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1978—2015年的数据分析

2017-10-13晋玲利

关键词:财政性协整变量

晋玲利



我国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1978—2015年的数据分析

晋玲利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文章利用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政府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选取了中国1978—2015年之间的实际GDP、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业人口量以及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数据。首先,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了ADF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必须考虑时间趋势,各变量的一阶差分项都是平稳的;接着,对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得出政府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具有协整关系;随后,对模型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分析,得出财政性教育支出会促进经济增长且长期效果优于短期的结论。

生产函数;财政性教育支出;经济增长;人力资本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自从1995年党中央第一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逐渐重视起了教育工作,且近年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财政教育经费也由1995年的1 411.5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9 221.45亿元。国家大力支持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校的经济压力,同时也是为了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那么,财政教育支出到底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基于1978—2015年的数据,对此进行探讨。

关于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文献对此进行分析。但是,财政性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还一直没有定论。因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综合国情下,各国政府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同。

(一)国外相关研究

在国外,最早提出教育经济价值是沃尔什,他于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也成为了教育经济学上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文章使用了教育费用与毕业后收入增长的数据,对是否应该上大学进行了探讨。随后,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舒尔茨采用美国1929—1957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与教育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教育投资数量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并验证了沃尔什的观点。Danison使用美国1929—198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中有0.66%是教育投入的贡献,政府性教育支出可以推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使经济稳定增长。Helms对美国1965—197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教育支出的增加可以带来个人收入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Gimmal通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及其增长率对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Collins和Bosworth分析了1984—1994年韩国、新加坡等7个亚洲国家的数据,研究发现韩国、新加坡等在人均教育支出对人均产出的贡献率分别为9.7%、10%等,从而进一步得出在亚洲,教育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Wolf基于规范分析研究高等教育是否能对经济产生影响,发现高等教育会对经济产生间接的影响,因为教育水平不仅与个人工资有关系,还与就业机会有关。Hall和Jonesmann对127个国家2008年每个工人产出进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2%。

(二)国内相关研究

王俊、孙蕾基于VAR模型对预算内教育支出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对预算内教育支出有促进作用,而预算内教育支出对GDP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郭凤英使用1980—2011年的时间序列,对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做了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财政性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且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大,进一步论证了上述结论。所以,我国的教育投入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应该持续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教育政策。刘孝斌、吴艳使用双对数模型分析了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得出教育支出、投资和劳动力对经济发展都具有正向关系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孔杏采用杭州市1978—2009年的数据,对杭州市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杭州市的高等教育推动了其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却没有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两者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李佳璐通过实证研究得到教育投入和经济发展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就是经济增长会推动教育支出的增加,但教育支出却不能促进经济发展。肖碧云对福建省财政性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性教育投入每增加1%,经济约增长0.3652%,即财政性教育支出会促进经济增长。王春元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使用1980—2010年的数据得出每1%的教育支出增长能带来28%的经济增长。因此我国应该加大教育领域的投入。杨帆实证分析了我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结果得出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协整。我国应该加大教育投资规模,改善教育支出结构。

二、生产函数的理论回顾

(一)模型的选择和设计

本文使用的模型基于下面的宏观生产函数:

(2)

(二)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以1978年为基期的实际GDP代表实际收入,为了减少异方差对其取对数,记作LNGDP;选择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物质资本,对其取对数,记作LNK;采用历年从业人口数代表劳动力的数量,对其取对数LNL;选择财政性教育支出作为平均受教育水平,对其取对数LNE。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出下面模型:

本文选用了1978—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样本容量为38,所有变量都去除了价格的影响,使用其实际数值,并取其自然对数,数据来源于中经网和国家统计局网站。

三、实证分析与解释

(一)单位根检验

为了防止伪回归的产生,需要先对序列做平稳性检验。常见的做法有DF检验与ADF 检验两种。但是,DF 检验仅仅适合时间序列是一阶自回归的变量,对于时间序列是高阶回归的变量我们应该对其做 ADF 检验。本文对各变量进行 ADF 检验,即对序列做如下回归分析:

通过ADF检验发现,本文所有变量的水平值的t检验值都大于1%的麦金农临界值,因而都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变量存在单位根。但是所有变量通过一阶差分后都小于1%的麦金农临界值,可以拒绝原假设,即一阶差分项不存在单位根。因此得出,所有变量水平值都不平稳,但通过一阶差分后变平稳了。下面对这些变量的一阶差分项进行研究。

(二)协整分析

需要对变量进行检验,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通常使用E-G两步法与Johansen 极大似然法这两种方法进行检验。其中,E-G两步法大多被应用于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整检验,而不是多个变量之间的检验。

本文的协整向量不只一个,因此本文最终选用Johansen 极大似然法。采用第四种协整方程,即序列和协整方程都具有线性趋势: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2 Johansen检验

