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琅琊榜》主要人物的情与义

2017-03-07刘振义

关键词:梅长苏琅琊榜

刘振义



小说《琅琊榜》主要人物的情与义

刘振义

(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辽宁锦州 121001)

小说《琅琊榜》是以为情义复仇作主线,通过主人公梅长苏弥久谋划和精心布局,逐步推送萧景琰从默默无闻的靖王到靖亲王、再到皇太子,以稳固的朝中人心所向获得了对梅岭冤案的重审、重判和昭告天下,使赤焰军谋逆罪名得以昭雪、使屈死的冤魂得以告慰。小说对有情有义的完美人性做了赞美,对无情无义的卑劣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抨击。有情有义的圣高崇洁终究要战胜无情无义的鄙陋卑劣。

《琅琊榜》;情义;真情;正义

海晏所著小说《琅琊榜》以复仇为线,为惨遭陷害而全军覆没的大梁战斗力最强的雄师赤焰军昭雪冤情,伸张正义,惩处主谋,还历史以清白。作者精心塑造的各式人物关系复杂、矛盾冲突错综,性格鲜明、特点突出。在这些人物当中,有情深义重的,也有情薄义寡的,更有无情无义的,在这部小说中体现得最为酣畅深刻、淋漓尽致。

一、由衷赞美有情有义的人性

主人公梅长苏是《琅琊榜》中的灵魂人物,真正身份是赤焰军少帅林殊——主帅林燮之子——梅岭血战的幸存者,身中火寒奇毒,经名医削皮锉骨、精心治疗,现身时已然声音大改、面目全非。作为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的当家宗主[1]018,以保清闲、休养身体为借口,化名苏哲受邀入京、搅弄风云[1]018;为恢复家族名誉、为蒙冤者伸冤,用正义的奇谋大略[2],展麒麟之才、施诡异手段,冲破重重樊篱、掩饰种种旧痕,最后有惊无险地实现了申冤夙愿。围绕在他身边的几个主要人物,情与义又都在他们心中呈现出厚重的沉淀与理性的升华。

梅长苏本就是个有情有义之人。他经历和遭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煎熬,为了七万冤死的英魂,为了父母、为了祁王,更是为了胸中那不可磨灭的真情与道义,经过十几年的筹谋与布局,还清白于天下,还正义于人间,使真正的主谋者得到正义的审判和惩处。梅长苏只为内心正义,不肯偷生失义,无愧于仁情忠义[3]。在小说结尾,当外敌入侵、国家危难之时,梅长苏毅然决然,重披战甲,再驰沙场,做回林殊,“属于林殊的责任不能死”[1]853,不愿“苟延性命于山水之间”[1]853,宁可终结生命于战场,也决“不容江山残破”[1]853,“大梁的生死存亡,难道不比我一人安危更加重要”[1]851,置国家安危利益为最高的大义。

梅长苏对穆霓凰郡主是用情最深、用义最重的。两人从小青梅竹马,订有婚约。对郡主执掌南境时的种种关照[1]8,对郡主比武招亲的层层布局,对郡主险失清白之身的多方营救,对郡主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真情告白,“已经错过的岁月,和已经动过的心,都像逝去的河水,永远也无法倒流……不想再看到我身边重要的人因为我的存在而痛苦”[1]267,无不体现梅长苏对霓凰的一往情深、终始不渝;但又因自身寿数不长,不与霓凰在情感上做进一步的发展,成全她与他人,或者是希望她幸福,显示出梅长苏对霓凰一生幸福的负责任态度。霓凰也未陷入情感纠缠,“我知道,你现在做的事很难,我不会给你添麻烦的”[1]267,皆因彼此心中有昭雪冤案的大义存在。“你不是局外人,我们要共同努力才行”[1]267,彼此都压制住了意外重逢的复杂心情,“只要知道彼此的牵挂,彼此心中最纯洁、最柔软的那个部分,就已经足够”了[1]383。

