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幼儿撑起一片创作的蓝天
——以活动为例,谈谈美术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2017-03-07钱玉洁
文 钱玉洁
为幼儿撑起一片创作的蓝天
——以活动为例,谈谈美术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文 钱玉洁
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画画的种子,他们常常把这颗“种子”撒在手心,画在纸上,涂在墙上……处处留下“表现”的痕迹,画画伴随他们成长,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然而由于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幼儿表达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因此,在指导幼儿作画时,我们难免显得“操之过急”,以成人的眼光要求幼儿,从而呈现作品“形似而神不似”的现象。其实每个幼儿天生爱画画,与其对幼儿“指手画脚”,不妨采用一些教学策略使其敞开心扉,享受创作的乐趣。
观察 操作 指导 启发
一、生活化的内容
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也就是说,我们的活动内容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选取他们熟悉并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
大班美术活动《蔬菜里的秘密》,作画对象是生活中的蔬菜。如:藕的横切面是一个个小洞洞,玉米的切面像一朵向日葵,青椒又像一个大嘴巴等,这些奇特的内部结构非常吸引幼儿去观察、探究,这样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如卷心菜,因其叶子绕着茎弯曲的,密密地长成一团,就像迷宫一样,吸引着幼儿用小手沿着内部的线条走一走,这样能留意到线的疏密排列,画画的时候,幼儿自然会考虑到线条的疏密安排。还可以请幼儿拿着放大镜,放大观察叶子的纹理特征。在脑海中积累的细节越多,画出的细节就越明显,组建的视觉形象也就越丰富。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还可以启发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添画有情趣的细节。如“卷心菜”可以提问:“它会长在哪里?周围有哪些小动物活动?”涛涛直接把卷心菜画成了一棵大树的外形,里面用各种变化的曲线进行填充与装饰,还画上了几只有趣的小蚂蚁在搬豆,别有一番趣味。恺恺将洋葱画成俄罗斯特色的城堡,里面住着小朋友,构成有情趣的画面。
二、开阔的视野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到广阔的社会和大自然中,到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活动中,到剧院、博物馆中,让幼儿置身其中,接受艺术的熏陶,培养其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美的习惯。
在开展《老房子》主题活动时,我深知只有经验越丰富,感受越深刻,才越会有独特的,发自内心的审美表现。因此,我们带领幼儿来到了最具江南民居特色的明清古街,体会老建筑蕴含的艺术魅力。如走过狭长的街道,去触碰每一块凹凸不平的石条;抬头仰望高低错落的马头墙,诉说着悠悠的岁月;在大而厚重的屋檐下带领孩子观看富有历史痕迹的雕梁画栋,细细观察能看到各式的雕刻与绘画艺术,这些不论是纹饰还是雕刻花样都富有强烈的艺术气息,这些细节布局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熏陶。我启发幼儿尽量选取有生活气息的、美的内容去表现。如:天井一角中的假山,它的线条凹凸、曲直;镶嵌在墙上的花窗有着各种镂空图案;梁柱上有各式雕饰花纹……我把这些民间工艺知识一点点地分解给幼儿听,帮助他们结合已有的体会进行经验重组、加工和再创造。因此,多数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了大胆、夸张的进步表现,画面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有装饰美感。例如:林林画的石桥,每块石头都有凹凸的变化,很好地运用了线的表现力;天天画的院墙,遵循了线条疏密排列的美学观念,有的地方疏一点,有的地方密一些,如屋檐上的花纹。
三、多元的材料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而运用废旧的材料如同向幼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幼儿想象力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生活化的材料,依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组织教学活动。
如:碎布、一次性杯碟、彩色绒线、广告纸、纸箱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孩子们十分乐于摆弄,并且能以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当我提议将这些材料做成各种造型时,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回应。云云将分成两半的纸筒做成了兔耳朵,东东用浸泡了糨糊的纸巾给汽车的模型裱了一层“外衣”,最后用棉签点上了图案。方方用广告纸绑成了一只大鸟,刷上颜色,将纱、毡布、羽毛作为最后的修饰,一件件造型在孩子们的巧手中诞生了。由于看了木偶戏《哪吒闹海》后,孩子们对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木偶形象意犹未尽,于是我们把纸盘木偶引入了美术教学中,准备了纱布、纽扣、带子、彩色纸、碎布等材料。通过撕、剪、贴等技能,大家制作了需要的面具及服饰,孩子们穿戴上自制的面具和服饰,全神地投入在活动表演中,充分展示了自编自导的创造力,体验着创作所带来的愉悦感。
四、有效地启发
《指南》指出:“要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并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给予适当的引导。”幼儿是通过观察、体验来了解周围世界的,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星空浮云都是幼儿观察描述的素材,启发着他们用感官和双手去探索周围事物的形状、色彩、质地、空间,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来培养感官的敏锐和心灵的敏感。
艺术欣赏是一种不同于科学活动的感知,是对事物审美属性的特殊感知。因此,在引导幼儿关注事物外在特征时,尤其需要注重幼儿的想象与感受。我们开展了美工活动《有趣的拼贴》,首先要给予幼儿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对提供的材料进行触摸和比较,积累一些触觉和物体表面质感的经验。其次,通过提问“这是什么?摸起来什么感受?你在哪里见过它……”这些问题,让幼儿在充分观察、感受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获得创作的灵感。最后,根据材料去联想某些事物。我们知道,幼儿在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中,对象的形式特点与幼儿的思想情感达到交融时会在心理上产生情感对应物。在幼儿看来,皮毛让他们想到了一匹马、一头狮子;海绵暗示了海底的某种生物;糖果纸,也许是海里发光的彩色鱼,藤编可能是小鸟的家……这些物体特征引发幼儿进行自主的艺术想象,从而丰富了他们想要创作的内容。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如提醒幼儿在将画面的各个部位粘贴之前,尽量多次移动它们,通过摆一摆、移一移去发现自己满意的组合。天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了“稻草人”,朵朵用碎布做成了“小花裙”,所有作品都带有幼儿自身的情感色彩,体现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发展的特点,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中。当我们把对幼儿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时,我们看到了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创造、表现,从而促进了幼儿身心发展,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江苏省无锡市善德幼儿园)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