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7-02-27王二君
王二君
河南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影像科 焦作 454000
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
王二君
河南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影像科 焦作 454000
目的 观察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2016-05收治的36例烟雾病患者,于术前、术后对所有患者行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为血管重建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对术前、术后侧额、颞叶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进行定性和定量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1例行直接重建,术后侧额、颞叶CBF、CBV增加,TTP延长,MTT无显著变化,吻合血管通畅;35例行间接重建,术后侧额、颞叶CBF、CBV增加,TTP、MTT降低,侧支吻合血管形成,术后TTP、MTT平均值低于术前,CBF、CBV平均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应用于烟雾病血管重建术,术前可掌握患者靶组织的灌注状态、血管形态及脑组织缺血程度,术后可评判血管吻合情况和脑血流量改善情况,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疗效的观察,值得推广应用。
CT脑灌注;烟雾病;血管成像;血管重建术
烟雾病由日本学者首先发现,因患者脑血管造影中脑底异常血管网显影不清而得名,多发于10岁以下及30~40年龄段人群,以双侧颈内动脉远端、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为主要特征,脑底部和软脑膜可伴有细小血管,大多青少年患者表现为脑缺血,大多成年患者表现为颅内出血,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直接搭桥、间接搭桥等外科手术是治疗烟雾病的常用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烟雾病患者,观察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和手术侧别提供客观的评判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烟雾病的诊断标准[2];满足烟雾病手术适应证;自愿加入本研究。(2)排除标准:合并后循环狭窄或闭塞者;脑膜炎;神经纤维瘤疾病;颅脑外伤;脑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
1.2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01—2016-05收治的36例烟雾病患者,男19例,女17例,年龄8~48(31.63±6.47)岁,体质量36~70(45.64±8.37)kg;脑梗死16例,脑出血15例,无症状5例。
1.3 方法
1.3.1 CT脑灌注检查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扫描角度平行于眼眶-乳突连线,采用CT脑灌注扫描模式,扫描时间设置为50 s,管电流设置为150 mA,管电压设置为120 kV,覆盖范围12 cm×12 cm,扫描层厚5 mm。选用50 mL 370 mgI/mL碘普罗胺作为对比剂,注射流率5 mL/s,获得312幅图像。将获得的图像传输至专用后处理工作站,使用脑灌注软件包进行图像处理,选取基底动脉作为参考动脉,应用去卷积算法获得脑灌注参数伪彩图,包含TTP、MTT、CBF、CBV,由1名高年资神经放射诊断医生协同分析,选取灌注图像病变层面进行测量,去除脑大血管的影响,尽可能避开陈旧梗死、钙化组织,手工勾画病变区域、镜像对侧感兴趣区ROI、同侧小脑半球,以中线为镜面对称性测量相应区域的TTP、MTT、CBF、CBV值,进行定性、定量与术前术后对比分析。
1.3.2 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方法:完成CT脑灌注检查后5 min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选用40 mL 370 mgI/mL碘普罗胺作为对比剂,注射流率5 mL/s,将ROI放置于降主动脉,应用自动触发技术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颅顶,管电流设置为200 mA,管电压设置为120 kV,扫描层厚2.5 mm,矩阵512×512,准直128 mm×0.625 mm,采用工作站血管分析软件评定患者双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后动脉、枕动脉发育及走形,并测量血管管径。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血管形态表现,并记录术前和术后TTP、MTT、CBF、CBV参数变化。
2 结果
2.1 血管形态检查结果 36例患者中,单侧大脑前、中动脉起始处、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闭塞12例,双侧24例;其中35例行硬脑膜-脑-肌肉血管融合间接重建,15例行双侧间接重建,20例行单侧间接重建,术后21 d复查显示皮层动脉与颞浅动脉形成吻合,且出现新生小血管。1例颞浅动脉发育良好,大脑中动脉角回支直径0.8 mm,大脑中动脉与血管直径相吻合,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直接重建术,术后7 d复查显示吻合血管通畅。