靖王萧景琰“是昔日赤焰少帅林殊的至交好友”[1]158,林殊则是萧景琰最细心体贴、以性命交托的朋友[1]673。不仅仅因为两人从小一起滚打、一起习文练武[1]673,一起并肩成长,一起面对战场烈烈狼烟,一起背靠背杀出血路[1]790,更因为两个人心中对昭雪梅岭冤情的决心和意志、坚持与执拗是心照不宣、高度统一的[1]562。两人间的情和义远远超出与他人间的情义范畴。无论梅长苏“我想选你”[1]051,指选萧景琰“是准备鼎力扶持的未来主君”[1]158,还是运用超前的布局和精细的手段打击和削弱太子和誉王在朝中势力,悄然巧妙地积攒和布局萧景琰的人脉,逐步提升和坐稳在皇帝心中的位置,被萧景琰误解为阴诡谋士,对萧景琰营救卫峥心切不顾大局[1]569,不得已而全须全尾的谋划[1]571,为了靖王能够成功,拉拢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1]149,等等,这些情节无不体现了梅长苏对萧景琰的忍辱不发和殷殷期许。在得知梅长苏就是当年的林殊时,萧景琰一句“苏先生就如同我本人一样”就足以说明一切了[1]809。

蒙挚是帝都禁军大统领,大梁第一高手[1]016,掌握京畿九门、五万禁军,负责保卫皇帝安全。蒙挚是性情中人,重情温义,心地率直,在梅长苏面前,从不掩饰、不矫作,“我实在太笨了,不插嘴了”[1]521,从不隐藏真实想法,全力支持和保护梅长苏。梅长苏也对他倚重有加,蒙挚曾是赤焰军中的一员,因工作需要“调离赤焰军”[1]059,二人间的情与义自不必多说了。

飞流是梅长苏的贴身护卫。梅长苏对他如亲弟弟一般,喜爱、怜悯之情不言而喻。飞流得益于蔺晨相救并医治。飞流武功奇绝、身手不凡[1]006,自从跟随梅长苏后,对他的苏哥哥非常依赖,虽然年龄不大、心智不全[1]6,但为人耿直、正义感强,对梅长苏的保护尽心尽力,对梅长苏的关心甚于常人,可以说梅长苏与飞流之间互为最亲近的人。在九安山靖王找太医抢救梅长苏,飞流对靖王有坚定无比的期盼,“可以……你可以!”[1]719可窥见飞流对梅长苏的情感之深,这句再也简单不过的话,既表明飞流对梅长苏身体状况的担忧,也表明了他对靖王的充分信赖。

蔺晨是妙手神医,是梅长苏的生命得以延续、顺利复仇的重要保障。他武艺高强,智慧与胆识与梅长苏不相上下[1]551,更是梅长苏复仇布局的参与者、协助者和实施者。梅长苏与蔺晨之间既是挚友关系,又是被救者与施求者关系。梅长苏对蔺晨的医术毫不怀疑,充分信赖。二人之间有为朋友两胁插刀的情感,蔺晨语言幽默、爱开玩笑,“没良心……早知道就不治你们了,一个都不治”[1]780;对于梅长苏心系国家安危、执意从返战场,再次回到北境,蔺晨却无奈说“你虽食言,我却不能失信”[1]854,彼此间情感却早已胜于兄弟之情义。

梅长苏对幸存的赤焰军左前锋大将、“怪兽”聂锋更是悉心关照,因聂锋也身中火寒毒[1]715,他多次主动割自己的鲜血给聂锋喝[1]710,却使自己的生命陷入重重危机之中。“别担心,一切都有我呢”[1]716,梅长苏支持宫羽易容到牢中替换夏冬[1]731,使夏冬与聂锋夫妻团聚,这是对幸存的昔日部下施以恩义。

