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琅琊榜》中梅长苏形象分析
2017-03-09孙菲菲
孙菲菲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电视剧《琅琊榜》中梅长苏形象分析
孙菲菲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电视剧《琅琊榜》是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在这部剧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梅长苏是《琅琊榜》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文章从情义千秋、智谋无双和赤子之心三方面,分析梅长苏的形象特征;而梅长苏形象的塑造,从镜头语言的运用等方法入手;在此基础上,论述梅长苏形象和作品基调、悲剧主题、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琅琊榜》;梅长苏;镜头语言
《琅琊榜》讲述了以梅长苏为中心而展开的故事,十二年前,身为赤焰军少帅的林殊与父亲林燮一起征战沙场,却惨遭奸人陷害。林殊跌落悬崖,身中火寒之毒,容颜全变,身体虚弱。林殊化名梅长苏,成为江湖第一大帮江左盟的宗主,蛰伏十二年,以梅长苏的身份,完成为七万冤魂昭雪的使命。梅长苏是剧中最典型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刻画梅长苏情义千秋、智谋无双、赤子之心三方面的形象特征,成功塑造了梅长苏形象。
一、梅长苏的形象特征
在面对不同的人时,梅长苏的表现是多变的,一切皆因他要“隐藏”原来“林殊”的一面。梅长苏是一个内敛的人,所有的情感都是被压抑着。十二年前的是林殊,是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而现在是经过种种磨难后的梅长苏,在面对曾经的恋人、朋友、亲人时,在隐瞒身份的同时,梅长苏内心的情感是压抑、隐忍的状态。
1.情义千秋
首先,在对待友情时梅长苏是理智中掺杂着关心。梅长苏和言豫津、萧景睿,因为目的和立场的不同,梅长苏与二人之间的友情中掺杂着利益的色彩。梅长苏某种程度上利用了二人对他的信任,但梅长苏并非完全地忽视友情的存在。在萧景睿的生日宴席当天,梅长苏设局引出萧景睿的身世,使谢玉露出马脚,改变了萧景睿的命运。事前准备救心丸的举动,以及长亭送别时关于朋友的讨论,表现了梅长苏矛盾、尴尬的心理;在和言豫津的相处中,梅长苏也能做到在劝说言候时,提醒言候重视父子亲情的重要,侧面表现了梅长苏关心朋友的性格;梅长苏、萧景睿、言豫津之间的友情,与梅长苏和靖王之间的友情,形成了对照。曾经的朋友,因为外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梅长苏和靖王之间,暗含了君臣的等级关系,友情的改变,意味着梅长苏为了最终目的,不得不做出选择。
太皇太后是梅长苏的太奶奶,作为一个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人,也是第一个认出他林殊身份的人。梅长苏偷偷藏下太奶奶给的点心,提醒飞流太奶奶是一位和蔼的老人,得知老人去世时,对飞流说,唯一疼爱他的亲人,走了。而梅长苏和飞流之间,既是主仆关系,也是兄弟关系。因飞流的心智不全,只认定梅长苏为最亲近的人,梅长苏不需要在飞流面前伪装自己,故而在两人的相处中,梅长苏出流露真实自然的情感。飞流身上的纯粹,是身处计谋中心的梅长苏所最应该割舍的东西,属于林殊的一面。太皇太后和飞流的共同点都是智力低于常人,只认梅长苏这个人的存在,因此梅长苏不需要算计他们,伪装自己。与太奶奶、飞流之间的相处,反映了梅长苏重视亲情的特点。
