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能力培训质量分析与改进措施

2017-02-27赵文廷张蓬涛张利安丽娜

科教导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培训质量硕士研究生职业能力

赵文廷+张蓬涛+张利+安丽娜

摘 要 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引入与快速发展,如何贯彻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便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能力培训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分析,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因素,结合河北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提出了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能力培训质量的一些方案或措施,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职业能力 培训质量 农业工程硕士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1.010

Abstract With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introduc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how to carry out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policy, training high quality high level for the society, compound talents, became the one of the birth of the core issue of education research study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through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quality influence factor and origin cause of formation analysis, aiming at the main problems or factors, combining the training practice of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proposed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quality of some programs or measures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peers.

Keywords vocational ability; training quality; master of science i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full-time graduate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專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我国自2009年教育部明确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范围之日起,全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始逐渐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专业教育模式转变,专硕培养逐步进入高等教育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专业学位也得到越来越多考生与家长、社会等的认可,报考人数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我国专硕教育是借鉴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而发展起来的,目前还处于研究与探索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如何突破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深化硕士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重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当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硕教育与培养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 我国专硕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专硕教育发展相对较晚,始于1991年,仅有一个试点专业,即工商管理硕士(MBA),当年招收专硕105人。随后5年,逐渐出现了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硕士(JM)等专业学位硕士层次,1995年专硕招生增加到1188人。2009年以后,我国专硕教育发展迅速,并取得显著成绩。目前,专硕层次已发展到19种,涉及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等39个职业,培养单位发展到509家,其中,普通高校495所,占97%。自2009年专硕招生扩展到应届毕业生起,专硕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不断增加(表1所示),2014年全国录取专硕23.7万人,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43.9%。2016年是我国专硕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的第7年,报考人数达85万人,占硕士研究生报考总人数的48%,比上年增加了12.4万人。从大多数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选择情况来看,报考专硕的数量越来越多,呈逆势增长趋势。

国家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随着一系列研究生教育改革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结构发生了战略性调整和历史性转折。近几年来,逐渐引入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按照市场需求,培养高端人才,在满足在职人员需要的同时,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增加和扩充优质生源。从政策导向和发展趋势上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将成为我国今后研究生教育的主流,必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 专硕职业能力培训质量的因素及其成因分析

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目的扩展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硕研究生就业形势和前景不容乐观,学生对高校专硕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不高,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专硕职业能力培养和锻炼乏力问题最突出。本文通过培养机构、环境、导师、学生和课程等方面的研究与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造成专硕职业能力培养与锻炼乏力的原因很多(图1所示),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专硕培养目标定位偏差

由于对国家政策、专硕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偏差,专硕培养方向不明、经验不足,以及缺乏社会调查、企业数据和企业信息等原因,造成普通高校专硕培养定位不准,职业技能培养与锻炼目标不明确,从而进一步影响专硕职业技能培训质量。

2.2 培养机构硬件不足与管理缺陷

实验室、教学基地、野外科学观测与研究基地等实现专硕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场所,属硬件条件。而专硕培养机构多数为普通高校,特别是刚从学硕培养转型到专硕培养不久的普通高校,用于专硕职业技能培养的硬件一般不足。其原因主要是硬件建设与管理存在的缺陷:

(1)建设经费不足。普通高校实验室、教学基地、野外科学观测与研究基地等的建设需要大量经费开支,而目前普通高校用于硬件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及各级政府的财政拔款,社会捐赠很少,几乎没有企业投资,因而造成了普通高校硬件建设经费严重不足。

(2)因缺乏硬件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普通高校在现有硬件管理缺陷多、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首先,一般普通高校都缺乏硬件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实验室、教学基地、野外科学观测与研究基地等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科学谋划,不仅需要研究制订长远规划,而且还需要有近期或年度建设计划。其次,普通高不仅硬件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不健全,而且现有的实验室,因管理水平不高,很多仪器设备闲置,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

2.3 专硕管理偏差,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

在专硕管理方面,由于我国开展专硕教育与培养时间短,多数普通高校因机构套用学硕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等原因而造成专硕管理存在较大偏差问题,偏离专硕高技能、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较远。其原因很多,最主要原因有下列几个方面:

(1)专硕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普通高校的研究生管理一般以校长牵头,由研究生院、学位学科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学科点负责研究生教学工作。研究生院、学位学科办是学硕管理的双重组织机构,共同负责学硕和专硕管理,一般没有设置专硕管理的专门组织。

(2)缺少专硕培养方案的专门研究机构。目前,普通高校的专硕培养方案基本是由学科点在学硕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成,没有相关企业专家参与,因此学术味太浓、职业技能味太淡。