由表2,拒绝第一个原假设“有0个协整向量”,即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向量。接受第二个原假设“至多有1个协整向量”。综上可以得出结论:有且只有1个协整关系。经标准化后的协整方程为:

(3.457898) (3.115153) (2.874036) (5.989140)

其中,系数下面为t值。

式(7)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和财政性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均为正,且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系数最小,为0.174007;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弹性系数最大,为0.374425;就业人数的弹性系数在两者之间,为0.236663。可以从式(7)分析得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一直为粗放型,而且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其中具有较大的比重。从政府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相互影响可以看出,我国政府教育增长会较大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政府教育支出每增长1%,会带来我国经济高达37%的增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提高政府教育投入,加大政府教育支出规模,都会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持久的有利影响。

(三)误差修正模型

由于各变量之间一开始并没有达到长期的均衡关系,是从非均衡的关系过渡而来的。所以,需要研究各协整向量由非均衡向均衡转化的过程,并且基于已得出的协整方程式(7),建立VCM模型。结果如下:

(6.761405) (5.319445) (-1.872266) (1.654817) (-1.977284)

其中,系数下面为t值。分析误差修正模型,长期误差修正系数为负,具有反向修正机制。回归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短期变动对当期的经济产出有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增加1%,实际GDP增加0.14823%;从业人口的短期变动对当期的经济产出存在负向影响;政府教育支出的短期波动也对经济会产生正向影响,支出每提高1%,经济增长0.078744%。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分析实际GDP、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业人口量以及财政性教育支出间的因果关系,判断被解释变量是否由解释变量所决定,解释变量的变动能否引起被解释变量的变动。下面对模型的各个变量做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即利用F-检验来判断是否为零,是的第i行第j列元素。具体结果详见表3。

表3 格兰杰因果检验

从上述检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资本存量K拉动了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增长也会反向导致资本存量K的提高,即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实际GDP具有相互因果关系;劳动力L会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对劳动力L却没有显著的影响,即从业人口数量与实际GDP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教育支出E和经济增长互为因果,也就是说教育支出E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作用。这些结论和经济理论基本一致。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我国1978—2015年之间的实际GDP、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业人口量以及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数据进行研究,通过Granger因果以及误差修正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短期内,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关系。财政教育经费每增加1%,大约能使经济提高0.078%。

第二,在长期中,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也存在正相关关系,教育投入每增加1%,大约能够带来经济0.374%的增长。

第三,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作用比短期作用更好,这是因为政府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需要长期积累,教育投资应该是一个长期行为。这个结果证明了想要在短期内乃至长期推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必须加大政府教育投入。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两点政策建议:

第一,我国应该提高政府教育投入,优化教育投资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如:我们应该推动师资交流,推动教育信息化,积极开发教育共享平台;合理配置学校布局,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形成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第二,建立健全教育资金的监管机制,制定绩效评价体系。减少学校由于硬件或软件上的重复建设而引起的不必要浪费,确保学校的每一笔消费都公开、透明、合理、高效;设立相关衡量指标,对学校教育质量、科学成果进行考核,推动教育教学的稳步发展。

[1] 肖碧云. 福建省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长沙大学学报,2016(3):33-36.

[2] 郭凤英. 我国的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1980-2011年的数据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2):97-101.

[3] 孔杏. 基于协整方法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 生产力研究,2012(2):105-107.

[4] 梁艳萍, 高建军, 黄大乾. 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互动均衡关系的比较研究——以广东省和江苏省为例[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14-217.

[5] 李佳璐. 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与因果关系[J].商业经济,2012(1):25-28.

[6] 李雯,查奇芬. 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J].统计与决策,2006(4):32-34.

[7] 吴能全,陈剑. 广东经济增长中的教育因素贡献分析[J].南方经济,2004(10):18-23.

[8] 乐菲菲. 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J].东岳论丛,2011(7):26-29.

[9] 刘汉伟. 坚持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科学发展[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3) :71-73.

[10] Barro,R.J. Economie Growth in a Cross-section of Countrie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es,1991,106 (2):407-444.

[11] Benhabib,J and M. Speigel. 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 Aggregate Cross-CountryData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4, 34 (2):143-173.

[12] Blis,M and P.Klenow. Does Schooling Cause Growth?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 90(5):1160-1183.

[13] 刘洪顺. 谈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几个问题 [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5) : 102-102.

[14] 韩林琳, 李艳秋. 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教育公平的反思[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2): 71-74.

(责任编校:李延军)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4.007

F016.2

A

1674-327X (2017)04-0023-04

2017-02-10

晋玲利(1992-),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生。

网络出版时间:2017-06-27 14:19;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415.C.20170627.1419.010.html

猜你喜欢

财政性协整变量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商业银行资金清算账户成为人民银行财政性资金监管盲区需引起关注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
——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欠发达地区R&D要素、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协整关系分析——以新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