2.2 全脑灌注检查结果 36例患者中,1例行直接重建,术后侧额、颞叶CBF、CBV增加,TTP延长,MTT无显著变化,吻合血管通畅;35例行间接重建,术后侧额、颞叶CBF、CBV增加,TTP、MTT降低,侧支吻合血管形成,术后TTP、MTT平均值低于术前,CBF、CBV平均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侧额、颞叶血流动力参数变化
3 讨论
烟雾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直接重建和间接重建是治疗烟雾病的有效方法,血管重建术可实现血流重新分配,使颈外动脉系统向颈内动脉系统供血,通过减少颅底异常扩张的血管改善脑部血流情况,但当患者狭窄血管供应区域脑部血流正常时,血管重建可能诱发过度灌注现象,甚至导致患侧出血,同时若患者狭窄血管供应区域脑血流量低于膜功能衰竭阈值时,血管重建术对局部梗死脑组织是无效的,因此,血管重建术存在一定的适应证,术前明确缺血区域脑血流灌注情况对烟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3]。
烟雾病患者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闭塞,脑灌注压表现为降低,在一定范围内脑灌注压的下降可通过扩张颅内阻力血管、增加CBV等脑循环自身调节机制代偿,但脑灌注压一旦超过自身调节范围,患者的CBF即会表现出下降,同时值得注意的是,CBF单独检测结果并不稳定,无法对脑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全面评价[4]。MTT不仅可反映毛细血管灌注压,亦与氧摄取分数密切相关,烟雾病患者MTT显著延长,可反映烟雾血管发展程度和血管的狭窄程度,是脑灌注储备能力较为敏感和可靠的参考指标[5]。CT灌注成像利用功能成像原理,在注射对比剂后对选定层面进行连续同层动态扫描,根据获得的时间-密度曲线,可掌握TTP、MTT、CBF、CBV脑灌注参数,以此可获得患者靶组织的灌注状态[6]。且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应用于脑血管重建术术前检查,可评估患者双侧颈内动脉、眼动脉、颞浅动脉、颈外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枕动脉的发育、管径及走形,若患者枕动脉发育良好,颞浅动脉发育不良,可给予枕动脉-大脑后(中)动脉直接吻合术,若患者颞浅动脉发育良好,大脑中动脉与血管直径相吻合,可给予大脑中动脉-颞浅动脉直接重建术,对于血管不相吻合的患者,可给予间接重建术[7]。同时CT灌注成像结果可评判患者双侧缺血情况,一般选取缺血较为严重的一侧进行手术,若无法辨别缺血情况,可根据检查结果选择低灌注侧进行手术,若双侧缺血情况相仿,可选择优势半球进行手术[8]。本研究36例患者中,15例行双侧间接重建,20例行单侧间接重建,术后21 d复查显示皮层动脉与颞浅动脉形成吻合,且出现新生小血管,1例颞浅动脉发育良好,大脑中动脉与血管直径相吻合,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直接重建术,术后7 d复查显示吻合血管通畅,间接重建术通过新生血管改善缺血情况,直接重建术可立刻改善脑组织缺血情况。术后TTP、MTT平均值低于术前,CBF、CBV平均值高于术前(P<0.05),说明脑血管重建术后患者脑血流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应用于烟雾病血管重建术,术前可掌握患者靶组织的灌注状态、血管形态及脑组织缺血程度,术后可评判血管吻合情况和脑血流量改善情况,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疗效的观察,值得推广应用。
[1] 申伟,陈谦,黄伟,等.应用CT灌注成像评价脑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短期脑血流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1):23-27.
[2] 朱剑萍,赵宁辉,张洋霖,等.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1-4.
[3] 李东波,顾宇翔,徐斌,等.CT灌注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流重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6):84-89.
[4] 王斌,周茜,姚振威,等.CT灌注与MR灌注加权成像对烟雾病血管重建术疗效的评价[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5,21(1):64-68.
[5] 崔若棣,易明岗.CT灌注与MR灌注加权成像评价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短期脑血流的影响[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11):10-12.
[6] 刘兴利,薛静,高培毅,等.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前与术后脑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12(11):608-611.
[7] 叶玉勤,边寰,贺晓生.烟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3,12(3):271-274.
[8] 陈谦,倪玲,周长圣,等.双源CT血管成像评价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10(9):547-550.
(收稿2016-08-16)
R814.42
A
1673-5110(2017)03-0073-03