(3)专硕教育质量外部保证体系不健全,外部督促和监控乏力。我国对专硕教育质量外部监控是各专业学位自身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延用普通高等教育传统的一般评估方法,对专硕学位点进行的合格评估,缺乏外部(如政府、非政府行为的中介或认证机构、相关研究机构、媒体等)参与,不仅评估覆盖面有限,而且评估过于“学术化”,专硕教育质量外部促进作用不强,致使许多办学单位“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

2.4 导师队伍结构和导师知识结构不满足专硕职业技能培训需求

由于普通高校曾经是以学硕教育为主,因此,导师队伍建设是以满足学硕教育要求而建设和发展而服务的,目前普通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一般具有下列特征(表2):学术型导师多,有实践经验的导师少;校内导师多,校外导师少;青年教师偏多;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偏少;高技术职称的教师偏少。普通高校的这种导师结构,很难满足专硕职业技职培训需要。

此外,由于普通高校的多数教师是由学校毕业,基本没有专业实践经历,而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的人才。多数教师进入高校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很少得到后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因此,目前普通高校的多数研究生导师,理论基础很扎实,科学研究能能力较强,但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技能较差。

2.5 课堂授课多,现场授课少,授课技術手段单一

由于导师多为学术型,多采用课堂授课方式为专硕授课,很少将课堂搬到现场,实行现场多方式授课。在授课技术应用方面,多为口述,部分借助PPT讲课,很少用MOOC、翻转课堂、微信课堂等现代教学技术。

2.6 课程体系设置不满足职业技能培训要求

普通高校多数专业的专硕培养课程体系是在相应学硕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调整而成,因此,相对专硕培养目标而言存在许多缺陷,如课程设置脱离实践,与职业执业资格联系不紧,缺少实践环节课程设置;核心课程数量和设置不精,选修课数量搭配不足,与专硕培养目标脱节等。

2.7 课程教学内容与专硕培养目标匹配程度低

针对专硕职业能力培训,因课程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教材与专硕培养目标匹配程度差等原因而造成专硕课程教学内容存在许多缺陷,如内容传统陈旧,理论多于实践,缺乏前沿性、灵活性和创新指导性等。其中,造成教材与专硕培养目标匹配程度差的主要原因是无专用教材、理论教材多而实践教材少、无配套参考书等。

教材是传授理念、知识、理论和技能等的最传统、最基本的载体,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工具之一。但是,各类专业或学科现有教材多数是为学硕培养而编著的,适合专硕职业培训的专门教材很少,特别是案例性教材更少。

2.8 应届本科毕业生一般缺少实践经验

2009年是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一分水岭,之前专硕招收的是具有一定实践经历或经验的青年人才,而后逐渐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与有实践经历或有一定实践经验的青年人才相比,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实践经验方面具有明显的弱势,一般读研究生的目标不很清楚,很少有学生知道自已未来的就业方向,需要向哪个方向努力,主要学些什么专业技能。“有枣没枣,都打一杆子”,不利于“有用”职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3 提高专硕职业能力培训质量的方案或措施

依据上述专硕职业能力培训质量影响因素与成因分析,结果可知:专硕培养机构可以从专硕培养目标、实践能力培养硬件设施、导师队伍、质量保证体系、课程体系设置、专硕专用教材、教师授课内容和技术方法、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研究探索专硕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改进和提高的措施。但是,由于目前在其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学者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措施,因此,本文只从下列几个方面提出了专硕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改进和提高措施。

3.1 专硕教育应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炼为重点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指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与学术学位(academic degree)均有所差异的那些学位,可作为从事某项职业的必备条件。专业学位的前身是职业学位,国际上一些国家将高水平的职业训练,如医生、工程师等的职业训练称之为专业训练(professional training),对经过某种专业训练而达到一定水平者授予某种职业学位证书,并以此作为从事某职业执业的必备条件。在我国,曾经的学位主要用来表示对学位获得者学术水平的认可,而在人事制度方面没有规定某种学位是从事某项职业的必备条件,基于这种国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1999年)决定将“职业学位”修改为“专业学位”。专硕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与学硕属同一个层次学位的不同类型,但培养规格和目标不同。按照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要求,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专硕教育重点。

