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研究

2017-03-01阳存韦青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媒体高校

阳存 韦青妙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科学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也异常活跃,他们对新发展、新技术所带来的变化充满了好奇与探索,时下的新媒体论坛、博客、微博和专业网站等影响必然将崔生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崭新授课模式,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和前所无未有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正确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思想政治

当前新媒体信息传递迅速,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兴媒体技术利用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大众提供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对社会生活各领域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毫无疑问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各高等院校将掀起一场深刻的信息革命,如何正确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一、依托新媒体搭建平台,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广泛传播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以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传统形式呈现出来。今天以论坛、博客、微博和专业网站等新媒体网络平台给思想政治教育课带来了快捷、灵活、便利的特点。慕课、微课改变了过去课堂上较为呆板、单一、墨守成规的乏味教学手段和方式。大学生可以不必按照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达规定的地点接受教育,而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终端等新媒体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教育,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授课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新媒体传播信息迅速,搜索信息便捷,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

新媒体的共享和开放决定了信息储备的海量性,实现了“资讯无屏障”,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搜索,信息表现也由静态形势变为动静结合。同时,新媒体全天候、全方位更新信息,基本做到了与新闻事件同步,解除了传统媒体在信息发布上的一些盲点与滞后性。大学生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学习中央领导人传达的文件精神,利用新媒体技术学习借鉴优秀文明成果、了解和吸收当今世界的新思想新观念,获取平台上传递的正能量,端正自己的态度,培养自己的正确价值观。

2.新媒体技术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由教师向学生单向性传递知识模式。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双向、交互的。新媒体课堂不受时空限制,为师生交流与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环境,可以自由、民主、平等地展开相关学术问题交流与讨论。大学生可匿名的方式进行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交流,减少了来自其他个人或社会因素的搅扰,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和言论自由,从本质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新媒体因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信息量大等特点,已然成为当下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借助新媒体信息平台,不断提高媒介素养和运用新媒体的能力,积极发掘网络资源,随时更新教育素材,并善于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充实、形式更生动,潜移默化地促使大学生积极主动获取正面的教育内容,努力增强自我教育意识,构筑内心价值认定与价值取向,试图建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与人生理想目标。马克思提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

不可忽视新媒体信息来源具有模糊性、即时性和复杂性,给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网路信息更新速度很快,造成信息来源无法考证,一些大学生未能很好地规范自身在使用新媒体道德行为等,应强化对新媒体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应加强对大学生应用新媒体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内容应不断强化更新

当前部分高校教育者仍习惯用传统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得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现实状况表明一些高校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时,仅仅是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复制到新媒体上进行呈现,没有将新媒体的视觉感知体验等独特功能进行有效转化融入到具体教学实践,未能实现现实社会和虚拟情景有效结合而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致使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未能有效体现出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与时俱进根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新的思想状况,适时更新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广泛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从根本上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正面价值导向功能不断应强化完善

高校应大力扩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学渠道,把新媒体作为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力工具,以红色网站为建设主体,关注网站建设的形式,关注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采取能够符合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设计教育内容,使用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来占领扩大新媒体的宣传阵地,加大政治教育类软件的开发力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技术上的先进性。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时代要不断强化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大学生可用QQ群以及SNS等平台,与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进行有效的互动,及时获取学生的思想动态,老师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创业问题、心理问题等,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同学们的心理,辅助同学们解决问题,强化人文关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2]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时代要树立道德价值评判标准

在新媒体广泛普及的教育环境中,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未得到真正的发挥,一部分大学生迷恋于网络的虚拟空间,虚度了宝贵的青春,丧失了真实的自我,出现了人格交往障碍,最后导致学业荒废,甚至发生自杀、暴力犯罪等行为。当下高校应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采取切实措施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在時代的背景下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评判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斯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会,201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新媒体高校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