在对待爱情方面,梅长苏是非常含蓄、深沉的。金陵城外重逢时压抑情感,进宫在太奶奶的撮合时的“失态”,以及元宵节回忆年少时光,梅长苏与霓凰的情感描绘,相知相爱,却不能相守。梅长苏自知自己的生命有限,面临个人短暂的幸福,和家国情怀的两种选择时,舍弃“小爱”,成全“大爱”。梅长苏和霓凰的爱情,偏向于传统文化中“才子佳人式”的爱情,爱情结局许下以“此生一诺,来世必践”的诺言。梅长苏与霓凰之间的相处,体现出了梅长苏含蓄的情感态度。
作为苏宅的主人,在苏宅的梅长苏相对是最放松的状态,梅长苏与人相处的方式又有不同。首先在苏宅梅长苏的第一重身份是宗主,对于江左盟的人来说是发布号令的人,具有权威性。其次,则是病人,需要疗养身体,喝药成了日常准则,上到晏大夫的“威逼恐吓”,下到飞流想要替他喝药,从侧面表达了对梅长苏身体的担忧。梅长苏两种不同的状态,意外地形成一种萌点,为梅长苏的形象增添了可爱、真实的一面。
2.智谋无双
梅长苏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林殊是他的过去,“梅长苏”是他的伪装。
梅长苏是“琅琊榜首,江左梅郎,得之可得天下”的风云人物,执掌江湖第一大帮江左盟,被太子和誉王两方人马争相拉拢。作为一个从地狱归来的人,换脸改名,谋划十二年,低眉浅笑,算计人心。梅长苏的谋士身份,决定了他在遇到事情之前就得未雨绸缪。兰园藏尸案、滨州侵地案等一系列事件,验证了梅长苏善于筹谋的特点。此外,在梅长苏生病昏迷期间,营救赤焰旧部卫峥行动失败,而梅长苏清醒后轻易扭转了不利的局面,当夏江被梅长苏的计策耍得团团转时,青衫素袖、算无遗策的梅长苏,以静制动,巧妙控制局面。
梅长苏在剧中被塑造成“智慧的化身”,通过打败百里奇事件、劝退言候、营救卫峥等一系列事件的解决,以梅长苏的视角讲述故事。观众在观看时,习惯性地以梅长苏的视线,融入剧情,便于塑造梅长苏智谋无双的形象。剧中通过细节刻画梅长苏“谋士”形象。梅长苏在和萧景睿、言豫津闲谈的过程中,注意到侍卫飞流不喜欢言豫津带来的橘子,通过询问言豫津,知晓了言候的“反常”,推断出言候想要谋杀梁帝的计划。这使言候吃惊不已,之后梅长苏说服言候放弃计划。出色的洞察力,源于曾经身为武将的经验,可谓心思缜密。
梅长苏虽身体病弱,但面临危险时的镇定自如,显示了他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质。梅长苏因身中剧毒而武功尽失,体质较常人虚弱。当他遇到危险时,没有因此变得慌乱。梅长苏在巷道被老魏试探身手时,长身玉立、纹丝不动;深夜被刺客谋害时,梅长苏背对刺客,向后闪避的敏捷身手并倚靠在一旁的画面,表现了梅长苏的胆魄;而在靖王练兵场被戚猛试探时,更是面带微笑,以此为由立威。梅长苏临危不惧的行为,与他曾经是军人的身份有很大联系。智力和体力的极大反差,但其过人的胆魄,塑造了梅长苏智谋无双的人物形象。
3.赤子之心
谢玉、誉王和夏江,对应着侩子手、帮凶、主谋的角色。梅长苏代表的是七万赤焰军冤魂,他将逐一将这些人“审判”。大殿上梅长苏与梁帝的对决,是一场个人与皇权的对抗。梅长苏背对梁帝的举动,是对亲情攻势的有意回避,是不耻梁帝的背叛,不想看到梁帝为了权利颠倒黑白的嘴脸。梅长苏驳斥梁帝的言论,是他相信政治清明,人心向善的“赤子之心”。
梅长苏身上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在梅长苏对正义的维护。帮助靖王招揽有志之士,相信政治清明,坚信自己的朋友靖王不会变成“梁帝”——猜忌他人,背叛亲情。真正纯洁善良的人,是不会违背自己的本心的。梅长苏以谋士的身份,“勾心斗角”,但他以善良的胸怀与黑暗的人和事作斗争,随身处黑暗,却心生光明。梅长苏对平反赤焰冤案的“执着”,正义战胜邪恶的“信念”,象征着梅长苏的理想主义。