静妃敏慧聪颖,情性恬淡,宠辱不惊。惨案发生后,她“隐藏内心的怨懑与激愤,收起所有的智慧与情感,如同一个隐形人”[1]566,不显山露水。她仅凭《翔地记》批注中的对涂州溱潆府(溱潆是林殊母亲的闺名)的减笔划避讳[1]493,683就准确判断出苏哲就是当年的林殊[1]525,既激动又心酸,而表面又装作若无其事地告诫靖王萧景琰,“这位苏先生我看就很好,人才难得……应更加厚待几分才行,切莫忘了他一开始就扶助你的情分。”[1]525她在后宫多年,形成了独特的保身和处事风格,“就跟一大团棉花似的,压不扁揉不烂,一拳打上去,什么力道也没有。”[1]534她充分利用皇帝的宠幸与疑心,运用看似无心的语言和举动,极力帮助苏哲、景琰或化解危机或营造机遇。静妃的性命是林家所救,她对林家情深义重,对林帅及夫人、对林殊、对林乐瑶都无比地怀念和同情,特别是她在九安山与劫难后的林殊第一次见面时,真情流露,当着儿子萧景琰的面,“泪水如同走珠一般跌落下来,止也止不住”[1]684,更显示她对林家感情的深厚。

萧景睿邀请梅长苏进京入住自家雪庐散心养病[1]2,梅长苏顺理成章地利用了《琅琊榜》对自己的宣传与评价[1]624,开始实施筹谋已久的申冤计划,迈出伸张心中正义的第一步。萧景睿是整个小说中身世和情感落差最悬殊的一位,“只剩了茫然,剩了撕裂般的痛,剩了让人崩溃的迷失”[1]411,他是一个最重情义的悲剧人物。可以说萧景睿是梅长苏整个布局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梅长苏不得不做出的殃及无辜的牺牲[1]393。为了扳倒谢玉、折断太子臂膀,以残酷的方式揭露出萧景睿的身世,是一种“颠覆和坍塌般的痛苦”[1]478,为此梅长苏陷入了深深的内疚之中。在他向萧景睿道歉时,萧景睿的回答是,“你取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我不可能……恨你”[1]506,足见萧景睿最有包容心,不记仇恨、温厚大度[1]507,诚心待人不后悔,没一丝怨恨。

二、揭露抨击无情无义的行为

梁帝对皇权的倚重、贪恋,高高在上的心理导致他对几乎所有人的不信任、猜疑、忌惮,表现出他的无情无义的一面。为了稳固皇权,大梁朝历代皇帝身边都设有一个直属的监察机构——悬镜司[1]133,以“不涉党争”为传世铁则[1]578,对皇帝有极高的忠诚度,只奉皇命行事[1]133。但梁帝不可能明察秋毫,恰恰是悬镜司首尊夏江为了自身利益与宁国侯谢玉密谋,利用梁帝的信任心理和猜疑心理,致使七万赤焰军冤死梅岭,导演了一场惊天血案。面对捏造的证据,皇帝不对质、不诏询,宁可信其有,处置手段狠辣且毫不留情[1]463,用重兵围剿力竭的赤焰军,用毒酒赐死景禹[1]838,涉及人员死的死,亡的亡。什么父子情、夫妻情、兄妹情、朋友情,在这位梁帝眼中,这些统统没有高高皇威重要,没有统治权力重要,其冷酷无情可见一斑。对皇太子萧景宣的打压与废黜[1]577,对四皇子萧景桓的牵制与囚禁,特别是横亘在他与靖王萧景琰之间的赤焰旧案是最大的心结[1]832,他绝“不容人触此逆鳞”[1]838。书中梁帝是最无情义的人,这是他尊贵地位使然,也有其历史必然的局限性。若说他还有一点情和义,但都是为了他的高权服务,至少算不上是真正的情义,比如,让静嫔私下给宸妃设立灵位[1]611,是为了不让逝人入梦惊觉使然,并非是对宸妃有情有义。宸妃即林乐瑶,是从力保他登上皇位的言阙身边抢来的。无论林燮、萧溱潆、林乐瑶、言阙,还是林殊,梁帝和他们之间都是亲戚关系[1]837,祁王更是他的亲生儿子、血脉相承的亲生骨肉[1]837,然而,这一切同皇权相比又都算得了什么!