职业能力(occupational ability)是指一个人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分迁移与整合所形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主要包括任职资格、职业素质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三个要素。简单地说,职业能力是指一个人胜任和完成某种职业任务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社会上的职业千千万,不同职业具有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专硕教育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每个专硕型人才都应是一名能够胜任企业、部门或项目的中级或高级管理者,既不同于学硕型人才,也不同于企业的一般“熟练工”,除应有学习和获取知识、文字和语言运用、数学运用、空间判断、形体知觉、颜色分辨、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心理承受、适应环境、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一般职业能力之外,还应具备实践研究、专业实践的专业能力,以及企业或项目管理的综合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专硕类型,具有不同的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要求,因此,普通高校在研究制订专硕培养方案,确定专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时,应视具体专业和职业需求不同,而有所不同。

3.2 充分利用其他社会力量,做好专硕实践能力培养硬件建设与管理

具有足够数量的完备的实验室、教学基地、野外科学观测与研究基地等硬件,是专硕职业能力培训质量的重要基础保证。普通高校要想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硬件,就得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健全有效力的组织机构,以及科学系统的运行有效的管理机制,因此,需要分充分动员其他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普能高校建设。

3.2.1 引进企业元素,加强与企业的联合。普通高校培养的专硕型人才,大部分是输送给企业补充企业发展力量

除人才培养职能外,普通高校还具有向企业提供科技支持和服务的职能。但与企业相比,普通高校在融资、硬件管理等方面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不仅有利于普通高校加快专硕职业能力培训硬件建设速度和提高硬件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企业得到普通高校的科技支持与服务,可谓互惠互利。引进企业元素,加强校企业合作的方式:

(1)校企共建共管的股份合作制模式。(2)学校是依托建设单位,企业投入部分资产,资产归学校所有,并由学校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进行管理。(3)企业是依托建设单位,学校投入部分资产,资产归企业所有,并由企业进行全面管理。(4)直接利用企业的生产车间、实验室,或农场、林场等对研究生进行实践能力培训。

3.2.2 依托普通高校,由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等多方参与平台模式

如矿山生态环境—河北保定野外基地、保定生态文明研究院等。矿山生态环境—河北保定野外基地是由河北农业大學与保定市国土资源管局、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地质调查中心、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和河北省涞源大型矿山企业共同建设的,是一个同时具有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学术交流、教学实习与人才培养、科研实验等功能的实践与交流平台。保定生态文明研究院是由保定市人民政府与河北农业大学共同建立的非实体性研究机构,是有效整合政府和高校等相关资源,建立面向生态文明研究领域的开放性科学研究与交流平台。这此科研与实践平台,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科研与实践能力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普通高校可通过接受其他社会捐助,改善专硕职业能力培训硬件条件。

3.3 建立和健全专硕职业能力培训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Quality Assurance System,简化为QAS)是指组织(包括自然人、企业、事业或其他组织)为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运用系统的制度和科学方法,管理产品生产的各个部门和控制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一个有机整体,一般包括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外部促进体系。

3.3.1 建立健全专硕质量保证外部促进体系

伴随全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促进体系,如盛行于欧美国家的认证、临控和评估等制度。在我国,1985年国家教委开始高等教育评估试点,1994年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开始有组织和有计划地进行评估,评估工作都是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完成,直到2004年成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到目前还没有其他的独立评估或认证机构。研究生教育教学评估始于2002年,工作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主要是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的整体水平的评估,简称学科评估。我国那时还没有专硕教育,因此,专硕教育外部质量保障借用的是学硕教育评估的程序和方法,没有专门的专硕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尽管后期允许一些中介机构参与,但是,仍然是由以国家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完成,评估的目的在于检查办学单位或学位点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质量目标,并督促其改进和提高,对评估合格的办学单位或学位点,发给学位授权允许可证。所有这些,无凝对提高专硕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因历史和经验等方面的原因,还有很大改进和提高的空间。那么这种改进和提高的空间在哪里?目前,通过研究“质量管理体系认可与认证”,便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

质量保证外部促进是指国家认可委依据标准(ISO9000簇标准)对组织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外部审核、认可与认证的一系列活动,目的在于督促组织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为获得质量管理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按审核人员或其名义,可分为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其中前者又称为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组织或以组织名义而对其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自审”,目的在于为组织有效的管理评审和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提供信息,还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后两者,也称质量管理体系的外部审核。第二方审核是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或其他人员以相关方(如顾客)的名义,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其目的在于提供对组织的信任证据。第三方审核则是由外部独立的审核组织(通常经认可的认证机构)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目的在于评价和确定组织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正规、规范和有效的。第三方审是高度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活动,因具有一套科学、完整且成熟的程序和做法,而国际通行。

