状,以免患儿的症状进一步发展。

对于高危儿脑损伤的临床治疗而言,对高危儿进行系统性较强的监测极为重要,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儿的神经运动功能、智力发育等进行科学、完善的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医护人员需要在高危儿脑损伤的治疗中开展早期干预。早期干预主要包括有早期教育、运动功能方面的训练、认知功能练习、患儿智力发育方面的训练及脑活素药物治疗等。脑损伤高危儿接受早期干预治疗之后,脑细胞的代谢功能会得到显著改善,患儿脑部功能区的智力发育水平可以得到显著提高,且患儿在接受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之后,也能促进患儿脑部功能的恢复,这对于患儿的临床治疗极为必要。总体来讲,患儿接受早期干预治疗之后,脑部功能可以发挥较强的代偿能力及可塑能力,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的伤残症状。

在本次研究进行中,两组患儿分别接受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在对比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治疗干预之后的DQ值可以看出,干预组患儿的DQ值要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两组患儿的DQ值对比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干预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要更好。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早期干预对于脑损伤高危儿的治疗极为有效。

4 结 语

针对临床中高危儿脑损伤的具体治疗而言,对患儿实施早期干预极为必要,患儿接受早期干预后脑损伤症状可以得到显著缓解,各功能区发育情况会得到较好改善,进而保证患儿治疗效果。

[1] 李华丽,鲁玉霞,张会娟.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267-268.

[2] 张海燕.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0):282-283.

[3] 刘 靖.高危儿脑损伤早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86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6,8(06):52-53.

本文编辑:吴 卫

R725

B

ISSN.2095-8242.2017.025.4774.02

猜你喜欢

危儿脑部脑损伤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个案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
2017—2018 年南通市基层转诊高危儿情况比较分析*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