梅长苏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剧中有一个细节,梅长苏经常靠近火炉,这背后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表现梅长苏身体惧怕寒冷的生理特征,另一方面表现梅长苏的内心,极度渴望光明,现在的阴暗,不是他真正想要的。梅长苏对火焰的亲近,暗示了他与“赤焰军”的联系。“因此他的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甚至是孤注一掷,都有了一种壮士独行,易水当歌。”[1]梅长苏朝堂之上“杀伐决断”,身怀赤子之心。执着于以光明的方式平反冤案,揭示了“赤子之心,永生不灭”的中心思想。从林殊开始,化名梅长苏,回归到林殊,是选择也是宿命。强大的内心与个人命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引起同情,最终形成梅长苏赤子之心的形象。
在剧的尾声,梅长苏与蔺晨的争执,梅长苏决定做回林殊,重回战场,在为数不多的日子里完成他的“使命”。梅长苏的崇高品格,在于人格的独立性,对自我的坚持,对信仰的坚守。梅长苏并不是他一个人,他是代替七万赤焰军而活。梅长苏在冤案昭雪后,再一次回到战场,是选择承担他作为林殊的职责,军人的使命,保家卫国。这样塑造梅长苏崇高的人物形象,具有教化思想,洗涤心灵的感染力。
二、梅长苏形象的塑造方法
“镜头是影像画面的创造者,是影像故事的叙述者,观者可以根据镜头的运用手法推敲出创作者的表达意图,这就是所谓的‘镜头会说话’。”[2]《琅琊榜》正是运用景别、构图、运动镜头、光线、景深等方面的镜头语言,来塑造梅长苏的形象。
1.景别与心理状态
梅长苏是一个深思熟虑、习惯隐藏个人情绪的人。通过脸部表情的细致变化来传达他的精神状态,用情绪引导镜头,通过镜头语言让观众感受梅长苏的心理变化。
听到谢家小姐难产而死的消息时,梅长苏闭上了眼睛,因为他使刚出生的孩子失去了母亲,他的手上沾上无辜人的血。原本是坐着的梅长苏,伏在地上咳嗽起来。面对飞流纯良的眼神和对身体状况的关心,梅长苏回答的是另一回事。梅长苏眼含泪水笑着说,因为人的心会变得越来越硬。曾经的梅长苏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天之骄子,如今与阴谋诡计为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特写镜头具有独特而广泛的表现力,能将人物的细微表情和特定瞬间心理活动传达给观众,还具有一种暗示的神秘力量。”[3]这一组景别的变化,表现梅长苏的内心内疚、矛盾的心理状态,揭示梅长苏的内心变化。
在殿前论礼的这场戏中,梅长苏听到钟声响起,起身站起,走到门前。镜头对准的是梅长苏手中的书,用近景表现梅长苏对事情的关注。运用平行蒙太奇,将殿前争辩与手持木柄摇晃礼部木牌的梅长苏的画面剪辑在一起,暗示了梅长苏对局势的把控。而手中写着礼部的木牌被梅长苏扔进火炉,象征着又一事件的达成。梅长苏看向自己手的主观视角,搅弄风云,玩弄权术与其内心的志向是相违背的。结合景别的变化,梅长苏的行动两方面刻画梅长苏等待、不甘的心理状态。
2.构图与人物塑造
夏江提审梅长苏的一场戏,苏宅外夏江带兵,士兵破门而入,苏宅内梅长苏站立不动。画面两侧分列士兵,画面中心梅长苏自台阶缓缓走来。人们的视线指向梅长苏,两侧的士兵形成的大致线条也指向梅长苏,强化和突出了位于中心的梅长苏,营造了压抑的气氛,梅长苏与夏江的严阵以待形成强烈对比。这种“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向心式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4]而位于画面的中心视点的梅长苏,镇定自若的状态,无形之中,传达出了梅长苏的无畏精神。
对比构图应用在剧中巧妙地表现人物迥异的性格。“对比构图可以分画面主体的对比,为画面色彩的对比,画面情感的对比。”[5]比如前景是卫峥背对着观众,列战英聚精会神的倾听,景琰因为直面真相受到重大冲击而难以保持端坐,已知真相的蒙挚冷静得多,而后景则是真正的当事人梅长苏,却隐身于烛光之外。前景暖色的烛光下的一群人,虽然也是悲伤的情绪,与之对比的是位于画面后景的梅长苏,孤身一人,沉默不语。梅长苏所处的区域蓝色的天光与前景温暖的黄色灯光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的层次也被加深。梅长苏不易察觉的情绪,通过画面的对比构图体现出来。