质量管理体系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二战时期,一些国家的政府在采购军品时,不仅对军品的特性提出了质量要求,而且还对供应厂商提出了质量保证方面的具体要求。20世纪50年代,美国发布的《质量大纲要求》(MIL-Q-9858)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质量保证方面的标准。20世纪70年代,借鉴军品质量保证的成功经验,美国标准化协会(ANSI)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分别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原子能发电和压力容器生产的质量保证标准。美国的军品质量保证方面的成功经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和轰动效应。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在20世纪70年代末先后制订和发布了用于民品生产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一些标准。从此,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就成了一种国际化需求,于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成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并于1986年发布了第一个国际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即ISO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1987年相继又发布了ISO9000、ISO9001、ISO9002、ISO9003、ISO9004等标准。国际上将上述标准统称为ISO9000簇标准,即第一版ISO9000簇标准。ISO9000簇标准经过28年的应用与实践,通过4次修改而更加完善,最新的2015版ISO9000簇标准于2015年9月发布实施。在我国,ISO9000簇标准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各种类型的不同规模的组织,对保证组织提供优质服务或产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目前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ISO9000簇标准质量管理保证更加科学、更公正、更具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保持质量管理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和提高质量。但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的“产品”比一般意义的“产品”更复杂,质量涵义更丰富,因此,不能照搬照套,应进行认真研究。

3.3.2 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普通高校专硕教育质量的内部保证体系包括质量保证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管量方法等。如何建立有效的专硕教育质量内部保证体系呢?我们可以借鉴类似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世界一流大学的个性化的典型模式,也可以按ISO9000簇标准要求建立更加科学系统的专硕教育质量的内部保证体系。普通高校实施ISO9000簇标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助于建立健全专硕教育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并提高普通高校的运作能力。

(2)有助于明确专硕教育质量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3)有助于制定具有特色的专硕教育方案,包括理清专硕职业能力培养的环节、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并持续改进和提高,保持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4)有助于普通高校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社会需求和期望的专硕人才。

(5)有助于普通高校建立加快专硕导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速度。

(6)有助于引入质量保证外部促进机制,包括各级政府、企业、非政府性的中介和认证机构、媒体、相关研究机构等,共同帮助办学单位提升办学质量,提高专硕职业能力培训质量。

3.4 针对专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科学配置课程体系,并编制专硕培养专用教材

科学地配置专硕教育的课程,选用适宜的教材,是保证专硕教育质量,提高专硕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多数专硕学位套用的是学硕课程体系模式,按学术学位的学分制要求,有的办学单位将课程分为必选课、限选课和选修课,也有的将课程划分为公共课、专业学位课和专业实践课,还有的划分为公共程度、理论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总之,不管哪种划分方式,都没有离开“学术”,缺少“实践”成分,由于办学单位对专硕毕业要求的学分,基本与学硕相同,因此,在两年时间里,基本有一年时间用于学习理论课程,剩余时间完成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课题实施及毕业论文撰写,基本得不到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表明套用学硕学分制度和课程体系设置方案,不利于专硕职业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专硕教育质量。为改变这种现状,本文认为:

3.4.1 建立专硕课程研究小组,专门研究专硕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根据专业类型组建由指导教师、研究生、行业主管部门及校外专家或企业人员组成专硕课程研究小组,专门负责专硕教育课程配置研究。然后,由课程研究小组采用各种方式,包括通过组织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社会问卷调查、毕业生回访等方式,征求关于课程设置的意见,以及通过查閱文献,走访专硕教育办学先进单位、专业用人单位等方式,获取课程设置信息或可借鉴的经验。然后,根据所获得信息,结合办学单位或学位点实际,通过综合研究与讨论,确定专硕教育的课程体系。

如何打破传统学硕课程分类和学分制问题,是课程研究小组率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许多办学点(或单位)套用的都是学硕课程三分法,如划分为公共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也有划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选修课的,还有划分为公共课、专业学位课和专业实践课的,等等。这些都是基于学分制的课程划分方法,学生对课程的可选择性不高,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因此,专硕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可机构地套用学硕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模式,根据国内外先进的专硕教育经验,专硕教育课程设置注意事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设置应考虑与职业发展或职业资格联系,以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对不同职业追求的需要。为此,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课程,且对课程进行科学分类。如美国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配备了100多门课程,首先根据受培养对象的不同,将课程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供任职公司高层管理者学习的课程,通过该类课程学习,并考虑合格者,称为高阶工商管理硕士(Executive MBA,简称EMBA);第二类是供在职管理者,以增进其管理知识的普通工商管理课程,分在职工商管理硕士(只授学位,不颁学历证)和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既颁学历证,又授学位);第三类是供现职从业或具备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以强化其企业管理专业基础的课程,亦称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ScBA)课程。然后再划分为必选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必选课程仅有12门。在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MBA课程和MPA课程的安排,要求核心课程9门,专业必选课和选修课设置,各培养机构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和自身特色、优势,自行安排,总学分不少于20学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MBA核心课程一般都是12门,与哈佛商学院基本相同,但在选修课方面有所不同。清华大学根据MBA培养方向,将选修课程分成企业战略、人力资源、公司治理与法律、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企业运营与卓越领导六个模块,供不同学习目的类型的人选择。世界一流大学的MBA课程体系设置模式可作为我国其他专业硕士学位课程设置的参考。