夏江和谢玉是梅岭冤案的直接主谋,一个是为了保住皇帝的宠信和擅权,一个是用贪功和冒领窃取了侯位帅印[1]671。二人勾结一起,伪造谋逆证据[1]458,枉陷忠臣良将,利用梁帝猜疑心理,合力制造了屠杀七万赤焰军的梅岭冤案,一代贤王萧景禹被赐死,自杀、被贬、流放、辞官者不计其数。正如书中所表,谢玉曾经是赤焰军的旧部[1]059,当他以援军名义、谎称施救同僚[1]459,对昔日并肩作战的赤焰军战友举起屠刀时,心中毫无一丝丝的战友之情,眼中喷射出的就只有对军权绝对占有的欲望;谢玉利用亲家卓鼎风和女婿卓青遥为自己杀人[1]448,到真相败露时还要杀亲灭口[1]420,全然不顾亲情道义的存在。夏江作为悬镜司首尊,本该唯皇命是从、谨遵“不涉党争”铁则,可保官位无虞,但他对祁王萧景禹裁撤悬镜司的建议怀恨在心[1]628,指使他人伪造了祁王和赤焰军谋反的书信[1]459,正是这封书信导致后来系列惨案的发生。谢玉和夏江为了一自己私利,狼狈为奸、不谋而合[1]447,挥动屠刀砍下情与义的头颅,心中既无情可言,也无义可论,泯灭了人性和良心,最后落得个役死他乡、凌迟极刑的下场。

废太子萧景宣和誉王萧景桓与梅岭冤案也有着撇不清的干系,从中受益[1]458,为虎作伥,蒙蔽圣听,推波助澜[1]156,落井下石[1]458。此外,二人为了各自的地位和权势,抛情弃义,除了相互间你倾我轧、如火如荼的争斗外[1]536,没有兄弟的亲情可言,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不惜伤及无辜[1]644,毫无道义可陈。对于他们共同的父亲--梁帝,不去尽心尽力辅政,反是拉拢朝臣、百般诱许,致使朝纲不振、政局不清,失去了为臣的孝义,失去勤君的忠义。怎奈一个“情”字与此二人一丁点儿也不沾边儿,更况“义”乎?!

三、结语

遍览全书,涉及情与义的字或词分别有:情,情义,情谊,恩情,亲情,真情等;义,义气,义烈,厚义,恩义,忠义,公义等,在全书多达80余处,可以说这是一部重情重义的小说,更是一部以义诠道、以情释理、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优秀作品。作者对情与义地孜孜看重,或者说是深深在意,也是作者想表达的主旨内涵,人与人之间无外乎要重情、无外乎要重义。小说中的靖王以祁王为楷模[1]838,保持正直本心、敢于坚持原则、不与贪腐同流、不使阴诡手腕,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知人善任、赏罚分明,这些珍贵的品质、品格正是风清气正的领导者所拥有和具备的。“不把天下人的评价放在心头的人,就不知自省和约束为何物”[1]818。所以,领导者要有理想、有能力、有公心,心有群众,心有国家,才能为群众所认可、所拥护,才能成就大事。这或许是《琅琊榜》对现实社会的有意义的弘扬吧。

[1] 海宴. 琅琊榜[M].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4.

[2] 张荣. 《琅琊榜》与时代精神[J]. 住宅与房地产, 2015(24): 79-80.

[3] 徐青. 论《琅琊榜》中梅长苏人物形象与思想情怀[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6): 30-31.

(责任编校:叶景林)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4.018

I207.425

A

1674-327X (2017)04-0062-03

2016-01-19

刘振义(1971-),男(满族),辽宁凤城人,研究馆员。

网络出版时间:2017-06-21 10:39;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415.C.20170621.1039.002.html

猜你喜欢

梅长苏琅琊榜
你的性格像《琅琊榜》里的谁
剧吐槽之《琅琊榜》
香港观众不满《琅琊榜》被删戏
《琅琊榜》里最聪明的人竟然是他
追剧《琅琊榜》看职场生存法则
叮!投喂时间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