运用构图刻画人物,隐含人物关系。比如梅长苏和萧景睿、言豫津相处时一般是三角构图,三人是朋友关系。三角构图,表现了三人之间关系的稳定。平衡构图的运用,初期梅长苏与靖王交谈时,中间一般隔着桌子、火炉等障碍物,当梅长苏取得靖王信任时,画面中二人之间的距离慢慢缩小,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实际上,梅长苏与人的交往是无法完全“坦诚”相待的。
3.运动镜头与环境氛围
梅长苏被提审进悬镜司牢内的一场戏,由于成功营救卫峥,梅长苏面临身份暴露的危险。夏江在梁帝面前请旨提审梅长苏,而梅长苏早已在苏宅静候。通过一组运动镜头刻画梅长苏平静的状态,摇镜头自下而上,从地板摇至梅长苏坐在门前的背影。而从梅长苏的侧面推至正面近景,象征着梅长苏从背后走入朝堂斗争的视线。梅长苏早已料到夏江的下一步行动,事先准备好应对之策。后跟镜头的使用,观众的视点和梅长苏的视点是重合的,在梅长苏的主观视线里,飞流和甄平因为一束花追逐,他手里握着药的行为,使观众更容易感受到梅长苏的心境。梅长苏交代甄平要照顾好飞流送的花,等他回来的画面,是用一个摇镜头来展现的。从梅长苏的手摇至红花近景,花的颜色,药的颜色,暗示花和梅长苏的命运结合了一起。风雨欲来的环境氛围,通过镜头的运动,传达给观众。
梅长苏被提审进大牢后,运用摇镜头自左往右摇,交代环境的恶劣。在画面中出现隔着栅栏梅长苏背影,俯视镜头表现梅长苏的被擒。而近景镜头梅长苏在整理床铺,安然入睡的画面表现了梅长苏的坚定,通过镜头与人物行为的反差,凸显梅长苏的镇静。夏江审问梅长苏时,隔着石桌梅长苏淡定饮茶讲述卫峥被劫过程,梅长苏在智商和气势上完全压制夏江,与夏江的恼羞成怒形成鲜明对比。
4.光线景深与情感表达
梅长苏对待谢玉向来是鄙夷的态度。在梅长苏探监谢玉的一场戏中,光线的运用丰富了镜头语言塑造。梅长苏与谢玉的谈判过程,一开始谢玉背对墙,介绍了谢玉所处的环境和现状。梅长苏被光线所照,代表梅长苏处于主导力量,对谢玉产生压迫感。达成协议后,梅长苏在暗处,两人的位置发生改变,传达出另一层含义:谢玉的心理防线已经全面崩溃,而梅长苏则运筹帷幄。在监牢中梅长苏对谢玉的冷酷、嘲讽,是对小人为恶的憎恨。
林府门前,梅长苏极力逃避残破的家园,梅长苏回到金陵,涌现的是物是人非的凄凉。面对霓凰的有意试探,梅长苏站在门前侧身而站,不敢直视。梅长苏和霓凰关于林府旧宅的讨论,暗含着两人对情感的态度。梅长苏想要通过自己的冷漠,否认身份,达到让霓凰解除猜测的目的。梅长苏转身离去时的镜头运用,通过景深表现情感,前景是梅长苏眼含泪水的近景,后景是梅长苏背后的霓凰,两人之间的隔着时间的距离;穿插梅长苏坠入悬崖的镜头,再通过梅长苏的背影聚焦在蜘蛛网,渐行渐远的背影,传达出人去楼空,物换星移的沧桑感。
三、梅长苏形象的作用
梅长苏形象的成功塑造,使得《琅琊榜》中梅长苏的形象深入人心,对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
1.梅长苏形象的塑造奠定了作品基调
“意境不是特定的艺术形象或典型,它是特定形象与它触发的全部艺术想象(包括幻想和联想)的总和。”[6]“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这四句诗不仅介绍了梅长苏的出场,同时也营造了唯美的意境。梅长苏一袭白衣的出场方式和烟波微渺的环境描绘,凸显了他身上浓厚的文人气质,使其与唯美的意象连接在一起,触发了观众的艺术想象。
“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也。”[7]这段话论述了中国传统意境中情与景的意象,而借景抒情,是中国传统意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苏宅正是梅长苏精神的外化:安静、内敛。影像的风格化,以苏宅为例整体呈现出的美和意境,与梅长苏的精神气质完全契合。梅长苏含蓄的情感描写,梅长苏战死沙场的结局并没有直接告诉观众,而是借助剧中其他人的反应,传达出梅长苏已死的信息。“美学家李泽厚认为,‘情感不但是审美的动力,而且审美也最终呈现为一种特定的情感感受状态’。”[8]情感的含蓄表达,与中国传统国画中的“留白”的手法相似,以悲为美的审美情感,营造了余音绕梁的意境。
