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017-03-07张艳

好家长 2017年2期
关键词:社会性教养社会化

文 张艳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文 张艳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有着直接关系。本文分析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以及目前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类型,最后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现阶段我国家庭教养方式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能为家庭教养方式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家庭教养方式儿童 社会性发展

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良好的家庭教养往往是成就一个人的关键因素。因为父母是儿童的启蒙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家庭教养方式息息相关,良好的家庭教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儿童社会性发展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在与他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情感、态度和观念,以及这些方面随着年龄而发生的变化。一般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社会性发展”和“社会化”这两个概念是交替使用的,都是指儿童从成长到步入社会的过程。因此,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儿童社会化的过程。

(二)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研究者Baum rind提出,他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是指: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在他之前,19世纪末期的弗洛伊德就已经对家庭教养方式进行了研究,尽管他没有提出确切的定义,但是,他注意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我国心理学研究者李晓磊则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应该是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潜意识里的一种行为方式方法,它与父母自身所形成的价值观息息相关。

国内心理学工作者在西方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家庭教养方式也进行了深入研究,通常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和溺爱型四种类型。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总的来说,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绪传导作用

父母的情绪状况可以主导家庭的氛围,并影响孩子的情绪。情绪状态良好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态度亲切和蔼、有耐心,这样孩子便有一种安全感,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诲,从而有利于父母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父母如果把工作、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使用消极、粗鲁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有可能会被父母的消极情绪影响,从而产生恐惧、自卑的心理。

(二)性格形成作用

恩格斯在分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曾经有这样的论述:“对孩子冷漠,没有爱,没有丝毫的关怀。在这种条件下长大的孩子,以后对家庭是没有眷恋的。即使他们自己创造了家庭,他们也绝不会感到温暖,因为他们太喜欢孤立的生活了。”由此可见,在粗鲁、冷漠的教养方式下培育出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往往孤僻、冷漠,社会交往方面则表现为同伴较少;而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培育出的孩子,往往显现出富有同情心、与人为善、亲切、善交际的性格特征;家长如果过度保护孩子,孩子性格中的被动成分就会增加,他们的依赖性会增强,自理自立、独立自主的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往往会退缩、止步不前。

(三)同伴交往能力

有些家庭的孩子在幼年时期就表现出非凡的交往能力,而有些家庭的孩子即使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一直存在着问题。这种差异主要是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导致的。在专制、粗暴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在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粗暴行为,使得他周围的同伴不愿意与他接触、交往,长此以往,他的交往能力就会出现问题。相反,如果父母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如经常带孩子与同龄小朋友接触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引导孩子正确与人交往,孩子以后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会得心应手,在生活中更容易被他人接纳和认可。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父母如果采取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从心理上做好准备以应对来自家庭和外界的挑战。做父母的如果坚持用一些不合乎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要求束缚他们,只会让他们对父母心生隔阂。因此,父母不应该采用同样一种教养方式,而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式。

三、改进家庭教养方式以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建议

针对目前家庭教养方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策略来改进:

(一)避免过度教育

家长应在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例如学前期正是孩子们活泼好动而且对任何东西都充满好奇心的时期,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不断满足孩子的探究欲望,培养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二)改变“重智轻德”

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必须要改变“重智轻德”的错误思想,并且真正把孩子的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

第一,不要过多地关心成绩单上的分数,而应该从实际出发,重点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二,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孩子自尊、自信、自主的品格,以及初步的社会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对幼儿表现出的遵守规则的行为及时肯定,如当幼儿主动为老人让座时要及时表扬,当幼儿损害公共物品时要及时制止并主动赔偿。

第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当幼儿不知道怎样加入同伴的游戏时,家长应该建议孩子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当幼儿出现分享玩具、图书的行为时,家长应对此行为给予肯定。

(三)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对于家长而言,如果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的性格,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孩子造成影响,孩子也会变得更加开朗活泼。如果家长因为孩子做错了事而大声斥责,或者把工作上的不如意带到家庭里,会让孩子对父母有一种距离感,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减少,从而导致孩子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等。因此,对于家长而言,要学会控制自己情绪,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水平。

(四)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的言行举止、性格态度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家庭中经常充满欢声笑语,孩子生活在其中,身心自然而然就愉悦起来,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有益的。因此,要想培养一个聪明智慧、人格健全、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孩子,就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片健康成长的天空。

家庭是个体最早接受社会化的场所,家庭教养方式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错误偏激的家庭教养方式不仅会阻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还可能引起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化偏差现象。因此,为了使家庭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儿童社会化,家长必须先进行自我教育,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善教育方法。

(江苏省靖江市生祠镇中心幼儿园)

[1]方建移,何伟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李坚敏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第25卷

[3]王文乔等.《人类发展生态学对幼小衔接的启示》[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6)

猜你喜欢

社会性教养社会化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the Walking Dead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