(2)课程体系设置应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可根据课程特点,将课程划分为自学课程、导师指导学习的课程、讲授课程等类型,允许采不同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为了充分发挥和鼓励学生的自学,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多设置自学课程和导师指导下学习的课程数量,少设置讲授课程。

(3)对于来源于应届本科毕业的学生,根据专业就业需要,应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比例,以使学生系统了解专业实践的内容、形式和过程,掌握专业职业技术和方法。

(4)课程体系设置应考虑时效性。随着社会发展,产业结构、科学技术等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在变化,专硕教育课程体系也应随之而进行调整,因此,课程体系设置应给增加专业研究领域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成果的知识讲座或前沿性课程留有足够空间。

(5)课程设置应同时兼顾专硕培养的学术教育、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素质教育的属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3.4.2 增加教材研究与编制费用,组织校内外学者编制专硕教育专门教材

除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等少数专硕教育有专门教材外,其他多数专硕教育都没有专门教材。解决这一现状问题,首先,应增加专门教材研究与编制费用,组织校内外学者编制专硕教育专门教材。校内学者以编制基础理论教材为主,但应注意征求校外职业专家的意见。校外职业专家以编写实践课程教材为主,但应征求校内学者的意见。

案例教学是培养和锻炼专硕职能力的最重要和最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案例是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哈佛商学院在MBA培养与锻炼过程中,之所以把通常需要多年工作实践才能获得的经验浓缩到两年课程里,将涉世不深的学员或学生“催熟”,主要是因为有八百多个案例提供给学生,即每天至少要完成2~3个案例的阅读、研究与分析,并解决案例所设置的问题。设计与制作这些案例的,既有校内教授,也有校内学生,还有其他研究者。而且在这些案例被正式列入课程之前,都要经过认真的、反复的讨论,因此,哈佛MBA的案例不仅切实可行,而且丰富多彩、鲜明生动,对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超越自我、积极创新,有效地提高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案例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常常需要反复进行实地调查,并多易其稿,才能完成一个好的案例。案例编写一般求目标明确、构思巧妙、描述真实、选材适当、虚拟合理、文字生动、写作技巧讲究。因此,在编写案例之前,首先应做好案例调查工作,不仅要投入很多的精力,而且用时常常较多,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甚至更长。标准格式的案例编写一般包括标题、开头语、背景材料、正文、结尾、注脚、附件、诠释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EB/OL]. http://www.gov.cn/zwgk/2009-03/26/content_1269531.htm/2009-03-26.

[2] 衣学磊,蒋承.中美两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5):33-37.

[3] 中国考研网. 2016考研:专硕与学硕招生报考人数趋势分析(图)[Z/OL].http://www.chinakaoyan.com/info/article/ /id/94958.shtml.

[4] 中国教育在线讯.2016全國考研报名人数逆势增长——专硕热成逆势主因[Z/OL].http://kaoyan.eol.cn/nnews/201 512/ t20151225_1351646.s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23/201311/159870.h tml/ 2013-11-04.

[6] 黄林楠,曹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8):61-65.

[7] 黄爱华,柯燕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2):52-5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号)[EB/O 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24/201505/187792.html/2015-5-7

[9]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等.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10] 崔军,汪霞.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学促进系统[J].中国高教研究,2013(11):51-56.

[11] 李军,王耀荣,林梦泉,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5):3-6,12.

[12] ISO9000:2015,ISO9001:2015最新版标准综合说明[OL]. http://www.isorc.org.cn/doc/ISO-14083-1-1.html.

[13] 阎为民,王久和,杨菁.自组织理论视域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过程程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4(3):15-37.

[14]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公共管理硕士(MPA)课程设置和学分的通知(学位办[2003]15号)[EB/OL]. http://www.moe.edu.cn/srcsite/A22/moe_822/s3493/200303/t20030324_82694.html/2003-3-24.

[15] 夏海钧.MBA中国企业案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年教育統计数据[EB/OL].http://www.moe.edu.cn.

猜你喜欢

培训质量硕士研究生职业能力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业培训问题研究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加强党校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浅谈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