2.梅长苏形象的塑造升华了悲剧主题
《琅琊榜》是一部以梅长苏为主要人物的古装传奇剧,剧中梅长苏被塑造成了一个几乎“完美”的标杆式人物。与其他影视剧中的光环主角形象不同的是,在梅长苏的身上,观众主要感受到的是情感的触动。《琅琊榜》是以梅长苏的视角展现事件,随着梅长苏的命运轨迹发生改变,情节随之发展下去。梅长苏是被神化了的人,掌控江湖,影响时局,为了平反赤焰冤案,相继扳倒了太子、誉王,设计谢玉、夏江露出原形,将毫无根基的儿时玩伴靖王推上太子之位,甚至最终使梁帝在朝堂之上“承认错误”。以一己之力对抗黑暗势力的梅长苏,实质上是一个“孤胆英雄”式的人物形象。
其次,在梅长苏的身上兼具命运悲剧和英雄悲剧的悲剧色彩。梅长苏的命运是有浓厚的悲剧色彩的,从天之骄子跌落谷底,失去亲人,失去了一切引以为傲的东西,连生命都无法保证。在剧中梅长苏被塑造成了一个英雄,似乎无所不能,实际上在取得计谋成功的同时,也在不断失去。梅长苏的身上包含着自我牺牲精神和渴望被救赎的特质,使他做出的选择,产生悲剧感化人心的力量。
升华主题,上升到悲剧层面的作用。“关于悲剧,鲁迅有自已独特的理解。他的著名论断是:‘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指出悲剧的本质特征,在于社会现实中有价值的东西的被毁灭。”[9]梅长苏的结局,暗示了有价值的事物被毁灭的命运。梅长苏的使命已经完成,当梅长苏决定恢复林殊的身份,重回战场,保家卫国之时,正是梅长苏形象最高大的时刻。梅长苏的最终命运是走向死亡,是回归自我的选择。
3.梅长苏形象的塑造弘扬了传统文化
梅长苏背负着七万赤焰冤魂,蛰伏十二年的经历,虽然带有“复仇”的动机在,但也说明了梅长苏对赤焰军的使命。想要把恶贯满盈之人推倒,哪怕沾满鲜血,哪怕难免伤及无辜。因为他的身上肩负着不只是他一人的仇恨。对于曾经一起长大的玩伴靖王,梅长苏选择了辅佐他,靖王承受不了“痛苦”和“罪孽”,就由他来背负。当梅长苏和靖王因为营救卫峥而起了分歧时,梅长苏的“顾全大局”最终还是败给了兄弟情义。而梅长苏之所以能一眼认出“野人”是赤焰旧部聂锋,除了火寒之毒遗留的痕迹外,更主要的因素是梅长苏内心深处对于赤焰旧部的重视。尽管他早已变得面目全非、机诡满腹,但仍然无法隐藏情感。故而,梅长苏的形象体现了传统文化中重视兄弟情义的特质。
“《琅琊榜》的最大特点是将东方男子之冲淡之美细致入微的刻画出来,形象的表现出中国‘士’的形象。”[10]而梅长苏正是典型的文士形象,梅长苏的身上,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士”的描绘,文质彬彬,温润如玉。在外貌上,梅长苏容颜灵秀、气质清雅,尽管身中火寒之毒容貌受损,但在实际的影视创作中,因为扮演者胡歌俊朗的外形因素,梅长苏的人物形象还是体现出了符合中国审美的形象之美。现实主义的审美倾向,是通过客观表现镜头内人物的内在逻辑。借助人物的行走讲话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梅长苏作为谋士,与人结交时,有礼有节,长身玉立,体现传统文化的礼仪之美,梅长苏的形象符合了当代社会对传统古典美的审美想象。
在梅长苏身上体现的家国情怀,与家国叙事和英雄成长叙事的主题叙事息息相关。武将和文人的两重身份,又使梅长苏具有拥护传统的仁君思想,梅长苏对于祁王的敬仰,正是对贤明君主的渴望。忠君爱国,束甲出征,用最后一点精力誓死捍卫大梁边境和平,符合梅长苏对自己的定位:“梅长苏”的使命完成了,回归林殊才是真正的归宿。对梅长苏形象中重视兄弟情谊、君子之风和家国情怀的塑造,起到了弘扬了传统文化的作用。
