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6-05-11惠香刘礼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

惠香 刘礼明

摘 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纵深发展,硕士研究生的消费呈现复杂化、多样化态势。本文通过问卷、访谈调查,了解新时期硕士研究生消费的具体情况,从社会、高校、家庭、自身等方面来分析影响硕士研究生非理性消费的主客观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形成良好消费习惯的建议。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消费观念 消费行为 徐州高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纵深发展,硕士研究生的规模不断扩大,人数日益增加。硕士研究生由于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以及该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们成为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对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为了客观了解社会转型期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本文特地选取了徐州市三所典型高校:江苏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徐州医学院,进行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其中,男生453人,占42.9%,女生503人,共计1056人。

1.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为了使研究更具代表性,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60分,回收1056份,有效回收率为91%。

(2)统计分析法:对调查收集来的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描述硕士研究生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观念与行为三维度上的差异性表现。

2结果与分析

2.1硕士研究生的消费水平

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的月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500-1000元,有10%的学生消费低于500元,也有7%的学生消费高于1500元,这反映出硕士研究生的总体消费水平较适中、合理,但消费差距有拉大的趋势。由于硕士研究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父母行业的差异,导致了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生活费来源的多元化,从而决定了硕士研究生消费的不平衡。

2.2硕士研究生的消费结构

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的日常消费主要是基本生活所需,包括衣、食、住、行、通讯、使用电脑网络等方面。其中,饮食消费是其最大的支出项目,但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据统计,在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调查中,有52.4%的学生选择“人际交往”(恋爱、人情往来),49.3%的学生选择“休闲娱乐”(健身、唱歌、看电影、旅游等),而选择“学习”的学生仅有43.3%。可见,作为学生首要任务的学术、科研的相关消费排序靠后,享受性和消遣性消费靠前,消费结构失衡。

2.3硕士研究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

消费观是价值观的组成之一,是人们使用价值判断来衡量消费及有关事物的尺子,在这种判断标准的指导之下,人们会避开不利的、不喜欢的、价值判断不接受的商品和消费行为,而去追求积极的、价值判断为美好的商品和消费行为。目前,硕士研究生的消费观念主要体现在他们具体的消费行为或商品消费的过程中。

2.3.1合理健康的消费主流

从调查来看,在消费态度上,58%的学生希望“生活费月有盈余,可供自己自由支配”;在购买商品上,46.8%的学生选择“比较注重实惠和时尚”,也有36.4%的学生选择“没什么安排,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盲目性较大。这些统计资料可以看出理性消费、追求实际仍是当下硕士研究生消费观念的主流。他们中的大部分能够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另外,在问及“消费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时,有50.7%的学生认为“过度消费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应该倡导可持续消费”,但也有40%的学生环保观念较为模糊,没有清晰的认知,可见这部分硕士研究生对待消费需要更加谨慎。

2.3.2适度超前的消费行为

高校硕士研究生走在时代的前沿,思维活跃、追求时尚、易于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近年来,兴起的网购热潮就备受硕士研究生的青睐。据调查,有88.4%的学生热衷于网购而将它作为消费方式的首选。网购在给硕士研究生生活带来便捷、实惠的同时,也助长了他们冲动、盲目、攀比等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调查中还发现30%的学生手中握有信用卡,11.2%的学生更是经常使用,它的透支功能让他们花钱都失去了节制。过度的、不恰当的刷卡行为既加重了自己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又扭曲了学生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尽管有51.1%的学生认为理财很重要,但信用卡的消费行为则凸显了一些硕士研究生在消费过程中理财意识和能力的缺乏,加剧了超前消费、高消费的盛行。

2.3.3日常消费的影响因素

调查还测量了硕士研究生日常消费中的影响因素,其结果显示:从主观角度看,“同辈群体的影响”(74.7%)和“自身的需求”(64.6%)对硕士研究生的消费有较大影响。从客观角度看,家庭(88.7%)和社会(64.3%)对硕士研究生的消费影响较大,而广告、促销(45.2%)和学校(26.8%)对其影响相对弱一些。消费本身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影响它的因素肯定远不止这些。这些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硕士研究生的消费状况。

总体上看,调查的硕士研究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较为健康、积极,高消费、超前消费、盲目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现象只是个别现象,无法代表整体,但也不能轻易忽视。我们应将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3结论与建议

当前一些硕士研究生存在非理性消费行为,可能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也可能导致他们价值取向功利化、心理失衡甚至产生犯罪行为,因此,必须着手改善,加强对硕士研究生的消费教育和引导,促进他们自身不断矫正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具体措施如下:

3.1营造良好环境,引导绿色消费

著名的经济学家尹世杰教授曾说:“如果在恶劣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充满‘文化垃圾的环境之中,人们难以进行正常、合理的消费,就谈不上消费质量了。环境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对人的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可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从而影响着经济的增长。调查中,就有64.3%的硕士研究生认为社会环境对其消费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环境,一方面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另一方面要净化高校周边商业环境,积极营造有益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硕士研究生进行绿色、文明消费。

3.2强化消费教育,引导科学消费

在调查中,仅有26.8%的硕士研究生认为学校教育对其消费有直接影响。可见,学校消费教育的长期缺失,导致消费技巧、理财技能的缺失,进而导致消费的不理性。消费教育直接关系到硕士研究生消费能力的提高,影响其消费的各个方面。因此,在高校方面,应强化消费教育,把消费教育纳入高校教育的范畴,通过合理安排教育内容,采用多样教育方式,引导硕士研究生多掌握科学知识、消费常识,并让他们在实践中形成节约品质,从而使自己的消费行为更趋科学、健康;在家庭方面,应发挥家庭教育的启蒙和熏陶作用,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加强“财商”教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消费榜样。另外,要加强高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二者双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矫正其不良消费行为,促进其合理消费观念的形成。

3.3加强自我管理,引导适度消费

硕士研究生正处于青年时期,生理发育已经成熟,心理成熟度还不够。在消费活动中,硕士研究生要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消费素质。一方面,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注重内涵修养。面对外界物欲的诱惑,要不断端正和完善自我的消费观,提高自我控制力,自觉养成合理消费、适度从俭的好习惯。另一方面,转变自身消费理念,提升消费质量。从自我做起,增强独立意识,培养自己的道德判断力,提高自身理财能力,从而使自身的消费结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更趋合理。作为新时代的硕士研究生,更应该走自立、自强之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改善学习、生活和消费条件,进而舒心、快乐过好每一天。

参考文献

[1] 罗子明.消费者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3] 何立楠.当代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06).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大学生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的养成教育
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