梅长苏是《琅琊榜》在典型环境下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运用镜头语言的方法,从景别、构图、运动镜头、光线与景深等手段来刻画人物性格和分析人物心理,使梅长苏形象更加立体。梅长苏的形象奠定了作品基调,升华了悲剧主题,弘扬了传统文化。以梅长苏为例,分析其形象,对于理解《琅琊榜》作品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晏晓东.电视剧《琅琊榜》的特色分析[J].新闻世界,2015(11):120-121.
[2] 张丽君.论“栏目特定镜组”在电视传播中的形式与功能[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4:37-41.
[3] 李 迪.试论希区柯克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以《精神病患者》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20):83.
[4] 陈吉德,沈同芳,蒋 俊,等.影视视听语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33.
[5] 冯 凯.影视广告视听语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51.
[6] 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1.
[7] 朱万曙.王国维的“戏曲意境”说[J].文艺研究,1993(3):75-81.
[8] 余秋雨.观众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48.
[9] 李 力,黄南山.鲁迅对悲剧艺术的历史性贡献[J].江西社会科学,1985(1):88-92.
[10] 李维倩,电视剧《琅琊榜》的审美艺术探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31-34.
(责任编辑:倪向阳)
Image of Mei Changsu in Television SeriesNirvanainFire,
SUN Feifei
(Th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TV dramaNirvanainFireis one of good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which creates plentiful vivid characters, among which Mei Changsu is the most typica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haracter Mei Changsu from three aspects: unrivalled resourcefulness, utter innocence and deep brotherly affection. The lens language is used to shape the image of Mei Changsu. Then it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i Changsu and the keynote of the works, the tragic theme,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V drama;NirvanainFire; Image of Mei Changsu
2017-03-20;
2017-06-04
孙菲菲(1992— ),女,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I207.352
A
2095-4476(2017)06-00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